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山旺村發現了大量完好的化石,專家一看,原來是這樣!

2020-12-23 超愛旅遊的菜菜

山東省山旺村附近有一種特別的石頭,石頭中保存著大量精美的化石,這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地方?又隱藏了多少不為人知的秘密呢?

很久以前在山東省山旺村附近,經常能看到一些特別的石頭,石頭裡有逼真的樹葉、魚類,但是從沒有人稀罕過他們,直到1935年著名的古生物化石家楊鍾健先生的到來,打破了這裡的寧靜,三旺也被科學家命名為「萬卷石書」。自此一場曠日持久、轟轟烈烈的科學研究在山旺拉開了序幕。這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地方?又隱藏了多少不為人知的秘密呢?

帶著重重的疑問,我們首先來到山旺地質博物館,在山旺發現的化石几乎都被保存在了這裡。在博物館裡我們發現化石保存的完好程度世界罕見,魚兒的鱗片還可以一片片點數清楚,樹葉就像剛剛從樹上落下,葉脈還清晰可見,水草還仿佛在水中搖動,就連極難形成化石的蜘蛛和蚊子,都保持了原態,就如同實體標本一般。與此同時諸多疑問也隨之浮現,為什麼這個地方的話時會保存的如此完整和精美呢?

我們決定先去化石的發現地去一探究竟, 專家告訴我們,山旺化石形成於距今1800萬年前,目前已經發現了十幾個門,600餘種的化石,無論從發現的種類和數量來說都是世界上罕見的。但是,走進化石對於我們卻發現了一個奇怪的現象,保存化石的材質非常的奇怪,它們看起來既不像土,也不像普通的石頭,而且他們都是分層的,化石就保存在這些層面裡面。到底是什麼東西保存著山旺化石呢?

為了解開這個疑問,我們拿著採集到的化石標本再次來到了山旺地質博物館,請教一下來這裡工作的李鳳麟教授。原來1800萬年前這裡曾經是一片平靜的湖泊,湖裡生長著大量的硅藻,它們與湖裡的泥沙一起沉入湖底,經過了漫長的地質年代,就形成了我們今天所看到的硅藻土巖。硅藻土巖稍經風化就會層層翹起,就像書頁一樣,所以被形象的比喻為「萬卷書」。但在這裡,我們又發現了一個奇怪的事情。

化石所在的硅藻土巖層極其脆弱,單單用手就可以把它毫不費力地掰斷,在太陽底下曬後用鐵鍬輕輕一碰,硅藻土巖層就會脫落下來,其中的化石也必然會遭到破壞,就更別提經歷了千萬年風雨的侵蝕了。很顯然硅藻土巖一定是被什麼東西保護著,否則早就被殘酷的大自然風化掉了,根本不可能保存到現在,到底是什麼保護著硅藻土呢?

我們決定到硅藻土巖層的最上面看看會有什麼發現,到硅藻土巖層上方發現覆蓋在硅藻土巖上面的是一層厚厚的黃土。那會不會是這些黃土保護著這些脆弱的硅藻土巖,進而保存著硅藻土巖裡面那些珍貴的化石呢?

這個推測很快就被專家否定了,原來根據測算這些黃土僅僅是距今二百萬年前的產物,而化石形成於距今1800萬年前。那到底是什麼東西保護著這些脆弱的硅藻土巖,經歷千百萬年風雨的洗禮呢?黃土顯然是承擔不起這個重任的,那麼不是黃土又是什麼呢?

