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餐:減肥神器還是智商稅?

2020-12-22 新華網客戶端

  微博上「代餐是風口還是智商稅」的話題有超2.4億閱讀量,近8000的討論量,有人極力「安利」,信奉著代餐減肥,也有人認為代餐營養單一,長期使用會導致營養不良。雖爭議不斷,但並未影響代餐的熱銷,京東數據顯示,雙十一首日開場10分鐘內,代餐奶昔成交額同比增長20倍。銷量與爭議齊飛,代餐行業怎麼了?

  網紅代餐月銷35萬件好評度近滿分

  所謂「代餐」,是指取代部分或者全部正餐的一種食物。代餐的風靡和減肥瘦身需求的增強密切相關。《輕食消費大數據報告》顯示:2019年,輕食、減脂餐、減肥餐、健康餐四個關鍵詞在美團App搜索次數同比2018年,分別增長235.8%、200.6%、186.4%、116.0%。《80 90後健康養生消費洞察報告》指出,在我國,有82.7%的年輕人不是在減肥就是奔走在減肥的路上。

  代餐究竟有多火呢?記者選取了ffit8、王飽飽、WonderLab等10個熱門代餐品牌,對其天貓旗艦店上的最熱銷代餐產品進行分析。從店鋪粉絲數來看,選取代餐品牌中,粉絲數在百萬以內的有7家,100萬-200萬的有2家。粉絲數最少的是「若飯」,近1萬粉絲。「王飽飽」粉絲數最多,達230萬。資料顯示,「王飽飽」於2017年12月21日在中國商標局申請註冊商標,「王飽飽旗艦店」於2018年8月正式開店,兩年左右便在線吸粉超200萬。

  產品銷量如何?記者選取每個品牌官方旗艦店中實時銷量最多的一款商品進行分析(數據收集時間為11月11日,價格、銷量亦以當天數據為準)。這10款熱銷代餐中,月銷量最多的是「鯊魚菲特」的產品,月銷量達35萬多件,銷量最少的是「若飯」旗下的產品,為1236件。月銷量不足1萬的僅3款產品,1萬以上10萬以下產品有5款,10萬以上的產品有2款。

  值得一提的是,銷量這麼高,網紅代餐產品並不便宜。10款熱銷產品中,單價最貴達1290元,是「咚吃」的一款21日代餐產品,單價最低為35元來自「keep食品旗艦店」的3桶裝魔芋粉絲,但是價格仍是普通康師傅桶裝泡麵的2倍。10款網紅代餐中,單價百元以內產品較多,達6款,百元以上千元以下有3款,1款單價超千元。儘管價格不便宜,但不影響消費者對產品評分,數據分析顯示選取的代餐產品整體評分都在4.8分及以上(滿分5分),說明消費者對熱銷的這10款代餐產品整體是比較滿意的。

  「代餐減肥」爭議多,61%用戶堅持不到一個月就放棄

  代餐食品的熱銷反映的是代餐市場的火熱,根據歐瑞國際的報告,預計2020年底代餐市場規模將達到100億元。代餐產品在歐美市場的滲透率達90%,而國內代餐市場滲透率僅40%,這意味著中國代餐市場還是一片廣闊的處女地,發展潛力巨大。

  雖然代餐看上去市場廣闊,但是根據丁香醫生的一份的調查報告,61%用戶堅持不到一個月就放棄代餐,42%的棄代餐者放棄原因是沒有吃飯感,37%的用戶因為吃後效果不明顯,放棄堅持食用代餐。

  事實上,雖然上述記者選取的代餐產品評分較高,但也不乏槽點。從商品評論來看,「口感味道差」「性價比一般」「飽腹感不夠」「分量小」等是消費者吐槽的關鍵詞。槽點不止這些。深圳市消委會發布的《2020年輕食代餐粉比較試驗報告》顯示,中糧天科、Smeal、網易嚴選、碧生源四款代餐粉的部分營養指標,實測值與其標示值不符,未達到GB 28050-2011《預包裝食品營養標籤通則》的要求。

  圍繞代餐,最飽受爭議的問題還是「代餐減肥是不是智商稅?」之所以產生這樣的爭議,和代餐地毯式的減肥廣告轟炸不無關係。以WonderLab為例,記者在小紅書數據分析平臺千瓜數據上檢索「WonderLab」,相關筆記超過1000條,內容主要關於「減脂食品測評」「宿舍減脂必囤」等減肥主題。

