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主主義革命在上海 | 第12講 「一·二八」淞滬抗戰

2021-03-02 如旭日之東升

「海納百川知舊事,激蕩百年續新篇」,歡迎收聽「新民主主義革命在上海」系列微團課。從這今天開始,我們將要了解中國人民、上海人民艱苦卓絕的十四年抗戰歷程。系列課程第十二講「『一·二八』淞滬抗戰」,為大家介紹日本帝國主義在我國挑起戰爭的歷史,1400公裡相隔的瀋陽與上海如何產生千絲萬縷的聯繫,以及中華兒女如何在炮火中堅毅扛起抗日大旗。

我們都知道,日本帝國主義在1931年蓄意製造了「九·一八」事變,而國民黨政府奉行不抵抗政策,致使東北全境淪陷,3000多萬同胞淪為亡國奴。「九·一八」事變的消息傳到上海,全市人民義憤填膺,要求反抗日本侵略,而上海學生在這場抗日救國運動中發揮了先鋒作用。

1931年12月6日,在黨的領導下,上海市54個團體組成的上海民眾反日救國聯合會成立。圖為上海民眾反日救國聯合會成立宣言。

最先舉行罷課、抗議日軍侵略行為的是東亞同文書院的中國學生;緊接著,復旦、交大、同濟等大學相繼宣布罷課,並組織宣傳隊到工廠、農村宣傳抗日救國。在全市學生抗日救國的運動中,三次赴南京請願是非常典型的事件。

1931年9月25日,復旦、交大、同濟、暨南等大學近4000名學生首次赴南京請願,迫使蔣介石出見請願學生,他們提出了集中兵力驅逐日軍出境、懲辦不力外交官等5項要求。面對學生的請願,蔣介石一再搪塞、迴避,在他軟硬兼施的脅迫下,學生被迫返回上海。

1931年11月,東三省淪陷,國民黨四大作出決議,要求蔣介石「迅速北上,保衛國土,收復失地」,蔣介石也裝腔作勢地表了態。11月24日,上海大學聯組織全市8000多名同學第二次赴南京請願,敦促蔣介石北上抗日,並要求他「當眾親書誓師詞」,最晚於12月1日親自率軍北上。蔣介石儘管被迫出來見了學生,但老調重彈,訓令學生回校安心讀書。學生反問蔣介石:「東三省大片國土淪於敵手,幾千萬同胞成了亡國奴,學生豈能安心?」蔣介石只得虛偽保證「三天內出兵東北」。

1932年1月10日,上海大中學聯和民眾反日會發起召開市民大會,追悼南京珍珠橋死難烈士,會後抬著楊桐恆烈士的棺木示威遊行。

請願學生剛回上海就聽說日軍大舉進攻錦州,擾亂天津,而國民政府在國際聯盟大會上提議「錦州中立,天津共管」,實際上是公然放棄對錦州和天津的主權。為此,北大學生組織了南下示威團舉行抗議,卻在南京遭到了殘暴鎮壓。為了聲援從北方南下的示威學生,上海學生第三次赴京,並首次打出了示威的旗幟。12月17日,上海2000餘學生和各地同學萬餘人舉行聯合大示威,聲討日本帝國主義的罪行,揭露國民黨的不抵抗主義,呼籲民眾抗日救國。示威隊伍在《中央日報》社遭到了國民黨軍警的血腥鎮壓,死傷30餘人,被捕60餘人,上海的共青團員楊桐恆受傷後被推入秦淮河淹死。第二天凌晨,政府出動大批武裝軍警把示威學生押上列車,趕出了南京。

「一二·一七」慘案發生後,宋慶齡、魯迅等先後發表宣言和文章譴責政府的暴行。1936年1月10日,上海大中學聯和民眾反日會發起追悼「一二·一七」慘案和死難反帝戰士市民大會,會後,代表們抬著楊桐恆烈士的棺木示威遊行,路人不斷地加入遊行隊伍,人數多達萬人。正如宋慶齡先生所寫:「雖然今天當權的反動勢力在進行恐怖活動,中國千百萬真正的革命者並不放棄自己的責任……他們將加緊工作,朝著革命所樹立的目標勝利前進。」

