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和英語的親密擁抱:我在~

2021-03-01 英法德意西語都是玩具

漢語和英語的親密擁抱:我在~

 

特別說明:本文中的英語例句全部來自英語原版的相關教材。

 

漢語中的「在」有很最複雜的意思。但是在「我在~」這樣的表達中,「在」的意思就相當明確了。

 

通過和英語句子的比較,我們可以更加精準地理解並應用「我在~」這個句型。

 

漢  語

英  語

我在學習。

I am studying.

我在睡覺。

I am sleeping.

我在笑。

I am laughing.

我在跳。

I am jumping.

我在吃魚。

I am eating a  fish.

我在吃水果。

I am eating  some fruits.

我在學校。

I am in the  school.

我在公園。

I am in the  park.

 

 

通過比較,我們可以把這些句子分成2個大類3個小類。

第一大類:主語+實義動詞(絕大多數是行為動詞)。

 

漢  語

英  語

我在學習。

I am studying.

我在睡覺。

I am sleeping.

我在笑。

I am laughing.

我在跳。

I am jumping.

我在吃魚。

I am eating a  fish.

我在吃水果。

I am eating  some fruits.

 

在這一類中,全部是「I am +v-ing」。

 

這裡的am是助動詞,本身無意義,只起語法作用。

 

英語中「動詞的-ing式」(簡寫為v-ing)通常表「進行」(對應漢語中的「在」)和「持續」(對應漢語中的「著」)或「經常性的行為」。

 

一定要注意:漢語中「我在穿衣服(進行)」和「我穿著衣服(持續)」的意思是不一樣的。

 

也就是說,漢語中是用「在」和「著」來區別「進行」和「持續」。英語中這2種情況都是使用v-ing,具體的含義只能根據動詞的意思和上下文來區別。

 

您在學習英語中的「進行時態」或「進行體」時,一定要先認真掌握漢語中「在~」和「~著」的區別。

 

英語中的v-ing有一個重要的特點:不可以直接接主語,也沒有人稱和數的變化,更沒有時間上「現在、過去、將來」的變化。

 

也就是說,大家通常所說的「現在分詞」和時間上的「現在」並沒有關係。「現在進行時態」和「過去進行時態」都用v-ing,時間上的「現在」和「過去」是由前面的be動詞體現的。

 

印歐語系的語言(包括英希拉法德意西俄梵語)有一個重要的語法規則:和主語直接相接的動詞必須和主語在人稱和數上保持一致。也就是說,單數的主語接動詞的單數形式,複數的主語接動詞的複數形式。主語是第一人稱單數式,動詞必須同樣使用第一人稱單數形式。

 

在原始印歐語中,主語分為三種人稱(第一、第二、第三)和三種數(單數、雙數、複數)。在它的後代中,雙數基本上都消失了。

 

從理論上講,主語的三種人稱和三種數共計有9種變化。梵語中就保持了9種變化。而其它的語言中,雙數基本上都消失了。像拉丁語、希臘語、俄語、法語、義大利語、西班牙語等都只有6種變化。而英語、德語、荷蘭語所屬的日耳曼語族,動詞的複數變化減少了,有的直接使用不定式。

 

在現代英語中,只有be動詞還保留了較為複雜的變化,其它的動詞基本上只保留了主語是第三人稱單數時的現在式要加s或es。

 

對於非母語者來說,由於英語動詞變化的大幅度簡化,產生一個不大不小的影響——英語動詞的現在式通常和不定式同形——也就是沒有變化直接拿過來用。所以,在容易引起誤解的情況下,就採用在不定式前加to的辦法來解決。

 

to本來是介詞或副詞,加在動詞不定式前就成了小品詞,只起語法功能。

 

一定要特別注意:to在名詞前是介詞,在動詞前是小品詞。

 

不了解詞類,記單詞、學語法基本上就是在浪費時間。

 

英語中的不定式有2種情況,一種是帶to,一種是不帶to。

 

不帶to的不定式和絕大多數的現在式同形,但它們在使用上卻有嚴格的分工——現在式只能用在直接和主語相接的地方,不定式只能用在其它的地方。

 

英語中的助動詞有非常奇特的功能,從本質說就是用助動詞的變化取代其它動詞的複雜變化。

 

