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居產業的新零售時代,宜家的護城牆正在被逐步拆解

2020-12-22 鈦媒體APP

宜家在中國的網上商城已經運營了一年多的時間,獨立的電商平臺和保守的市場策略,儘管收穫了25萬的新註冊用戶,卻明顯低於外界的預期,且在大多數人看來,宜家仍然是一家只有門店生意的公司。

從宜家2017財年的數據來看,宜家在中國的銷售額超過132億人民幣,較去年同期增長14%,儘管仍然保持著2位數的高速增長,但與2016財年相比卻下降了4.9%。

與之形成對比的是,新零售、共享經濟等概念在國內零售行業的落地,也有了一年左右的時間,網易嚴選、有品等在搶奪MUJI市場份額的同時,一大批創業者開始瞄準中高端家居的線上銷售。

當一幫野蠻人入侵的時候,宜家的噩夢似乎才剛剛開始。

宜家的失誤,僅僅是錯過了電商?

就在不久前,媒體報導了武漢開設第二家宜家購物中心的消息,再一次響應了宜家在中國每年新增2到3家門店的計劃。只不過,和新增門店的速度不成正比的是,宜家在中國市場的增長已經失去了強勁的態勢,而疲軟卻是多維的。

整個2017財年,宜家在全球的增速放緩到 7.1%,遠低於10%的增長預期,高速增長的中國市場恰恰是宜家重度依賴的對象。

一組靚麗的數據是,宜家上個財年在中國商場的訪客數量超過 9000 萬,同比增長 11%;官網訪問量超過 7500 萬人次,同比增長 24%;會員總數超過 1800 萬,同比增長 12%。可增幅相比上一個財年分別下降了 9 %、10 % 和 9%,看起來並不是一個好的趨勢。

最容易被聯想到的可能是宜家在電商方面的糟糕表現,宜家電商網站(上海)的線上訂單數量達到線下(上海地區)的5倍,但電商銷售額目前只佔上海三家門店整體銷售額的3%。雖然宜家在中國的電商平臺仍處於試運營的狀態,電商的主要目的並不是為了衝銷售業績,而是為了學習新的渠道經驗。

然而,來自線上競爭對手們的發力,宜家恐怕並不會太輕鬆。

去年雙11期間,天貓平臺上有超過 30 個家居類品牌銷售額破億元,其中,林氏木業、Pingo國際等品牌的銷售額超過 4 億。按照天貓的調性,在今年的雙11期間勢必會投入更多的資源,也將進一步擠壓宜家的市場空間。

無獨有偶,根據IBISWorld的數據,市場規模達到 700 億美元的美國家具市場目前已有 15% 的銷售額來自線上。這吸引亞馬遜、Wayfair、 Target 等在這個市場推出了家具網購服務,成為宜家的新對手。

同時也意味著,宜家因缺乏線上渠道而無法觸及的消費者人數和消費能力難以估量,有傳聞說宜家將在電商領域與國內某第三方平臺合作,這會是亡羊補牢式的結果嗎?可能也有幾分無奈。

一方面,不同於宜家剛開始加速擴張的 2010 年,因業態飽和、地價飆升等原因,宜家購物中心在一二線城市的複製勢必會有著更大的壓力。而在線上層面,網易嚴選等對MUJI的衝擊是顯而易見的,在線上家具銷售領域也出現了若干網際網路家居分享直購平臺,同樣是試圖以工廠直銷模式,來打破傳統零售的價格優勢。

另一方面,網際網路文化的洗禮下,傳統品牌的價值正在弱化,新的商業模式開始質疑所謂的品牌溢價,而新興的一些品牌更是證明了用戶的理性消費。包括良品鋪子、江小白等品牌的快速成長,業已映射了一個事實:消費者開始為品質買單,亦或者說更願意選擇符合自身屬性、可以形成認同感的品牌。

按照宜家官方的說法,打算在 2020 年前在中國建成 3 個分撥中心、5 個顧客配送中心、5 個小件包裹分撥中心,分布在東南西北中五個區域,以實現物流提速。此外還成立了IBS部門,幫助宜家進行數據分析、官網優化、CRM 系統維護、線上線下互動等。只不過,這些仍然只限於「計劃」和「準備」,時間在逐漸消磨宜家的先天優勢。

共享經濟時代,傳統零售失去的榮耀

如果問宜家的優勢是什麼,相信大多數人的回答會是情景式體驗。設計師布置打造出一個個樣板間,將產品的使用環境模擬出來,通過優化資源、選點藝術等營造出最佳的狀態來刺激消費者的眼球神經,激發消費者的欲望。

以至於有人將宜家的體驗式營銷奉為圭臬,把生活的體驗帶進商場,又依託品牌上的豐富性,為消費者帶來一站式的服務。誠然,相比於電商,傳統零售一直憑藉「體驗」來守衛自身的優勢,宜家恰是其中的集大成者,也著實有一批忠誠的消費者願意為這種體驗付費,哪怕比電商喪失了性價比。

不過,在新零售和共享經濟的模式下,最後的護城牆也在被拆解。阿里、亞馬遜等已經開始布局無人超市,其中的一個核心思想就是線下體驗、線上買單、遠程配送,以此來彌補電商在體驗上的短板。無人超市的出現已經畫了一個餅,生活用品和快消品市場的線下優勢或將不復存在,下一個會是家具等大件物品嗎?

