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山水間-中新網

2020-12-22 中國新聞網

人在山水間

2013年01月04日 16:26 來源:中新網-華文報摘 

參與互動(0)

  智者樂水,仁者樂山。在宜春,你是智者,也是仁者。也不管你對山水是什麼概念,反正世間萬事萬物皆先由眼到心,即關乎心與靈二者。這也就是說,純境是可求的。關鍵只是在於你的心靈是在怎樣的一種環境之中浸潤、沉澱……

  而宜春在哪裡?

  宜春位於中國江西省的西北部。現時的介紹是:「自漢代開始建縣,迄今已有二千二百多年的歷史」、「宜春處在『長三角』、『珠三角』、『閩東南三角』的扇形結點上。京九、浙贛鐵路和贛粵、滬昆、武吉高速以及一○五國道均在宜春穿境而過……」倘若你打開的是舊時的史志,則作如是記載:「城側有泉,瑩媚如春,飲之宜人,故名宜春。」當然,少不免會附帶一連串的人名。這些都是宜春的名人錄,最醒目者當數王勃。因他的《滕王閣序》中「物華天寶,龍光射鬥牛之墟;人傑地靈,徐孺下陳蕃之榻」指的就是宜春。

  人傑地靈嘛,當然是才人輩出。相信很多人都只知道陶淵明是江西人,而不知他是江西哪裡人─宜春是也。而王安石的出生地也正是宜春。另外,唐宋八大家之一的韓愈曾在宜春做官,也寫過「莫以宜春遠,江山多勝遊」的詩句來稱讚宜春。因此,宜春當然是一座文化歷史名城。

  而我,最易被喚起的便是那種對古舊文化的悠遠之思,因而常常做夢,夢到的山山水水總是在煙雨中……雨是天上的水,其實也是來自地上。有水源的地方即有人煙,而人與水的關係又較之山更為密切;山雖壯麗,卻比水更適於營造禪境。無意間,又證實了山確實不比水「入世」,水是人間煙火世俗生活,山是出家僧伽。

  可是來到宜春,徜徉在潺潺山泉間,那水之純淨澄澈,但覺比高士更隱逸,它完全不受汙染;而山(山是指明月山,由十二座千米以上的山所組成)則充滿靈氣,與人相融、相通—南宗詩人範成大在其《驂鸞錄》中記錄下他的遊山所見:「出廟三十裡,至仰山。緣山腹喬松之磴甚危,嶺上皆禾田,層層而上至頂,名曰梯田。」(此乃中國最早見到「梯田」的文獻,換句話說,範成大是「梯田」一詞的創始人)由此可見,當時的仰山已充滿了人氣和煙火。至於靈氣,宜春的禪宗文化更是源遠流長。早在唐代,禪宗五派之一溈仰宗創始人,慧寂禪師便已在仰山創建了棲隱禪寺。

  走近宜春,你這才悟到,原來吸引你的並不僅是奇美絕倫的自然風光。人在山水之中,人與自然的和諧、融洽,一直以來都是古代聖賢所追求的一種精神純境。而今人來到此山中,我認為最好的狀態是與自然融合,在山水的有情世界裡與古人打個照面,那種感覺,就好像與古人是一家人了。

  走近宜春,禪不再是玄理,你會發現它並非想像中的那麼奧秘。恰恰相反,你會突然覺得它也不難懂啊─它不就在我們的生活中,在我們的心上和眼裡嗎?而那畫圓圈的慧寂禪師,他的所謂「方圓默契」,就是借物比法的禪。明心見性,法就出現了;原來自性才是我們真正的宗教。

  寫這篇文章時,我從宜春回來已將近半年,這半年裡不時回憶起當時大夥一起登山去觀雲谷飛瀑的情景,心中又多少有一點兒悵惘─那天的風,那天的雨,未嘗不是一種人生的況味。可不是,上山時還是萬裡晴空的大好天氣,又怎料到將至山頂時,竟會下起雨來?但這雨,並沒有掃了大家的遊興。當中竟有人高吟:「吾本乘興而行,興盡而還。下雨又何妨?」這大概也是很難到達的一種人生境界吧。

