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加坡說漢語「COOL!」

2020-12-14 手機鳳凰網

圖為新加坡出版的兒童中文學習視聽教材「唱歌學中文」封面

新聞背景

新加坡前內閣資政李光耀上不久前在中文版《新加坡賴以生存的硬道理》首發式上表示,要在新加坡生存,不會英語固然會很辛苦,不會漢語卻一定會後悔莫及。這並不是因為中國崛起,而是因為「你自己要了解你自己的根」。

李光耀以自己為例指出,他的漢語不如英語和馬來語流利。但勤能補拙,在花了不少時間學習後,他現在已經能夠以漢語演講。他強調稱,有必要讓孩子自小就學習雙語,最好在上小學之前就讓他們開始分辨兩種語言的不同。

「如果你想領先別人,就學漢語吧!」這是美國《時代周刊》對全球正在興起的「漢語熱」的評價。作為一個以華人為主的國家,新加坡的「漢語學習潮「正熱浪滾滾。

據新加坡《聯合早報》不久前報導,新加坡一所小學開始流行使用平板電腦學習漢語,學生們可以通過相應的學習軟體從網絡上下載中國古典詩詞歌賦,方便學生朗讀背誦,也可以讓學生學習漢字書寫,或點擊「發音」鍵,學生字發音,邊玩邊學,以增加學生學習漢語的樂趣,據說很受小朋友歡迎。在這所名為「華民小學」的學校裡,不僅有華人學生,而且還有包括菲律賓人、印度人在內的各族裔學生。漢語學習變得越來越有吸引力,甚至一位印度裔小朋友在學習漢語後說道「英語太無聊了,漢語生動有趣。」其實,華民小學的趣味漢語只是新加坡近年來漢語熱潮方興未艾的一個縮影。現在如果去新加坡,你會發現能夠講一口流利的漢語在當地是一件十分「COOL(酷)」的事。

作為舉世聞名的東南亞花園城市國家,新加坡一直以整潔、美麗著稱。因為新加坡人的面孔與中國人相似,很多人誤以為在新加坡人人會說漢語(在新加坡被稱為「華語」),但實際情況遠非如此。新加坡是一個多民族、多語言、多人種組成的複合性國家,其中華人約佔76%。新加坡的官方語言有馬來語、英語、華語和泰米爾語,其中馬來語是國語。在教學、商業、出版、公務等方面使用各民族語言文字都是合法的。但1965年新加坡獨立後,為便於向西方學習,同時作為一個國際港的商業往來需要,政府開始提倡民眾廣泛學習英語。從1984年起,政府規定所有學校都要逐步過渡到以英語為第一教學語言,各民族語言作為第二教學語言,以加強各民族的融合,提高全社會辦事效率。英語被列為行政語言,成為各民族通用的語言,並且說英語被認為是一種時髦。英語也是商業界的官方語言,大部分新加坡人尤其是年輕一代均以一口流利的英語為榮。雖然華語貴為該國的官方語言之一,但只是作為小學和中學的一門課程開設,並沒有作為母語使用,甚至在很多華人家庭裡相互也是以英語溝通。久而久之,華語變成了很多華人名副其實的「外語」,雖然政府從1979年開始就推出了「講華語運動」,但效果不甚理想。