  依靠代餐減肥到底有沒有效果呢?「剛開始有效,恢復飲食後就反彈」成為許多網友共同的經歷。網友「想努力賺錢卻花得更多」表示:「吃了兩個月瘦了20斤,恢復飲食後反彈了40斤,比最開始還重了20斤。」網友「GINTZAKI」有相似經歷:「今年6月花了一千多買了全套的代餐,吃了一半就膩了,但是想到錢都花了,咬牙堅持下去,瘦是瘦了10斤,但正常飲食後不久就反彈了,個人覺得還是吃正餐吧。」

  ■專家觀點

  長期吃代餐當心損害健康

  南方醫科大學珠江醫院內分泌科陳容平博士指出,代餐本質上是一種設計出來的結構化膳食,通過低配比的碳水化合物攝入,動員身體肝糖原輸出的增加,燃燒脂肪,從而達到減重的目的。代餐市場的火爆,一方面迎合了減肥人群的「懶人心態」,把治療性的產品以搖一搖衝泡、奶昔等簡便形式輸出到市場。另一方面,也可以看出減肥市場龐大的需求未被滿足,關於減肥的健康科普以及更加符合人性的設計,仍有很大的進步空間。

  說代餐是「減肥神器」顯然是商家在誇大其辭。陳容平博士指出,減肥應該是一個系統工程,代餐只是減肥療程裡的一項工具,需要因人而異設置不同方案。比如評估肥胖的級別、評估肥胖的原因、有無相關併發症等,再決定下一步的減重計劃。尤其對於本身代謝率偏低的老年人群、有心腦血管疾病等人群,盲目減肥是不合適的。

  遵照中國營養學會的膳食指南,基於營養學的需求,常見人群的碳水化合物攝入量應該在55%-65%,而市場上的代餐碳水化合物配比通常在20%左右,長期攝入可能導致營養問題。

  「人體的能量獲取主要渠道還是碳水化合物,長期吃代餐,沒有及時進行身體評估,對身體可能帶來種種不利的影響,如轉氨酶升高、肌肉萎縮、蛋白質丟失、電解質紊亂等問題。醫學上的減肥講究療程,比如代餐一般以8-12周為一個療程,休息3-6個月,待身體修整後再重新啟動第二輪。「臨床上隨意減肥帶來身體損害的案例非常常見。」陳容平博士提醒,減肥人士需要掌握更多營養健康知識和理念,通過適當調整膳食結構和進餐順序等,管住嘴邁開腿,來重塑健康生活方式,「而不是一邊喝著奶茶,一邊吃著代餐減肥。」

