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地羈押期限應否計入刑事拘留期限

2020-12-23 正義網

  【基本案情】

  2013年11月15日11時許,錢某將其黑色奧迪A6轎車停放在宿遷市宿豫區豫苑小區門口,犯罪嫌疑人陳某、張某趁車主離開之際從車內盜竊現金、香菸等財物,宿遷市公安局宿豫分局於當日立案,並鎖定陳某、張某為犯罪嫌疑人,將其二人上網追逃。同年12月2日,陳某、張某二人逃竄至浙江省台州市時被當地警方抓獲,抓獲當日即被臨時羈押於浙江省台州市路橋區看守所。2013年12月6日陳某、張某被押送回宿遷,當晚23時二人被宿遷市公安局宿豫分局刑事拘留,羈押於宿遷市看守所。12月7日9時公安機關將拘留相關情況通知嫌疑人家屬。

  【分歧意見】

  第一種意見認為異地羈押期限不應計入刑事拘留期限,本案刑拘時間應當從陳某、張某被宿遷市公安局宿豫分局刑事拘留時,即從2013年12月6日開始計算。公安機關在刑拘後24小時內通知犯罪嫌疑人家屬符合法律規定。

  第二種意見認為異地羈押期限應計入刑事拘留期限,本案的刑拘時間應當從2013年12月2日開始計算。公安機關於12月7日將拘留情況通知嫌疑人家屬,超過了法律規定的「在拘留後二十四小時以內,通知被拘留人的家屬」的時間,屬於違法行為。

  第三種意見同樣認為本案的刑拘時間應當從2013年12月2日開始計算, 異地羈押期限應計入刑事拘留期限。但是陳某、張某二人在異地被抓獲、羈押於異地看守所符合法律規定的有礙偵查的情形,2013年12月6日二人被押回宿遷市看守所後,該情形消失。公安機關在有礙偵查情形消失後的二十四小時內將拘留情況通知嫌疑人家屬,符合法律規定。

  【筆者意見】

  筆者同意第三種意見。理由如下:

  首先,從刑事拘留的目的看。拘留是公安機關對於罪該逮捕的現行犯或者重大嫌疑分子,在法定的緊急情況下暫時剝奪其人身自由、以保證刑事訴訟活動順利進行的一種強制措施。暫時剝奪犯罪嫌疑人的人身自由是刑事拘留區別於拘傳、取保候審、監視居住的重要屬性之一。本案中,犯罪嫌疑人陳某、張某在浙江省台州市被當地警方抓獲後被臨時羈押於該市路橋區看守所,人身自由顯然已經被剝奪,故刑事拘留時間應該從此時開始計算。此外,押解的在途過程同樣也是限制人身自由的過程,因此,刑事拘留期間應當將路途時間包括在內。

  其次,從刑事拘留的程序看。對於刑事拘留的程序,《刑事訴訟法》第83條規定「公安機關拘留人的時候,必須出示拘留證。拘留後,應當立即將被拘留人送看守所羈押,至遲不得超過二十四小時。」本案中,犯罪地公安機關立案後,發現陳某、張某兩名犯罪嫌疑人在逃,當即對而二人籤發拘留證,將其基本情況和拘留證上網。2013年12月2日,犯罪嫌疑人逃竄至浙江省台州市時被當地公安機關抓獲,當地公安機關憑從網絡上下載的拘留證對犯罪嫌疑人宣布刑事拘留,並在24小時以內將二人送至看守所。該程序完全符合刑訴法規定的刑事拘留的程序。

  最後,關於刑拘後通知家屬。刑訴法第八十三條第二款規定「拘留後,應當立即將被拘留人送看守所羈押,至遲不得超過二十四小時。除無法通知或者涉嫌危害國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動犯罪,通知可能有礙偵查的情形以外,應當在拘留後二十四小時以內,通知被拘留人的家屬。有礙偵查的情形消失以後,應當立即通知被拘留人的家屬。」 因為陳某、張某在逃、被羈押異地看守所符合有礙偵查的情形,應暫緩履行通知程序。當其二人被押回犯罪地看守所後,該情形消失,應當在24小時內通知家屬。

  【結束語】

  「異地羈押」並不是法定的限制人身自由的強制措施,我國刑事訴訟法規定的強制措施有五種: 拘傳、取保候審、監視居住、刑事拘留和逮捕,「異地羈押」從來就不是剝奪公民人身自由的法定依據,也不是獨立的強制措施,只是執行刑事拘留的一種手段。因此,異地羈押必須建立在拘留的基礎上,才能更充分地體現尊重和保障人權的刑事司法原則。

  (作者單位:江蘇省宿遷市宿豫區人民檢察院) 

