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勞動教育的目標是養成勤儉習慣

2020-09-03 中國青年報

近日,教育部印發《大中小學勞動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提出中小學要明確每周家庭生活勞動時間,建立學校為主導、家庭為基礎、社區為依託的協同實施機制。實際生活中,許多父母對如何開展家庭勞動教育卻不知所措,難以找到合適的方法,效果更是難盡如人意。這些困惑與家庭勞動教育目標不夠清晰有莫大的關係。

養成孩子勤勞的習慣是立身之本。許多父母因對勤勞習慣的認知較為渾沌,很難掌握勤勞的尺度,從而導致家庭勞動教育僅停留在口頭上,培養孩子勤勞的習慣更是不得要領。

一些父母習慣盯著孩子的勞動成果,忽視了家庭勞動教育的目標是培養勤勞的習慣。過去,家庭勞動更多帶有「因生活所迫而不得已」的色彩,勤勞更多體現在勞動成果的多寡上。今天有些父母通常看重孩子洗了多少只碗、拖了幾回地,側重的還是勞動的時間、強度和成果,忽略了孩子參與勞動時的態度、主動勞動的意識及是否具備與年齡相適應的勞動能力等,仍以追求勞動成果為目標,顯然不合時宜。

我國傳統文化多以培養勤勞習慣作為勞動教育的目標。《詩經》的「好樂無荒,良士瞿瞿」,意指人在享受美好生活的同時不忘保持勤勞習慣,優秀的人更是需要時刻警惕和牢記在心。墨子說「民無食則不可事,故食不可不務也」,強調人唯有勤勞才能賴以生存、做自己想做的事,才有不斷自我實現的可能。《庭訓格言》中的「民生本務在勤,勤則不匱」,更是道出勤勞是百姓維持生活的不二法則,唯有勤勞才不會讓自己的生活陷入窘境。《曾國藩家訓》中的116封家書,有9封家書的標題直接與勤勞相關。可見不同歷史時期的勞動教育內容各有所指,而將培養勤勞習慣作為明確的目標,從未改變過。

讓孩子秉承節儉的傳統,是傳家之道。在物質生活貧乏的年代,節儉是無需贅言的生活常態,人民衣食住行都不鋪張、不浪費,但多充滿著生活所迫的無奈。隨著全面小康生活的到來,節儉意識在家庭教育中成為普遍難題,與許多父母將節儉片面理解為物質生活的艱苦和清貧有關。

有些父母覺得自己小時候太苦了,艱苦奮鬥的主要目的就是擺脫清貧,讓下一代少吃苦,甚至認為今天條件好了、沒必要再讓孩子吃苦。如此將節儉理解成過清苦日子,而不是從立德樹人、修德惜福的層面去深悟節儉的意義,一旦物質條件好起來,對如何培養孩子節儉意識難免束手無策。

「夫民勞則思,思則善心生;逸則淫,淫則忘善,忘善則噁心生」,這是《國語》通過對生活實踐的提煉總結,告知後人養尊處優難以使人成才,節儉生活才是真正的育才沃土。節儉使人萌發善心的源動力,善心能催人奮進、孜孜以求,促使人不斷去完善自己。反之,好逸惡勞則會讓人自我放縱、迷失善心、滋生邪念。

「若儉約不貪,則可以養福,亦可以致壽」,《庭訓格言》直接道出了節儉與幸福人生的辯證涵義。節儉是不貪心的表現,一定程度上可以節制人的貪慾,如果一個人能夠調節好節儉與貪慾的狀態並保持一種和諧,容易步入幸福人生的境地,自然會使人延年益壽。

因此,父母要明白節儉是一種不放縱、不苛刻的生活態度,在家庭教育中將節儉意識作為明確的教育目標,陪伴孩子一起感悟節儉意義、秉持節儉意識、踐行節儉行為,不斷促進家庭和順興旺、成就和諧幸福人生。

培養孩子堅守勤儉信念,是幸福之源。凡事行一時易,堅持一世難,培養孩子堅守勤儉信念更是如此。許多父母自己很勤儉,但對養成勤儉習慣的規律性把握不足,對勤儉受益終身的重要性認識不深,於是對孩子的要求不夠明確,難以長期堅持,甚至沒有認真思考過是否要培養孩子堅持勤儉一生這個命題。

「人之一生,多由習氣而成。蓋自孩提以至十餘歲,此數年間,渾然天理,知識未判,一習學業,則有近朱、近墨之分。」《庭訓格言》的這句話表明,習慣對人的影響從很早就開始了,入學前還不太能看出明顯差異,入學之後就會在學業、人際、心理等方面出現明顯差異。科學研究表明,一個人90%的行為都是無意識的,都受到習慣的支配。正如英國哲學家培根所言:「人的思考取決於動機,語言取決於學問和知識,而他們的行動,則多半取決於習慣。」孩子一旦養成勤儉的習慣,一生就有了幸福之源。

影響勤儉習慣養成的天敵是享樂安逸,古人早已認識到貪圖舒適安逸是人的本性,父母需有堅定的信念,以持久的韌性克服這一本性和優越物質生活的誘惑,日復一日地堅持,直到勤勞、節儉成為習慣,久而久之,就成了自然、堅固的天性,為孩子的人生注入不斷成就夢想的積極力量。

