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哲學家說「中國古代無哲學,但有豐富的思想」,不得不服

2020-12-25 圖書校對找茬

新世紀伊始,當代法國著名哲學家德希達應邀訪問中國,來上海時留下一句驚人的話:「中國古代無哲學,但有豐富的思想。」此語一出, 輿論譁然,許多人認為他低估了中國傳統的哲學成就,質難蜂起。

不過,作為解構主義大師的德希達,未必看好西方流行的那種建立在嚴密概念辨析與邏輯推導體系中的哲學形態,所以他說這番話,很可能意在表白中國先賢未曾蹈人西方形上學的案白,卻依然創造了豐富的思想業績,屬肯認而非貶抑。不管怎樣,德希達的言論是符合實情的,中國古代確無西方那種學科形態的哲學理論構建,而民族傳統中仍然不乏豐富深邃的思想資源,如果認真地加以開掘和應用,將大有利於促進人類思維的發展,「天人合一」之說便是個突出的例子。

關於「天人合一」的理念,在理解和評價上懸殊很大。不少人肯定它是中國傳統思想中的一個基礎性觀念,對民族思維方式有深遠影響,國學大師錢穆甚至斷言這是「中華民族對於人類學術思想所可能具有的最大貢獻」,評價極高。但也有好些人將它看得很低,稱之為人類幼稚階段尚未能辨別「」「」限界時的原始渾沌思維形態,或歸之於詩人、藝術家在審美感受中的一時興到之語, 不具備真實的內涵。評論如此懸殊,值得我們深思,尤其是它關涉如何對待民族思想文化遺產的問題,不當輕易略過。

「天人合一」命題之提出,須先分別形成「天」和「人」這兩個不同的概念,進而探究它們之間的內在關聯(即所謂「究天人之際」),方得以順當確立,自非原始物我渾沌思維態勢所能實現的。再就思想史的實際情況而言,傳統「天人合一」說在其歷史演進的過程中,逐步開顯出天人同源、天人一體、天人合德、天人共理、天人交感、天人比類、天人互參、天人相濟諸多觀念並行互補的格局,不斷豐富與發展著「天人合一」說的內涵,又哪是原始渾沌思維甚或詩人「興到之語」所能概括的?更何況在傳統「天人合一」理念的基礎之上,我們的先人更建立起「和實生物」「生生不息」的方法論原則,提出「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的人生信念,以至於明確宣示「民吾同胞,物吾與也」的博大胸懷,展現出一條與西方文明自有區別的中華傳統思想文明路線,其經驗值得好好總結,決不能僅以「原始」 「朦朧」為藉口而一棍子打人冷宮。