近年來隨著中國政治和經濟地位的提高,漢語教育逐漸受到新加坡政府的重視和支持,新加坡也掀起了「漢語熱」。在新加坡有很多私立學校及公立學校開設或正在籌備以中文授課的中高級課程和專業文憑,例如新加坡管理學院的企業管理和國立南澳大學的中英雙語授課的工商管理碩士課程以及有聲有色的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孔子學院等。在新加坡的超級市場、攤販、購物中心、公交車上或一些政府機構裡隨處可見一張張標語牌,上面用中英文寫著:「講華語,是福氣,別失去!」「華語COOL(酷)」的大幅標語,非常惹人注目。新加坡政府還請林俊傑等明星擔任漢語宣傳大使,配合「講漢語也很酷」的口號,吸引年輕人學習漢語。不久前,新加坡電視臺還舉行過一個類似於中國「超級女聲」的選秀節目,儘管是純中文製作,參賽選手也都必須唱中文歌曲,但這個節目卻在以英語為官方語言的新加坡極其火爆。這是新加坡文化部門的宣傳手段,它標誌著新加坡政府推廣漢語的決心。新加坡「國父」、內閣資政李光耀經常在各種場合鼓勵民眾講一口流利的普通話,甚至說,兩代人之後,普通話就會稱為該國的母語。新加坡前總統納丹是印度族,但也不顧80多歲高齡,認真學起了漢語。新加坡政府還有一個專門規範華語標準的華語委員會,把一些詞彙規範化,刊登在華文報章上,並且使用漢語拼音為漢字注音。今年初,新加坡教育部公布了「母語教育檢討報告」,為鼓勵學生活學活用包括漢語在內的母語,教育部在調整教學方法之外,也重點改變考試方式,側重考學生的應用能力,實現「樂學善用」。在被問及學習漢語的原因時,新加坡學生的答案首先是出於對中國的熱愛,對漢語文化的景仰,更重要的是為將來的前途考慮。許多學生希望將來能到中國做生意,還有的想當外交官,或者從事與中國相關的工作等等。

新聞背景

新加坡前內閣資政李光耀上不久前在中文版《新加坡賴以生存的硬道理》首發式上表示,要在新加坡生存,不會英語固然會很辛苦,不會漢語卻一定會後悔莫及。這並不是因為中國崛起,而是因為「你自己要了解你自己的根」。

李光耀以自己為例指出,他的漢語不如英語和馬來語流利。但勤能補拙,在花了不少時間學習後,他現在已經能夠以漢語演講。他強調稱,有必要讓孩子自小就學習雙語,最好在上小學之前就讓他們開始分辨兩種語言的不同。

「如果你想領先別人,就學漢語吧!」這是美國《時代周刊》對全球正在興起的「漢語熱」的評價。作為一個以華人為主的國家,新加坡的「漢語學習潮「正熱浪滾滾。

據新加坡《聯合早報》不久前報導,新加坡一所小學開始流行使用平板電腦學習漢語,學生們可以通過相應的學習軟體從網絡上下載中國古典詩詞歌賦,方便學生朗讀背誦,也可以讓學生學習漢字書寫,或點擊「發音」鍵,學生字發音,邊玩邊學,以增加學生學習漢語的樂趣,據說很受小朋友歡迎。在這所名為「華民小學」的學校裡,不僅有華人學生,而且還有包括菲律賓人、印度人在內的各族裔學生。漢語學習變得越來越有吸引力,甚至一位印度裔小朋友在學習漢語後說道「英語太無聊了,漢語生動有趣。」其實,華民小學的趣味漢語只是新加坡近年來漢語熱潮方興未艾的一個縮影。現在如果去新加坡,你會發現能夠講一口流利的漢語在當地是一件十分「COOL(酷)」的事。

作為舉世聞名的東南亞花園城市國家,新加坡一直以整潔、美麗著稱。因為新加坡人的面孔與中國人相似,很多人誤以為在新加坡人人會說漢語(在新加坡被稱為「華語」),但實際情況遠非如此。新加坡是一個多民族、多語言、多人種組成的複合性國家,其中華人約佔76%。新加坡的官方語言有馬來語、英語、華語和泰米爾語,其中馬來語是國語。在教學、商業、出版、公務等方面使用各民族語言文字都是合法的。但1965年新加坡獨立後,為便於向西方學習,同時作為一個國際港的商業往來需要,政府開始提倡民眾廣泛學習英語。從1984年起,政府規定所有學校都要逐步過渡到以英語為第一教學語言,各民族語言作為第二教學語言,以加強各民族的融合,提高全社會辦事效率。英語被列為行政語言,成為各民族通用的語言,並且說英語被認為是一種時髦。英語也是商業界的官方語言,大部分新加坡人尤其是年輕一代均以一口流利的英語為榮。雖然華語貴為該國的官方語言之一,但只是作為小學和中學的一門課程開設,並沒有作為母語使用,甚至在很多華人家庭裡相互也是以英語溝通。久而久之,華語變成了很多華人名副其實的「外語」,雖然政府從1979年開始就推出了「講華語運動」,但效果不甚理想。

