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死是什麼?媽媽也會死嗎……別迴避和孩子談論死亡!

2020-12-17 欣媽育兒經

航航5歲的時候,一直疼愛他的爺爺突然去世了。在葬禮上跟爺爺告別的時候,可能是大人們的凝重表情和悲傷嚇著他了,他一臉恐慌,緊緊摟著媽媽的脖子,想看爺爺最後一面,卻又因為害怕而不敢看……

之後很多天,航航都不怎麼愛說話,無精打採的樣子。晚上有時候玩著玩著他會說害怕,有時候又說會想爺爺,半夜還經常哭著醒來。原以為這個年齡的他還什麼都不懂,沒想到他的反應卻如此強烈。

家人離世,會讓孩子悲傷,也會讓孩子有很多不解,甚至恐懼。當孩子問你:死是什麼?媽媽也會死嗎……這時候千萬不要迴避,因為是時候給孩子一些死亡教育了。

坦然地告訴孩子親人去世的事實

中國人有一個傳統,人忌諱談論死亡。當親人去世後,對於年少不經事的孩子來說,他們的恐懼很大一部分是源於與事實的隔離。

當成人處於痛苦之中,忽略或沒有意識去給孩子講清楚時,孩子就會覺得自己被排除在家庭的喜怒哀樂之外,這種失去親人關注的恐懼很容易侵蝕他的安全感,然後開始各種猜想,來彌補信息的不足。

在這個過程中,他們可能會自責,以為是自己導致了這一切的發生,甚至產生被孤立的感覺。所以,當親人離世後,父母應該認真和孩子講述這一切,告訴孩子這個事實。

比如:「爺爺去世,是因為生病太嚴重,他離開了我們,以後不能和我們在一起了……」這樣的信息雖然會讓孩子感到難過,但也能讓他們有機會和父母一起面對悲傷,表達哀思與痛苦,從而減少內心各種猜測帶來的不安。

升華孩子對死亡的認知

有時候孩子傷心難過,並不是無法接受親人離世的事實,而是他們擔心自己的媽媽,也會有這麼一天。這個時候,你不妨主動聊起這個話題,問問孩子:「你是不是擔心爸爸媽媽也會死?」

如果是的話,你要告訴孩子:「雖然爸爸媽媽有一天也會死亡,但那是很久很久以後,爸爸媽媽現在會陪伴你慢慢長大,等有一天你長大了、結婚了,有了自己的孩子,爸爸媽媽變得很老很老了,才會死亡,而不是現在。」

你的這番承諾,會大大地消除孩子內心的焦慮。

另外,你應該告訴孩子,死亡是一種正常的生命輪迴,植物會死亡、動物會死亡、人類也會死亡……讓孩子明白死亡是一個非常自然的過程。

建議父母們可以買一些相關的繪本,或者讀物,幫助孩子升華對死亡的認知,從而更加熱愛什麼,善待生命。

看到孩子的恐懼,共情孩子的感受

當孩子經歷親人死亡,一旦表現出情感不適的反應,即使沒有主動向成人詢問,我們也要主動去安慰孩子,給他一個安全的擁抱,告訴孩子你能體會到他現在的心情。

接納孩子的情緒,允許他們充分表達自己的感受,比如,跟孩子說:「我知道你很想念爺爺,你特別希望爺爺還繼續活著,對嗎。」「媽媽也一樣,希望爺爺能跟我們在一起,這樣我們就不會這麼難過了。」

和孩子聊一聊現在的心情,和心理的想法,讓孩子用語言表達出來,這樣心裡的壓力會減輕許多。

媽媽可以代筆,幫孩子寫下想對爺爺說的話,或者畫出一幅感謝爺爺的畫,然後把這些紙和孩子一起燒掉,讓孩子在心理上和爺爺進行一次正式的告別。

以後如果家裡有小寵物死了,也可以遵照類似的做法,讓孩子和心愛的寵物來一次告別,讓孩子能了解和正視死亡,化解自己的悲傷情緒,這也是一種能力的提升。

總結:死亡這個話題雖然有些沉重,但並非像成人忌諱得那麼神秘可怕,父母完全可以用溫馨、自然的方法來處理孩子的悲傷情緒。讓孩子漸漸走出親人死亡帶來的悲痛,並豐富對生命的認知。

