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內向者皮質喚醒強度,保證神經波動穩定,助力孩子專注力培養

2020-09-05 注意力訓練專家

相信大家在生活當中,總會聽到有些父母們誇讚自己的孩子活潑外向,在外人面前可以很大方的介紹自己,甚至還有各種才藝表演,是父母的驕傲。


有些父母則表示自己家的孩子膽小內向,不愛說話也不愛動,像個悶葫蘆,特別擔心孩子一直都會這樣,長大之後出社會容易吃虧。



孩子性格內向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孩子的人際交往能力。但在孩子成長過程中,因為性格問題,給孩子灌輸太多的焦慮,才是真正的害了孩子。




焦慮是一種負面情緒,當孩子長期處於焦慮之中時,可能會無法集中精力去做眼前的事情,影響孩子自信心的建立,在學習上很難集中注意力,影響學習效率。

02

傑爾姆卡根是20世紀最偉大的發展心理學家之一。


卡根和他的團隊讓四個月大的嬰兒聽錄音和氣球爆炸的聲音、看彩色的手機在眼前晃動、聞酒精棉籤的味道。


有20%的嬰兒一邊嚎啕大哭,一邊用力蹬著雙腿並揮舞著胳膊,卡根稱這些嬰兒為「高度應激群體」


有40%的嬰兒依然保持安靜,偶爾動動胳膊動動腿,完全沒有過度的反應,卡根稱之為「低度應激群體」


剩下40%的嬰兒的表現則介於兩者之間

研究結果發現:


那些高度應激的嬰兒,也就是那20%會對手機振鈴作出高度反應的嬰兒,更有可能發展成為內向性格的人。


內向性格的人敏感,感性,很容易被感動,更容易能感同身受。



這樣的性格既是優也是缺,因為敏感,會察言觀色,所以很容易就感覺他人的情緒變化,更容易被代入情景。

03


艾森克是一位英國心理學家,主要從事人格、智力、行為遺傳學和行為理論等方面的研究。大家可能聽說過他編制的《艾森克人格問卷》。


其中,艾森克在研究人格的外向性維度時,認為內向和外向之間的差異源於打鬧的上行網狀激活功能系統的差異。




上行網狀激活系統是向上貫穿於皮質的纖維網絡,皮質的警覺和喚醒與上行網狀激活系統功能和興奮狀態有關。


艾森克認為,內向者的皮質喚醒強度要高於外向者。


我們在高中生物學過神經有很多突觸,突觸將一個神經元的衝動傳到另一個神經元。


神經遞質是突觸間擔當「信使」的化學物質。多巴胺是一種強有力的神經遞質,與運動、注意、警覺狀態和學習最為有關。



內向的孩子多巴胺敏感度較高,導致他們普遍比較敏感,很在意他人對自己的看法。


如果家長習慣性的責備孩子,來自外界的過分擔心和焦慮會阻礙孩子大腦發育,影響他們專注力的發展。


04


通過今天對內向孩子特點的了解,小競要為大家總結以下2點要求。

建立有效溝通,減少神經刺激


當我們在指責孩子的時候,內向孩子的情緒往往比較低落,注意力很難集中,容易形成惡性循環,增加孩子的厭學情緒。


面對內向孩子要慢慢了解孩子的需求,多和孩子溝通,在孩完成任務後,給予適當的鼓勵的表揚,孩子會有更多的成就感。



觀察興趣所在,加強互動


多觀察了解孩子的興趣所在,帶孩子參加他感興趣的活動,讓孩子在互動過程中體驗成就感,提升自信心,培養孩子學習興趣,提升孩子專注力。



除此之外,還可以通過科學的腦電生物反饋訓練,針對孩子大腦電波的反饋情況,來針對性進行專業訓練和提升。


競思腦電生物反饋技術,通過對孩子腦波數據捕捉和監測孩子在訓練過程中的腦電波,直觀的反饋孩子的用腦狀態。


通過專業訓練,鍛鍊大腦神經活動,幫助孩子更好調整用腦狀態,養成高效用腦習慣,讓孩子在學習及做事的時狀態更為靈活高效!



通過今天的分享,家長不妨判斷一下自己的孩子是否內向,在情緒方面是否容易波動,對學習效率是否有所影響?

