暴脾氣父母養出來的孩子往往有這2種特徵|大慶市思凱樂高級中學

2020-09-25 大慶市思凱樂中學

養育孩子是一場修行,有智慧的父母,會把這場修行當做一場試煉,不斷地改善自己,收穫更幸福的人生,而這種父母,養出來的孩子,多半會擁有更美好的人生!

——睿媽


前段時間在網上看到了一則視頻:


一位彪形大漢在狹小的電梯裡暴打一個小男孩——


他先是猛擊男孩頭部,然後又把男孩按在地上拳打腳踢,甚至還死死掐住男孩的脖子,將其脫離地面.......可以說是無所不用其極。



小男孩被打得眼眶烏青,毫無招架之力癱倒在地。


路過的黑衣男子和白衣女子見狀前來制止,卻沒想到也慘遭毒手,被聞訊趕來的壯漢老婆和壯漢集體圍毆。



一個成年人為何對一個小孩子下這麼重的手?而且還連勸架的人一起揍呢?


其實事情的起因很簡單,之前有個小男孩比較調皮,曾經和3個小夥伴在壯漢家門口按門鈴、灑水、搞惡作劇;


再加上這幾個孩子和壯漢的女兒有過矛盾,所以電梯裡看見小男孩時,他便遏制不住心頭怒氣,動手打人。


或許會有人替他辯解:


他也是為了女兒出頭,再加上孩子有錯在先,被打也不無辜。


但事實證明,孩子就是無辜的,這位壯漢揍的根本不是搞惡作劇的那個孩子!


對一個毫無反抗之力的孩子下這麼重的手,於情於理都不合適,哪怕是為了女兒出頭。


這既暴露了他的心胸狹隘,又展現了他情緒管理能力的低下。


一個情緒失控的家長,就像一顆定時炸彈,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隨時都可能爆炸。


控制不好情緒的父母,

是孩子一生的陰影


知乎上有這樣一個提問:家長情緒失控,對孩子而言有多恐怖?


其中有個回答令人印象深刻:


五歲的時候第一次吃那種雀巢一盒子的冰激凌,最最喜歡的巧克力味!


我爸上一秒還和和氣氣把冰激凌推到我面前,下一秒看見我拿勺子舀了一大勺塞嘴裡。


下下一秒就是一聲咆哮:「滾!」


後來有了錢幹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買了一盒和那年一樣的冰激凌。


邊大口吃,邊流眼淚。



其實,一個情緒容易失控的家長,往往會給孩子造成長久的心理陰影,難以癒合。


有個朋友和我講起她童年時的事情:


他的爸爸性格十分暴躁,她完全不知道他什麼時候會爆發。


有一次她放學回到家裡寫作業,當時她的爸爸在廚房做飯。


可還沒寫幾個字,他爸突然走到她身邊,惡狠狠地說道:「廢物!有沒有點眼色,我忙成這樣了你也不來幫忙?」


而當她放下手頭的作業前去幫忙時,她爸抄起手頭的碗筷扔在了地上,咒罵道:「養你有什麼用?」


看著滿地的碎片,她不知所措,眼淚瞬間滾落了下來。沒想到此時此刻,她爸罵得更兇了,嘴裡不停抱怨著著「我這麼辛苦都是為了你」......


朋友還說,自己在家的20年以來,每天都是提心弔膽,對她所造成的影響即使是幾十年過去了也很難徹底消弭。



她說自己性格唯唯諾諾,做任何事首先考慮的都是別人會怎麼想,把自己的姿態放得很低。


工作中,即使被同事甩鍋、領導冤枉,也害怕得罪別人而選擇默默承受;


生活中,別人一句不經意的玩笑也會讓她記掛很久,擔心自己是不是做錯了什麼;


感情中,遲遲不敢進入婚姻,害怕遇到一個像她爸一樣的男人.......


《不成熟的父母》中將這類父母總結為「情緒型父母」,他們主要有以下幾個特徵:


1.極其不穩定而且難以預測的。


2.依賴別人來安撫自己的過分焦慮,會把一點點沮喪放大到世界末日的地步。


3.在他們看來,別人不是可以利用的資源,就是拋棄了自己的人。


4.當他們崩潰的時候,他們會讓孩子也跟著自己經歷激烈的絕望和憤恨。


5.極端的情緒型父母可能是精神障礙患者,他們可能有雙相情感障礙,或者是自戀型人格障礙或者邊緣型人格障礙。


而與情緒型父母相處時,孩子會感到自己仿佛在鋼絲上行走,小心翼翼地照顧著父母的情緒。


情緒失控的父母,也是受害者


經常有家長給晨媽留言,說自己孩子做錯了什麼事,自己控制不住脾氣,便揍了孩子一頓,事後後悔萬分。


其實晨媽非常能理解這種心態,畢竟哪有不愛孩子的家長呢?