近年來隨著中國政治和經濟地位的提高,漢語教育逐漸受到新加坡政府的重視和支持,新加坡也掀起了「漢語熱」。在新加坡有很多私立學校及公立學校開設或正在籌備以中文授課的中高級課程和專業文憑,例如新加坡管理學院的企業管理和國立南澳大學的中英雙語授課的工商管理碩士課程以及有聲有色的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孔子學院等。在新加坡的超級市場、攤販、購物中心、公交車上或一些政府機構裡隨處可見一張張標語牌,上面用中英文寫著:「講華語,是福氣,別失去!」「華語COOL(酷)」的大幅標語,非常惹人注目。新加坡政府還請林俊傑等明星擔任漢語宣傳大使,配合「講漢語也很酷」的口號,吸引年輕人學習漢語。不久前,新加坡電視臺還舉行過一個類似於中國「超級女聲」的選秀節目,儘管是純中文製作,參賽選手也都必須唱中文歌曲,但這個節目卻在以英語為官方語言的新加坡極其火爆。這是新加坡文化部門的宣傳手段,它標誌著新加坡政府推廣漢語的決心。新加坡「國父」、內閣資政李光耀經常在各種場合鼓勵民眾講一口流利的普通話,甚至說,兩代人之後,普通話就會稱為該國的母語。新加坡前總統納丹是印度族,但也不顧80多歲高齡,認真學起了漢語。新加坡政府還有一個專門規範華語標準的華語委員會,把一些詞彙規範化,刊登在華文報章上,並且使用漢語拼音為漢字注音。今年初,新加坡教育部公布了「母語教育檢討報告」,為鼓勵學生活學活用包括漢語在內的母語,教育部在調整教學方法之外,也重點改變考試方式,側重考學生的應用能力,實現「樂學善用」。在被問及學習漢語的原因時,新加坡學生的答案首先是出於對中國的熱愛,對漢語文化的景仰,更重要的是為將來的前途考慮。許多學生希望將來能到中國做生意,還有的想當外交官,或者從事與中國相關的工作等等。