相關焦點

  • 法國哲學的中國視角
    法國哲學家們不只沉湎於理智王國而缺乏情感,他們中的不少人同時又是詩人、文學家、藝術家和社會活動家 同歐洲其他國家的哲學相比,法國近代哲學似乎有以下幾個風格和特徵: 第一,法國哲學一直貫穿著一種懷疑精神和崇尚理性的精神。 懷疑精神和崇尚理性的精神可以說是同一個事物的兩個方面。
  • 【今日百科】中國古代十大哲學家
    今天是世界哲學日,中國的哲學研究雖然一度中斷,但是中國古代有著大量的哲學先驅,他們有的將思想傳至海外,有的將思想風靡數朝數代,甚至有的還保留在高中語文課本裡呢!中國古代十大哲學家,他們是誰呢?老子生命的大智者老子,我國古代偉大的哲學家和思想家、道家學派創始人,被唐朝帝王追認為李姓始祖。老子乃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歷史名人之一,存世有《道德經》(又稱《老子》),其作品的精華是樸素的辯證法,主張無為而治,其學說對中國哲學發展具有深刻影響。孔子永遠的」至聖先師」孔子,中國著名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
  • 「哲學」「活在」法國
    原載《哲學研究》2001年03期 作者:葉秀山杜君小真早年就學於法語學校,後來長期在法國學習,回國後仍經常來往於中法文化交流的旅途之中,而任教於北京大學外國哲學研究所,專門從事法國哲學的研究、教學和翻譯工作,研究法國哲學,已經是她終身的事業了;國內學界曾經有點冷寂的「法國哲學」研究領域,逐漸繁華起來
  • 宋冰:中國古代哲學思想在人工智慧領域的應用
    博古睿研究院副院長、博古睿研究院中國中心主任、北京大學博古睿研究中心聯席主任宋冰2020年8月20日在博古睿研究院《思想》(Noēma)雜誌網站發表了評論文章:《中國古代哲學思想在人工智慧領域的應用》與很多西方觀察家一樣,在由數據和自動化所定義的這個時代裡,面對人類自由意志的領地正逐漸萎縮以及從長期來看人類存在的目的和意義也許會變得模糊這兩個問題,許多中國哲學家(這裡主要指在儒家
  • 對話法國哲學家Oscar Brenifier:18歲開始學哲學思辨,太晚了
    在人們的普遍印象中,哲學家滿嘴晦澀概念與高深理論。然而,對於奧斯卡,蘇格拉底對雅典民眾提問的形象更符合他對哲學家的定義:哲學應該更加貼近普通人的生活。作為法國「實踐哲學」領域的開拓者,他感興趣的不是不同的哲學流派和它們的主要思想,而是思考本身。他把哲學拉下精英教育的神壇,主張每個人都應該學習哲學思維,掌握思考的藝術,認識世界,認識他人,認識自己。
  • 藍江教授訪談|面向生活世界的哲學: 從當代法國哲學談開去
    在二戰前,儘管法國在政治思想上是十分激進的,例如法國大革命中湧現出來的思想,但是,在哲學上,法國哲學並沒有我們想像的那麼激進。法國哲學話題的轉變,大概就是在二戰以後,成為了今天這樣一種形態。我們大家熟悉的法國哲學家,大多數是一戰到二戰之間,乃至二戰以後才成長起來的一批人。
  • 為什麼有人說中國「沒有哲學」?中國沒有哲學是褒是貶?
    看到「中國哲學」一詞,我們直覺地會聯想到中國的傳統思想,從學派來看有儒、釋、道,從思想家來看有孔、孟、老、莊,從著作來看則有《易》、《論語》、《六祖壇經》等。一般說來,這些思想家是中國哲學家,而這些著作則是中國哲學文本。
  • 哲學的困境與中國哲學的前景
    同行相聚閒聊,都說現在第一志願報考哲學的考生越來越少,即使名校著名哲學系亦復如此。哲學仿佛日暮途窮,感慨萬千。   歷史往往昭示著未來。人類歷史上的變革、革命都與哲學不可分。18世紀的法國、19世紀的德國,哲學都是作為革命的先導。中國共產黨領導的革命,同樣與馬克思主義哲學在中國引發的思想變革不可分。從文化角度說,哲學是文化的活的靈魂。
  • 林語堂說,什麼使中國人成為哲學家的?不是孔子,而是老子
    在軸心時代裡,各個文明都出現了偉大的精神導師——古希臘有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斯多德,以色列有猶太教的先知們,古印度有釋迦牟尼,中國有孔子、老子……他們提出的思想原則塑造了不同的文化傳統,也一直影響後世的人類社會。偉大的精神導師孔子和老子,這是西方哲學界對中國思想巨人的承認。
  • 法國最具影響力哲學家之一,薩特十句哲理名言,感受其哲學人生
    20世紀,法國最重要的兩位哲學家,一位是阿爾貝·加繆,另一位是讓·保羅·薩特。起初兩人是好友關係,後來因為加繆發表哲學論文《反抗者》,二人開啟長達一年的論戰,最終導致兩人關係決裂。薩特出生於1905年,逝世於1980年4月15日。
  • 法國大學哲學教育的必經之路 ——法國中學哲學教育