接著,我們來了解「一·二八」淞滬抗戰。日本帝國主義在強佔我國東北後並沒有停手,為了轉移國際視線,迫使南京國民政府承認東北被強佔的既成事實並進一步壓制和取締抗日運動,日本軍部選擇上海作為「佯動作戰」的目標,並蓄意製造了日僧事件和三友實業社放火事件作為戰爭的導火索。

三友實業社毛巾廠是一家民族工業企業,它一方面在產品競爭中優於日資東華紗廠而遭到日商的嫉恨,另一方面它的愛國工人成立抗日救國會、組織抗日義勇軍,成為了日本海軍陸戰隊的眼中釘。1932年1月18日,日本特務在關東軍指使下,假裝成工人毆打在三友實業社廠外尋釁肇事的日蓮宗和尚,然後蓄意嫁禍於三友實業社的工人,並以此為藉口擴大事態。20日,幾十個日本浪人放火焚燒上海三友實業社總廠,又有上千日僑持木棍遊行。在這一連串的暴行之後,日本駐滬領事向上海市政府提出道歉、懲辦兇手、賠償、取締抗日運動等無理要求,但這不是目的本身,侵略者真正的目的是製造戰爭氣氛、加緊備戰、增調兵力。

日本領事於1月27日晚向上海市政府提出最後通牒,政府奉行不抵抗政策,很快復牒接受上述要求,還下令封閉了各界抗日救國辦事處。但侵略者顯然不會就此滿足,1月28日中午,日軍又提出中國駐軍必須撤出閘北的狂妄要求,沒等答覆就開始向閘北進攻。「一·二八」事變就這樣爆發了。

駐防京滬的第十九路軍,原本已奉命要調離上海,總指揮蔣光鼐和軍長蔡廷鍇激於民族義憤,毅然率部奮起抵抗;第五軍軍長張治中在蔣介石同意後,也率部從南京開到上海參加作戰。「一·二八」淞滬抗戰由此拉開大幕。

戰爭的發展可以分為兩個階段:1月28日至3月1日是敵之進攻和我之防禦階段,3月1日至3月3日是我之退卻和敵之追擊階段。日軍追擊階段十分短暫是由其戰略所決定的,而中國軍隊始終沒有一個進攻階段,則主要由於當時「攘外必先安內」的政策影響,和「一面抵抗、一面交涉」的幻想作祟,因此這次抗戰是不可能持久、徹底和全面的。中國軍隊被迫於1932年3月1日撤退,在英、美、法、意等國和國際聯盟的介入調停下,南京國民政府於5月5日籤訂了屈辱的《中日上海停戰及日方撤軍協定》,通稱《淞滬停戰協定》。

上海各界群眾踴躍捐款捐物,支持前線戰士。圖為女工為抗日將士趕製被服。

但「一·二八」淞滬抗戰讓中國人民看到了萬眾一心的力量。中國軍隊第一次直接衝破國民政府的不抵抗政策,在全國人民和海外僑胞的支援下——特別是在上海各界民眾的援助和配合下——奮勇抗敵,日軍被迫三易主帥,四次增兵,海軍、陸軍相繼登場,在30多天的攻勢作戰中屢屢受挫。這是自甲午戰爭和「九·一八」事變以來,中國軍隊首次對日本侵略者的重重一擊,中國軍民強烈的愛國信念和必死決心讓日本速戰速決的幻想破滅,同時也有力改變了民眾的懼日心理,增進了全民族團結救亡的共識。

「一·二八」淞滬抗戰開了中國局部抗戰的先河,在這之後,榆關抗戰、熱河抗戰、長城抗戰、察哈爾抗戰和綏遠抗戰接踵而起,繪織了局部抗戰的璀璨畫圖。1937年七七事變和「八·一三」淞滬抗戰爆發,全面抗戰開始。歷史進程表明,「一·二八」淞滬抗戰為全國抗戰奏響了一曲悲壯的前奏曲。

