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大寶五歲半了,一向作息規律,有天晚上卻一直翻來覆去睡不著。我問他怎麼了,他說想喝水,想尿尿。然後就起床上廁所,喝了兩口溫水,又重新開始睡。但是,他好像還是睡不著,我摸了他一下,小傢伙抱著被子出了一身冷汗。我趕緊問他怎麼回事,今天是不是有心事啊。這時他吞吞吐吐地和我說:「媽媽,你能和我說下死嗎?」
我頓時有點懵,小小年紀怎麼突然想到了死。我知道他肯定是害怕了,於是我摸了摸他的頭,握著他的小手對他說:「我們每個人都會死,但是從出生到死需要很長一段時間。就像媽媽的奶奶,她已經85歲了,但她還好好的呢,而你現在才剛剛5歲,她比你大足足80歲,80歲就代表著80年,需要好久好久……」我說完,他好像平靜一些了,讓我別說話了,讓我握著他的手,他說想睡覺了。
第二天我和寶爸說了晚上發生的事,原來那天下午他們一起看了一集《貓和老鼠》,裡面講的貓做了一個關於自己死了的夢。夢到自己死了,如果想上天堂,必須贏得老鼠的原諒。
另外,疫情期間我們一直住在老家,倆寶和爸爸一起抓了好多小魚,養在一個大水缸裡,小魚昨天也死了一條。爸爸和他們說小魚死了,不能要了,然後把魚餵了小貓。
我想還有最近的新冠肺炎疫情,電視上會經常看到當天死亡多少多少人,在飯桌上大人也會討論一下。
大寶本身就比較敏感,平時又比較細心, 這些事加在一起,在他心裡就留下了關於「死亡」的陰影。
我仔細思量對待這件事上,我處理的是否得當,於是我就上網查了一些資料,想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
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他們的認知能力也在不斷地提升,所以,生活中關注到「死亡」,肯定是不可避免的。在孩子提及死亡時,家長與其含糊其辭地和孩子解釋,倒不如從科學的角度讓孩子徹底弄清生命是怎麼誕生的、如何成長的、又怎麼逐漸衰退直到最後死去。在家時,可以給孩子講一些關於這方面的繪本。如果有機會,還可以去科學館參觀,和孩子一起探索生命的奧秘。
有的孩子會害怕死亡,這類孩子多是缺乏安全感,比如我家大寶就是。因為生了二寶以後,他就老覺得我不愛他了,更愛妹妹一些,另外本身我脾氣就不好,對他又很嚴厲,在此我深刻反思。所以,建立孩子充足的安全感,才能培養出自信、陽光的孩子。我們平時不能恐嚇孩子,動不動就對他們大吼大叫,讓他們對死亡產生恐懼。
最重要的是一定得告訴孩子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死亡是一件很危險的事情,我們得隨時保護好自己,珍惜生命。我們時常能在網上看到孩子輕生的案例,很多父母直到孩子離開了自己,都沒有發現孩子有輕生的念頭。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從小就應該教育孩子,珍惜自己的生命,只有活著,一切才有可能!現在每個家庭的孩子都很少,如果一個孩子離開,會給整個家族都蒙上陰影。
現在,我家大寶再也沒有和我說過「死亡」的事。今年清明節,我們去給長輩上墳,他問我地裡的「土包」裡是什麼,我告訴他:那是我的爺爺,他在很多年前過世了,現在那裡就是他的家。他竟然淺淺一笑,「原來媽媽和我一樣,也有爺爺啊!」我很開心看到了他的淡然。
帶娃路上無小事,孩子的每一個新發現都值得父母重視!關注,讓我們的孩子一起健康快樂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