  下山時,濛濛細雨給深秋的山林增添了更深一層的寒意,也將遠處的山影樹群都渲染得朦朧了。走在濃厚的霧氣中,除了山上雲谷飛瀑的水聲之外,林中還隱隱地響起一片沙沙的音響─是細雨落得更密了,眼前的一切都被雨霧遮住,高山峻岭在此刻也就更蒼茫了……

  然而,最徵服遊人的心,始終是宜春的山水。一派空靈,一派寧靜,浸泡在古詩舊詞的意境裡,把人帶入遙遠的夢,夢到所懷念的,也夢到那些早已忘懷了的……的確,只有在這樣的山水間,才能令人有此感知。那天我們登山,沿途看見許多倒塌的竹子,原來是年前雪災時被摧毀的。中國民間雖是老在憂患中,但始終保持喜氣和吉祥,乃因這個民族從古至今都有順乎自然的天性,故在種種憂患中總不失從容。於是便聽得他們閒閒地說:宜春有萬頃竹海,何懼風雪來敗壞?然後問你可曾看過李安的電影《虎藏龍》?

  「周潤發在上面施展輕功的那片竹林夠壯觀了吧?其實我們宜春的竹海也毫不遜色呢!」其實這種自傲也算是比較傳統的了,不過是愛鄉情切。但是作為一個遊人,你又豈可不心動?對於一門心思投在山水間的宜春人而言,那從地下四百七十米深的花崗巖石裂隙中湧出來的含硒溫泉,才是上天對他們最大的恩賜。「咱們溫泉的水是罕見的高質量,低硫高硒,可飲可浴;熱不困人,寒不冷。跟世上什麼泉的水都比得過。」

  宜春人的這種驕傲,感情上沒有禁忌,就是如此坦坦蕩蕩地洋溢喜悅、洋溢幸福,讓你也不由得一陣心悅誠服。

  是的,這「服」字,是一顆心,完完全全的被徵服了。而且是真誠喜悅的覺得這人世間,這遍天遍地,宜春果真是「其氣如春,四時鹹宜」的一塊寶地。

  (摘編自香港《大公報》 文/李憶莙)