相關焦點

  • 【防騙】代餐:減肥神器還是智商稅?
    微博上「代餐到底是風口還是智商稅」的話題有超2.4億閱讀量,近8000的討論量,有人極力「安利」,信奉著代餐減肥,也有人認為代餐營養單一,長期使用會導致營養不良。雖爭議不斷,但並未影響代餐的熱銷,京東數據顯示,雙十一首日開場10分鐘內,代餐奶昔成交額同比增長20倍。銷量與爭議齊飛,代餐行業怎麼了?
  • 代餐食品備受年輕人青睞,是真減肥還是智商稅?看看營養師怎麼說
    代餐產品火爆的同時,也有人認為,這些產品誇大功能,消費者是在繳納智商稅。那麼,代餐產品究竟對減肥有多大幫助? 河南商報記者通過走訪發現,不管是鄭州市內的大型商超還是小型便利店,貨架上都有代餐食品的一席之地,在世紀聯華冉屯路店,各品牌的穀物代餐被擺到顯眼位置,前來選購的消費者基本都是附近居民,「也並沒刻意將它作為代餐,就是沒空吃早晚餐了,懶得做,還想減肥,就做個麥片吃。」一位市民對河南商報記者說。 對比線下,線上代餐銷售一片火爆。
  • 無糖汽水、代餐,屢禁不止的減肥藥是高科技還是智商稅?
    時刻準備著減肥、正在減肥、未來會減肥的人群實在廣泛,有身材管理意識的人越來越多,我國減肥市場體量已將近千億,令人頭禿的是,這麼一個龐大的市場,絕大多數是靠「智商稅」撐起來的。 有沒有躺著就能瘦的減肥藥?
  • 燃燒我的卡路裡|代餐到底是不是智商稅?
    「正常三餐」在他們眼中是奢侈的存在,一方面是忙碌工作無形的壓力,根本無暇能抽空好好享受一頓美食,另一方面就是減肥瘦身。關於前者,小編也無可奈何,畢竟養家餬口。但關於後者,就眾生芸芸了,有人說吃了代餐粉就能輕鬆瘦,也有人覺得代餐不光沒啥效果,還會傷身體,甚至覺得就是「智商稅」!
  • 代餐食品收割智商稅
    資本對代餐市場也趨之若鶩,據燃財經不完全統計顯示,僅2020年7月份,代餐領域就產生了6起投融資事件,騰訊投資、IDG資本、真格基金、元璟資本等知名機構紛紛入局。但是在這背後,對代餐食品的質疑聲也隨之而起。代餐食品到底能不能「減肥」?是智商稅,還是真正能起到「管理身材」「健康生活」的作用?這個尚處於初步階段的市場,亟待規範。
  • 代餐奶昔、即食燕窩…這個「雙十二」,你交「養生智商稅」了嗎?
    代餐奶昔、即食燕窩…這個「雙十二」,你交「養生智商稅」了嗎?朋克養生的年輕人們可謂孜孜不倦修仙,勤勤懇懇養生今天,科普君來扒一扒那些年,大家為養生交過的智商稅
  • 代餐到底是風口還是智商稅?專家:說了會被堵門打
    朋友圈給我強推說我胖,侮辱我的體型就算了,居然還公然侮辱我的智商?·6·大叔和瀟瀟用一個月時間測試了3種代餐,一種是只是名字叫代餐,其實和正餐沒什麼區別;一種是讓人難以下咽,再餓都不想吃的麵包;還有一種是喝了一個月,一斤沒瘦,專家都不敢說的奶昔。
  • 代餐是下一筆「智商稅」嗎?|界面新聞
    文|尚清編輯|趙瑾「買了5、60瓶的代餐奶昔,每天晚餐一瓶,好餓,我對自己真是夠狠。」「發現花在減肥產品上的錢比買衣服還多!什麼奶昔、代餐粥、雞胸肉、全麥麵包……能堅持的話都不算白花。」「這個618居然沒有買東西的欲望,倒是在Keep和薄荷上買了一堆能量棒和代餐,我真棒。」夏天將至,社交網站上關於減肥的討論不絕於耳。「七分吃,三分練」被很多減肥人士奉為金科玉律,除了健身打卡外,主要的精力都放在了「吃」上面。數據顯示,中國的肥胖人口(BMI>30)超過 6000 萬,超重人口(BMI>25)達到有 2 億。
  • 代餐奶昔真是健康減肥神器?到底怎麼吃才能真的瘦下來
    說到減肥減脂塑身是繞不開飲食管理的話題,近幾年來颳起了一陣代餐奶昔的風潮,有的人說這就是減肥智商稅,根本對於減肥就沒什麼用,有的人說這是健康科學的減脂期間飲食新方式,有的人說代餐奶昔就是減肥藥一樣的功能,對人體有害無益,那麼代餐奶昔究竟有沒有被妖魔化呢?
  • 「代餐」是真靠譜還是智商稅……
    所以算是「健康」又相對不痛苦的瘦身法,就連牛津大學最新的研究也證實了這一點:與常規節食減肥+減重行為支持相比,代餐減肥+減重行為的方案在體重減輕、降低心血管代謝疾病的風險和控制血糖方面的效果更好。↓↓所以這麼看來代餐可以吃、會有效果,但新的問題來了,市面上有那麼多代餐,都有效嗎?要怎麼選才是真科學、不掉坑?