關注「欣媽育兒經」,有任何母嬰育兒方面的問題,都可以發私信給我。

相關焦點

  • 「媽媽,人為什麼會死?」疫情來臨,怎樣跟孩子談論生命和死亡?
    來勢洶洶的疫情奪走了一些人的生命,孩子在聽到這樣的新聞後,可能會對死亡產生好奇和恐懼,不少孩子也會問出這類令人棘手的問題:媽媽,人為什麼會死?媽媽,我會死嗎?央視少兒頻道《快樂大巴》欄目推出《成長的煩惱——怎樣和孩子一起面對疫情》系列視頻,邀請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心理專家黃崢博士為家長支招,今天我們就來聽專家講一講:疫情中怎樣跟孩子談論生命和死亡?
  • 當我們和孩子談論「死亡」的時候,我們在談論什麼?
    孩子的憂愁五歲的外孫女最近有點憂愁,經常在睡前和媽媽談論死亡:「媽媽,所有人都會死嗎?」「媽媽,人活到一百歲也要死嗎?」「媽媽,沒有什麼比生命更重要了」「媽媽,人死了,活著的人是不是就會忘掉那個死掉的人了?」甚至在昨天半夜哭著醒來說:「媽媽,我不想死!」
  • 如何體面的跟孩子談論死亡?
    孩子的憂愁五歲的外甥女最近有點憂愁,經常在睡前和媽媽談論死亡:「媽媽,所有人都會死嗎?」「媽媽,人活到一百歲也要死嗎?」媽媽B:我和孩子之間從沒迴避過死亡,死亡本來是怎樣就怎樣談,在她想知道的時候不要刻意迴避。媽媽C: 我之前都跟女兒說,科學家在發明長生不老藥,她問我什麼時候發明出來,我說你18歲的時候。現在她12歲了,前幾天我問她:世界上有沒有長生不老藥?
  • 「媽媽,你會死嗎?」當孩子提及死亡問題時,我這樣給孩子解釋
    可是昨天晚上在給他講故事的時候,他忽然抬起頭來問我:「媽媽,牙牙為什麼會死?」我說:「因為他年齡已經太大了,身體越來越差,醫生也沒有辦法幫他了」。他又問我「牙牙死後去了哪裡?」我遲疑了很久,一時不知道該如何跟他解釋,後來只能用植物落葉歸根的道理跟他解釋,他後來又問了我一句:「媽媽,你也會死嗎?」
  • 正確和孩子談論「死亡」,坦然的回答是孩子最需要的答案
    一個小故事,帶你了解更多育兒常識,假如您喜歡這樣的故事,歡迎關注轉發點讚人固有一死,對於成年人來說比較好理解,但是對於孩子就沒那麼好理解。人會不會死?人為什麼會死?人死了之後會怎樣?等等許多的為什麼。每個孩子成長中,或許都會碰到一連串有關死亡的疑惑。而與此相對應的是,父母該如何回答,說還是不說?
  • 「媽媽,我不想老人死」——和孩子討論死亡、生命和愛
    最近妞妞持續有一兩周為「老人會死」感到擔憂,哭了好幾次。今天早上醒來,不知道想起來什麼,默默地哭,問她怎麼了,她說:我不想你們死。大多數晚上都是我陪她入睡,睡前我們會聊聊天。有一天她突然說:媽媽,我不想老人死。
  • 當孩子問:「媽媽,你會死嗎?」父母如何向孩子解釋「死亡」
    一下把她問懵了,緊接著又問:「媽媽你會死嗎?」 女主想著回答說:會!每個人都會死。結果,小女孩哇哇大哭!在和孩子談死亡的時候,我們需要先問問自己:我對死亡的感受是什麼?一想到死亡,我的焦慮程度和害怕的情緒強烈嗎?還是比較平靜?雖然我們每個人多多少少都會對死亡有些恐懼,但覺察自己對死亡的焦慮水平,是成年人需要做的第一步。
  • 孩子問「媽媽,你會死嗎?」你該如何回答?
    唯有給孩子補上「死亡教育」這一課,才是上策。早上,我告訴兒子清明節要帶他回老家,給太爺爺掃墓。沒想到,他卻猝不及防地問了我一句:「媽媽,你也會死嗎?」 幾乎所有的孩子都問過類似的問題,關於死亡,他們有著同樣的困擾和擔憂。
  • 「爸爸媽媽,什麼是死亡?你們會死嗎?」
    「爸爸媽媽,什麼是死亡?你們會死嗎?」你認為對孩子來說死亡教育有必要嗎?在你小的時候,或者你的孩子,有問過你這樣的問題嗎?「爸爸媽媽,什麼是死亡?你們會死嗎?」你當時收到的回答,或者你對孩子的回答還記得嗎?
  • 你願意和孩子談論「死亡」嗎?死亡教育,是為了更好地活著
    最近,很多令人震驚悲痛的新聞充斥著我們,有孩子因為壓力大自殺的,有孩子跟母親拌嘴而跳橋的,更有的孩子舉刀揮向自己的父母,被抓之後還無所謂地說:「我殺的是自己媽媽,又不是別人。」 從古至今,人們都在迴避死亡,以至於家長們也不願意和孩子談論與死亡相關的話題。 比如,每當孩子問到死亡時,家長的回答都是: 「其實,他只是睡著了。」 「他去了極樂世界,那裡沒有病痛。」 「小孩子不用知道這麼多,到一邊去玩。」