(作者系南京師範大學中國語言文學博士後)

《中國教育報》2020年09月03日第9版

來源:中國教育報

相關焦點

  • 家庭勞動教育勿窄化為做家務
    將家庭勞動教育簡單理解為做家務,或者在論述家庭勞動教育開展途徑時只提及做家務,即將家庭勞動教育直接與要求兒童做家務畫等號並不合理,它對家庭勞動教育的開展有諸多消極影響。窄化家庭勞動教育的內涵,造成勞動教育形式單一。
  • 聚師網:《勞動教育論》11月20日在京發布
    聚師網了解到,由教育科學出版社主辦、中國勞動關係學院承辦的《勞動教育論》新書發布暨「新時代的勞動教育」研討會於11月20日在北京舉行。在本次研討會上,進一步討論了勞動教育在新時代教育中的重要性,為新時代勞動教育的發展方向打下了深厚的理論基礎。
  • 每日一詞∣勞動教育 education on the hard-working spirit
    (圖片來源:新華社)【知識點】勞動教育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制度的重要內容,對於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戰略意義。《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對加強新時代勞動教育進行了整體設計。一是闡明基本內涵,強調當前勞動教育重點是在系統的文化知識學習之外,讓學生動手實踐,出力流汗,在勞動實踐中進行教育。
  • 大中小學如何開展勞動教育?教育部12問答詳解
    4.新時代勞動教育主要育人目標是什麼?答:針對一些青少年中出現的不珍惜勞動成果、不想勞動、不會勞動的現象,《意見》從思想認識、情感態度、能力習慣三個方面面向全體學生提出了勞動教育目標,突出強調勞動教育的思想性。
  • 董明珠目標驅動,韓雪習慣養成,女博士排除幹擾
    韓雪可以說是娛樂圈自律女星的代表了,她出生軍人家庭,每天早上準時起床,看新聞,每天晚上學習英語,還要向老師交作業。她曾坦言,自己從來不熬夜,所以,沒有黑眼圈、皮膚暗沉問題的困擾。為什麼她能夠做到自律?因為,她已經養成了習慣,生活規範化,不需要靠意志力堅持了。
  • 不能把勞動教育簡單等同於「學農」
    現象:今年3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於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學校應深入理解勞動教育的真諦,推動勞動教育真正落實。評析:勞動教育是「五育」的重要組成,有利於增強學生的勞動觀念、幫助學生掌握勞動技能、鍛鍊學生的體能體魄。
  • 勞動就是勞動教育的最佳方式
    新時代勞動教育的目標不再停留於過去簡單的「勞技」層面,而是重在「勞動觀」的教育。考慮到勞動教育內容的針對性和可行性,《意見》又將非生產勞動教育分為日常生活勞動教育和服務性勞動教育。這種對勞動和勞動教育的科學認識與把握,為新時代發揮家庭勞動教育的基礎作用、學校勞動教育的主導作用和社會勞動教育的支持作用提供了科學指引。
  • 立足三個空間,助推勞動教育入心
    筆者作為一線小學教師和分管學校德育工作的副校長,近幾年與學校團隊積極探索,利用家庭、學校、社會三個育人空間,推動勞動教育真正落地生根。家庭是勞動教育的第一空間。家庭是一個最全景式的勞動場域,是兒童勞動教育最好的啟蒙地。從最新部編教材小學《道德與法治》一年級下冊第12課《幹點家務活》中,可以清晰看到家庭在勞動教育落實方面的重要性。
  • 開展勞動教育要釐清五個問題
    勞動教育與綜合實踐活動在內容上確實有交叉,綜合實踐活動的四種方式中,社會服務、設計製作、職業體驗這三種,亦是勞動教育的內容與方式,兩者融合是必然的也是可能的,但融合應以勞動教育為主,而不是以綜合實踐活動來覆蓋勞動教育,否則必然淡化與削弱勞動教育。有的地方將勞動教育活動手冊研製定位於「勞動與綜合實踐活動」補上「考察探究」一個板塊,倒是一種很好的創新設計。二是將勞動課、勞動周與其他學科相融合。
  • 大中小學強化勞動教育 中國理念與西方不同
    勞動教育落實下去,未來中國學生應該可以從學校體驗更多「勞動」的價值。為什麼中國此時開始關注勞動教育?《意見》給出的原因是「近年來一些青少年中出現了不珍惜勞動成果、不想勞動、不會勞動的現象,勞動的獨特育人價值在一定程度上被忽視,勞動教育正被淡化、弱化。」
  • 紮實推進「知行合一」勞動教育
    一直以來,該校紮實推進勞動教育進程,充分發揮「校內、家庭和社會」的育人功能,打造育人共同體,形成積極、健康的勞動教育氛圍。據了解,該校結合學校勞動教育實踐和培育目標,常態化開展校內勞動,包括美化課室、內務整理、值日保潔、學習整理等,讓學生樹立正確的生活方式和健康意識,養成良好的學習和生活習慣;掌握基本的生活和生存技能;增強學生的生命觀念、社會責任感,磨鍊意志。