  • 代餐食品刷屏朋友圈,創投新寵是新風口還是交智商稅?|大叔說財經...
    代餐食品刷屏朋友圈,創投新寵是新風口還是交智商稅?2020-12-10 15:08 | 來源: 全景網 展開∨ 你買過代餐產品麼
  • 熱敷腰帶、吃代餐餅乾就能健康減肥?別再為這些瘦身產品交智商稅
    有人減肥靠運動,有人減肥靠節食,但也有一些人,更加依賴各種特效減肥產品。對於這樣的人來說,「一個月不運動至少瘦5斤」的特效產品,算是不小的誘惑。它們真的能讓人閃電變瘦嗎?
  • 算算你交了多少智商稅!
    接下來,小編就為大家揭秘一些品牌網紅產品的騙局,一起來看看你這些年都交了多少智商稅! 巴比兔減肥餅乾 但其實,百度顯示的"巴比兔官網——廣州芬絲尼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網站顯示,其經營的巴比兔膳食纖維棒,是食品級別的代餐營養餅乾,為代餐型的健康食品,並不具備減肥的功效,只能說是一款可以吃的餅乾,其所宣傳的"減肥"效果,只不過是商家打造品牌網紅產品的騙局。 "一洗白"品牌網紅美白神器
  • 代餐到底是不是智商稅嗎?只吃代餐可能有這些風險
    前段時間職業打假人王海在爆出辛巴帶貨的燕窩實際上為「糖水」後,網上很多媒體紛紛點評「燕窩」實為智商稅。網友們在了解燕窩的成分後,也對眾多網紅食品的宣傳功效產生了懷疑的態度,其中「代餐」就是網友們重點懷疑的對象。這幾天我也收到很多小夥伴給我的私信,希望我能夠科普一下「代餐」。
  • 都2020年了,怎麼還有人在交減肥酵素的智商稅?
    但除開為偶像「打榜營業」的粉絲,從真實用戶的反應來看,這個酵素對減肥起到的幫助好像並沒有宣稱的那麼大。不少人都表示「沒啥效果」。這其實也在意料之中。從前幾年大火的「日本酵素」到現在所謂的「碳水阻斷劑」,為何還有人在為減肥酵素這種智商稅買單?這麼多年過去了,減肥市場的韭菜真就這麼好割?
  • 智商稅還是黑科技?吃了近千元的代餐後我們有話要說
    因而在減肥的血路上,藉助外力是少不了的。這也就不難理解——不管是黑科技還是智商稅,代餐類產品在近期迎來了一次小爆發。  稱不上是什麼新事物的代餐在近年來發生了新變化:它更加大眾化了,即使不是減肥健身的人群偶爾也會吃上一餐;可供選擇的品牌和花樣也更多了,衝的吃的直接喝的什麼都有;有些品牌也沒有把減肥當作賣點。
  • 「節油神器」不靠譜!別又白白給你的智商上了稅
    於是乎,市面上應運而生了各式各樣的「節油神器」,技術、原理吹得天花亂墜,其實什麼效果都沒有,更有甚者完全就是在侮辱大伙兒的智商。儘管如此還是有不少消費者上當受騙,忽忽悠悠地就交完了智商稅。江湖君實在看不過眼,所以今天就來為大家揭秘一下,「節油神器」背後的騙局。
  • 吃「健康食品」,交了不少「智商稅」
    其實,在營養專家看來,很多所謂的「健康食品」並不健康,很多人在這方面都交了不少智商稅。網紅麥片暗藏健康陷阱「健康美味」「安全營養」……打著這些旗號的網紅麥片受到追捧,它們加入了果乾、酸奶粒、巧克力、堅果等原料,看起來似乎營養全面。其實不然。
  • 代餐餅乾、代餐奶昔、減肥代餐真的能減肥嗎?
    於是她們嘗試了各種天花亂墜的減肥方法,用盡了網絡上的減肥「小貼士」、「小妙招」,甚至是嘗試了很多的減肥藥。她們之中,完美瘦身成功的不多,但是以失敗告終的卻很多,雖然瘦下來但是身體素質變差的也很多。其中原因多種多樣,但是我們知道,大多數人追求的是那種「懶人」減肥法,輕輕鬆鬆,不節食就能減肥,最好能是「好吃的食物」。真的有這樣的減肥「神招」嗎?
  • 代餐收割智商稅:網紅明星為其背書 有人一月花3000吃代餐沒瘦
    資本對代餐市場也趨之若鶩,據燃財經不完全統計顯示,僅2020年7月份,代餐領域就產生了6起投融資事件,騰訊投資、IDG資本、真格基金、元璟資本等知名機構紛紛入局。但是在這背後,對代餐食品的質疑聲也隨之而起。代餐食品到底能不能「減肥」?是智商稅,還是真正能起到「管理身材」「健康生活」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