  • 「媽媽,我不想死,也不要你死」,孩子恐懼死亡,父母應該怎麼做
    導讀:「媽媽,我不想死,也不要你死」,孩子恐懼死亡,父母應該怎麼做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媽媽,我不想死,也不要你死」,孩子恐懼死亡,父母應該怎麼做!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媽媽你會死嗎?」這樣的問題怎麼回答
    可是面對孩子,要如何和他們解釋「死亡」這件事?是躲躲閃閃的迴避,還是抓住機會給孩子進行一次關於生命的重要教育?你可能還不知道,看起來諱莫如深的「死亡教育」,對於孩子是一堂意義非凡的人生課程。5歲的安安稀奇古怪的問題越來越多。有天安安問她奶奶:「奶奶你有媽媽嗎?你媽媽呢?」奶奶說:「有啊。」安安又問:「那你媽媽呢?」
  • 如何與孩子談論死亡 | 與哀傷同行
    諾諾爸爸用手指戳了戳小烏龜,嘆了口氣說道:「不好意思諾諾,小烏龜它死了。」諾諾不解地問道:「什麼是死了?」諾諾爸爸一時間想不到該怎麼給孩子解釋「小烏龜死了」這件事。「死了……就像是睡著了,但是再也不會醒過來了。」諾諾爸爸想了會兒說道。諾諾盯著烏龜看了好一會兒,難過地問道:「為什麼睡著了就醒不過來了,那我睡著了是不是也會死掉?」
  • 「媽媽,什麼是死亡?你會死嗎?」我選擇這麼回答
    他的死去在美國迅速發酵,激起一層層「巨浪」,原因除了他的膚色外,更多的就是因為他那句「媽媽」吧。一個可憐的「孩子」,在臨近媽媽的忌日的時候,就這樣去了另一個世界,和他最愛的媽媽重逢了。同時,另一個可憐的孩子也無法再享受到父親在身邊時的快樂和幸福了,那另一個孩子就是弗洛伊德的女兒。昨天,6月4日,也是美國當地的6月3日,弗洛伊德女兒和他的女友,也是他女兒的生母一起,首次出現在公眾的視野,談到弗洛伊德。主持人問到他的女兒:你現在最想讓人們知道什麼?
  • 今年清明節註定被銘記,哀悼英雄同時,跟孩子談論生命和死亡
    他問奶奶:「死了,小熊就沒有媽媽了是吧?」 被告知是的,他哭了很長時間,而奶奶最終搬出來書的故事是假的,用別的事情轉移了注意力,書也被藏起來了。奶奶直接選擇迴避了這樣的問題。畢竟對於老人而言,死亡這個字眼還是比較忌諱的。
  • 「學齡兒童心理教育」如何與孩子談論死亡
    大人們往往覺得,與孩子談論死亡很困難。但是,儘可能公開和誠實地談論這些事情,將有助於孩子了解正在發生的事情。何時與孩子談論死亡一旦知道親人已經死亡,請花點時間儘快向孩子解釋。如果孩子是偶然發現的,或者是從與他沒有親密關係的人那裡發現的,他可能會感到困惑和憤怒。
  • "媽媽,人為什麼會死?"好的回答,能讓孩子善良一生,有你嗎
    "媽媽,人為什麼會死?"試問,當你的孩子說出這樣一個問題的時候,你會怎樣回答?一:"死亡"概念的萌生並不是家長們極力迴避,孩子就不會有死亡概念的萌生。因為生活在這個世界上,就註定會接觸到生命的誕生和隕滅。
  • 「媽媽,人為什麼會死?」好的回答,能讓孩子善良一生,有你嗎
    即便不想承認,但不可置否,我們永遠也不能預測意外,我們也逃脫不掉死亡的結局。可是在很多時候,大人總是避諱在孩子面前談及'死亡',對於孩子的提問,也沒有真正的給予最妥當的解釋和回答。"媽媽,人為什麼會死?"試問,當你的孩子說出這樣一個問題的時候,你會怎樣回答?
  • 「媽媽,你會死嗎」?面對這種問題,家長可4步進行「死亡教育」
    當談及死亡的時候,很多人都會變了臉色,迴避死亡教育。因此孩子遇到關於死亡的問題,往往會感到困惑,並且會去諮詢父母。案例在前一段時間,小紅在電視上,看到一段病人死亡的片段。小紅很恐懼,便問媽媽:「媽媽,你會死嗎?」
  • 五歲寶寶深夜和媽媽談「死亡」:孩子怕「死」,媽媽該怎麼應對?
    這時他吞吞吐吐地和我說:「媽媽,你能和我說下死嗎?」我頓時有點懵,小小年紀怎麼突然想到了死。我知道他肯定是害怕了,於是我摸了摸他的頭,握著他的小手對他說:「我們每個人都會死,但是從出生到死需要很長一段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