相關焦點

  • 山水間的小人國
    2014年,他辭去工作,開始逐一考察、尋訪江南諸園和所能遊及的山水名勝與古村落,積累了不少對園林和山水居遊文化的直觀認識。期間獨自暢遊林泉,日日皆似入畫居遊,「羈困於塵世之心境漸別開生面,始覺天地巧蘊生機,自然別藏真趣,遂願一生清守此業」。他同年創立幻園工作室,創作了大量有關中國園林、山水、空間與人的關係的畫作,已出版《幻園》《幻園:借天工》《草間居遊》《造境記》等作品。
  • 古琴曲《山水間》:心安如山靜如水,不知迷醉山水間
    清晨,在山水間聆聽萬物復甦的聲音,潺潺流水,悠揚婉轉的鳥鳴。晨風,微雨,空氣中瀰漫著露水的香氣。攜一琴,與山水相約,用古琴品人生絮語,以山水感靈魂安然,四季輪迴,萬物生生不息,琴聲悠悠。>不知迷醉山水間。
  • 山水間的書籤
    |音量小一點,靜靜去聽| 文 | 江徐 「文章是案頭之山水,山水是地上之文章。」那些寫在山水亭臺間的文字,便好似文章裡的佳句,散落於山山水水的字裡行間。
  • 在山水間,盡情釋放
    現在的人,都知道「才高八鬥」。至於謝靈運的那一鬥,卻可能遺忘了。不過,謝靈運開闢的山水詩道路,影響了後世一代又一代的詩人。連我們今天遊山逛水的趣味,也未嘗沒有謝靈運的指引。狂傲的謝靈運,一生沒少折騰。好在,他把那不世出的一鬥才華,盡情地揮灑在了山水間,他的赤誠與可愛,也因之鮮活。
  • 城在山水間 人在畫卷中
    「『順勢』是綠博園設計和建設的關鍵理念,就像給這裡的山水只做一個『微創手術』,用最小的代價去營造最美的景觀。」上海復旦規劃建築設計研究院綠博園駐場負責人錢進介紹,真山真水是本屆綠博園最大的看點,園區採取「範式傳承、順勢設計」的策略,形成「一心、兩環、兩帶、五區」的規劃結構,共同構成山水林田湖草的生態共同體。步入綠博園,自然風光與歷史文化交相輝映,一眼千年。
  • 詩詞丨人在俗世外,心在山水間
    人在俗世外,心在山水間。人活世上,誰不是自成風景。我自風情萬種,何必與世相爭;我自心清如水,又何須為煩惱所困?擁一份閒情,任世間冷暖。眾鳥高飛盡,孤雲獨去閒。相看兩不厭,唯有敬亭山。——唐·李白《獨坐敬亭山》真正的寧靜,不在於山水,而在於自己的內心。
  • 在這歲月與山水間穿梭
    在這歲月與山水間穿梭文/張建武穿梭於歲月和山水間從來沒有覺得自己老去只是有時對著眼前的一切在不懈與不斷的追尋和思考中不僅自己定義了時光和生活而且時光和生活定義了自己不必再過問夢想是什麼只需要依照自己找到自己在這歲月與山水間穿梭
  • 常在山水間 - 常在山水間_吉林廣播網,吉林人民廣播電臺,新聞綜合...
    常在山水間_吉林廣播網,吉林人民廣播電臺,新聞綜合廣播,交通廣播,經濟廣播,鄉村廣播,音樂廣播,資訊廣播,健康娛樂廣播,故事廣播,教育廣播,在線直播,在線點播 常在山水間 編輯:徐冰鑫
  • 閒庭山水間溫潤春風意
    井岡晨曉很多人畫燕坊是走進去近觀,尋找燕坊曾經興旺的證據。「山水畫乃寫自然之性,亦寫吾人之心。」(黃賓虹語)。彭迅才是把燕坊當做人來交往,有些人只能近觀不可遠視,有些人只能遠待不可近交,有些人既可遠交又可近待。在彭迅才眼裡,燕坊屬第三種,既可近觀其滄桑、久遠,又可遠視其厚重、莊嚴。
  • 趙普投資的中國最美民宿「山水間」亮相日本
    8月12日,前央視著名主持人、知名投資人、普雷資本創始人趙普率隊,「山水間」品牌創始人陳熙、「山水間·喜新戀舊」總經理王一寒、「山水間·醉裡頭」總經理何俊峰來到「民宿教父之國」——日本,將擁有8間獨棟町屋的日本民宿品牌「美盧」全部納入到「山水間」旗下。
  • 城在山水間 人在畫中遊 武都著力打造宜居宜遊宜商山水園林之城
    城在山水間 人在畫中遊 武都著力打造宜居宜遊宜商山水園林之城巍巍五鳳山下,一個生態宜居之城正在崛起;悠悠白龍江畔,富美武都正在譜寫高質量發展新篇章。近年來,武都區緊緊圍繞把武都建設成為「宜居宜遊宜商」的山水園林城市的整體思路,堅持「發展工業、農業調優、旅遊帶動、城鄉統籌、民生改善」五大路徑,高質量推動經濟發展,走出了集聚集約、創新創優、高質高效的城市發展之路,水綠交融、融景於城、魅力生態的顏值提升之路和產業帶動、精準幫扶、戰果豐碩的脫貧致富之路。
  • 山水間體驗「文化魂」