為了解開我們的疑問,專家帶我們來到了距離山旺盆地不遠的一處地方,難道這裡的地貌信息能給我們一個確切的答案嗎?在這一帶隨處可見的是這種呈六角形的黑色巖石,原來黑色巖石是玄武巖,玄武巖是火山噴發的巖漿經過冷卻後形成的特有產物。

一直被認為是破壞者的火山在這裡卻充當了一次保護者,火山爆發的巖漿冷卻後,形成了堅硬的玄武巖,堅硬的玄武巖覆蓋在了硅藻土巖的上方,為硅藻土巖提供了保護,裡面的化石也得以保留到了現在。事實上山旺盆地和附近區域正處於太平洋板塊和歐亞板塊的交接地帶,也就是火山活動最為活躍的地區。

山旺化石的形成和保存到這裡基本上已經真相大白了。動植物落到古山旺湖後,迅速被硅藻和泥土掩埋,不至於被氧化,這時候山旺的火山噴發了,一些動物驚慌逃忙,失足落入湖裡山旺湖,才會發現種類如此豐富的化石,同時火山噴發的巖漿覆蓋在硅藻土巖層之上,巖漿冷卻後就是我們今天能看到的堅硬的玄武巖。這就如同給脆弱的硅藻土加了一層保護層,使它避免了被無情歲月的摧毀的命運,裡面的化石也得以保存的非常堅硬美。而由於地殼的又一次運動,堅韌的玄武巖也被剝蝕掉了。這樣化石才能夠露出地面,也才能夠被古生物專家們所發現。

種種的機緣巧合形成了山旺化石群,在破解了山旺化石全形成的原因之後。更是讓我們不禁感嘆,這真是大自然留給我們的一份厚禮!

