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商不行、新零售也玩不轉,宜家中國怎麼了?

2020-12-27 36kr

編者按: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劉曠」(ID:liukuang110),作者劉曠,36氪經授權發布。

1998年,瑞典家居零售巨頭宜家在中國上海徐匯區開了第一家商場,從此展開了在華20幾年的發展。相關數據統計,截至2018年8月31日,宜家在亞洲有43家商場,其中在中國布局了26家,過半的布局比重足以見得中國市場對宜家的重要性,也意味著中國市場對宜家有著足夠的誘惑力。

而最具宜家特色的,是它本身的場景營銷。宜家的場景營銷倍受同行豔羨,其從廚房、浴室、客廳到臥室,從大家具到小家具,細節上的場景布局也贏得不少消費者的誇讚。因此,線下成了宜家的主戰場。

有意思的是,這家線下巨頭近來在電商領域的動靜不小,2月14日,英國《金融時報》的報導顯示,宜家正在計劃推出一個在線銷售平臺,不僅會賣自己的產品,還為其他產品提供線上銷售渠道。初步計劃是在亞馬遜和阿里巴巴這些電商平臺上進行試運營,做首次銷售測試。

這麼說,宜家在中國市場是做足了準備要全面進軍電商領域了?但有一點要清楚,電商上半場的角逐已經結束,宜家現在才張勢布局,是不是晚了點兒?

宜家布局電商:試水未果,態度也不積極

如今的網際網路與國民的生活已經分不開,在網際網路的加持下,中國的貿易市場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網際網路幾十年的發展催熟了電商。

公開資料顯示,宜家在2012年就已經在歐洲一些國家開展了電商業務。2016年電商業務就擴展了全球28個市場、14個地區,當年9月宜家在中國市場也嘗試著運行電商業務,試驗地在上海。同年在溫州也開設了中國首個「訂貨中心」,位於市中心的位置,不少人認為這是宜家中國加大電商布局的表現。

宜家大規模地發展電商在滲透率方面還是有了一定的突破,但是整體上看收效甚微。2016年的財報顯示,宜家當年在線電商業務增長率超過了30%,但不到總收入的4%,所以,宜家今後發展線上電商還有巨大的空間。

緊接著2017年,宜家中國在上海推出了電商APP,但是消費者只能在線瀏覽而不能進行購買,甚至還得依靠「國內代購」來滿足宜家線下門店缺失的消費需求。這樣的行為在某種程度上使得消費者對宜家中國不積極跟進電商的態度產生不滿。畢竟在時間與空間的限制下,還是有不少消費者希望宜家中國能跟上電商時代的步伐,完善線上的購物體驗。

但,結果不算太如意,儘管宜家中國早已經有了進軍電商的意思,但這條路走起來並不容易,且後面宜家似乎沒有積極落地電商的意思。這樣造成的直接結果就是制約了宜家在中國的發展,消費者理念跟不上,消費者自然就會流失。換句話說,宜家在中國開展電商業務的動作顯得過于謹慎了。

況且,在如今的中國市場,電商的發展帶來了空前的紅利,電商化幾乎成了時代的標誌,各行各業都在尋求契機,希望能與網際網路電商契合。而宜家中國身處傳統家居行業,同樣是營銷,不難理解其對電商也是有需求的。

所以說,宜家中國進軍電商領域是順應市場趨勢的一種體現,只不過宜家以上種種行為更趨向於試水,還稱不上是全面轉型電商。簡單來說,幾次試水卻始終未達成全面電商,宜家中國已失去了先機。