相關焦點

  • 異地羈押時間應計入刑事拘留期限
    分歧意見:本案對公安機關刑事拘留期限是否應包含異地臨時羈押期限存有爭議,主要有兩種情況:  第一種意見認為,異地臨時羈押期限不應包含在公安機關刑事拘留期限之內。故本案刑事拘留時間應當從程某被B省某地警方刑事拘留時,即從2017年2月15日開始計算。  第二種意見認為,異地臨時羈押期限應包含在公安機關刑事拘留期限之內,本案的刑事拘留時間應當從2017年2月8日開始計算。根據刑事訴訟法第83條「公安機關拘留人的時候,必須出示拘留證」之規定,A省某地警方臨時羈押程某的依據就是B省某地警方於2016年10月25日開具的拘留證,否則便不能羈押程某。
  • 異地寄押時間應否算入拘留期限?
    法院對此不予採納,致使犯罪嫌疑人在異地羈押的時間無法折抵刑期的情況,見 閆韶希,馮又鶴:《對網上追逃產生的異地羈押的偵查監督》,載《湖南公安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0年第3期;而在長春,異地寄押時間不算入拘留時間,但是能折抵刑期。
  • 刑事拘留的條件、程序、期限
    刑事拘留是公安、檢察院對直接受理的案件,在偵查過程中,遇到法定的緊急情況時,對於現行犯或者重大嫌疑分子所採取的臨時剝奪其人身自由的強制方法。刑事拘留一、公安機關拘留條件公安機關對於現行犯或者重大嫌疑分子,有下列情況之一的,可以先行拘留、
  • 刑事拘留的最長期限是多久?刑事拘留後立即送看守所羈押嗎?
    刑事訴訟中的拘留,是指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對直接受理的案件,在偵查過程中,遇到法定的緊急情況時,對於現行犯或者重大嫌疑分子所採取的臨時剝奪其人身自由的強制方法。那麼,嫌疑人被刑拘以後接下來會怎麼處理呢?一、刑事拘留後立即送看守所羈押嗎?
  • 逮捕後的偵查羈押期限的規定,對一般偵查羈押期限規定
    羈押——什麼是羈押,羈押期限有多久羈押是指司法機關對犯罪嫌疑人在終審判決前的暫時關押。羈押不是刑事訴訟法規定的強制措施,而是刑事拘留和逮捕的附帶性後果。根據案情不同,每個人關押的時間是不同的。如果犯罪嫌疑人在逮捕以前已被拘留的,拘留的期限不包括在偵查羈押期限之內。一般情況下,偵查機關應當在法律規定的偵查羈押期限內偵查終結案件。
  • 逮捕後的偵查羈押期限的規定,法律對重新計算偵查羈押期限
    羈押——刑事拘留偵查羈押期限是多久一般期限《刑事訴訟法》第154條規定:對犯罪嫌疑人逮捕後的偵查羈押期限不得超過兩個月。如果犯罪嫌疑人在逮捕以前已被拘留的,拘留的期限不包括在偵查羈押期限之內。一般情況下,偵查機關應當在法律規定的偵查羈押期限內偵查終結案件。
  • 刑事案件羈押期限和經辦機關辦案期限
    刑事案件羈押期限和經辦機關辦案期限刑事案件期限偵察階段一次拘傳持續的時間最長不得超過十二小時公安機關拘留人的時候,必須出示拘留證。拘留後,除有礙偵查或者無法通知的情形以外,應當把拘留的原因和羈押的處所,在二十四小時以內,通知被拘留人的家屬或者他的所在單位。公安機關對於被拘留的人,應當在拘留後的二十四小時以內進行訊問。在發現不應當拘留的時候,必須立即釋放,發給釋放證明。對需要逮捕而證據還不充足的,可以取保候審或者監視居住。
  • 改變管轄案件的拘留羈押期限應如何計算
    2014年5月29日犯罪嫌疑人劉某因涉嫌聚眾鬥毆罪被該市B區公安機關刑事拘留,經審查,犯罪嫌疑人劉某涉嫌聚眾鬥毆罪屬於犯罪預備,B區公安機關在對嫌疑人劉某刑事拘留29天後於2014年6月27日將犯罪嫌疑人劉某移交A區公安機關,同日A區公安機關以劉某涉嫌故意毀壞財物罪對其刑事拘留。7月22日向同級人民檢察院提請審查批准逮捕。
  • 2018學法丨刑事案件最長的羈押期限有多久?
    刑事案件中總有家屬問律師,到底還要關多久啊?還有多長時間才能出判決啊?今天小編做了一個粗略的總結供大家參考。偵 查 期 限傳喚、拘傳持續時間不得超過12小時;案情特別重大、複雜,需要採取拘留、逮捕措施的,傳喚、拘傳持續的時間不得超過二十四小時。公安機關對被拘留的人,認為需要逮捕的,應當在拘留後的三日以內,提請人民檢察院審查批准。
  • 逮捕後的羈押期限以及超期羈押的法律救濟
    實踐中我們對於逮捕並不陌生,逮捕屬於刑事訴訟中的最嚴厲的強制措施,但是逮捕後的羈押期限,以及超過法定期限的後果並不十分清楚,今天與大家一起分享逮捕後的羈押期限問題。一、何謂逮捕後的羈押期限刑事訴訟中的羈押並非具體的刑事強制措施,是對拘留、逮捕的後果的概括性稱謂。因此,羈押期限是指拘留和逮捕的法定期限。
  • 2020年刑事拘留期限是多少天?