    眼前,大塊大塊的紅色巖石嶙峋而立,蔥鬱綠樹點綴其間;耳邊,黃龍瀑、首龍瀑奔流而下,瀑聲隆隆,噴珠濺玉,端起杯子,茶水尚未入口,人已是醺然欲醉。  「在這兒能看美景,能品好茶,還能歇歇腳。」馬中華笑著說,「茶室已經成了景區的一景兒,遊客們都說在這兒喝茶有氣氛。」  這間茶室接待能力有限,去年雲臺山又建了4間茶室,都搭建在青山綠水之間。
  • 孟憲春:雕刻在山水間的那人那情那歌
    只有遠離過故土的人,才喜歡去聽故土的歌,一字一句,都是親。只有遠離過家鄉的人,才更欣賞家鄉的山,一山一木,都是情。喜歡一個地方,就聽那山那水那情那人,唱出來的歌。拾憶,曾經的那些山水人歌,或許依然那樣……最近,我在QQ音樂上聽了一首歌《那山那水那人》,這首歌是由石順義作詞,饒榮發作曲 。
  • 比桂林山水更仙氣的奇秀山水間
    沿用古徽居枕山、面屏、臨水的布局,棟棟建築隱於青山綠水間,通過汲取傳統建築精華,傳承地域文脈,形成傳統與現代相結合的特色徽居群落,為全球傑出人仕創造出最具東方人文環境特色的精神世界。武夷山德懋堂,是德懋堂繼黃山德懋堂、九華山德懋堂後的又一升級力作。
  • 「縱情山水間,茶亦能醉人」
    可以說,茶葉和山水成了溮河區最重要的兩張名片。「縱情山水間,茶亦能醉人。」 溮河區以「茶旅融合」模式整合產業資源,按照「一環三帶四線路」布局,精心打造環南灣湖茶文化旅遊精品線路——「百裡茶廊」,它北起南灣湖入口,南到107國道,經董家河、溮河港、譚家河、十三裡橋4個鄉鎮,算起來有80多公裡,沿途分布著60多個村、10多萬茶農。
  • 崛起山水間 生態宜居城
    滌蕩古今 山水宜居新麗水  一座城池,穿越千年,青山不改,綠水長流。其間變化的是生活在青山綠水間的麗水人,亙古不變的則是這裡積澱相傳的城市風骨。  「府城內外,群山相擁,諸水相連,山拱水環,氣象非凡……」清光緒《處州府志》中曾如此描繪麗水城區山水相融的絕美景象。秀峰、深潭、湧泉、碧波,盤踞千嶺,甌江瀠洄,於此攤開一卷「風煙俱淨、天山共色」的潑墨長軸,從流飄蕩之間,麗水,一座傳統意義上的中國山水城市,恣意鋪展、盡顯眼前。  城市化水平是探知一個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溫度計」。
  • 浙江「理工男」的「詩和遠方」:用青春築夢山水田園間
    圖為認養人寫認養牌。受訪者提供中新網寧波5月4日電(記者 林波)果農種植果樹,顧客認養果樹,平日裡由專業果農照料果樹,而認養人可以通過網絡觀察果樹生長情況外,還可以邀請朋友到果園打理果樹、採摘果子。將果園果樹實現「私人定製」,主打體驗式農業服務,浙江「80」後青創客築夢山水田園間,用青春書寫了「理工男」的「詩和遠方」。圖為鮑科給認養的桃樹掛牌子。受訪者提供今年30餘歲的鮑科是浙江省寧波市象山縣定塘鎮白墩村人,作為地地道道的「理工男」,他在大學裡學的是機械製造與自動化專業,此前一直在開辦機械廠。
  • 梅帥元:在山水間講中國和世界的故事
    他,就是中國實景演出創始人,山水盛典董事長梅帥元先生。  2019年2月,他的名字與金庸、邵逸夫、二月河、莫言、張藝謀、葛優、李雪健、吳冠中、葉文智、楊麗萍、黃永玉、李谷一、劉德華等重量級人物,一同出現在文化產業領軍人物榜單上,他看起來依然平靜而謙和。
  • 歲月黃金丨枯山水間 禪意修心
    要是在枯山水之中,泡上一壺「黃片」,藉由茶禪,是不是就有萬千世界中,荒原一葉的味道了呢?一程山水一程人生,普洱茶黃片的一生,便要從普洱茶毛料的揀剔說起了。因為條索粗大,揉捻過程中不成條形。形上便與一般的茶箐不一樣。而要說這樣的區分,其實更是像極了「枯山水」作品裡的砂與石,清淨肅穆,別具一格。但要從品質和原料上來說,其實「黃片」和被選出的原料的品質是一致的。
  • 贛南畫家張際才山水間的紅色記憶
    這次他以冊頁的藝術表現形式很好地展現出了山水間的紅色記憶。這本冊頁以寫意山水為表現形式,全部展開有6米多長,表現的是「紅色故都」瑞金的山水、人文風貌。是目前國內首次用大型冊頁這種形式表現紅色故都的國畫作品,非常難得。寫生現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