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餐食品備受年輕人青睞,是真減肥還是智商稅?看看營養師怎麼說

2020-12-17 騰訊網

河南商報記者 張逸菲 文/圖

與去年同期銷售額相比,頭部品牌增量高達800%,代餐產品企業進入消費「藍海」。代餐為什麼火?背後站著的是旺盛的消費人群,以及逐漸攀升的肥胖率和想要「偷懶」的減重生活方式。

代餐產品火爆的同時,也有人認為,這些產品誇大功能,消費者是在繳納智商稅。那麼,代餐產品究竟對減肥有多大幫助?

大型商超世紀聯華冉屯路店,因附近居民區很多,代餐類的燕麥在貨架上比例較多,價格也很便宜

肥胖人群數量翻番,代餐產品銷售增長快

代餐產品已經「潤物細無聲」地浸潤到各類平臺中,打開淘寶,隨機點開一個代餐產品,都能看到每月高額的銷量。特別是今年雙十一,根據某電商平臺數據顯示,代餐輕食類目銷售額同比增長290%。

銷售額增量背後,是相關產品企業的增長。據企查查提供的數據顯示,目前我國減肥相關企業一共有4.6萬家,山東省以8000餘家排名第一,河南省位居第二位。

今年以來,代餐品牌更是受到資本熱捧,不少知名投資機構紛紛下注,如王飽飽在今年4月獲得了近億元的B輪融資,好哩麥於今年7月獲鄭志剛C資本近千萬美金A輪融資……

燕麥的品類也玩出花樣,各種口味的代餐都有,有消費者說一般早晚餐沒時間吃,會衝調麥片代餐

不得不說,國內肥胖率以及「減肥」概念的上升,是此類產品以及相關企業生根的重要誘因。根據「遠川商業評論」提供的數據,2004年到2014年,中國肥胖人群數量翻了一倍,平均每3人中就有1人超重,9人中有一人是臨床意義上的肥胖。中國減肥市場產值超千億,平均10個女生中,9個都有減肥習慣。

近幾年,資本瞄準了位於一二線城市的女性及更年輕的95後、三線及以下城市的消費者,她們想瘦身、又沒太多時間鍛鍊、或者購物渠道不夠,但娛樂消費欲望卻旺盛的人群,進行了代餐品牌的精準投放。

河南商報記者通過走訪發現,不管是鄭州市內的大型商超還是小型便利店,貨架上都有代餐食品的一席之地,在世紀聯華冉屯路店,各品牌的穀物代餐被擺到顯眼位置,前來選購的消費者基本都是附近居民,「也並沒刻意將它作為代餐,就是沒空吃早晚餐了,懶得做,還想減肥,就做個麥片吃。」一位市民對河南商報記者說。

對比線下,線上代餐銷售一片火爆。進入幾個代餐的頭部品牌,幾十萬的評論中,對代餐的好評很多。「味道好喝還能減肥!賺到了!」「我喝了幾個月,已經瘦了十斤了!」......類似的評論留言隨處可見。

河南商報記者發現,線上的所謂代餐產品,並沒有在線下充分體現。超市內的代餐價格比較便宜,也沒有線上品種多樣,更接地氣兒一些,超市新零售部的工作人員告訴河南商報記者,衝調類的代餐粉,冬季銷量會高一點,「我們分析是天氣冷,代餐粉用熱水衝調,營養又保暖。」

花費近4000元後,有消費者懷疑自己交了「智商稅」

可最近,「風」很大的代餐卻引發一輪爭議。

「豪擲」近4000元買了一個周期的代餐粉,鄭州市民小顧在喝第一口的時候滿臉問號,「我是不是被騙了?」

「這不就是豆奶粉?」小顧開始懷疑。銷售告訴她,代餐粉一天喝兩次,除此之外不要吃飯,不僅減肥美容養顏,還能延年益壽、預防癌症。「那段時間不知怎麼就信了銷售的話,想著不用運動就能減肥,也挺好。」