另外,布局電商,其物流是關鍵。然而宜家中國在電商後半場才開始入局,而且本土品牌京東、阿里們的物流體系已建立完成,宜家中國在建立物流體系上還是略顯吃力。

宜家中國心結:物流體系不夠成熟

儘管宜家中國在商品價格方面做了低價優惠,但自行承擔運費的方式還是被詬病了。從消費者心理上分析,不少人寧願在商品上多做消費,也不願為多出來的運費付費。

而且,物流作為線上購物體驗的重要環節,若其物流體系不成熟,消費者的購物慾望將會大幅度降低。不過宜家中國目前已經有了建立物流體系的意識。據了解,宜家計劃在世界各地新開30家小型門店,並投資物流配送和數位化。

此次宜家中國與亞馬遜和阿里巴巴的合作將是一個全新的突破,畢竟服務好消費者才是創造利潤的有效途徑。不過話說回來,雖說通過與第三方合作能給宜家中國減少些許壓力,但是,京東物流、阿里菜鳥物流體系的完善是宜家中國目前到達不了的,也是難以跨越的溝壑。

況且,家居物流與普通物流不盡相同,大件的家具在運送過程要承擔的風險比一般商品要高得多。也就是說,宜家中國在電商物流要走的路還很長。

在物流方面,據了解大件商品還是採用宜家中國自有的貨車物流體系,30公斤以內、外包裝不超過1米的小件商品則選擇了與第三方快遞公司合作。宜家中國此前就與亞馬遜等第三方有過合作,但據悉其小件快遞3天到達,而大件配送則需要7天,這與國內京東、順豐等強大的物流配送能力相比並無優勢。

對比國內已經成熟的京東、網易、阿里這些網際網路電商,作為傳統家居零售品牌的宜家擁抱大型電商平臺是正確的選擇(近期外界有傳言宜家中國將與阿里達成合作,但消息目前未得到證實)。

但要清楚,宜家中國自建電商和物流將是一條十分難走的路。加之宜家中國物流存在的難題能不能解決是一回事,而家居新零售市場的激烈競爭又是另外一回事。簡言之,這將是一場持久的市場份額爭奪戰。

家居新零售爭奪戰愈演愈烈

宜家中國在電商的下半場才大動作布陣電商,實際上電商的下半場不再只是純電商之間的競爭,新零售成了眼下炙手可熱的競爭新物。

中國市場對家居零售的需求只增不減,但中國市場這塊肥肉也被宜家中國的對手們緊盯著。與宜家不同的是,他們對電商的態度非常積極。其中居然之家、紅星美凱龍分別聯手阿里、騰訊等網際網路巨頭加碼新零售,試圖通過網際網路巨頭的賦能探索新零售。

相關數據統計,居然之家在2018年雙十一期間突破了120億的銷售額,紅星美凱龍與騰訊戰略合作後雙十一首次大促全國商場成交額就突破了160億元。而依託自建電商的宜家還只是提供圖片展示和物流配送,與對手大肆收割雙十一消費者的場面而言,慢半拍的宜家中國顯得原始且單一。因此,一成不變的運營方式對宜家中國來說是極其制約的。

另外,網易旗下的網易嚴選、阿里的極有家都有大量家居產品,而且不少網際網路平臺借著宜家培養的用戶習慣在線上分流了宜家的消費群體。然而宜家的門店數量十分有限,尤其是在二三線城市滲透率更低,再加上與線上消費者接觸面相對較窄,傳統對手和線上網商對手的雙重夾擊下,宜家中國確實有些慌了。

宜家中國入局電商確實有了點亡羊補牢的意思,然而電商經驗不足卻又是令其十分頭疼的問題。與其自己琢磨,倒不如向中國網際網路電商拋出橄欖枝,於是就有了「宜家+小米」合作的畫面。

去年11月28年,宜家宣布與小米達成戰略合作,宜家中國旗下全線智能照明產品將接入小米平臺。這是宜家首次與中國網際網路企業合作,此次的跨界合作也成為了宜家中國開展電商的重要突破。

簡單來說,家居零售的戰役不管是放在電商戰場還是新零售戰場,宜家中國都應該積極行動起來了。

智慧化場景體驗或能幫宜家中國扳回一城

不過話說回來,電商的紅利已經退減,宜家中國的下一步直接走新零售道路未嘗不可?

