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愿的山東

2021-02-14 池曉題大作

最近頂替高考成績的時事醜聞再一次把山東推上了風口浪尖。

我現在一想到山東,滿腦袋都是章丘大蔥的味道。

個頭大,一壓就癟,沾著土,還有味道。

這裡代表了以儒家為核心的某種中國傳統,似乎又能區別於其他地區,常常成為被吐槽的對象。

我曾在圖書館裡翻到一本介紹濟南名勝古蹟的小冊子,一半以上的古蹟的介紹,最後一句都寫著「在1992年的城市改造中拆除」。

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濟南市的老火車站了。

1992年,濟南鐵路局為了擴大站場,不顧專家和學者的反對,將德國人於1904年修建的濟南火車站拆除。當年德國設計師的兒子定期會帶團隊前來做安全檢查。臨拆除前來看了最後一眼,發誓不再踏足中國。

2013年,濟南市政府又宣布投資15億元復建老火車站。

「一蠢,再蠢。」一位教授直言,「原址已破壞,材料與工藝也發生了變化,圖紙尚未找到,』魂』變了,怎麼可能原汁原味?」

過去趕現代化的時髦,後來趕復古的時髦,永遠土鱉,永遠不知所云。

很多濟南人談起此事,都捶胸頓足,痛心疾首。

但這個事件也濃縮了山東這片土地的某些特質。

我在山東生活了四年,這四年,很大程度上影響了我現在的教育行動。

一、三人行,必有我師

在山東的第一個震撼,就來自教育體系。

剛上大學的時候,很不適應,感覺是來這裡上高四的。

早上6點要跑操,晚上還有必須到場的晚自習。我從來沒受過如此軍事化的「教育」。而我的山東同學們,各個都安之若素。後來了解了山東的基礎教育,才恍然大悟。

山東是高考大省,考生眾多,省內高校有限,一本院校屈指可數。競爭壓力巨大。

我的山東同學,高考分數都很高。

除了濟南和青島市區的同學,很多人是從初中開始,就過著只以高考為唯一目標的生活,杜絕一切有可能影響學業的事情。

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教科書。

越是偏遠的鄉鎮,就越重視成績。

有的學校從初中開始,寄宿六年,上課、刷題和考試,每周一節活動課,活動活動筋骨,每個月放半天假,回家見見父母。

很多學校公告欄公示的懲罰項目,都成了學生群體中流傳甚廣的段子。

「午睡時不蓋被子,記過。」

「午休時睜眼,警告。」

「男生女生之間距離小於一米,警告。」

「男生女生在校外牽手,開除。」

……

我一開始聽他們講,都以為他們是在開玩笑。後來越來越多的證實,讓我笑不出來。

山東的學生們,18歲之前沒談過戀愛太正常了,抽菸喝酒的「惡習」也來不及培養。讀過幾本課外書就鶴立雞群。

上了大學,電子遊戲才以洪水猛獸之勢席捲而來,有人就此沉淪,無法自拔,有人則已被規訓,視之如毒草。

我的同學裡,有男同學上了大學才第一次聽說NBA。

本來以為基礎教育再怎麼樣,也能完成一個大同小異的通識教育,但在這裡的諸多見聞,常常震撼得我啞口無言。

這裡的學校,充滿應試的知識,卻丟掉了常識。

我當初只想選個離家遠的、北方的、有圖書館的學校,沒想到文化衝擊如此之大,當場懵在原地。

順便一提,我們是學校新校區的第一批學生,第一學期末,學校的臨時圖書館才開。

對教育的價值排序,可見一斑。

類似的情況,在高考大省河南、江蘇等地也不罕見。但又有程度之別。

山東是孔孟之鄉,有重視教育的傳統。

和陌生人打招呼,在別的地方都叫「帥哥」「美女」「師傅」「大姐」,在這裡一律叫「老師」。

他們說,這是因為,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

重視教育當然是好的。但將某種狹窄的「教育」重視的極致,卻出現了令人啼笑皆非的教育成果。