最後,我們做一下總結。「九·一八」事變後,以三次赴南京請願為標誌,上海學生在上海人民抗日救亡運動中發揮了先鋒作用。1932年1月,以日僧事件和三友實業社放火事件為藉口,日軍進攻上海,中國軍隊衝破南京國民政府的不抵抗政策,在人民支持下奮勇抗敵。「一·二八」淞滬抗戰開中國局部抗戰的先河,給侵略者以重重一擊,增進了全民族團結抗日救亡的共識。

在「一·二八」淞滬抗戰後,上海的抗日救亡運動會有怎樣的發展?敬請收聽下一講「『一二·九』運動與上海各界救國會」。

參考資料

1. 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中國共產黨歷史》第一卷(1921-1949)上冊,中共黨史出版社。

2. 中共上海市委黨史研究室:《中國共產黨在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3. 餘子道:《一·二八淞滬抗戰》,上海人民出版社。

4. 中共上海市委黨史研究室:《中國共產黨在上海85年圖志》,上海人民出版社。

5. 上海市歷史博物館暨上海革命歷史博物館。

文字 | 易潤秋 馬若般

圖片 | 參考資料

播音 | 李易涵

音頻剪輯 | 黃龍千

排版 | 劉婧萱

  願以曉陽之光

  暖人之心

  弘復旦之精神

  如旭日之東升

相關焦點

  • 淞滬抗戰紀念館舉行一二八淞滬抗戰86周年活動
    當天,「一·二八淞滬抗戰史」座談會在上海淞滬抗戰紀念館召開,來自海峽兩岸二十餘位專家學者圍繞「一·二八淞滬抗戰史」,展開學術研討。本次會議由中共上海寶山區委宣傳部、寶山區文化廣播影視管理局、上海抗戰與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研究會主辦,上海淞滬抗戰紀念館、臺灣政治大學人文中心承辦。
  • 淞滬抗戰紀念館今舉辦紀念一·二八淞滬抗戰88周年系列活動
    新民晚報訊(記者 郭劍烽)今年是一·二八淞滬抗戰爆發88周年,上海淞滬抗戰紀念館二期新館「上海抗日戰爭紀念館」也將於今年下半年竣工開放。今天,上海淞滬抗戰紀念館舉辦了紀念一·二八淞滬抗戰88周年系列活動,《淞滬抗戰中的紅十字》文物圖片展開幕並對外展出。
  • 新民主主義革命在上海 | 第11講 左翼文化運動
    「海納百川知舊事,激蕩百年續新篇」,歡迎收聽「新民主主義革命在上海」系列微團課。上一講說到,國民革命在1927年失敗了。我們都知道後來的歷史,大革命失敗後,黨創建了自己的人民軍隊,並在實踐中開闢了「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正確道路。而其實,革命不止有軍事這一條戰線,在1942年的延安文藝座談會上,毛主席說:「我們要戰勝敵人,首先要依靠手裡拿槍的軍隊。
  • 淞滬抗戰英雄——上官志標
    此夜女童子軍楊惠敏泅泳過蘇州河,代表上海市民向孤軍奉獻12公尺寬的巨大國旗。黎明,一面巨大國旗飄揚在四行倉庫上空。南岸租界同胞成千上萬湧上街頭,紛紛對著國旗流淚致敬,有人甚至大哭。自國旗飄揚四行倉庫上空以來,成千上萬上海市民先後來向國旗朝聖。連外邦人士也鼓掌叫好。向外界宣示了中華民族永遠抗戰到底的天地浩然正氣,以及一定要抗戰取得勝利的決心。
  • 青天白日勳章出師不利,頭幾枚授予敗軍之將,第69枚才實至名歸