宜家中國自身場景化體驗基因極強是真,但入局電商的時機已晚也不假。與其去爭搶已劃分完的電商市場,倒不如結合新零售的方式在場景化體驗的基礎上持續智慧化、科技化、新零售化。

宜家最吸引用戶的一點,恰恰是其優質的消費體驗。宜家的優勢在於優化供應鏈減少成本,不過這些優勢多是基於線下渠道完成的,如何複製到線上是個大問題。雖然線上渠道節省了門店擴張的費用,但自建物流的高昂人力成本和技術成本都是需要考慮的問題,並且很可能短期內看不到回報。

更何況,消費者更喜歡的還是宜家供應鏈下生產的質優價低的商品,但顯然,線上銷售無論是對商品的成本,還是視覺效果都會產生一定的影響。因此,基於宜家線下場景體驗的優勢,宜家若將打造自建電商的成本,適當往智能化、科技化的新零售方向走,或許能達到降本增效的效果。

再者,消費場景是構成消費者購買慾望的關鍵因素,這點宜家幾十年前就已經意識到。而如何將場景消費變成智慧化場景消費,就得考驗其對傳統場景進行改造升級的物聯網技術了。因為只有將現代化信息技術融入到科技家居場景中,提高家居場景的智能化場景,才能使場景更具吸引力,刺激消費者的消費需求。

所以,宜家應該重新審視自己在中國的定位,利用好自身優勢,結合中國市場的發展趨勢調整市場戰略。

總的來說,家居賣場的流量被各個渠道分流攔截,如何抓住新一波的流量是宜家乃至全球傳統家居賣場行業面臨的巨大挑戰。這麼看來,中國當下的市場環境容不得宜家的過于謹慎。

宜家中國入華21年,過去一成不變的行事方式已成制約宜家中國發展的致命因素,因此,宜家應認清自身優劣勢以及市場定位。好在新零售的戲臺已經搭好,宜家中國能否抓住機會把戲唱好,智慧化場景體驗的優質程度或成突破的重要因素。