而多數身在其中的山東人,對此是全然不自知的蒙昧狀態。

而他們自己人生的無限可能性,卻在學校中被消磨殆盡,早早的坍縮為某種逆來順受的確定性。

正是這種對「教育」的過度重視,讓我越發覺得新形態的教育非做不可。

二、學而不思則罔

教育的現象,是山東的文化土壤所決定的。

記得前些年,山東人因為不讓婦女兒童上桌的傳統,在網絡上飽受詬病。

其實包括這裡格外顯著的大男子主義,格外規矩的飯局座位座次,以及酒桌文化的種種規則。都顯示出這裡的某種保守,甚至迂腐。

我剛去的時候也不理解,後來漸漸也理解了似乎是山東獨有的這種文化慣性。

這裡僅舉一例。

1918年前後,美國攝影家西德尼·甘博遊歷中國,在山東濟南、曲阜、泰安一帶拍到的照片裡,男人大多還留著清朝的辮子,女人大多都還在裹小腳。

而早在1912年,國民政府就已經明令全國男子剪辮,女子放足。

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川渝等地,在清末的四川街頭,就已經有1/3的年輕女性不再裹腳。

直到1928年,國民政府正式立法要求婦女不得纏足,該現象才漸漸消失。

山東這片土地,所謂的「傳統」紮根至深。人們對祖上傳下來的東西有一種不加反思的信任。

很多曾在山東生活和工作多年的外省人,常常都能察覺到這裡的「土」味。

我的一個山東兄弟對山東的城市有一個恰如其分的自嘲概括:國際化大農村。

這並不是說其他地方就多麼時髦。而就是這裡描述不清楚,但確實存在這麼一種特質。

這裡的一切不管再怎麼樣,這裡的人都能照單全收。他們不覺得這好,也不覺得不好。他們對很多東西缺乏思考。

子曰:學而不思則罔。

只學習,不思考,就會被矇騙誤導。容易變得毫無主見,隨波逐流。

這裡人們都好學,畢竟「三人行,必有我師」。然而不加判斷的學習,缺失了發自內心的意願,反而變成了某種規訓。

不過我的很多山東朋友,在這種環境中,居然還練就了反思能力,保持著探索精神,我真心佩服。同時也對後天的教育和自我教育的力量更加充滿信心。

三、鄉愿,德之賊也

我並不是針對山東。地域歧視的黑鍋,我背不起。這也不是我的本意。

山東只是把這片土地的很多特質,表現到了極致。

敏銳如莫言者,只需要稍作記錄和潤色,就夠得到諾貝爾文學獎了。

我對我認知的多數山東人,其實是頗有好感的。

他們努力勤懇,忠厚耿直,和諧淳樸,通常沒什麼害人之心。似乎都在守護某種被灌注的本分。

但其中要是出現幾個壞胚子,一旦動了害人的念頭,那量級也會相當不一般。而且他們身邊還有最好騙的一群人。

這裡面暗藏了兩種危機。

其一,是容易塑造出討好型的人格。

容易自我缺失,將自我的價值完全和他人的認同和外界的評價掛鈎。

而討好和指責是一枚硬幣的兩面。習慣於討好強勢一方的,也會對弱勢一方表現出張牙舞爪的一面。這樣的人格很容易在金字塔結構的組織關係中大展拳腳。

但自我中心和自我缺失的矛盾,卻會讓人不勝其擾。

其二,則是會塑造出鄉愿的特質。

子曰:鄉愿,德之賊也。

鄉愿,是道德的竊賊。看起來是個老好人,忠厚老實,誰都不得罪。但實際上沒什麼道德底線,偽善,同流合汙。

這些人一旦有利可圖,馬上就可以不顧體面,變身為一個不夠精緻的利己主義者。

在最近的苟晶事件中,她的班主任邱印林就是這麼一個道德的竊賊。

用苟晶在訪談中的話說:「邱老師是一個圓融的人,在山東,大家都知道圓融的意思」。

她說的「圓融」,就帶點鄉愿的意思。

為了自己的女兒,邱老師偷竊了他的學生苟晶的人生,讓自己的女兒用苟晶的學籍戶籍去上了大學,並用苟晶的名字工作、生活。

如今事件曝光,邱老師去求取苟晶的原諒,但說自己為了孩子,不後悔。

類似這樣的事件,哪裡都有,山東尤甚。甚至都已經形成了見不得光的利益鏈條。有人爆料說山東有的學校,高二班主任就會組織成績好的學生提前一年以他人的名義參加高考。幕後的玄機昭然若揭。