    ▲蔣介石獲得青天白日勳章第二批授予「一·二八」淞滬抗戰部隊1930年1月1日,蔣介石派出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吳鐵城趕到瀋陽1932年「一·二八」淞滬抗戰期間,奮勇抗擊日寇的第19路軍總指揮蔣光鼐和第5軍軍長張治中等12位高級軍官獲得青天白日勳章,但在授勳儀式的背後,是屈辱的「淞滬停戰協定」籤訂,中國軍隊被迫撤出了上海市區,只能留下少數保安團和警備隊負責維持秩序。
  • 上海遭受密集轟炸!《暴日侵滬戰區地圖》中的淞滬抗戰
    《暴日侵滬戰區地圖(Map show Japanese-Chinese warfre now in ShangHai)》是1932年一·二八淞滬抗戰期間,上海日新輿地學社出版的戰爭宣傳地圖。全圖大量使用英文,其目的,應該是向國際社會介紹918事變後日本對我國上海的蠻橫侵略。
  • 淞滬會戰之上海圍攻戰(上)
    ,何應欽密電》時間注1937年8月12日,《抗日戰爭正面戰場》上冊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編:《抗日戰爭正面戰場》(上)《國軍戰爭指導方案》時間注1937年8月20日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藏:陳誠《關於淞滬抗戰的回憶資料》,國民政府軍令部戰史編纂委員會檔案第25第2864張秉鈞:《抗日戰役第一期作戰之研究
  • 從《太陽帝國》到《色戒》,這些電影故事為何都發生在上海?
    上海社會科學院研究員、上海文史館研究館員、中國史學會副會長熊月之作為首講嘉賓,講述了上海的特殊歷史位置和城市精神。「一·二八」戰爭發生在楊浦雙陽路中國人有四個始終銘記在心的特殊日子:「九一八」、「一·二八」、「七七」和「八一三」。
  • 打卡《八佰》事件發生地?上海四行倉庫抗戰紀念館預約已排到9月
    南都訊 記者許琨在經歷了10年準備、4年製作和3次撤檔後,華誼兄弟出品的電影《八佰》終於上映,目前票房已經超過了11億人民幣。而電影中真實歷史事件的發生地——上海四行倉庫抗戰紀念館,也成為遊客打卡聖地。
  • 精選教案| 八上歷史《 第19課 七七事變與全民族抗戰》
    1937年7月,這裡響起了抗擊日本侵略者的槍聲,揭開了中華民族全民族抗戰的序幕。 二、講授新課(一)七七事變1.教師講述:九一八事變後不到半年,日本侵佔了東三省,緊接著又向華北地區推進。到1936年,日軍已經從東南北三面包圍了北平城。戰爭一觸即發。
  • 電影《八佰》熱映 上海四行倉庫抗戰紀念館延長開放時間
    新京報快訊 據上海四行倉庫抗戰紀念館微信公眾號消息,隨著電影《八佰》的熱映,為滿足近期觀眾不斷增長的參觀需求,在做好疫情常態化防控的基礎上,9月3日至10月18日期間,上海四行倉庫抗戰紀念館將適當延長每天的開放時間,閉館時間從目前的16:30延長至18:00。
  • 中國童子軍運動始末:抗戰時期英雄輩出
    自湖北嚴加麟先生於1912年首建第一支童子軍後,各地迅速傳播開來,經歷了從「西化」到「本土化」的演變,開啟了民國教育現代化的先河。為了即將來臨的抗戰的需要,國民黨要求童子軍的訓練科目成為中學必修科目,而加入童子軍也一改以前的自願募集原則,要求所有學生一律加入童子軍。全面抗戰爆發後,1937年7月31日,中國童子軍總部立即頒布《童子軍戰時服務大綱》,加強對童子軍的組織和訓練。11月,教育部頒布《中國童子軍戰時後方服務訓練辦法大綱》,強調童子軍活動是為戰時需要服務。
  • 《八佰》背後的淞滬會戰:淞滬會戰的評價與反思
    因此有學者認為,中國全面抗戰真正意義上的開端應該是淞滬會戰後才開始的。 淞滬會戰,中國軍隊以巨大的犧牲證明了國人的抵抗意志,極大地鼓舞了國內的民心士氣,也為沿海工業內遷、保存經濟實力贏得了時間。同時日本也沒有想到中國軍隊的抵抗意志這麼堅決,其遭受的死傷也是甲午戰爭以來歷次中日戰爭或衝突中最大的。