相關焦點

  • 英國心理學家:內向者和外向者的大腦其實完全不一樣
    也就是說,大腦皮質的興奮程度,與上行網狀激活系統的興奮狀態有直接關聯。鑑於這一研究結論,艾森克認為它也許能夠解釋,為什麼內向的人與外向的人在性格與行為上的表現完全相反。內向的人雖然感覺閾限較低,但大腦皮質喚醒強度卻比外向者高,所以內向者通常只需要較少的刺激,而這些刺激會被高強度的傳輸到中樞神經,引發內向者強烈的觸覺和感受。
  • 激活「眼窩前額皮質」,控制大腦邊緣情緒,有效提升孩子專注力
    比如,亂發脾氣、無法克制衝動的行為、總是以自我為中心、注意力不集中、小動作多、做事拖拉、任性、沒有耐心等,輕者就像上例那樣跟家長撒潑,嚴重的通常會做出攻擊性的行為,甚至會大打出手。那麼,我們該如何培養孩子的自控力呢?
  • 孩子學習不專注,學過就忘?錯誤的抑制性神經遞質分泌,影響海馬回和前額皮質神經正常連接,2種鍛鍊方法搭配用起來!
    而針對孩子學習不專心,知識點記不住、學過就忘的問題,除了幫助孩子提升專注力和記憶力外,還要幫助他減少遺忘。即導致神經元活動增加的錯誤抑制會擾亂注意力,注意力這種認知功能通常不需要海馬區,而是依賴於前額皮質。這反映出,海馬區和前額皮質之間有非常強的神經聯繫,異常的海馬區活動對前額皮質有撞擊作用,因此會干擾注意力。
  • 激活眼窩前額皮質,控制大腦邊緣情緒爆發,有效提升孩子專注力
    如果兒童缺乏自控力,不但會導致其早期的許多問題行為,比如專注力不強、多動症、有攻擊行為等,而且也是誘發一些像暴力、吸毒、酗酒等社會問題的根源。因此,為了培養出一個優秀的孩子,父母一定要注重對孩子自控能力的培養。
  • 如何毀掉一個孩子的專注力?好的專注力,先保護,再培養
    孩子的專注力可能就這樣被你無形當中破壞掉了。孩子的專注力,先保護,再培養不少家長是在孩子上了幼兒園或者小學的時候,才開始注意孩子專注力,懷疑孩子多動症,懷疑孩子智力有問題。其實,每個階段的孩子專注力時長也是不同的,保護好孩子的專注力,才有機會談後期的培養。
  • 保持神經遞質高水平,增強大腦額葉區激活,培養孩子「超強專注力
    孩子學習競爭壓力大,專注力問題在如今已經變成了一種常態,對於很多父母來說,則是擺在他們面前的很大的一個困擾。我們的大腦深處會產生很多波動,額葉會抑制這種波動,像過濾器一樣消除噪音,使我們能夠集中注意力。運動後,多巴胺水平會立即提升,並且當訓練結束後,多巴胺水平在幾分鐘內依然會上升,然後維持幾個小時的高水平。
  • 激活大腦額葉區,保持神經遞質高水平,培養孩子「超強專注力」
    孩子學習競爭壓力大,專注力問題在如今已經變成了一種常態,對於很多父母來說,則是擺在他們面前的很大的一個困擾。它的構成主要由扮演腦細胞信息傳遞信使的神經遞質-多巴胺、獎勵中心的接收器-受體和可以感受到快樂感的腦細胞群-伏隔核。多巴胺:是種正向的情緒物質,人要興奮,大腦中一定要有多巴胺,我們的快樂中心伏隔核裡面都是多巴胺的受體。
  • 孩子內向?恭喜,你有一個潛力無窮的孩子
    從小我媽就給我灌輸一種思想:「內向的性格是糟糕的」「內向的小孩不受社會的歡迎」「內向的性格將來肯定要吃虧」。因為性格一再被否定,整個學生時代我都是自卑的。直到工作後,有了穩定的經濟基礎和社交圈,這種自卑的感覺才得以緩解。很多內向孩子的家長都會和我媽一樣,強迫內向的孩子變得外向,逼他們鍛鍊社交技能,這其實是大錯特錯了。
  • 如何科學培養孩子的專注力?
    所以,這次我特地請來專門研究兒童心理,研究專注力的HeyMom養育研究所的創始人、北京大學心理學碩士研究生、副教授丁穎老師,來給我們講講到底「怎麼培養孩子的專注力?」用整整兩個月的時間,手把手領著大家了解專注力,了解你家孩子的專注力有哪些特質,每天5分鐘做些專注力的小遊戲,把專注力運用到孩子學習中去……做到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這一趟一定不虛此行。
  • 了解孩子專注力,科學培養很重要
    專注力對於孩子成長過程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從寶寶開始接觸身邊的事物開始,專注力就應當開始逐漸滲透與培養。培養注意力的最佳年齡從嬰幼兒大腦發育的正常過程來分析,一般小孩子從 2 歲半左右就開始進入 「敏感期」,所以此時開始就可以慢慢培養、發展孩子的注意力了,要適當開始進行專注力的培養,一直到 7 歲左右時,孩子的大腦額葉部分才會完全成熟,孩子的專注力程度也會基本趨於定。