相關焦點

  • 諸城發現恐龍墓地,恐龍化石為何朝一個方向,專家解密:是這回事
    在我國的山東省,有一處著名的「龍城」,它以專門盛產恐龍化石著稱。在古生物學家們的一次探查中,他們驚奇地發現,諸城遺蹟中的恐龍化石,原來具有一定的方向規律。這個規律究竟是什麼?專家又能否揭開其中的秘密?時間到了1964年,由於當時國家尋找石油的需要,山東省地質部石油局綜合研究隊來此地進行勘探,發掘其地下是否蘊藏石油資源。可有趣的是,雖然研究隊並未在此發現石油資源,但是卻意外地找到了許多大型的「龍骨」。出於對科學研究的嚴謹態度,鑽探隊的隊長決定將「龍骨」運回市內。
  • 搶救古生物化石!內蒙發現大量恐龍蛋、足跡
    近日,內蒙再次發現恐龍遺蹟,根據新華社指出,內蒙古自治區錫林郭勒盟東烏珠穆沁旗政府獲悉,古生物化石專家近日完成對當地一處恐龍化石群的野外調查及搶救發掘工作。包含發現恐龍骨骼化石、恐龍蛋化石和恐龍足跡化石。
  • 古生物研究專家散步巧遇恐龍化石 為自貢第161個恐龍化石發現點
    這好像一根恐龍的腿骨化石喲!」發現巖壁下端有些異常,李飛急忙走近細看,發現眼前正是一塊恐龍化石。據專家事後考證,這確是蜥腳類恐龍化石,距今大約1.6億年左右。12月23日,自貢恐龍博物館專家將帶著專業設備前往現場進行發掘,以確定周圍是否還有相關聯的骨骼化石。
  • 俄羅斯遠東地區發現恐龍化石,專家透露其中可能含有恐龍頭骨碎片
    俄羅斯遠東地區的一個小男孩發現了史前海洋爬行動物魚龍的化石,它被認為是地球上曾經生活過的最大的動物之一。 Primorsky水族館解釋稱,這些化石化石是當地恐龍愛好者考察羅斯基島海岸時發現的,這一神奇的發現是由7歲的德米特裡·塞連科 (Dmitry Sirenko)所發現的。
  • 大山鋪最新發現的恐龍化石「出山」了
    12月21日,自貢又發現一處恐龍化石點,這也是本地發現的第161個恐龍化石點。23日傍晚,這塊恐龍化石被成功挖掘,安全運回自貢恐龍博物館。12月21日下午,從事地質古生物研究多年的市民李飛在大安區大山鋪鎮王阿山散步,經過一處因施工被鑿開的巖壁時,發現巖壁下端有些異常,似乎是恐龍化石。
  • 福建首次發現恐龍足跡群化石 專家:相信還將發現恐龍骨骼、恐龍蛋...
    東南網1月12日訊(本網記者 盧金福)今日上午,福建省政府新聞辦召開福建龍巖上杭發現恐龍足跡群化石新聞發布會。記者在會上獲悉,近日,經自然資源部國家古生物化石專家委員會相關專家實地考察認定,福建省龍巖市上杭縣發現恐龍足跡群化石,是福建省在恐龍及其遺蹟方面的首次發現。
  • 四川廣元朝天區:洞穴考古調查發現疑似人類牙齒化石
    12月6日至16日,朝天區文化旅遊和體育局約請四川省文物局專家庫專家黃家祥研究員、廣元市文物專家唐志工等相關同志組成考古調查隊伍,先後調查了嘉陵江流域及其支流(朝天段),並對曾家鎮寺包山崖墓進行了實地田野考古調查。
  • 溫州有人發現了一塊奇石 專家說不是植物化石
    有工人近日在維修溫州大羅山仙巖景區尖山紅旗水庫時,發現了一塊布滿樹葉狀印記的巖體,懷疑是植物化石。專家鑑定後說,這是假化石,沒什麼研究價值,但具有一定的觀賞價值。目睹這塊巖石的外觀後,他猜測是塊植物化石,於是叫工人暫停鑿石。「萬一真的是塊寶,被我們破壞的話,那罪過就大了,先停工,讓專家過來看看。」  記者得知消息後,與省第十一地質大隊第一礦產地質勘查院高工溫積遠等專家一同到現場一探究竟。
  • 貴州甕安生物群發現「特殊」化石,破解了先有雞,先有蛋的難題
    前不久,文物專家給出答案:先有蛋。在清理貴州甕安生物群的過程中,專家們發現一個小化石,而通過研究後,他們破解先有雞,還是先有蛋的難題,那麼,這個小化石究竟是什麼呢?今天,小編就給大家揭秘一下:(本文所有圖片,全部來自網絡,感謝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權利,請聯繫本號作者刪除。
  • 「四川自貢市民散步發現疑似恐龍化石」續:專家確認是恐龍化石...
    (紅星新聞此前報導:四川自貢市民散步發現疑似恐龍化石 當地博物館已派專家赴現場勘查)。  12月22日,紅星新聞記者從自貢恐龍博物館了解到,經專家初步查勘後確認,李先生發現的確實為大型蜥腳類恐龍腿骨化石,且為一隻體長約20米的蜥腳類恐龍的小腿骨。目前,相關發掘工作正有序開展。