豆奶的口感一下將小顧打醒,她不肯相信自己會犯如此低級的錯誤。但是另一方面,她認為,如果每天僅靠代餐粉「續命」,還不如每餐少吃一點,「不吃飯也能減肥。」小顧說。

線上頭部代餐品牌並不便宜

而當她準備去找銷售理論,看到銷售朋友圈的介紹,「如果服用產品期間吃飯,我們就不保證效果哦!」的時候,小顧幡然醒悟,「我必須承認自己掏錢那一刻有多麼蠢,交了次智商稅。」

被代餐概念擊中的,還有不少類似小顧的都市麗人。

一段時間內,魏微的朋友圈充斥著各種微商代售的代餐產品。酵素、代餐粉、能量棒,還有代餐品牌投放的朋友圈廣告;不僅如此,打開某美妝及生活分享平臺APP,不少博主也在分享自己所用的代餐產品,「甚至會讓你有種錯覺,好多人都在吃代餐,這太平常了。」魏微說。

可當她沒禁得住誘惑,購買了某品牌代餐奶昔並品嘗後,打消了長期吃的想法,「太難吃了,」魏微說,一瓶的單價要二十幾元,喝完還會餓,還會很想吃飯,「既然控制不了飢餓感,還需要吃飯,那多出來的代餐花費算什麼?」

代餐產品頭部品牌增量800%

天貓衝調品類負責人塗偉城在接受央視《天下財經》欄目的採訪時透露,代餐整個品類有高速的增長,以代餐奶昔為例,與去年同期的銷售額相比,增長500%,頭部品牌產品更是實現了800%的銷量猛增。

代餐如此風靡,它到底能不能代替吃飯?算不算小顧等人口中的智商稅?

「我認為得看你想用代餐實現什麼樣的功能。」健身教練王偉對河南商報記者說,「如果你想用它完全代替正餐,個人意見,那純粹是在交智商稅,可如果你僅作為配餐,那它的意義還有待商榷。」

不少代餐商家通過營銷手段,宣稱代餐食品完全可以達到正常飲食人體所需的營養,同時提供飽腹感,對於這種宣傳,是否真實?

中糧營養健康研究院主任研究員錢承敬在接受《天下財經》的採訪時稱,已經將隨機送檢的五種代餐奶昔中,碳水化合物、蛋白質、脂肪含量進行了檢測,同時也計算了能量含量,「通過測算,它的能量的確比正常一頓飯的能量要低。」

人體所需營養,代餐產品並不能完全提供

河南中醫藥大學第三附屬醫院內分泌科主任趙璐告訴河南商報記者,從專業角度建議,不提倡食用代餐產品代替正餐,「我也聽說過不少代餐產品,說實話,一個周期吃下來並不便宜。」

從營養學的角度來說,人體所需的營養素,代餐產品並不能完全提供。」河南中醫藥大學第三附屬醫院營養食療科主任周煜說,減重不能減營養,過於在意減掉體重,而忽略身體對各種微量元素的需求,從而影響身體健康,實屬顧此失彼。

當然,對於一些存在進食障礙和消化功能差的群體,需要輔以特醫食品營養粉等製劑進行輔助,但需要在專業人士指導下使用。

「我們主張吃全食物,不吃『食品』。」周煜解釋,營養師主張攝入真正的食物,是指儘量攝入食物的原樣,比如吃蘋果,而非喝蘋果汁,加工後的食品,在製作和加工過程中,營養素的流失和添加劑的使用,極大程度破壞了原食物所含營養成分。

更重要的是,代餐產品的出現,消費者所選擇到的是一種共性產品,忽略了人體個體化差異的特性,「事實上,對於專業的減脂,從營養學的角度,需要對其做量化評估後,做出專業的飲食指導。」周煜分析,通過對期望減重的個體進行健康狀況的專業評估、減重期望值的分析,才能多維度地作出減重健康的指導意見。

周煜告訴河南商報記者,一蹴而就必是暫時的,想要減重的人需要明白,最終要的到底是什麼?是改變成一種健康的生活方式,還是短期內減少的體重數字,「在我看來,一個理想的減重過程,一定是心態的轉變加健康的飲食鍛鍊,畢竟誰也不想看到,停止食用代餐產品後帶來的反彈。

(編輯 吉倩倩 吳冰 李英旋)