  • 2021年青海面試熱點:如何上好勞動教育這門課
    《意見》提出,實施勞動教育的重點是在系統的文化知識學習之外,有目的、有計劃地組織學生參加日常生活勞動、生產勞動和服務性勞動,讓學生切實經歷動手實踐,出力流汗,接受鍛鍊,磨鍊意志。究其原因,並非人們意識不到,只是在應試教育的強壓下,自然會壓縮勞動教育。父母為了孩子的學習成績,不願讓孩子用學習的時間去勞動,其實這是扭曲的教育觀念。勞動不僅不會耽誤學習,反而掌握最基本的生活技能,能夠促進學習,會更有責任心和適應能力,有助於人的全面協調發展。
  • 2020年青海面試熱點:如何上好勞動教育這門課
    《意見》提出,實施勞動教育的重點是在系統的文化知識學習之外,有目的、有計劃地組織學生參加日常生活勞動、生產勞動和服務性勞動,讓學生切實經歷動手實踐,出力流汗,接受鍛鍊,磨鍊意志。究其原因,並非人們意識不到,只是在應試教育的強壓下,自然會壓縮勞動教育。父母為了孩子的學習成績,不願讓孩子用學習的時間去勞動,其實這是扭曲的教育觀念。勞動不僅不會耽誤學習,反而掌握最基本的生活技能,能夠促進學習,會更有責任心和適應能力,有助於人的全面協調發展。
  • 開展勞動教育 促進職普融通
    《意見》)提出,把勞動教育貫穿家庭、學校、社會各方面。北京市昌平職業學校深入貫徹落實《意見》精神,成立昌平區中小學勞動教育課程服務中心,努力構建勞動教育「學校—家庭—社會」協同育人體系。  一、強化調研,形成學段目標  圍繞學校、家庭、社會三個維度開展了24次分層分類調研,覆蓋昌平區84所中小學。運用大數據繪製全區中小學勞動教育現狀,為勞動教育課程需求畫像,明確勞動教育的類型,形成勞動教育課程基本組成框架。
  • 邯鄲市復興區教體局開展「養成勤儉好習慣,傳統美德代代傳」主題教育活動
    勤儉節約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在這個金秋九月美好的開學之際,復興區全體中小學校響應習近平總書記近期對制止餐飲浪費行為作出的重要指示號召,進一步加強宣傳教育,切實培養廣大青少年從小養成勤儉節約好習慣礦業小學開展「節約糧食我先行,勤儉節約樹新風」主題教育活動,通過製作手抄報、收看「節約糧食」視頻,積極引導學生增強勤儉節約意識,堅決制止餐飲浪費行為,切實培養節約習慣
  • 勞動教育對人才培養具有重要價值
    鼓勵青年學生深入工廠、農村等實踐場所,積極參加各類社會實踐活動,促進勞動教育學校陣地與社會實踐基地、家庭社區陣地的銜接互動,使學生在參與科學研究與生產勞動中發揮聰明才智。其二,勞動教育是育人成才之根。青年學生是社會主義建設的接班人,他們的健康成長關係到黨之大計、國之大計。
  • 什麼才應是「勞動教育課」的「硬核」
    教育部近日印發《大中小學勞動教育指導綱要(試行)》,對勞動教育目標框架及大中小學勞動教育主要內容等進一步作出明確要求。然而來自新華社的報導稱,除上海、北京、廣東、浙江等少數省份建立了勞動教育體系,其他地方勞動教育體系仍是空缺,一些學校目前開展的勞動課實際是「綜合實踐課」——「春季常見流行病的調查」「母校情」「地震有前兆嗎」等等,動手內容很少。
  • 積極開展新時代勞動教育(新知新覺)
    小學階段,注重基本生活技能、勞動意識和勞動習慣的培養;中學階段,側重培養勞動技能、勞動價值觀、勞動精神;大學階段,將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培養作為重要目標,引導大學生積累職業經驗,樹立正確擇業觀,培養到艱苦地區和行業工作的奮鬥精神,懂得空談誤國、實幹興邦的道理。
  • 培養良好習慣 北京發布中小學生養成教育行動計劃
    根據《行動計劃》,在學生層面,實施學生良好習慣培養計劃,通過組織開展「學規範正行為養習慣」「少年傳承中華傳統美德」等5項主題教育實踐活動,培養學生良好行為習慣;  在教師層面,實施教師育人能力提升計劃,通過開展養成教育專題培訓、開展養成教育主題班隊會展評等4項措施,提升教師育人能力和水平;  在學校層面,實施養成教育促進計劃,通過建立養成教育長效機制、發揮課堂主渠道育人作用等
  • 勞動教育成為「硬核」要求
    教材局負責人:依據《意見》,《指導綱要》對勞動教育的目標內容做了細化和具體化。一是明確勞動教育目標框架,具體包括樹立正確的勞動觀念、具有必備的勞動能力、培育積極的勞動精神、養成良好的勞動習慣和品質四個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