    黃裕生老師饒有興趣地觀察著這一切,過了一會兒說道:「法國的服務生很不一樣,他們非常優雅。」我對黃老師說:「如果一個法國年輕人完成了義務教育,那麼他一定學過一年哲學,一定思考過形上學的基本問題。」我設想了幾個切入點,如課程設置、教學方法、討論課、哲學論文的寫作要求等,但是這些切入點都無一例外地將我引入同一個領域——法國中學哲學教育。於是我不得不承認,只有先了解法國中學的哲學教育才能真正理解法國大學的哲學教育。事實上,法國中學哲學教育是哲學專業教育中不可或缺的環節。
  • 法國大學哲學教育的必經之路——法國中學哲學教育
    黃裕生老師饒有興趣地觀察著這一切,過了一會兒說道:「法國的服務生很不一樣,他們非常優雅。」我對黃老師說:「如果一個法國年輕人完成了義務教育,那麼他一定學過一年哲學,一定思考過形上學的基本問題。」我設想了幾個切入點,如課程設置,教學方法,討論課,哲學論文的寫作要求等,但是這些切入點都無一意外地將我引入同一個領域——法國中學哲學教育。於是我不得不承認,只有先了解法國中學的哲學教育才能真正理解法國大學的哲學教育。事實上,法國中學哲學教育是哲學專業教育中不可或缺的環節。
  • 為什麼說中國哲學家像文科生,而西方哲學家像理科生?
    中西方哲學家對天充滿了好奇,他們在人類的童年時期,就開始仰望星空思考天的問題。但中國哲學家和西方哲學家思考的出發點不一樣。西方哲學家有點像理科生,他們喜歡探索天的規律和奧秘;而中國哲學家像文科生,他們更喜歡把人類的命運與天聯繫在一起。
  • 愛智慧的人,哲學家的故事
    愛智慧的人,哲學家的故事哲學家又被英文翻譯為愛智慧的人。哲學家的思想推動了時代的進步,更新了人們的觀點。那麼古今中外,有哪些著名的哲學家呢?笛卡爾解析幾何之父笛卡爾是法國著名的哲學家、物理學家、數學家、神學家,他對現代數學的發展做出了重要的貢獻,因將幾何坐標體系公式化而被認為是解析幾何之父。笛卡爾是二元論的代表,留下名言「我思故我在」(或譯為「思考是唯一確定的存在」),提出了「普遍懷疑」的主張,是歐洲近代哲學的奠基人之一,黑格爾稱他為「現代哲學之父」。
  • 第四章 古代歐洲哲學思想中的核心價值觀
    古代歐洲哲學的歷史從古希臘開始,可以說,古代歐洲哲學思想中所包含的核心價值觀念集中地體現在古希臘哲學之中,古希臘哲學文化是整個西方文化的發祥地。伯特蘭?羅素在其《西方的智慧》一書中說過:「現在我們所理解的哲學和科學,是希臘人的發明。……這些傑作為西方文明樹下了楷模。」
  • 中國古代到底有沒有哲學家?
    或者,哲學的定義是什麼?很多人都聽說過這樣一句話,哲學就是愛智慧。這句話蘊含的意思是,哲學不是給我們一種正確的答案,而是讓我們對這個世界有興趣,對認識這個世界有一種熱愛,自己去尋找答案。如果是在這個意義上來理解「哲學」這個概念的話,中國當然有哲學和哲學家了。
  • 世界上著名的哲學名著有哪些,中國著名的哲學著作有哪些?
    世界上著名的哲學書籍有很多,其中普遍被認可的世界十大著作有: 2、社會契約論 《社會契約論》是由法國著名哲學家讓-雅克·盧梭的著作,這部作品將主權、權利和政府以及民主進行了充分的闡述,也是因此影響了當時的歐哲革命運動。 3、悲劇的誕生 該書以「致華格納」為序言,從論述希臘悲劇的誕生入手,展開對藝術和美學的看法。
  • 尼採逝世120周年|他如何影響了戰後的法國哲學?
    尼採的思想從此深刻地改造了法國「後現代」哲學甚至人文學科的面貌。說到法國哲學的「新尼採主義」轉向,我們不得不提到該運動的旗手德勒茲和福柯。其中,德勒茲的《尼採與哲學》是該轉向的最重要的轉折點。因此,德勒茲是我們理解尼採思想在法國哲學流變中的重要人物。理解德勒茲有助於我們理解尼採思想在當代法國哲學裡的變遷,也有助於我們去除尼採身上第三帝國的陰影。
  • 人類史上很偉大的五大哲學家,孔老夫子排第二,他卻排第一?
    哲學對於高智商生命而言是不可或缺,哲學約束人類思想道德,引導和平社會生成。哲學教會我們看待事物的方式,不偏執、不片面。今天為大家盤點一份來自英國的哲學家排行榜。當然哲學家遠不止這5人,而在中國人心中,最偉大的哲學家非孔夫子與老夫子莫屬。
  • 歷史的終結與福山政治哲學思想的死亡
    的確,不同凡響的宏大主題讓人在敬畏的同時產生充分的聯想:這是一部思想深刻、具有遠見卓識的政治哲學著作,作者必定是一位極具洞察力、思想深邃的政治哲學家——這正是筆者第一次聽聞這部著作時對福山其人其書的真實感受。那麼,在其宏大主題之下,福山究竟做出了怎樣的論證呢?他的政治哲學思想果真是具有深刻洞察力的嗎?他的確天才地洞察到了人類文明發展的必由之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