這大概也是宜家們心存僥倖的原因所在,大件商品的物流一直是個難題,且由於商品的特殊性,一些細節上的體驗很難被電商替代,諸如沙發的舒適程度、物品搭配帶來的美感等等。在共享經濟的思維深入人心後,這種局面開始迎來了轉折。

從大的環境來看,Airbnb等短期租賃平臺已經有了家居共享的基礎,用戶在住宿的過程中也在接觸不同的家居產品,不排除未來將這些服務拆分出來,衍生為一種全新的體驗式共享。

其實國內也出現了類似的商業模式,而且更加徹底。比如說「我在家」推出了生活家的服務,用戶在平臺上購買指定價格以上的商品後,可以申請成為生活家,為有同樣購買需求的新客戶提供線下體驗,了解產品在真實生活中的使用情況,並在新客戶完成下單之後獲得一定的收益。

樂觀來看,共享經濟的本質是利用碎片時間和閒置資源產生更大的價值,在家具行業同樣適用。新客戶可以和使用者進行面對面的溝通交流,對商品有一個更直觀的認識。此外,「線上電商平臺+線下共享體驗」的模式使得家具市場的價格更加透明,宜家們靠體驗講故事,進而提高溢價的玩法還行得通嗎?

當然,其中也面臨著新的難題,比如用戶的安全性、隱私保護、資質審查,以及物流服務、推廣等等。這些平臺的模式還在進化當中,對宜家來說卻是個十足的壞消息,前者可以激活更多的閒置資源,讓用戶在鄰裡就能體驗到產品和服務,宜家們卻很難把門店開到大多數人的家門口。

無論是服務效率、商業前景還是消費習慣方面,「吃老本」的宜家在慢節奏的發展機制中,已經開始成為被顛覆者。

個性化會是宜家們的最後稻草嗎?

宜家新的營銷關鍵詞是客廳,預示著2018財年宜家將把關注重點放在了客廳上,並著力滿足更多不同層次用戶的需求。客廳不再只是一個用來會客、休息的場所,也能承載工作、遊戲、聚會、獨處等更多功能。

這絕非只是營銷上的變化,更是宜家的自我否定和重新定位,樣板間的宜家已經不能滿足中國消費者的需求了,一是物質上的提升,追求更多的品類;二是精神上的提升,形成了更多的個性化需求。

顯然,宜家看到了這個趨勢,並極力去迎合,包括推出限量設計系列,提高一些個性化產品的價位,甚至是體驗後下單再由物流配送的PUP(訂貨中心)模式。

不幸的是,宜家在很多人的印象中仍然是標準化的樣本,個性化服務的施行仍然面臨著不小的門檻。況且宜家已經走了一些彎路,比如按 2017 年財報中的銷售額和訪店人次計算,北京 PUP 的月均銷售額大概只有宜家商場月均銷售額平均水平的十分之一,而工作日和周末的訪客人數則分別只有商場的四分之一和一半。PUP模式未能達到預期,甚至可能會遭到遺棄。

宜家的猶豫和試錯,恰恰是競爭者的機會,京東、天貓的倉儲物流已經具備了大件運輸的能力,而諸多創業者則開始在體驗共享之外,利用工廠直銷、線上線下聯動等方式提升購物效率,同時提供更好的產品和服務。這些都是宜家所不具備的,或者說是這個傳統零售巨頭尚未意識到的空白地帶。