現在回到我們的例句中來,英語中的v-ing同主語的人稱和數沒有關係,也就是沒有變化。主語和動詞的一致由前面的助動詞(也就是be動詞)承擔。

 

也就是說,只要掌握了be動詞的變化,也就等於掌握了v-ing在接主語時的變化。

 

反過來說,英語中的v-ing沒有人稱和數的變化,所以不可以直接接主語——這是印歐語系語言最基本語法規則所決定的。為了解決這個問題,用助動詞是最簡單、最方便的辦法。

 

但是,一定要特別注意:英語中的助動詞全部是兼職的。像be動詞本身是系動詞,表「主語是什麼」或「主語怎麼樣」。在我們這些例句中的第二大類中的be動詞就是系動詞。

 

我這裡介紹的語法知識只要大概了解一下就可以了,關鍵的是要認真讀懂句子。一定要在讀懂句子的基礎上順便記單詞、學語法。

 

在第一大類中,又分有2個小類:

 

第一個小類是「主語+不及物動詞(無賓語)」。

漢  語

英  語

我在學習。

I am studying.

我在睡覺。

I am sleeping.

我在笑。

I am laughing.

我在跳。

I am jumping.

 

第二個小類是「主語+及物動詞+賓語」。

漢  語

英  語

我在吃魚。

I am eating a  fish.

我在吃水果。

I am eating  some fruits.

 

請通過熟讀例句搞清及物動詞和不及物動詞的區別。

 

第二大類就是我前面介紹的be動詞作系動詞的情況。也就是「主系表」句型。

漢  語

英  語

我在學校。

I am in the  school.

我在公園。

I am in the  park.

 

在這裡的「在」和第一大類中的「在」有明顯區別:第一大類中的「在」表「進行」,而第二大類中的「在」表「存在」。

 

請看《國際標準漢字大字典》上關於「在」的解釋:

【漢語】  [zài][ㄗㄞˋ]1. 存,居:存~。健~。青春長~。2.存留於某地點:~家。~職。~位。3.關於某方面,指出著重點:~於(a.指出事物的本質所在,或指出事物以什麼為內容;b.決定於)。~乎。事~人為。4. 表示動作的進行:他~種地。5.介詞,表示事情的時間、地點、情形、範圍等:~逃。~望。~握。~理。~朝([ch俹])。~野。~世。6.和「所」連用,表示強調:~所不辭。無所不~。

 

在這2個例句中都用到介詞in。可以嘗試去掉in:

漢  語

英  語

我是學校。(錯)

I am the  school. (錯)

我是公園。(錯)

I am the park.  (錯)

 

