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國家大劇院,承載民族夢的大水滴!
哈嘍,大家好,今天呢,小編帶大家去的是國家大劇院,早在20世紀50年代政府對長安街的規劃就設想了國家大劇院的建設,周恩來首次提出建設國家大劇院批示,地址「在天安門以西為好」,如今,這座承載了半個世紀夢想的巨大半橢圓形的、閃著夢幻般光澤的建築物,終於展示在世人的面前。
它位於北京天安門廣場西,人民大會堂西側,西長安街以南,至於是不是50多年的那個夢想,好像已經不重要,重要的是,這就是中國國家大劇院:蕩漾在一泓清澈湖水中的夢,為藝術展現風姿的夢。中國國家大劇院主體建築及南北兩側的水下長廊、地下停車場、人工湖、綠地組成。
總佔地面積11.89萬平方米,總建築面積約16.5萬平方米,其中主體建築10.5萬平方米,地下附屬設施6萬平方米。主體建築由外部圍護鋼結構殼體和內部2416個坐席的歌劇院、2017個坐席的音樂廳、1040個坐席的戲劇院、公共大廳及配套用房組成。
橢球殼體外環繞人工湖,湖面面積達35500平方米,各種通道和入口都設在水面下。這座從一開始就倍受爭議的建築工程,由法國建築師保羅·安德魯主持設計,於2007年9月建成。
【觀景】閃著奇異之光的鳥蛋
國家大劇院建築屋面呈半橢圓形,由具有柔和的色調和光澤的鈦金屬覆蓋,前後兩側有兩個類似三角形的玻璃幕牆切面,整個建築漂浮於人造水面之上,有人說它與周遭環境的衝突,龐大的橢圓外形顯得像個「天外來客」;也有人說它靜靜的,安臥在碧波之中,像一顆巨大的鳥蛋;還有人說它晶瑩剔透,像水波中的一粒巨大的珍珠……總之,在長安街上,它顯得十分搶眼。人們對它是「左看右看上看下看」,每個人的看法都不一樣,儘管人們對它獨特造型、高昂造價褒貶不一,但它的確是閃著奇異之光的風景。
國家大劇院在地面層坐落著三幢建築:歌劇院、音樂廳、劇場,它們由道路區分開,彼此以懸空走道相連,建築物在水面中的倒影構成了大劇院的外部景觀。大劇院內中間為歌劇院、東側為音樂廳、西側為戲劇場。歌劇院是國家大劇院內最宏偉的建築,以華麗輝煌的金色為主色調。
歌劇院主要上演歌劇、舞劇等、芭蕾舞及大型文藝演出。音樂廳位於歌劇院東側,以演出大型交響樂、民族樂為主,兼顧其它形式的音樂演出。戲劇場是國家大劇院最具民族特色的劇場,營造出頗具中國特色的劇場氛圍。戲劇場主要供戲曲(包括京劇和各種地方戲曲)、話劇及民族歌舞使用。
主體建築外環繞人工湖,人工湖四周為大片綠地組成的文化休閒廣場。在國家大劇院殼體結構上,安裝有506盞「蘑菇燈」。夜晚,「蘑菇燈」散發的是點點光芒,如同夜空中閃爍的繁星。
地鐵線路:北京地鐵一號線天安門西站C出口。
交通HOW:1路、4路、5路、10路、20路、22路、47路、37路、52路、726路、728路、802路,天安門西站下車即到。遊完了國家大劇院之後,小編再順便帶大家去中央電視臺總部大樓瞧一瞧吧,這座高達230米的巨無霸,由世界著名建築設計大師雷姆·庫哈斯和奧勒·舍仁擔任主建築師,荷蘭大都會建築事務所負責設計,並與奧雅納工程顧問公司合作完成,國內的合作設計單位為上海華東建築設計研究院。
後來,中央電視臺總部大樓建築工程開工,面對這種充滿充滿跳動元素的建築,在施工中碰到了許多想像不到困難,例如,工人們在對橫結構施工時,技術要求聽起來很有點科幻小說的味道:在半空中連接兩座塔樓的部分,必須在太陽出來前施工,因為陽光會讓塔樓不同部位的鋼結構膨脹,從而不利於控制施工質量。
類似這樣的建築難題,在施工過程中不勝枚舉。央視新大樓位於北京市朝陽區東三環中路,地處北京東部CBD商圈,比鄰國貿大廈,最高建築234米,無論從哪個角度看,它都是名副其實的摩天樓,與傳統的摩天樓不同的是,它並不常規豎向直上雲霄,而是像一個巨大的天外來客一樣,擰著、扭著兀立於北京東三環路旁。央視新大樓的奇特造型和龐大身軀,吸引著無數眼球,令人嘆為觀止。
新大樓共由三個建築物組成:位於西南側的CCTV主樓、位於西北側的電視文化中心(簡稱TVCC)以及位於東北角的能源服務中心。主要結構形態是一個由交叉三角形網狀表面包裹的菱形圓,有著超大的懸出部分,一個高達九層的折角形巨大體量,在200多米高空懸挑出70米,考驗著人們視覺的承受能力。
兩個塔樓兩座豎立的塔樓向內傾斜,傾角很大;塔樓之間被橫向的結構連接起來,總體形成一個閉合的環。巨大的建築物能這樣做,實在是不可思議的事。站在央視新大樓旁邊,會產生很多奇妙的想法,一切看似不可能的事情,在瞬間都可能成為現實,也許那一刻,真的有天外來客飛到身邊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