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大家在生活當中,總會聽到有些父母們誇讚自己的孩子活潑外向,在外人面前可以很大方的介紹自己,甚至還有各種才藝表演,是父母的驕傲。
有些父母則表示自己家的孩子膽小內向,不愛說話也不愛動,像個悶葫蘆,特別擔心孩子一直都會這樣,長大之後出社會容易吃虧。
孩子性格內向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孩子的人際交往能力。但在孩子成長過程中,因為性格問題,給孩子灌輸太多的焦慮,才是真正的害了孩子。
焦慮是一種負面情緒,當孩子長期處於焦慮之中時,可能會無法集中精力去做眼前的事情,影響孩子自信心的建立,在學習上很難集中注意力,影響學習效率。
02
傑爾姆卡根是20世紀最偉大的發展心理學家之一。
卡根和他的團隊讓四個月大的嬰兒聽錄音和氣球爆炸的聲音、看彩色的手機在眼前晃動、聞酒精棉籤的味道。
有20%的嬰兒一邊嚎啕大哭,一邊用力蹬著雙腿並揮舞著胳膊,卡根稱這些嬰兒為「高度應激群體」;
有40%的嬰兒依然保持安靜,偶爾動動胳膊動動腿,完全沒有過度的反應,卡根稱之為「低度應激群體」;
剩下40%的嬰兒的表現則介於兩者之間
研究結果發現:
那些高度應激的嬰兒,也就是那20%會對手機振鈴作出高度反應的嬰兒,更有可能發展成為內向性格的人。
內向性格的人敏感,感性,很容易被感動,更容易能感同身受。
這樣的性格既是優也是缺,因為敏感,會察言觀色,所以很容易就感覺他人的情緒變化,更容易被代入情景。
03
艾森克是一位英國心理學家,主要從事人格、智力、行為遺傳學和行為理論等方面的研究。大家可能聽說過他編制的《艾森克人格問卷》。
其中,艾森克在研究人格的外向性維度時,認為內向和外向之間的差異源於打鬧的上行網狀激活功能系統的差異。
上行網狀激活系統是向上貫穿於皮質的纖維網絡,皮質的警覺和喚醒與上行網狀激活系統功能和興奮狀態有關。
艾森克認為,內向者的皮質喚醒強度要高於外向者。
我們在高中生物學過神經有很多突觸,突觸將一個神經元的衝動傳到另一個神經元。
神經遞質是突觸間擔當「信使」的化學物質。多巴胺是一種強有力的神經遞質,與運動、注意、警覺狀態和學習最為有關。
內向的孩子多巴胺敏感度較高,導致他們普遍比較敏感,很在意他人對自己的看法。
如果家長習慣性的責備孩子,來自外界的過分擔心和焦慮會阻礙孩子大腦發育,影響他們專注力的發展。
04
通過今天對內向孩子特點的了解,小競要為大家總結以下2點要求。
建立有效溝通,減少神經刺激
當我們在指責孩子的時候,內向孩子的情緒往往比較低落,注意力很難集中,容易形成惡性循環,增加孩子的厭學情緒。
面對內向孩子要慢慢了解孩子的需求,多和孩子溝通,在孩完成任務後,給予適當的鼓勵的表揚,孩子會有更多的成就感。
觀察興趣所在,加強互動
多觀察了解孩子的興趣所在,帶孩子參加他感興趣的活動,讓孩子在互動過程中體驗成就感,提升自信心,培養孩子學習興趣,提升孩子專注力。
除此之外,還可以通過科學的腦電生物反饋訓練,針對孩子大腦電波的反饋情況,來針對性進行專業訓練和提升。
競思腦電生物反饋技術,通過對孩子腦波數據捕捉和監測孩子在訓練過程中的腦電波,直觀的反饋孩子的用腦狀態。
通過專業訓練,鍛鍊大腦神經活動,幫助孩子更好調整用腦狀態,養成高效用腦習慣,讓孩子在學習及做事的時狀態更為靈活高效!
通過今天的分享,家長不妨判斷一下自己的孩子是否內向,在情緒方面是否容易波動,對學習效率是否有所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