相關焦點

  • 錯失電商黃金時代,宜家中國要如何破局新零售?
    而宜家中國向線上進軍,部分用戶轉戰線上消費了,意味著線下到店率可能會有所下降,那麼宜家餐廳的客流量也會受到影響,若宜家餐廳的營業額下降了,在一定的程度上宜家中國的整體收入也有可能會減少。可以說,這個決定背後的風險並不小。而且此次開放電商業務,物流配送怎麼做也是個大問題。
  • 遲了十年,IKEA宜家終於擁抱電商
    目前,宜家旗艦店與線下實體店已打通會員體系,消費者可使用同一帳號,且價格一致。宜家加速電商布局,或許會被理解為是疫情衝擊下的防禦性戰略,不全是。2018年時,對於開發獨立APP和合作第三方商城,宜家中國公關負責人表示將繼續觀望,但宜家中國零售額的增速從2015年開始持續下滑後,觀望,顯然已經不行了。
  • 聚焦電商、物流、門店,宜家中國的變革姍姍來遲
    但亦有觀點認為,這是處於轉型關鍵期的宜家為了重新適應中國市場的轉變而必須邁出的一步。作為一家成立了75年的家居零售巨頭,宜家就在前不久才宣布了裁員轉型的消息。面對業績以及門店訪客數量增速雙雙下滑的尷尬局面,過往以低調、緩慢著稱的宜家也不得不快步跑了起來。
  • 遲了十年,IKEA宜家終於擁抱電商-虎嗅網
    目前,宜家旗艦店與線下實體店已打通會員體系,消費者可使用同一帳號,且價格一致。宜家加速電商布局,或許會被理解為是疫情衝擊下的防禦性戰略,不全是。2018年時,對於開發獨立APP和合作第三方商城,宜家中國公關負責人表示將繼續觀望,但宜家中國零售額的增速從2015年開始持續下滑後,觀望,顯然已經不行了。
  • 焦點分析丨宜家做電商很難,不做會更難
    糾結十幾年後,宜家終於下決心全面上線電商業務,尤其是中國市場。 8月16日,瑞典家居巨頭宜家IKEA在上海舉行2019財年發布會。會上不僅公布了中國市場的2018財年的業績,更發布一系列針對中國市場的新規劃。其中最重要的莫過於將在2019財年全面上線電商業務。
  • 進駐天貓 時代倒逼宜家擁抱新零售
    來源:經濟觀察報遠山/文 一想到宜家,給中國消費者最深刻的印象就是超大面積的商場,齊備的各類家居物品乃至好吃的冰激淋。一直以來,來自北歐的宜家對於線下消費者的服務熱度,完全可以媲美餐飲界的海底撈,也成為零售巨頭的服務標杆之一。
  • 家居產業的新零售時代,宜家的護城牆正在被逐步拆解
    宜家在中國的網上商城已經運營了一年多的時間,獨立的電商平臺和保守的市場策略,儘管收穫了25萬的新註冊用戶,卻明顯低於外界的預期,且在大多數人看來,宜家仍然是一家只有門店生意的公司。從宜家2017財年的數據來看,宜家在中國的銷售額超過132億人民幣,較去年同期增長14%,儘管仍然保持著2位數的高速增長,但與2016財年相比卻下降了4.9%。
  • 富森美首個新零售自營店亮相 打造「中國版宜家」
    富森美工作人員向《證券日報》記者介紹,該門店是富森美提出打造「新零售時代的中國版宜家」後推出的首個新零售自營門店,面積約1000平方米,在完成首店「試跑」打樣後,富森美有望在2021年推出更大面積、更全面服務的線下自營門店「2.0版本」。
  • 宜家家居2019財年線上銷售額飆漲43% 新零售模式悄然走紅
    曾經,有人認為網購品質沒保證,貴東西沒人敢在網上買,但是現在不僅家電3C等貴東西成為了網購爆品,而且各類奢侈品都逐漸開通電商渠道;曾經,有人認為網購的速度太慢,生活快消品還是得去超市買,但是現在天貓超市、京東超市已經成為快消品的主戰場,沃爾瑪等各大商超都不得不開闢線上銷售渠道;曾經,有人認為生鮮和家具將是網購最後難以觸及的兩大領域,但是現在生鮮新零售和家居電商都開始成為新的趨勢。
  • 獨家|宜家中國區總裁卸任,創始人去世後電商卡殼,宜家面臨轉型
    文|AI財經社 劉瀟然編|甄小滿4月1日,宜家中國區零售總裁朱昌來卸任。此時她已經任職5年,也是宜家第一位本地籍貫的中國區域總裁。AI財經社獨家獲悉,朱昌來在任期間,業績深受肯定,卸任中國區總裁後,將去宜家總部升任更高職位。
  • 富森美新零售自營首家店開門迎客 欲打造「中國版宜家」