不可否認,家居產業正迎來新零售時代,新的商業模式和舊的商業思維,新的攪局者和老牌巨頭們,正在同臺競技,即便是宜家這樣的跨國企業也應該做出改變。

更多精彩內容,關注鈦媒體微信號(ID:taimeiti),或者下載鈦媒體App

相關焦點

  • 宜家《家居指南》謝幕,數字營銷從2D邁向3D時代
    第三步是重構產業鏈條,比如居然之家與躺平設計家共建的設計師生態,居然之家的優質供應鏈與躺平的設計師資源整合,設計師可以直接調用資料庫中的商品,用戶和家居品牌的連接進一步向多元化渠道邁進。做一個對比的話,宜家在2020年之前的數位化程度遠不及紅星美凱龍和居然之家,還停留在古典電商時代。
  • 進駐天貓 時代倒逼宜家擁抱新零售
    來源:經濟觀察報遠山/文 一想到宜家,給中國消費者最深刻的印象就是超大面積的商場,齊備的各類家居物品乃至好吃的冰激淋。一直以來,來自北歐的宜家對於線下消費者的服務熱度,完全可以媲美餐飲界的海底撈,也成為零售巨頭的服務標杆之一。
  • 富森美首個新零售自營店亮相 打造「中國版宜家」
    富森美工作人員向《證券日報》記者介紹,該門店是富森美提出打造「新零售時代的中國版宜家」後推出的首個新零售自營門店,面積約1000平方米,在完成首店「試跑」打樣後,富森美有望在2021年推出更大面積、更全面服務的線下自營門店「2.0版本」。
  • 宜家家居2019財年線上銷售額飆漲43% 新零售模式悄然走紅
    曾經,有人認為網購品質沒保證,貴東西沒人敢在網上買,但是現在不僅家電3C等貴東西成為了網購爆品,而且各類奢侈品都逐漸開通電商渠道;曾經,有人認為網購的速度太慢,生活快消品還是得去超市買,但是現在天貓超市、京東超市已經成為快消品的主戰場,沃爾瑪等各大商超都不得不開闢線上銷售渠道;曾經,有人認為生鮮和家具將是網購最後難以觸及的兩大領域,但是現在生鮮新零售和家居電商都開始成為新的趨勢。
  • 國內多家新零售家居體驗店上線,連宜家都慌了
    對於零售家居來說,相信大多數人對宜家的印象還是比較深的,對於需要裝修的業主來說,或者是後期需要布置軟裝的家庭來說,周末的時候開車到宜家店裡逛一逛,也成為了一種美妙的事情。宜家究竟有多火?我們可以看看下面的報表,2010年到2016年,宜家營業增長速度都比較明顯,不過到了2017年,增長速度有所減緩。
  • 尚品宅配暴跌,宜家不務正業,家居新零售的後浪在哪裡?
    尚品宅配從嚴格意義上來說,它並不是零售企業,而是生產型企業。在整個家居零售的板塊當中,尚品只提供「以櫥櫃 衣櫃為核心的全屋櫃類定製」,尚品並不能向消費者提供家居家裝一體化的解決方案。如此看來,尚品宅配遠遠不能代表家居新零售的新物種,而只可將其理解為一家新型的家具定製工廠,提供自產自銷的一體化模式。
  • 錯失電商黃金時代,宜家中國要如何破局新零售?
    宜家的風格以及需要用戶自己組裝家居的形式,在當時的日本並不流行,那一次的失利,讓宜家拓展亞洲市場變得謹慎了。1998年宜家在上海租了一家店面,從此開啟了中國市場,而它當時以租賃的形式出場,一方面成本低,另一方面也是便於隨時撤退。據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的數據可知,2010年宜家在中國才擁有8家商場,可見宜家中國的擴張速度是非常緩慢的。
  • 富森美新零售自營首家店開門迎客 欲打造「中國版宜家」
    富森美工作人員向《證券日報》記者介紹,該門店是富森美提出打造「新零售時代的中國版宜家」後推出的首個新零售自營門店,面積約1000平方米,在完成首店「試跑」後,富森美有望在2021年推出更大面積、更全面服務的線下自營門店「2.0版本」。
  • 資訊:富森美首個線下自營店落地 供應鏈優勢賦能「家居新零售」
    自營店開業即受到追捧不是沒有理由,它一度被家居行業分析師稱作「中國版宜家」,其體驗感、美觀度等全然不輸宜家,疊加供應鏈優勢,品質更是有保障。一位業內人士表示,自營店的啟動,讓富森美直達消費者,優化家居產業C2M生態,深度了解市場形成反向良性循環,探索新增長極;同時,更是響應國家需求側改革號召,形成需求牽引供給,助力消費潛力釋放。
  • 電商不行、新零售也玩不轉,宜家中國怎麼了?