但很多家長從小就是這麼被「教育過來的」,因此在教育下一代的時候,很難完全摒棄童年時期的影響。


心理學中有個概念:強迫性重複,就是說那些在情緒化家庭中長大的人,他們可能也缺乏控制自己情緒的能力。


像我們父母那一代,信奉的是「棍棒底下出孝子」那一套,所以我們或多或少都會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體現。


要想徹底終結這場教育的悲劇,我們需要從現在就開始改變。


  • 想發脾氣時,停3秒


脾氣就像夏天的暴雨,來得快也去得快。


當你想要發脾氣時,先停下來3秒,問問自己:發脾氣能解決問題嗎?接下來說的話會不會傷害到孩子?


給自己一個緩衝的時間,會衝淡許多情緒。


  • 用溝通代替打罵


很多家長不是真的想衝孩子發脾氣,而是不懂得怎麼好好說話。


明明是想問孩子考不好的原因,到了嘴邊卻變成「你真是個廢物!」;


明明是擔心孩子吃不飽飯,到了嘴邊卻變成了「不想吃就別吃了!」;


明明是害怕孩子會生病,到了嘴邊卻變成了「誰叫你穿那麼少,你活該!」


.......


而這樣的話一旦說出口,接下來的情緒就很難控制了。



所以要想做個好脾氣的家長,一定要好好和孩子溝通。


比如想讓孩子快點完成作業,我們不妨收起情緒性的辱罵,而說「你作業寫得這麼慢,我很心疼會晚睡。希望你能儘早寫完,就可以休息了。」


在和孩子溝通時,請簡單明了地描述你的所思所想,準確表達出你對孩子的關心和呵護。


  • 學會排解自己的情緒


對成年人來說,生活中不如意的事情十有八九。長期積累下來,就會造成一定程度的心理輔導。


所以適時地排解自己的情緒也是至關重要的。


不要整天拘泥於生活的瑣碎,也不要把所有的注意力都放在孩子身上,有空的時候和朋友去打打球、逛逛街,活出自己的生活!


當你的日子越來越豐富多彩的時候,你就會發現,心態自然會越來越好。


養育孩子是一場修行,因為我們會在這個過程裡發現自己的不足。


有智慧的父母,會把這場修行當做一場試煉,不斷地改善自己,收穫更幸福的人生,而這種父母,養出來的孩子,多半會擁有更美好的人生!


如果你也想和孩子一樣,不斷成長,請正視自己的缺點,做出相應的改變。


做父母,千萬不要輸給情緒!

