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在特定年齡段,會問很多關於死亡的問題,這些問題常常讓父母不知道如何應對才好。本文作者結合自己和兒子溝通的親身經歷,給出了非常值得借鑑的答案。
早晨打開朋友圈,看見一個媽媽正在慌張求助:「孩子養的金魚死了一條,寶寶最愛這幾條小魚了,怎麼辦?」
小朋友天然喜歡各種小動物,小雞、小鴨、小兔子、貓貓狗狗是很多孩子的好朋友,可是很多寶爸寶媽不敢讓孩子養,因為害怕一旦養死了沒法跟孩子解釋。
「死亡」也是不容易向孩子解釋的問題之一,因為就算是我們很多成年人也沒有辦法驅逐對死亡的恐懼感,在面對「死亡」的時候,很多家長會本能地粉飾太平——「它被小仙女邀請去做客啦!」有些小朋友可能玩玩別的就忘了,但更多的小孩會追著問:「它什麼時候回來呀?」雖然謊言是善意的,但謊言並不能很好地解決問題,一個謊言往往需要更多的謊言來支撐,你說小魚去做客,那它就應該回來呀,為此你需要重新買條魚,還得跟原來那條一樣,搞不好還會被細心的孩子發現不一樣,這個過程家長會筋疲力盡,孩子還有一種被騙的感覺。
所以,面對這個問題才是更好的選擇。
那怎麼來向孩子解釋呢?
心理學上常常強調「儀式感」的重要性,它為讓我們的生活賦予意義,增加確定感。對於死了的寵物,我們也不妨帶著孩子舉行一個告別儀式:在小公園的樹底下和孩子一起挖個坑,把小寵物埋了,告訴孩子:「小魚會在這裡安息。如果你想念小魚,可以來這裡和它說話,雖然你看不到它,可是你的話它都可以聽到。」
在這個過程中,我們要允許孩子有悲傷的情緒釋放,因為這樣的釋放是良性的,同時可以告訴孩子,活著是一件很美好的事情,死亡是生命長久的休息。因為有死亡,所以去我們更要珍惜生命,不管是自己的,還是小動物的。
在我孩子上幼兒園中班的時候,剛好希爾頓酒店在建,每天我們去幼兒園的路上都要經過那個工地,有一段時間,孩子每天問我:「媽媽,要是大樓倒了會怎樣?」
開始我跟他講「不會啦!」可是第二天他還問同樣的問題,後來我就順著他的思路「會有很多很多的瓦礫,還有塵土」,但他還是問,忽然有一天,我仿佛頓悟了一樣反問他:「你說會怎樣?」孩子說:「會不會砸了我們家?我們會不會死?」我問:「你很擔心這個問題嗎?」孩子點點頭。
很多小朋友在四五歲的時候都會問到一個問題:「人為什麼會死呢?」這是孩子思維發展的正常規律,他開始思考一些有關生命的命題,所以我們常常說孩子是天然的哲學家。
孩子用「天堂說」作為答案給他,有安慰的作用,但對他這種較真兒的小孩,雖然無力反駁,但顯然內心沒有真正解脫於此問題,「既然我們還可以在天堂見面,那為什麼一定要死呢?」對呀,為什麼?我也說不清。
為了給孩子一個可以理解和接受的答案,我滿世界找,找到一本書叫《國王與死神》。來自倫勃朗和梵谷故鄉的圖畫書。
在書裡,國王問了和兒子一樣的問題:
「到底什麼是死?」,
「我為什麼一想到他就這麼害怕?」
「我為什麼會這麼害怕他來找我呢?」
為此,國王召集起他的大臣,共同商討對付死神的辦法。
終於,他們抓住死神並擺脫了他的威脅。
然而,幾百年過去了,死亡的消失並沒有帶給人們期待中的福音,他們發現他們怎麼也不死——
從高處摔下來也不死,
開槍也打不死人,
生病也不死……
自己所得到的只是一個擁擠、無聊的世界,而對於不用珍惜也不會失去的生命也充滿了倦怠。
於是,人們重新召回了死神;所有活了很久很久的人都欣然跟隨著國王,「一個一個快樂地死去」。
這本書還有一個好玩兒的地方在於死神——他是一個很憂鬱也很柔弱的長耳朵兔子,形象上讓人想要抱抱,暖他。
一段時間裡,兒子反覆聽了很多遍這個故事,然後沒再問過這個問題,在這個層面上,他滿足了。
但是沒多久,問題又來了,有一天晚上,完全沒緣由地,孩子忽然大哭,問他怎麼了?他說:「媽媽,我現在不想死,也不想讓你死!」
聽到孩子這麼說,大多數媽媽心裡都會難過一大下吧!這個問題,別說孩子,我們又怎樣?有時候,我覺得有宗教信仰的人是幸福的,他們會由衷地相信人死了之後會上天堂或者六道輪迴什麼的,而我們從小的唯物主義教育讓我從內心深入覺得,死了就是死了,沒有了。所以真的深想想的時候,自己都難免「怕死怕得要死」,就算是你坦蕩到「生有何歡,死亦何懼?」可是有怎麼跟孩子解釋呢?
我自己仍然選擇面對。
我抱抱孩子:「是的,我們都會死去,但那是很久很久以後的事情,是因為人們漸漸衰老了,實在太累了,最後就像國王一樣希望長久地休息,那個時候死亡才會來,所以只要你還有力氣,願意活著,就不會死。」
孩子放心了許多,「你會比我先死嗎?」
「你放心吧,那時很久很久以後的事情了,那個時候你已經長大了,不會再害怕離開爸爸媽媽了,你也會有你的小寶寶需要你照顧。現在,媽媽還想跟你一起玩遊戲,陪你長大呢!」
孩子對這個答案很滿意。
其實,在死亡這個問題上,教育孩子正確地面對他,也就是在告訴孩子如何面對人生。
周末去爺爺奶奶家,聽到孩子告訴爺爺:「我們都會死的,你會比我先死,但那是很久很久以後的事情了……」
本文轉載於網絡
(本文來自:百度寶寶知道 親子陪伴)
————————
世界很複雜,百度更懂你
關注寶寶知道超級頻道,了解備孕、懷孕、育兒更多精彩內容:專家直播、日刊知識、胎教電臺、兒童故事、動畫片,還有寶媽們最愛的社區圈子!寶寶知道與千萬媽媽在一起,科學孕育,為愛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