這些毫無底線,極度自我中心的自私,恰恰也是毫無自我價值和自我認知的表現。看似是悖論,卻其來有自。

這種喪失自我的鄉愿,某種程度上,是被喪失常識的「教育」所塑造。

愚昧無知是鄉愿的土壤。而鄉愿則是一個良心的陷阱。

蘇格拉底有一個經典的論斷:無人有意作惡。

因為作惡的人,看似是在向別人施害,但其實最大的受害者是他自己,因為他讓自己變壞了。

人們之所以會作惡,是因為認知水平太低,沒有意識到作惡對自己的傷害最大。

蘇格拉底說:

那些認識自己的人,知道什麼事適合自己,能夠分辨自己能做和不能做的事;他們的行為和自己的能力相符,得到了自己需要的東西,相當成功;他們避免去做自己不懂的事,不會受到責備,遠離災禍。所以,他們也能夠對別人作出一個評估,他們從與別人的交往中,獲得了好處,避開了不幸。而那些不認識自己的人,在自己的能力方面欺騙自己,在其他人和其他人的事情上也是如此;因為他們既不理解他們所要的東西,也不知道相處的人有什麼特點,這些錯誤讓他們不知道什麼是好的,從而導致了禍患。



朋霍費爾說:愚蠢是一種道德缺陷。

生而無知的我們,原本渾身都是道德缺陷。

教育就是要讓我們常識充實,遠離無知,杜絕我們自甘愚蠢的可能。

而山東的教育環境,正在幾十年如一日的滋生鄉愿,使之成為了這裡的文化特質。

鄉愿,在我看來,是最適合形容山東的一個詞。

一開始,我以為苟晶事件會是一個中國版的《偷自行車的人》。然而,這不是一個樸實的人被逼的無路可走。而是一個因無知而鄉愿的盜竊者,讓我們很難對他報以同情。

我在離開濟南之前,曾現場聽馮克利老師談起他翻譯的那本《烏合之眾》。我從這一系列事件中,察覺到了某種集體無意識的「進化」。

很多人,平時都處在無意識的人畜無害的鄉愿狀態。一旦偶然感到自己的利益受到了侵犯,平日裡被偷竊的道德便開始作祟。

其他時候,事不關己,高高掛起。大蔥蘸醬,大碗喝酒,大口吃肉,吃把子肉。

火車站不管變成什麼樣,這裡依然人來人往。

子曰:逝者如斯夫。

時間不等人。那些消逝的青春從來就不會重來。

那些曾經令我惋惜的,也都是我現在做教育的動力。

新的教育並不妄想徹底改變這樣的現狀。反而很清醒的知道,我們能做的不多。我們只希望從縫隙中,長出一些不太一樣的健康物種,展示多元的可能。給那些被束縛的雙腳松鬆綁,給鐵壁銅牆裡的人一點改變的希望。