  • 緬甸琥珀中發現封存一億年前完好壁虎(圖)
    ,壁虎的身體被完好地保存在1億年前的琥珀之中,至今仍保留著十分逼真的模樣。    遠古時期的壁虎化石標本十分難得,考古學家有時會在遠古化石樣本中發現殘留在石頭上的壁虎腳趾、尾部,但是保存完好的屍體卻很少見。畢竟在0.97-1.1億年前的白堊紀下層時期,緬甸熱帶雨林地區小型恐龍和其他掠食性動物是不會放過壁虎這種美味食物的。
  • 科學家在中國東北部發現兩具完好的新恐龍物種化石,距今約1.25億年
    據海外媒體於9月22日報導,科學家們在中國東北部發現了兩具保存完好的恐龍化石,並且證實它們屬於第一次發現的新的恐龍物種,存活於距今約1.25億年前。
  • 貴州發現3億年恐龍化石,頭上長了「雙角」,專家:龍族的祖先
    當然了恐龍是真實存在,而且活在億萬年之前,如今的考古工作中我們真的是發現了大量的恐龍化石,而且每一次都能震撼世界。 早在上個世紀的90年代,貴州這邊就發現了爬行動物化石,而且當時的《貴州日報》都明確登過這則新聞,在那會兒可以說是非常轟動的,就這樣關於龍的話題也被再次引爆了。
  • 坐擁世界頂級化石資源卻門可羅雀——我國大量化石博物館面臨運營...
    科技日報記者通過採訪多位地質古生物專家和相關博物館負責人、運營企業負責人發現,目前國內以地質古生物為代表的自然科學博物館普遍面臨運營困境,運營經費不足、體制機制不順、觀念理念保守、文旅產品貧乏等因素極大地制約了自然科學博物館做強做活。
  • 從最初的生命到形如天鵝的恐龍,2017年最重要化石發現都在這裡
    、博物館方面的專家,2017年底他們盤點了這一年最重要的化石發現。那些保存異常完好的恐龍化石的發現,例如來自中國遼寧省的化石,已經表明我們曾經認為專屬於鳥類的許多特徵,其實已廣泛出現在獸腳亞目的恐龍身上(最終演化成鳥類的一類恐龍),其中也包括最終沒有演化為鳥類的分支。
  • 四川自貢市民散步發現恐龍化石 專家:恐龍股骨可能性大,已啟動發掘
    12月21日,四川自貢市民李先生在散步時意外發現恐龍骨骼化石,當即報告自貢恐龍博物館。12月22日,自貢恐龍博物館相關專家初步查看後確認,這是一具距今約1.6億年的蜥腳類恐龍的骨骼化石。(紅星新聞此前報導:「四川自貢市民散步發現疑似恐龍化石」續:專家確認是恐龍化石 發掘工作已有序開展)↑發掘現場 袁偉 攝影12月23日上午,現場發掘工作正式開始。
  • 古生物研究專家散步「巧遇」恐龍化石
    古生物研究專家散步「巧遇」恐龍化石 系蜥腳類恐龍化石,距今大約1.6億年左右 這好像是一塊恐龍腿骨化石。」發現巖壁下端有些異常,李飛急忙走近細看,發現眼前的石頭正是一塊恐龍化石。事後據專家考證,這確實是蜥腳類恐龍化石,距今大約1.6億年左右。12月23日,自貢恐龍博物館專家將帶著專業設備進行現場發掘,以確定周圍是否還有相關聯的骨骼化石。推斷恐龍體長在20米左右  「那天是自貢冬日久違的豔陽天,我和老婆吃過午飯,就出門散步。」
  • 加拿大12歲男孩發現罕見恐龍化石
    【新華社微特稿】加拿大男孩內森·赫魯什金年僅12歲,但已發現一具罕見恐龍骨架化石。據英國廣播公司報導,赫魯什金髮現的恐龍化石15日完全出土,為生活在6900萬年前的鴨嘴龍化石。赫魯什金先前在加拿大艾伯塔省巴德蘭茲自然保護區找到過一些化石碎片。他父親戴恩懷疑,那些小化石可能從一塊石頭上落下。父子兩人於是在今年7月再次前往巴德蘭茲,希望一探究竟。兩人徒步期間,赫魯什金髮現一塊石頭裡似乎有骨頭「長出來」。他叫來父親查看。戴恩說:「看起來像股骨末端,一看就是骨頭,從地上戳出來。」
  • 浙江天台化石產地
    二、化石的發現1997-2002年期間,因天台縣城建設、高速公路開挖等工程施工,在天台縣城及高速公路沿線一帶,發現192處恐龍蛋化石,登錄的蛋化石數量達1300餘枚,賦存3-5個化石層位。2003年,賴家村村民張式亮發現松裡灣恐龍骨骼化石,在天台縣國土部門組織下進行了搶救性挖掘,2005年初在中科院董枝明、中國地質科學院陳克樵兩位教授以及天台縣蔣嚴根等努力下,成功修復恐龍骨骼,於2007年命名「始豐天台龍」。2005年11月,根據屯橋村老鄉提供的信息,在黃眉山發現我國東南沿海罕見的鴨嘴龍群體化石埋藏地,並開展搶救性挖掘,發現4個化石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