    富森美工作人員向《證券日報》記者介紹,該門店是富森美提出打造「新零售時代的中國版宜家」後推出的首個新零售自營門店,面積約1000平方米,在完成首店「試跑」後,富森美有望在2021年推出更大面積、更全面服務的線下自營門店「2.0版本」。
  • 尚品宅配暴跌,宜家不務正業,家居新零售的後浪在哪裡?
    北歐的瑞典人丁稀少,而且整個歐洲的餐飲業遠不如中國的飲食文化如此花樣繁多追求卓越。開在中國市場的宜家,且莫說有30%的顧客去宜家只為了「吃東西」,估計連3%都不會有。2、家居定製不是新概念宜家不務正業。歐洲的企業相對來說總透著那麼一股子遊戲風塵的味道。
  • 從家居零售商轉做購物中心,宜家在中國市場似乎不大順利
    宜家購物中心管理有限公司幾年前拿下這個地塊,準備建造包括購物中心在內的幾棟大樓。購物中心原定 2019 年開業,但因為「古墓」的出現,宜家又得把時間推遲到 2020 年。對這家從家居零售起家的公司來說,2009 年進入中國市場後,這不是他們第一次把中國市場的購物中心計劃推後。項目推進得緩慢,以至於,大多數人對這個新近的購物中心品牌沒什麼印象。
  • 宜家在中國開始嘗試電商業務 業務條件是關鍵
    電子商務蓬勃發展的今天,人們對宜家家居這家跨國性的私有居家用品零售企業何時進軍電商,沸沸揚揚熱議了很久。2016年9月1日,終於塵埃落定,宜家首個網購試點在上海公開運營。宜家雖然遲遲不做電商,但商品卻通過代購形式進入眾多消費者家庭。在淘寶上隨意搜索「宜家代購」,會出現300多家分散在各個有宜家城市的代購店鋪。一些所居住城市沒有宜家實體店的消費者,通過代購將宜家賣場商品的價格按賣場價格購買,支付百分比代購費。
  • 2017年電商怎麼玩?淘寶大學「認證講師」傳道新零售!
    2017年電商怎麼玩?淘寶大學「認證講師」傳道新零售!105名認證講師和9名特聘講師的身份很快將在淘寶大學官網daxue.taobao.com上查詢到,未來一年他們將參與淘寶大學課程研發及教學,並在淘寶大學APP(https://daxue.taobao.com/markets/daxue/app)和千牛頭條平臺以及線下實體課堂中為新零售從業者們傳道授業解惑。
  • 今年宜家全球新增19家店 2019年中國將有6家新商場開業
    11月22日,擁有並經營著大多數宜家門店的Ingka集團發布聲明稱,為加強對現有及新建宜家商場和物流配送中心投資,拓寬中心商場模式,加強電商平臺建設,Ingka集團未來2年裁減7500人,中國區涉及160個崗位,裁減崗位主要集中在公關、人力和行政類崗位。
  • 宜家入駐天貓,打出「家居+電商」組合拳
    目前,雙方還打通了會員體系,消費者在宜家天貓旗艦店和門店可使用同一帳號,且價格一致。除了入駐天貓平臺以外,2018年底宜家中國在官網推出網上商城服務,並於今天同期推出宜家官方購物APP,通過多個線上渠道靈活滿足消費者多樣化的需求。宜家目前在全球30個國家經營374家傳統的宜家門店以及網上零售業務。
  • 宜家入駐天貓 打出「家居+電商」組合拳
    目前,雙方還打通了會員體系,消費者在宜家天貓旗艦店和門店可使用同一帳號,且價格一致。除了入駐天貓平臺以外,2018年底宜家中國在官網推出網上商城服務,並於今天同期推出宜家官方購物APP,通過多個線上渠道靈活滿足消費者多樣化的需求。宜家目前在全球30個國家經營374家傳統的宜家門店以及網上零售業務。
  • 巨頭宜家入駐天貓,實體零售加速布局數位化
    從堅持家居零售體驗到擁抱本地電商平臺,宜家攜手天貓數位化,是家裝巨頭的頭一回,說巧不巧,也是新冠疫情發生以來,第一個重大的商業合作,趕上了人們積壓一個多月的家裝消費需求。這使得入駐天貓本身不僅是一個商業話題,更是社會話題:商業世界的活力正在回歸。
  • 宜家終於可以網購了,9.9元包郵!再見,宜家代購!
    事實上,這些年,宜家一直在猶豫,在電商的邊緣不斷試探中:2016 年9 月,宜家(中國)網上商城上線,僅對上海地區開放;同年在溫州開設了中國首個「訂貨中心」;2017年,宜家宣布與第三方電商平臺進行合作,但到目前為止也沒有確定合作的對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