池曉題大作
troublecx

相關焦點

  • 原標題:孔子說的鄉愿是什麼意思,揭秘鄉愿人格形成原因
    鄉愿,德之賊也。」孔子說,從我家大門經過,卻不到我屋裡來,我也不感覺遺憾,那就只有鄉愿這種人吧。這種人,是敗壞道德的人啊。孔子言下之意,是說這些鄉愿幸好沒有入我儒門之內,我不但沒有感到遺憾,反而因為他們不親近而感到慶幸。那麼孔子為什麼這麼討厭鄉愿呢?鄉愿究竟是怎樣的一種人呢?我們先看看鄉愿們是怎麼評論別人的。
  • 熊逸書院│「中庸」和「鄉愿」
    熊逸書院│「中庸」和「鄉愿」
  • 《論語17·13》子曰:「鄉愿,德之賊也.」
    在魏晉,鄉愿可能就是一副名士的樣子,他總是以大家尊重、希望、喜歡的樣子出現。津渡:狂狷與大體相對,單還不完全相反。我認為鄉愿是其表似有大德,可取悅所有人,其裡則為大奸,以偽善偽德謀私名私利。漢語中完全相反的詞很難找。鄉愿,在現實中遇到過狂狷與之大體相對,但還不完全相反。
  • 論反「裝逼」人士的鄉愿
    我們來看看「鄉愿」這個詞的百度解釋: 鄉愿,指鄉中貌似謹厚,而實與流俗合汙的偽善者。漢朝的徐幹《中論·考偽》:「鄉愿亦無殺人之罪,而仲尼惡之,何也?以其亂德也。」 明代的李贄 《與耿司寇告別》:「若夫賊德之鄉愿,則雖過門而不欲其入室,蓋拒絕之深矣,而肯遽以人類視之哉!」
  • 王陽明|正思維:寧為狂者,不為鄉愿
    有人說,是因為先生功名太盛遭人嫉妒;有人說,是因為先生之學日益昌明,且與宋儒(朱熹)爭異同,所以很多學者對此頗有微詞;還有人說,是因為先生的弟子遍布天下,所以才招人嫉恨。 陽明說:「你們說的這些原因恐怕都有,但是我自己知道的那一點,你們卻都沒說到。」眾人問是哪一點。
  • 怎麼理解《論語》中「鄉愿,德之賊也」這句話?
    怎麼理解《論語》中「鄉愿,德之賊也」這句話?《論語》陽貨篇中有這樣一句話:子曰:「鄉愿,德之賊也。」什麼樣的人是「鄉愿」?
  • 馬辦批"鄉愿偽善" 蔡英文:不是對立的時刻
    華夏經緯網8月24日訊:據臺灣媒體報導,民進黨主席暨臺灣地區領導人參選人蔡英文昨日出席全臺醫師後援會成立大會,會前媒體詢及馬辦批評她「鄉愿偽善」,國民黨臺灣地區領導人參選人洪秀柱則有「如果洪秀柱不能當選,臺灣就被賣給日本」等談話。對此蔡英文重申,當對方和自己立場不一樣時,每個人都要學習傾聽和理解,尤其政治人物更要是如此。
  • 山東歷史——五四運動在山東的大事記
    十九日各校學生代表百餘人,在省教育會開山東學生外交後援會正式成立大會。討論了簡章,票選了領導機構:正會長為工業專門學校學生劉汝巽,副會長為工專的張文英和齊魯大學的王佩之;工專的孫寶鏞為編輯部部長,商專的張德亞為調查部部長。二十日山東各界萬餘人於中午十二時在演武廳(宏廠)召開山東國民請願大會。
  • 山東三所學校,山東建築、山東農業、山東理工三所大學如何選擇
    山東理工、山東建築山東農業是山東三所大學,這三所大學應該怎麼選擇?這是山東學生提出來的問題,來看小編給大家分析。1.地區山東理工位於淄博,山東建築在省會濟南,山東農業在泰安,我認為濟南的省會發展最好,另外,濟南最近吞併了萊蕪,GDP也增加了千億元以上,有擴大省會的首位的傾向,但是,小編試著考慮了一下,主人作為山東人,去哪裡都差不多,這個沒有比較的意義。
  • 山東工藝美術學院-山東藝術學院(山東藝術專科學校)歷史沿革
    今日頭條-高校設置迷妹 2020.8.28 1.山東工藝美術學院歷史沿革1973年濟南市工藝美術技工學校創建1977年濟南市工藝美術技工學校更名山東省工藝美術學校1982年山東省工藝美術學校改建山東輕工業學院
  • 山東工科最強高校是誰:山東科技大學VS山東理工大學
    作為曾經山東工科屆的老大,山東工業大學已經併入了山東大學成為了過去式,山東省屬的工科院校也不少,比如山東科技大學、齊魯工業大學、青島理工大學、山東理工大學等也是眾人皆知,那山東工科最強高校的大旗誰能扛起呢?
  • 好客山東之你想不到的山東
    哈嘍,小夥伴們,大家好,今天小編為大家介紹一下山東,但小編要從不一樣的角度帶你認識山東。說到山東,想到的是山東人的熱情.豪爽。因此也被譽為「好客山東」。那小編想問,你真的從一開始就知道山東這個地方嗎?沒錯,山東,一個被外界戲稱為 挖掘機扛把子 的地方,小編一個外省同學就以為山東的人幾乎都會開挖掘機,這就是山東藍翔技校的影響力。當你發現一個開挖掘機的能挑戰不可能,甚至能開著挖掘機炒菜,不用多說,肯定是藍翔畢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