  • 孩子易分心走神?了解髓鞘化產生原理,有效提升孩子專注力
    孩子的注意力培養很重要,學霸和普通人最大的區別就是,學霸擁有超強的注意力。孩子愛學習,能夠長時間專注在課業上,想要拿高分並不難。其實孩子能不能成才關鍵就在於他們注意力時間能夠保持多長。孩子注意力不集中是很多父母都很頭疼的問題,用盡各種方式想要試圖讓孩子能夠維持注意力,但總是碰壁。
  • 哈佛心理學教授:想培養孩子「超強專注力」,父母要做到這3件事
    哈佛心理學教授:想培養孩子「超強專注力」,父母要做到這3件事「法國生物學家喬治居維葉說到:天才,首先是專注力。」隨著社會的發展,我們已經進入了移動網際網路高度發展的時代,電子產品已經成為了我們生活中必不可少少的用品之一,甚至就連學習上都能用到,但是如果孩子對電子產品比較沉迷的話,對大腦的發育影響是很大的,根據研究發展,孩子長時間玩電子產品,能夠改變大腦中的神經布線。
  • 3步培養孩子專注力
    2種專注力的量化標準:①時間:兒童的專注力與其大腦神經發育的程度有關,因此專注所持續的時間也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延長。嬰幼兒的大腦神經發育相對不那麼完善,有人得出一個結論:孩子越小,專注的時間越短。優質睡眠,專注力的有力保證。
  • 學會提升孩子的「專注力認知神經機制」,才能幫助孩子提升專注力
    到底應該如何保護孩子的專注力,讓孩子能夠無論是在學習上,事業上都能更加專注呢?首先我們就要先知道「專注力的認知神經機制」是什麼?l 孩子「專注力的認知神經機制」弱的表現1. 不注重細節都說細節決定成敗,但在生活中不光是孩子,很多的大人都不注重細節。而孩子如果有不注重細節,經常性的因為粗心大意導致的錯誤,這就是「專注力的認知神經機制」弱的表現。
  • 對孩子進行有效的專注力培養,先從腦科學的角度客觀了解專注力
    她甚至懷疑孩子有注意缺陷多動障礙症,在網上查了好多相關的資料。甚至有想過給孩子報一個培訓注意力的班,但是又擔心沒有效果。像這位寶媽的這種問題其實很常見,兒童專注力一直是眾多家長在教育過程中,非常頭疼的問題。但家長們往往把注意力集中在孩子缺乏專注力這個問題上,很少有人能夠對他有客觀的了解。
  • 多巴胺&正腎上腺素兩類神經傳導物質,助力孩子高效學習
    積極專注力:當孩子在做自己喜歡感興趣的事情時,就會受一種重要的神經遞質——多巴胺的影響,讓他們能體會到完成後帶來喜悅的報償性體驗,給他們帶來幸福、自由和能力充沛的感覺,讓他們心情愉悅。在興趣培養過程中,孩子很容易會受多巴胺影響,能保持長時間的專注,
  • 培養孩子「專注力」要允許孩子「分心」
    一般用年齡乘上2~5倍就可以得出專注力時長的範圍。比如一個6歲孩子的專注力時間區間是在12~30分鐘之間,中國教育部正好取得中間值。家長應當充分了解兒童注意力的特殊性,避免給孩子貼上了「缺乏專注力」的標籤。
  • 孩子內向?恭喜你,孩子擁有難得的天賦,該拍手慶賀
    曾經美媽也為自己的內向而煩惱,也渴望像一個小太陽那樣發光發熱,曾經也擔心孩子會隨我。我們一直認為內向是一種缺點,但自從我了解內向相關的知識以及兩者的大腦結構之後,才發現,我們對「內向」的誤解有多深。那麼兩者之間最大的差異表現在哪裡呢?莫急!
  • 孩子做事拖拉,自控力差?發展大腦眼窩前額皮質,提升孩子自控力
    更重要的是,大腦皮質和大腦邊緣之間,沒有直接發揮抑制作用的突觸(神經接合),所有的控制神經都只能經由這個「眼窩前額皮質」來達成。右半腦的眼窩前額皮質,與自主神經系統有直接聯繫,能控制更多的反應性的皮質下的區域。
  • 保護孩子原有專注力,比培養專注力容易的多,只是很多父母不知道
    很多家長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開始培養孩子的專注力訓練,是期望孩子在以後的學習中能不會輕易的被專注力這個問題給絆倒。要知道專注力是要陪伴一個人一生的事情,如果一個人的專注力不夠強,那麼他在做任何事情的時候都很難收穫到有意義、有價值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