相關焦點

  • 暴脾氣的父母,養出來的孩子往往有這2種特徵
    其實事情的起因很簡單,之前有個小男孩比較調皮,曾經和3個小夥伴在壯漢家門口按門鈴、灑水、搞惡作劇;再加上這幾個孩子和壯漢的女兒有過矛盾,所以電梯裡看見小男孩時,他便遏制不住心頭怒氣,動手打人。或許會有人替他辯解:他也是為了女兒出頭,再加上孩子有錯在先,被打也不無辜。
  • 暴脾氣的父母,養出來的孩子往往有這幾種特徵
    其實事情的起因很簡單,之前有個小男孩比較調皮,曾經和3個小夥伴在壯漢家門口按門鈴、灑水、搞惡作劇;再加上這幾個孩子和壯漢的女兒有過矛盾,所以電梯裡看見小男孩時,他便遏制不住心頭怒氣,動手打人。是孩子一生的陰影其實,一個情緒容易失控的家長,往往會給孩子造成長久的心理陰影,難以癒合。
  • 母親的嘴,是一個家庭的風水|大慶市思凱樂高級中學
    言語往往是最犀利的武器,這些話就像刺刀一樣,在不經意間,深深傷害了孩子的內心。「養你不如養條狗,狗還知道搖尾巴。」這是甜甜母親常對她說的一句話。這些東西都在甜甜的言語行為當中呈現出來,所以當甜甜在和媽媽溝通時,她們往往不能很好的心平氣和的交流。
  • 當男孩子的媽,你要注意的是這三個細節|大慶市思凱樂高級中學
    最後的結果,就是男孩太過依賴媽媽,一些媽媽太強勢,造成孩子長大特別不成熟,等孩子大了,各種問題就出來了,選修哪門課、去不去班遊,抹殺孩子學習的過程,相信孩子能力,給予他們肯定與支持。:「無論你有多大的學問,你會說幾門的語言,這都不重要,我希望你能作為一個有責任有擔當的純爺們。
  • 長大後膽小自卑的孩子,多半在這3種家庭|大慶市思凱樂高級中學
    這一跳辜負了父母的養育之恩。不管怎麼說,他媽媽都是為了他好。並不贊同這一說法。小孩子的承受能力怎麼能和成年人相比呢?而且來自於父母的羞辱打罵,往往比其他人更加傷人。「就知道浪費錢,養你有什麼用?」還記得《老師請回答》中,有一位父親常常當眾打罵16歲的兒子,還說自己三十多年前也是被媽媽滿大街追著打罵長大的,這有什麼呢?
  • 教育的最大死敵,就是父母的脾氣|大慶市思凱樂高級中學
    讓孩子生活在精神的虐待中,就如同給她帶上了終生痛苦的枷鎖。很多家長把孩子的任性、不聽話、頑皮搗蛋歸咎在孩子身上,其實每一個問題兒童的背後,必有一個問題父母,這是鐵的規律。孩子的問題,幾乎都是家長的問題,只是很多父母不願意去看見自己的問題,總是想盡各種辦法修理孩子。
  • 什麼樣的家庭,一看就能養出幸福的孩子?|大慶市思凱樂高級中學
    如何養出一個幸福的孩子,關鍵看這5點。網絡上曾經有個很熱門的話題是:父母很恩愛是種什麼體驗?在我身邊有一些經歷過父母離婚的單親孩子,但很意外,有的孩子也能過得很幸福、很滿足她的母親特別喜歡挖苦人,而且從來沒有意識到這有什麼不對,按照媽媽的解釋來說,就是為了防止孩子驕傲。
  • 父母這三件事偷懶,會害苦了孩子|大慶市思凱樂高級中學
    養育孩子是父母的一場修行,養的是孩子,修的卻是父母。但即使再累,父母在這三件事上也不許偷懶,否則無論對自己,還是對孩子,都弊大於利。隔代親固然有好的一面,但倘若將孩子完全交給爺爺奶奶照料,孩子難免會對父母產生陌生感,這是親情的缺失。
  • 這5種跡象說明你正在養育一個自卑的孩子|大慶市思凱樂高級中學
    不當的家庭教育,往往是造成孩子自卑的源泉。如果你的孩子傳達了這五個行為信號,父母千萬要重視,那是性格自卑的表現。有家長說,自己的孩子不願意競選班長。家長問起原由,孩子說,因為自己不夠優秀,別人也不會選她。課前三分鐘是孩子才藝展示的時間,這位家長鼓勵孩子展現自己。孩子的回答是,我覺得我會表現不好。孩子處處害怕和躲避競爭。這位家長憂心忡忡地說,自己事事要強,卻在不經意間,竟養出了一個自卑的孩子。
  • 告訴孩子,再善良,這5種忙不要幫|大慶市思凱樂高級中學
    生活中,有五種忙,再善良也不能幫,幫了就是在害自己!,一石米養個仇人。一個人家庭條件比較好,隔壁家的2個小孩就經常跑到她家裡來玩,兒子有什麼吃的玩的她都大方地分享給鄰居家的2個孩子。,鄰居家孩子就很不高興地回家了。
  • 放學後別催孩子寫作業,專治拖拉磨蹭|大慶市思凱樂高級中學