什麼時候用介詞,用哪個介詞,這是英語學習中的一個難點。通過和漢語句子比較,您可以輕鬆攻克這個難題。

相關焦點

  • 泰妍ins上傳與男子親密擁抱照,並表示:「我愛你,祝賀你」
    近日,泰妍卻在自己的ins快拍上上傳了與一男子親密擁抱的照片,並寫道「我愛你,祝賀你。」照片中兩人擁抱在一起,氣氛非常融洽。而與泰妍親密擁抱的男子正是泰妍的親哥哥,此前在2015年泰妍發行的第一首個人出道曲《I》MV中客串出演,而被大家所熟知。另一方面,泰妍正在出演韓綜《驚人的星期六》,活躍於韓國綜藝節目。感覺還不錯的朋友請點點關注,不斷更新,敬請期待。
  • 英語和漢語本質的區別
    @Lapis Studio一個你遲早需要來的英語機構在讀這篇文章之前,先請各位試著獨立的翻譯以下幾句話
  • 英語和漢語的區別
    漢語是分析性語言,語言中的語法關係主要不是通過詞本身的形態來表示的,而是通過虛詞、詞序等手段來表示的。而英語是綜合-分析語言,主要通過詞本身的形態變化來表示語法意義。晚飯後我出去散步。He cannot be operated upon as he is very weak.他身體很弱不能動手術。總結:英語頭重腳輕,漢語頭輕腳重。英漢語態比較:截止日期延長三天。
  • 被英語和漢語撕扯
    如果沒有神,橡果們不會坦誠自己生命歷程上的糾結、軟弱和陰霾,因為這個世界的邏輯是誇口自己的能力和才華。但正是誇口與這世界逆向而動的,才打通了生命真道。願上帝祝福每一枚橡果!雖然我非常喜歡橡樹的「經典譯叢」,可是很有自知之明,還是一枚新手,絕對翻不動那麼難的書,多操練幾年,熟練一些再說吧。不過沒架住別人的鼓勵,腦袋一時短路,竟然真去毛遂自薦了。非常榮幸,我得到一次寶貴的機會,翻了一本巴刻老先生的著作。從此以後,在與橡樹的故事裡,我不僅是一枚橡果,也是一名幕後的搬運工,把貨卸給編輯後,他們來敲敲打打,細心琢磨,再拿出來獻給橡果。
  • 能給我一個擁抱嗎?9種擁抱方式告訴你
    別抱怨了, 抱我就好。 擁抱能促使人們腦部分泌催產素, 能降低焦慮並讓自己獲得歸屬感。 而不同的擁抱方式, 也象徵著兩個人不同的交往關係。1.背後環抱 一種非常親密的擁抱模式, 環抱的人通常是感情的維護者, 多數時候他們習慣保護他人。 2. 輕拍背的擁抱 這種擁抱模式象徵承諾、舒適, 是一種友善的行為舉止。 我們通常會輕拍背部來安撫對方, 這樣的情況多數發生在家人、朋友。
  • 英語和漢語的十大區別
    四、主語,賓語等名詞成分「英語多代詞,漢語多名詞」在句子中,英語多用名詞和介詞,漢語多用動詞。英語不僅有we、you、he、they等人稱代詞,而且還有that、which之類的關係代詞,在長而複雜的句子,為了使句子結構正確、語義清楚,同時避免表達上的重複,英語往往使用很多代詞。
  • 北京對外漢語教師培訓課程 用微笑擁抱不同的世界文化
    北京對外漢語教師培訓課程用微笑擁抱不同的世界文化十年前,當我剛從大學校園裡邁進社會就有幸成為了一名傳播中華文化的漢語老師。其實,我們都會說一口流利的母語,但我們並不知道其背後的規律是什麼,這就需要對外漢語教師培訓課程幫助我們了解。例如,我們使用率非常高的詞:「就」。「我就這兩個包裹」的「就」意思是只有;「我就是這樣」強調一種語氣,意思是「有偏見」和「無論如何」。在學習漢語的過程中,外國人需要一位精通漢語規律的老師指點,以便事半功倍。
  • 漢語和英語語法:漢語句子成分和語序到英語簡單句五種基本句型!
    在從「結構+詞類」掌握句子成分及語序那篇圖文中已經介紹了漢語句子成分及其使用判斷方式,最後也介紹了現代漢語標準句子的結構也就是自然語序,本文繼續由此介紹漢語句子成分及自然語序到英語句子成分及英語簡單句五種基本句型的推理。
  • 巨型海牛親密環繞女遊客給其大大擁抱
    一開始海牛隻是在她身邊環繞,接下來給了她一個大大的擁抱,十分可愛。曼迪表示,「她擁抱我的時候很酷,但是我從沒想過我會被海牛從水裡翻出來。」   曼迪說,即使她舉起雙手,這隻海牛還是繼續靠近她 在擁抱過後,這隻海牛好像還是不盡興,對著曼迪玩起了雜耍遊戲,把曼迪當成玩具在水裡翻來覆去,著實給曼迪來了一個措手不及。
  • 漢語的英語
    這是對漢語問候語逐字逐句的直譯。 It is a word-by-word literal translation of the Chinese greetings.  她向中醫和她的中國朋友學習漢語。
  • 英語和漢語,哪個更先進?