相關焦點

  • 新加坡的漢語正在消亡,而馬來西亞的漢語在夾縫中求生存!
    一、新加坡的漢語:日趨邊緣化,消亡是必然的命運最新的關於新加坡漢語狀況的新聞是:漢語已經在新加坡失去生存的土壤,在50歲以下日常使用漢語的人口已降至總人口的5%左右,也就是說除了大陸移民,已經很少有人在家裡和工作中說漢語了!
  • 李光耀為何說:漢語劣勢明顯,不可能成為新加坡的工作語言
    很多國人在看到新加坡人的人種比例之時都不由地發出疑問:在新加坡說漢語是不是同樣可以暢通無阻呢?>,在英語與漢語之間,李光耀一定是對漢語更為熟悉,而且,作為母語存在的漢語,李光耀對其的情感也是尤為特殊的。
  • 新加坡的「國父」先在新加坡廢漢語,後又扶持漢語學校發展
    新加坡是個華裔人口眾多的國家,這個小國家的華裔人口超過四分之三。很多中國人的印象中,漢語和英語是新加坡的通用語言,而且很多中國遊客認為在新加坡可以「無障礙交流」,但事實上,大多數新加坡人都用英語。今天,不得不說李光耀的這一方針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漢語在新加坡從幾十年前的世界通用語退居二線,許多新加坡的年輕人對中文也不太熟悉,張口就是英語。為什麼李光耀看不懂漢語,這是一個非常複雜的問題。與中國相比,新加坡與中國有著深厚的歷史淵源,新加坡獨立還不到一百年,在大多數歷史上,新加坡都是馬來西亞的領土,直到1965年才從馬來西亞獨立出來。
  • 新加坡有超過7成的華人,為何李光耀說,漢語永遠不會成為國語
    就是在英國殖民期間,他們也從未規定讓新加坡人民必須使用哪種語言。但是在李光耀上臺之後,他直接廢除了漢語,並且禁止了漢語的相關學習,更是將南洋大學停辦了。他只主張將英語作為新加坡的官方語言。在那時中華總商會的一些人曾向他提過建議,其實漢語當作新加坡的官方語言是利大於弊的,但是李光耀卻表示:可以,但是你們要先打倒我。意思很明確了,就是只要他還在為一天,那麼官方語言就有一天不會是漢語。
  • 新加坡大多是華人,為何一獨立就廢除漢語?李光耀:漢語有個劣勢
    而獨立之後的新加坡,積極開始了自己的改革,而其十分重要的一項政策就是廢除漢語,以英語作為國語。從當時的時代背景來看,新加坡此舉是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因為它從多方面推動了新加坡綜合國力的進步,加強了新加坡與世界的聯繫,尤其是身處東南亞腹地,它需要更為激進的政策來為自己謀發展。
  • 新加坡明明華人居多,卻為何廢除漢語?李光耀:使用漢語沒有好處
    眾所周知,新加坡的華人佔比超過了70%,無數華人為新加坡的獨立和建設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在建國伊始,有很多居住於新加坡的華人富商為了傳承和宣傳中國文化,創辦了很多中文學校。然而,新加坡前總統李光耀在上臺之後,卻對漢語採取了一系列禁止措施,不僅廢除了漢語,禁止漢語的相關學習,還停辦了南洋大學(近代歷史上第一所海外華人大學)。
  • 新加坡基本是華人,為何一獨立就廢除漢語?李光耀:漢語有個劣勢
    是什麼使新加坡獲得了如此巨大的進步呢? 那麼則不得不提一個人——新加坡最偉大的總理李光耀;那麼則不得不提一項重大的政策——廢除漢語,將英語作為國語。新加坡一實現獨立便廢除漢語,在上個世紀的世界裡,可以說是一項極具積極意義的決策,它從多方面推動了新加坡綜合國力的巨大進步。
  • 新加坡華人佔總人口的74%,他們還會說漢語嗎?來旅遊一次就知道
    這次我們要講的主題是「新加坡的華人佔該國總人口的74%,那麼他們還會說漢語嗎?」。世界上華人最多的國家之一,新加坡不知道你們有沒有聽過這麼一句話,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會有中國人!有的,是去旅遊,而有的則是在異國他鄉定居生活。其中,新加坡可以說是世界上華人最多的國家之一了。
  • 新加坡年輕人時髦講漢語 英語為主局面正被打破
    工作場所以英語為主的局面正在被打破  新加坡報業控股有限公司10日公布的一項調查結果顯示,能夠說一口流利的漢語普通話已經成為新加坡年輕一代的流行時尚。在新加坡人的家中、運動場或者學校裡,到處都能聽到有人在用普通話進行交流。
  • 先在新加坡廢漢語,後又扶持漢語學校發展,李光耀果然是老狐狸
    可是新加坡的「國父」李光耀,卻在上位初期就搞起了轟轟烈烈的「去中國化」,首當其衝的就是漢語。時至今日,不得不說李光耀的這一政策做得非常成功,如今漢語在新加坡已經從幾十年前的通用語言退居二線,很多新加坡的年輕人已經不太認識中文,張口便是英語。李光耀為什麼對漢語看不順眼,是一件很複雜的事情。
  • 李光耀:漢語劣勢明顯,不可能成為新加坡的工作語言