    開學的時候有多普天同慶,輔導作業的時候就有多懷疑人生。開學兩周了,不止是孩子,陪讀的家長也面臨很多挑戰。這兩天留言板瞬間熱鬧起來,總結起來就是5個字:作!業!寫!不!完!當孩子從開始對寫作業有種不得不做的情緒,那他怎麼能好好地去完成?孩子本身年紀小,專注力就會弱一些,家長一直坐旁邊盯著,不斷打擾,無形給孩子添了不少「堵」。再加之間歇性即興咆哮,孩子整個寫作業過程是非常不愉快且處於壓迫和恐懼感中,就更難集中注意力,作出正確的判斷了。
  • 別總在孩子面前玩手機|大慶市思凱樂高級中學
    女兒向來是個很有禮貌的孩子,這一點也不像她能做出來的事。我疑惑地望向她,從她臉上看不出任何端倪。我只好向老師道歉:「文老師,我這一時也搞不清楚狀況。我先和她好好談談,好嗎?」接完電話之後,我忍不住問女兒:「老師說的是怎麼回事?」
  • 長大後沒出息的男孩,多出自這幾種家庭|大慶市思凱樂高級中學
    然而,有些父母並沒有意識到這一點,他們正用自己的所作所為把男孩培養成一個沒有主見、沒有自我、無法強大的的懦弱兒。這兩次斷乳對兒童、青少年心理的震撼是巨大的,影響也是深遠的。成功度過兩個關鍵期,孩子就向著獨立、自主的階段邁進一大步。
  • 做這幾件事,讓兒子遠離手機屏幕|大慶市思凱樂高級中學
    家裡有一個叔叔也是這樣,熬夜玩遊戲,第二天睡到中午起床,結果兒子也學叔叔的樣子,爺爺奶奶也管不了,情況越來越嚴重。 這種情形,一定要馬上把孩子從這個環境中拉出來。父母要及時進行引導幹預,跟孩子一起,規定手機的使用時間。
  • 四個時間千萬不要批評孩子|大慶市思凱樂高級中學
    父母可以藉此機會提出對孩子的要求,孩子也可以對父母提出意見。在平等交流之後,孩子如果認識到錯誤,父母可以督促孩子自己訂出改正錯誤的計劃表。孩子普遍自尊心很強,他對於自己寫下的計劃是會認真對待的。這幾個時間點切莫批評教育孩子教育與監護孩子雖是父母的權利,但並不意味著你可以隨時隨地、隨心所欲地批評孩子。有些時間父母不應該批評教育孩子。
  • 如果重新養育孩子,我再也不會……|大慶市思凱樂高級中學
    所以,我總覺得,學習這件事是很簡單的,到了上學的年齡,送進學校,孩子自然就會了。 當然,也有一點自己的小算盤:我們倆都算是學霸,正正總不會得負吧。我也不要求孩子成為學霸,現在機會多,我與他爸爸都有足夠的條件,幫助孩子走更輕鬆點的路。所以,學習這件事,我們並沒有太在意。
  • 如何養好一個孩子?|大慶市思凱樂高級中學
    孩子的心理發展是有臺階的,問題呈現之時,早已失去了最好的矯正機會。許多時候,我們會有一種誤解,似乎身為父母就天生擁有管教孩子的權力。孩子逃離、叛逆、不服管教的背後,隱藏的是對父母依戀關係的缺位。作為父母,在孩子需要的時候,連接好親子間的這根心理臍帶,才能在漫漫成長中,擁有引導孩子的力量。
  • 暴脾氣可能「代代相傳」,壞脾氣的父母,很難養出有出息的孩子
    導讀:暴脾氣可能「代代相傳」,壞脾氣的父母,很難養出有出息的孩子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暴脾氣可能「代代相傳」,壞脾氣的父母,很難養出有出息的孩子!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孩子頂嘴氣死人?別慌,這樣教育才更有效|大慶市思凱樂高級中學
    掛在嘴邊;到了青春期,頂撞的方式逐漸升級,說出來的每一句話都帶刺。比如你讓她穿裙子,她偏偏要穿衛衣,你覺得孩子固執,但這也表明,孩子有了自己的主見,她在表達自己的真實感受。1.切忌嘮叨很多孩子的頂嘴往往是在父母的嘮叨中產生的
  • 孩子長大有沒有出息,就看家長會不會說話|大慶市思凱樂高級中學
    前段時間在後臺收到了這樣一條留言:孩子越長越大了,但是和我交流越來越少,感覺快把他「弄丟」了。看到這條留言很替這位寶媽難過,相信很多家長都有這個困擾。如果你也有這個困擾,可以接著往下看。經常和孩子聊天不僅能夠更加了解孩子,還能夠拉近親子間的距離,增強親子之間的關係。而且,父母聊天式的關心,能讓孩子感受到愛意。感受到愛的孩子必然也是一個心中有愛的人,他們能夠更好地去愛這個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