  • 八佰電影講的什麼 八佰真實歷史事件
    8月倍受期待的國產戰爭大片《八佰》上映了,對於太久沒進影院的觀眾來說,這是一份巨大的驚喜。兩個多小時的電影,太多太多的淚點湧現,相信大家在觀影時都忍不住流淚吧。不過沒去電影院看過《八佰》的朋友有福利,今天小編就來告訴大家電影《八佰》講的什麼?《八佰》真實歷史事件又是什麼?
  • 誰說淞滬會戰毫無意義
    下線近一年的電影《八佰》,終於在上周末姍姍來遲地開始了院線點映。《八佰》自去年推出預告片後即備受矚目,作為一部正面表現國軍淞滬抗戰的影片,自然也引來了各式各樣的聲音,一些人便質疑電影片面誇大四行倉庫保衛戰的規模,把一場為爭取國際同情而打的四天「表演戰」說成是生死存亡的「大轉折」。
  • 到此一遊|四行倉庫抗戰紀念館,了解《八佰》背後的故事
    地點:上海亮點:四行倉庫抗戰紀念館四行倉庫是一座位於上海閘北區南部的貨物倉庫,建於20世紀30年代早期,由當時有著「北四行」之稱的鹽業、金城、中南、大陸四家銀行,共同出資建造。最近熱映電影《八佰》中涉及的真實歷史事件——1937年八一三淞滬抗戰中的「四行倉庫保衛戰」就發生在這裡。1985年,上海市文物保管委員會正式將其命名為「八百壯士四行倉庫抗日紀念地」;1995年光復路21號底層建立了八百壯士英勇抗日事跡陳列館;2015年8月13日,在淞滬會戰78周年紀念日之際,四行倉庫抗戰紀念館落成開館,並被列入國家級抗戰紀念設施、遺址名錄。
  • 傳承紅色基因 | 義勇軍進行曲:從上海傳向全世界
    在1932年「一·二八」淞滬抗戰前夕,中共江蘇省委策劃成立的上海民眾反日救國聯合會,組建民眾反日會義勇軍。淞滬抗戰打響後,民眾反日義勇軍活躍於前線,積極配合十九路軍作戰。中共中央隨後發表的鬥爭綱領繼續強烈倡導「民眾自動武裝起來」。席捲全國的義勇軍運動,對當時東北的抗日武裝堅持戰鬥給予聲援,同時又予物資、人力方面的大力支持,對其統一名稱為「東北抗日義勇軍」也有著積極的影響。
  • 南京大屠殺公祭日,「百人斬」武士刀上海展出
    12月12日,由上海淞滬抗戰紀念館、上海抗戰與世界反法西斯研究會與中共寶山區委黨史研究室、檔案局、地方志、金山衛抗戰遺址紀念園、崇明抗戰紀念館、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聯合舉辦的「侵華日軍在淞滬地區的暴行文物史料展」在上海淞滬抗戰紀念館開幕。據悉,展覽首次對外展出了近百件實物、史料。
  • 抗戰勝利75周年|歷史在這裡拐彎:何應欽公館
    抗戰歲月,一次次對話,一個個決定,在這裡,或激烈或平和地上演,成為了抗戰史中不可抹去的一部分。何應欽 轉自《八年抗戰之經過》一書1932年一·二八淞滬抗戰 :宋希濂深夜至何應欽公館為國請纓1932年1月28日,日本海軍陸戰隊發動對上海閘北的進攻,史稱「一·二八」事變。
  • 一寸山河一寸血——老照片裡的「八·一三」淞滬會戰
    圖說:「八百壯士」在保衛戰大象前,在倉庫周圍演習的情形。中國嘉德 供圖  【新民晚報·新民網】80年前的今天,淞滬會戰正式拉開帷幕。「八·一三」淞滬會戰是中國抗日戰爭的第一場大規模戰役,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第一場大戰役,打破了日軍速戰速決的妄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