    在新加坡的民族構成中,華人所佔比例非常高,達到百分之七十五。1965年,新加坡剛從馬來西亞獨立之際,曾有不少華人找到李光耀,希望能將漢語定為新加坡的國語,但都被李光耀一一拒絕。當時有很多人表示不理解,李光耀本人也是華人後裔,他為何堅決不同意把漢語選為新加坡國語呢?
  • 上世紀新加坡總理李光耀打壓漢語推廣英語,現如今新加坡後悔不已
    但是畢竟是兩個國家了,所以我要保證我的獨立性,從語言文字開始,這個世界上還有一個國家,他在語言文字上的選擇很有意思,新加坡。新加坡70%以上的人是華人,那麼按道理講,上世紀五六十年代,新加坡獨立之後,漢語應當理所當然的成為新加坡的第一語言。
  • 新加坡為何一獨立就把官方語言從漢語轉為英語
    1965年8月9日上午10點,新加坡廣播突然播放一則令人震驚的消息,李光耀以新加坡總理的身份宣布新加坡獨立。這是無比悲傷的時刻,李光耀晚年也承認了這是生平最大的一次挫折。李光耀在回憶錄中寫道:新加坡剛剛獨立時情況是這樣的,總人口約200萬,75%以上都是華人(如今依舊超過70%),人均GDP剛到450美元。更糟糕的是,新加坡實在太小了,連淡水都依靠進口。這可如何之好?李光耀第一件事就是去中國化,他關閉了傳播中華文化的南洋大學,把官方語言從漢語轉為英語。在李光耀看來,漢語有一個大缺陷,就是非常難學,而英語是國際社會通行語言。
  • 一起去新加坡做漢語教師吧
    恭喜閔老師拿到新加坡工作確認函不需要複試,直接通過對外漢語就業,我們一直在行動安排!!!新加坡,我來啦!!恭喜伍老師確定好新加坡崗位一切的等待都是值得的,預祝伍老師的新加坡之行順利。2020年,非常特殊難忘的一年。在這裡再次感謝每一位相信楚風對外漢語的老師們,感謝您們的理解和一直以來的支持信任。雖然疫情還沒有結束,楚風對外漢語的安排行動從未停止!等疫情過去後,去做你想做的事,去見你想見的人,去做你熱愛的工作。
  • 李光耀:漢語沒有競爭優勢,不能成為新加坡的主導語言
    1965年新加坡獨立建國之時,曾有華人代表找到李光耀,希望他能將華語定為新加坡的國語,但被李一口回絕。李光耀同樣是華人後裔,對於他的這一行為,當時有很多人表示不解,不明白他為何堅決不同意把華語選為新加坡的主導語言。
  • 世界上除了中國說漢語,還有哪些國家也說漢語?看完漲見識了
    世界上除了中國說漢語,還有哪些國家也說漢語?看完漲見識了說到世界上使用人數最廣泛的語言,大家一定會知道是英語。但是說道使用人數最多的語言,那一定是漢語,畢竟我國是世界上人數最多的國家。將漢語作為母語的人數眾多,使用人數也就上來了,但是除了我們國家,還是很多國家也是說漢語的,你知道嗎?
  • 李光耀廢除新加坡漢語教育,建議中國全面學習英語,最終被打臉了
    漢語是全世界是使用人數最多的語言,也是聯合國的六種工作語言之一,聯合國的任何文件都要有一份中文版的。漢語和漢字經過了數千年歷史的沉澱,承載了中國悠久的歷史和文化,是祖先留給咱們最重要的財富。不過近代以來不少人都主張廢除漢語和漢字,魯迅曾經這麼主張過,被稱為「新加坡國父」的李光耀也曾經建議中國廢除漢語。
  • 獅城華語熱:新加坡開展「講華語COOL!」運動
    新加坡總理李顯龍本月15日在今年的「講華語運動」開幕式上語重心長地說。正像此運動的口號「講華語COOL!」一樣,李顯龍用中文進行了演講,用實際行動和新加坡人一道共同掀起了獅城學習中文的熱潮。  中國崛起提升中文熱  在新加坡,華人佔總人口的75%以上。半個世紀前,新加坡有一整套包括中文小學、中學和大學的教育體系。
  • 新加坡國父李光耀:只要我在位一天,漢語就永遠不會成為國語
    74.2%左右,漢語曾經這這片土地上流行了許久,只不過隨著一人的上臺之後,這裡就變了,甚至此人還說:漢語永遠不會成為國語,到底發生了什麼事呢?01深知這個國家人民的厲害這個人就是李光耀,被譽為新加坡的國父,自他上臺以後,就直接將漢語廢除了,並且還全面禁止了有關漢語的學習項目,甚至連當時有名的南洋大學都關閉了,之後他便開始大力宣傳英語的好處,並且積極推動,讓英語作為官方語言,由於新加坡的華人數量佔比比較大,所以其推廣難度可想而知。
  • 新加坡超7成華人卻廢漢語,李光耀:漢語有劣勢,英語有一大優勢
    廢除漢語,去中國化1965年8月9日,李光耀以新加坡總理的身份宣布新加坡脫離馬來西亞,實現獨立,成為一個有主權和民主的國家,在是一個讓人異常難過悲傷的消息。在李光耀看來,新加坡雖然華人居多,但是漢語也個劣勢,漢語有平翹舌音之分,且一個詞語可能在不同的語境下有不同的意思,非常難學,倘若將漢語作為新加坡通用語言,那國民可能要再繼續學習英語以便與外商更好的交流討論,這將是一個異常痛苦和困難的語言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