    那些認為英語沒有漢語精確的人,大概都是些沒有把英語學到家的。要把中國的唐詩翻譯成英語,當然會失去漢語的韻律與辭藻之美,但也同時有了英語的格律與語彙之感。我看過《道德經》與《孟子》的英文版翻譯,找了好幾個版本,說實話,我都不太滿意,當譯者對作者的意圖不清楚的時候,他下筆的時候就會小心翼翼,甚至故意把意思不往清楚了說,因為他也不知道作者說的什麼!其結果就是文意模糊,不知所云,讓人無法卒讀,覺得咯牙得很!
  • 慄子誠摯分享:英語和漢語的差異
    大家好,我是慄子。英語作為一門語言,被世界人們廣泛學習,其中原因不言而喻。那麼,英語作為一門外語對於我們來講,如何學好它呢?下面,慄子來分享一下自己淺顯的看法。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那麼,將自己的母語的特點完全運用到英語當中,用漢語的思維方式來學習英語也是不對的,所以弄清楚英語和漢語之間的差異非常的重要。下面我們就來看一看英語和漢語之間有什麼相同點和不同點吧。第一點:英漢之間的相同點:句子的核心部分相同英語和漢語之間有一個很重要的相似之處,就是這兩種語言之間的句子的核心部分是相同的。
  • 漢語中的英語借詞和英語借用語
    在當今世界,如果沒有「民主」(democracy)、「科學」(science)、「旗艦」(flagship)、「民調」(public opinion poll,也稱「民意測驗」)等外來成分,那麼漢語的表達就會失去一些必要的選擇。 漢語中的英語成分可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英語借詞(音譯詞、意譯詞和字母詞),另一部分是英語借用語(也稱英式表達)。
  • 漢語和英語有這些差別,全民英語熱之下的漢語未來
    漢字象形,相當於繪畫,英語表音,相當於音樂,繪畫太具象,而音樂太抽象。東西文明的發展由此產生了重大的分野。 漢字從形、音、意三過程作用於人的大腦,相當於語言的1.0時代,英語省略了形這一個過程,通過音、意直接入腦,相當於語言的2.0時代。
  • 理解英語語序和漢語語序的區別,讀懂英語和文言文
    在表達句子的核心信息時,即句子的第一次擴展時,漢語和英語語序一致,都是名詞性+動詞+名詞性。
  • 對外漢語教學傳奇:我的巴士我的巴
    於是一不做二不休,大大咧咧開出我的探索號「巴士」,此時此刻我才發現在漢語中的「巴士」與bus的原聲有多麼地接近,如果沒記錯,這個音譯詞是早年從香港原裝進口的,當時似乎還覺得它帶有殖民地色彩呢,大浪淘沙,可見音韻的契合才是硬道理!當我在黑板上寫出「巴士」並念出聲時,競有半班的學生不約而同下意識地隨即說出了意思,心有靈犀,無師自通!
  • 陳數老公親密擁抱表妹,陳數微博展示狀態,網友留言出乎意料!
    陳數老公親密擁抱表妹,陳數微博展示狀態,網友留言出乎意料!近日,有消息報導陳數老公趙胤胤在網絡上發布了一張環抱一個女孩的照片,還說到:「一定要快樂」,照片中趙胤胤臉貼著女孩頭部,手環緊環女孩,動作十分親密。
  • 什麼是對外漢語教師?一位漢語教師的獨白
    什麼是對外漢語教師?就是教外國人說漢語的人。01十多年前,大學畢業後,我一直致力於漢語在國際中的交流和推廣。你們可能會疑惑,我們都講正宗的中文,而且街上有無數的普通話標準的中國人。「我就這兩個包裹」的「就」意思是只有;「我就是這樣」強調一種語氣,意思是「有偏見」和「無論如何」。在學習漢語的過程中,外國人需要一位精通漢語規律的老師指點,以便事半功倍。
  • 漢語和英語的詞性,都有哪些異同點?
    漢語語法學完了,就開始學英語語法。撞撞,小鹿亂撞。撞撞撞,小鹿亂撞。之前我寫了一篇是關於拼音和音標的文章,今天我就來說說漢語詞性和英語詞性有哪些常見的區別點。兩者既有相同相似之處,也有不同之處。句子種類:英語和漢語的句子都可以分為陳述句、疑問句、祈使句和感嘆句。其中,英語的陳述句分為(肯定句和否定句),疑問句分為(一般疑問句和特殊疑問句)。eg:I love money.Do I love money?
  • 《漢語日語和英語,哪個更難?》 2021.02.09
    對於中國人來說漢語簡單,日語英語難;對於日本人來說日語簡單,漢語英語難;對於歐美人來說英語簡單,漢語日語難。每個人的母語都是最擅長的,與生俱來。但是今天就想通過分析幾個例子,客觀的說一說,哪一門語言最難?      從書寫上來說。漢語和日語都是非常難的,漢語是方塊字,而且有聲有形,日語也有很多的中國字,加上了很多的平假名和片假名,英語是拉丁語,它是用ABC等26個字母來表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