    相信大家對於刑事拘留都是有所了解的吧,犯罪嫌疑人一旦觸犯了刑事法律規則就需要被拘留,在我們國家拘留是有明確的時間限制的,一般來說大約在15天左右,但是如果特殊情況的話,可能會延長拘留的時間。下面華律網邀請彭功平律師帶大家了解這些法律內容。
  • 偵查階段改變管轄 羈押期限不能重新計算
    有的案件在偵查階段改變管轄,移交另一個偵查機關(部門)偵查,那麼能否重新計算偵查羈押期限?這在司法實踐中爭議很大。筆者認為,在偵查階段改變管轄,無論犯罪嫌疑人是被刑事拘留還是被逮捕而羈押,都不能重新計算羈押期限,包括以重新刑事拘留或逮捕的方法重新計算羈押期限。
  • 什麼是超期羈押?法律對偵查羈押期限的規定是怎樣?
    所謂超期羈押是指:犯罪嫌疑人或者被告人在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被採取強制羈押措施,超過法定期限的稱之超期羈押。一、當事人被超期羈押是否屬於程序違法?超期羈押屬於一種違法行為,對被超期羈押的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的權益造成了損害。
  • 刑事辦案期限一覽表(2020更新)
    《刑訴法》第156條:一般偵查羈押期限對犯罪嫌疑人逮捕後的偵查羈押期限不得超過二個月。案情複雜、期限屆滿不能終結的案件,可以經上一級人民檢察院批准延長一個月。人民法院審理自訴案件的期限,被告人被羈押的,適用本法第二百零八條第一款、第二款的規定;未被羈押的,應當在受理後六個月以內宣判。第208條:人民法院審理公訴案件,應當在受理後二個月以內宣判,至遲不得超過三個月。
  • 刑事訴訟強制措施之刑事拘留(適用條件、期限、與行政拘留區別)
    什麼是刑事拘留刑事訴訟強制措施中的拘留,是指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等偵查機關對直接受理的案件,在偵查過程中,遇到緊急情況,依法臨時剝奪某些現行犯或重大犯罪嫌疑人的人身自由的一種強制措施。注意:刑事拘留不同於行政拘留拘留的適用情形公安機關對於現行犯或者重大嫌疑分子,如果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先行拘留:A. 正在預備犯罪、實行犯罪或者在犯罪後即時被發覺的;B.
  • 刑事案件的辦案期限一覽表 | 2020最新
    >對犯罪嫌疑人逮捕後的偵查羈押期限不得超過二個月。第160條 :在偵查期間,發現犯罪嫌疑人另有重要罪行的,自發現之日起依照本法第一百五十六條的規定重新計算偵查羈押期限。犯罪嫌疑人不講真實姓名、住址,身份不明的,應當對其身份進行調查,偵查羈押期限自查清其身份之日起計算,但是不得停止對其犯罪行為的偵查取證。
  • 刑事拘留和逮捕各自意味著什麼,他們最長的期限有多長?
    所以這個問題的問法應該是刑事拘留最長可以多少天,逮捕最長又可以多長時間?刑事拘留和逮捕都是對人身自由限制最大的強制措施。但是,並不是說被拘留和逮捕的人就一定有罪,他們只是犯罪嫌疑人,對其採取最嚴厲的強制措施,從廣義上說他們只是為了讓案件偵查過程更加順利,從狹義上說,他們有著各自的標準。
  • 刑事辦案期限一覽表(2020更新)
    《刑訴法》第156條:一般偵查羈押期限對犯罪嫌疑人逮捕後的偵查羈押期限不得超過二個月。案情複雜、期限屆滿不能終結的案件,可以經上一級人民檢察院批准延長一個月。第160條 :在偵查期間,發現犯罪嫌疑人另有重要罪行的,自發現之日起依照本法第一百五十六條的規定重新計算偵查羈押期限。犯罪嫌疑人不講真實姓名、住址,身份不明的,應當對其身份進行調查,偵查羈押期限自查清其身份之日起計算,但是不得停止對其犯罪行為的偵查取證。
  • 當前偵查羈押期限的實證分析
    偵查羈押期限,是指刑事偵查中從犯罪嫌疑人被拘留或逮捕開始,到偵查終結為止的羈押期限。根據現行《刑事訴訟法》的規定,逮捕後的偵查羈押期限可分為一般偵查羈押期限、特殊偵查羈押期限和重新計算偵查羈押期限三種(根據調研需要,本文所指的偵查羈押期限僅指逮捕後的偵查羈押期限)。
  • 【微普法】刑事辦案期限一覽表(2020更新)
    《刑訴法》第156條:一般偵查羈押期限對犯罪嫌疑人逮捕後的偵查羈押期限不得超過二個月。第160條 :在偵查期間,發現犯罪嫌疑人另有重要罪行的,自發現之日起依照本法第一百五十六條的規定重新計算偵查羈押期限。犯罪嫌疑人不講真實姓名、住址,身份不明的,應當對其身份進行調查,偵查羈押期限自查清其身份之日起計算,但是不得停止對其犯罪行為的偵查取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