    況且,在如今的中國市場,電商的發展帶來了空前的紅利,電商化幾乎成了時代的標誌,各行各業都在尋求契機,希望能與網際網路電商契合。而宜家中國身處傳統家居行業,同樣是營銷,不難理解其對電商也是有需求的。 所以說,宜家中國進軍電商領域是順應市場趨勢的一種體現,只不過宜家以上種種行為更趨向於試水,還稱不上是全面轉型電商。
  • 瑞幸咖啡、盒馬鮮生、宜家等進入青島 新零售時代來臨
    處於網際網路時代風口的新零售首當其衝:去年7月份,網際網路大佬騰訊攜手青島金王打造的第一家美妝新零售體驗店亮相大融城;10月份,火速躥紅咖啡界的網紅「小藍杯」瑞幸咖啡第一家店落地青島;接著12月份就有新零售「代言人」之稱的盒馬鮮生強勢登陸青島;轉到2019年開年,瑞典家居零售巨頭宜家在青項目正式開工……隨著城市影響力的不斷提升,青島像一塊充滿能量的磁石,吸引了阿里、騰訊、瑞幸等網際網路大佬以及宜家等零售巨頭進入
  • 富森美:打造「新零售時代的中國版宜家」 近期將推出第一家線下...
    原標題:富森美:打造「新零售時代的中國版宜家」 近期將推出第一家線下自營店   富森美
  • 富森美戰略新布局,賦能「家居新零售」,或解地域性家居賣場困局
    成都富森美家居股份有限公司始創於2000年12月7日,為專業致力於大型商業賣場規劃、投資、建設和運營,裝飾設計與施工,產業投資,現代金融等以產業運營為特徵的現代企業。——規模大、覆蓋廣。富森美2020年上半年業績如何?
  • 搶點家居零售 特力屋PK宜家家居
    早有耳聞,瞄準杭州軟裝飾市場的空白,來自臺灣的知名家居家飾零售企業「HOLA特力屋」強勢登陸杭城,並號稱「把房子倒過來後,往下掉的東西都賣」。  鎖定市場空白 發力杭州  抱著對杭州軟裝飾市場的極大信心,HOLA特力屋相繼在上海、北京兩地成功開店後,又以全新的姿態登陸杭州拱墅區。
  • 三橋「變身「:大明宮、宜家開啟灃東新城新商圈時代
    過去,從市中心到三橋甚至要經過麥田,而現在的三橋不僅和市區緊緊相連,且正在崛起一個輻射力巨大的新商圈,不僅會改變西安人、鹹陽人的購物習慣,還將成為西鹹新區經濟勃發的新引擎。  「一條馬路,兩個車道,典型的城鄉結合部。」這是大明宮·三橋店商戶白冰峰記憶中的老三橋。
  • 宜家終究拗不過數位化浪潮
    第三步是重構產業鏈條,比如居然之家與躺平設計家共建的設計師生態,居然之家的優質供應鏈與躺平設計家的設計師資源整合,設計師可以直接調用資料庫中的商品,用戶和家居品牌的連接進一步向多元化渠道邁進。做一個對比的話,宜家在2020年之前的數位化程度遠不及紅星美凱龍和居然之家,還停留在古典電商時代。
  • 家居賣場跨界引入餐飲娛樂等業態 家居「新零售大戰」開啟
    上周六,百安居新零售家居智慧門店在海澱區和朝陽區開業,提供與以往截然不同的家裝家居消費體驗。與此同時,居然之家斥巨資打造的兒童樂園也在麗澤店開業,隨著未來餐飲、影院等其他業態的入駐,居然之家將成為滿足家庭一站式吃喝玩樂的體驗中心。
  • 宜家入駐天貓,打出「家居+電商」組合拳
    上線初期將首先服務上海、江蘇、浙江、安徽的消費者,之後將逐步拓展至全國其他省市。目前,雙方還打通了會員體系,消費者在宜家天貓旗艦店和門店可使用同一帳號,且價格一致。除了入駐天貓平臺以外,2018年底宜家中國在官網推出網上商城服務,並於今天同期推出宜家官方購物APP,通過多個線上渠道靈活滿足消費者多樣化的需求。
  • 宜家家居玩靈感 家居「巨無霸」在佛山都做了啥?
    宜家中國零售總裁朱昌來表示,宜家家居的進駐能帶動千燈湖商圈、南海甚至佛山的凝聚力,它不僅賣產品,更賣「私人訂製」和「靈感」,「家」的消費需求逐步被提升。未來,在「全渠道銷售」戰略的推動下,宜家家居在中國積極布局二三線城市,也不放棄對一線城市的拓展。2017年,宜家家居將分別進駐南通、哈爾濱、濟南。
  • 宜家家居+購物中心綜合體,75歲的宜家要大變動?
    在這個瑞典家具零售巨頭75年的發展歷程中,「藍盒子」和這套流水線式的購物流程已經成為最有辨識度的符號。但正如在北京、上海所做的那樣,宜家正在全球範圍內改變傳統的門店形態,把「藍盒子」裝進更大的「盒子」裡。未來幾年內,這種把家居賣場鑲嵌在購物中心之內的門店形態,將拓展到北美、印度等地,總數達到70家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