相關焦點

  • 營養價值不如外賣?代餐食品收割智商稅
    「一邊吃、一邊瘦」、「有效減肥不反彈」、「一瓶可以節省2小時運動量」、「口感好,比吃正餐都可口」是這些代餐食品的宣傳標籤。這正好迎合了現代年輕人對「吃」的選擇標準。此外,以Keep為代表的運動健康平臺也緊隨其後,先後推出不同類型的代餐食品。資本對代餐市場也趨之若鶩,據燃財經不完全統計顯示,僅2020年7月份,代餐領域就產生了6起投融資事件,騰訊投資、IDG資本、真格基金、元璟資本等知名機構紛紛入局。但是在這背後,對代餐食品的質疑聲也隨之而起。代餐食品到底能不能「減肥」?是智商稅,還是真正能起到「管理身材」「健康生活」的作用?
  • 代餐:減肥神器還是智商稅?
    微博上「代餐是風口還是智商稅」的話題有超2.4億閱讀量,近8000的討論量,有人極力「安利」,信奉著代餐減肥,也有人認為代餐營養單一,長期使用會導致營養不良。雖爭議不斷,但並未影響代餐的熱銷,京東數據顯示,雙十一首日開場10分鐘內,代餐奶昔成交額同比增長20倍。銷量與爭議齊飛,代餐行業怎麼了?
  • 【防騙】代餐:減肥神器還是智商稅?
    微博上「代餐到底是風口還是智商稅」的話題有超2.4億閱讀量,近8000的討論量,有人極力「安利」,信奉著代餐減肥,也有人認為代餐營養單一,長期使用會導致營養不良。雖爭議不斷,但並未影響代餐的熱銷,京東數據顯示,雙十一首日開場10分鐘內,代餐奶昔成交額同比增長20倍。銷量與爭議齊飛,代餐行業怎麼了?
  • 代餐食品刷屏朋友圈,創投新寵是新風口還是交智商稅?|大叔說財經...
    代餐食品刷屏朋友圈,創投新寵是新風口還是交智商稅?2020-12-10 15:08 | 來源: 全景網 展開∨ 你買過代餐產品麼
  • 網紅代餐食品,能事半功倍減肥嗎?是真實有效還是智商稅,聽聽營養師...
    代餐是怎麼火起來的? 代餐最初是在醫院裡給臨床營養師用來幹預肥胖等疾病的病人,最早的代餐往往是由醫院或正規的食品或製藥廠家調配的。代餐傳到瘦身圈後「商機勃勃」,便迅速掀起了一股熱潮。 相信許多人的朋友圈都曾經被代餐刷過屏。
  • 代餐奶昔、即食燕窩…這個「雙十二」,你交「養生智商稅」了嗎?
    代餐奶昔、即食燕窩…這個「雙十二」,你交「養生智商稅」了嗎?朋克養生的年輕人們可謂孜孜不倦修仙,勤勤懇懇養生今天,科普君來扒一扒那些年,大家為養生交過的智商稅
  • 網紅代餐食品是減肥神器還是智商稅?聽聽營養師怎麼說!
    代餐最初是在醫院裡給臨床營養師用來幹預肥胖等疾病的病人,最早的代餐往往是由醫院或正規的食品製藥廠家調配的。 代餐傳到瘦身圈後「商機勃勃」,迅速掀起了一股熱潮。
  • 「代餐」是真靠譜還是智商稅……
    主要的理念是通過低卡飲食來取代原先的高熱量飲食,遵循的原理就是能量攝入 < 能量消耗,然後會有飽腹感、同時保證營養。所以算是「健康」又相對不痛苦的瘦身法,就連牛津大學最新的研究也證實了這一點:與常規節食減肥+減重行為支持相比,代餐減肥+減重行為的方案在體重減輕、降低心血管代謝疾病的風險和控制血糖方面的效果更好。
  • 無糖汽水、代餐,屢禁不止的減肥藥是高科技還是智商稅?
    時刻準備著減肥、正在減肥、未來會減肥的人群實在廣泛,有身材管理意識的人越來越多,我國減肥市場體量已將近千億,令人頭禿的是,這麼一個龐大的市場,絕大多數是靠「智商稅」撐起來的。 有沒有躺著就能瘦的減肥藥?
  • 燃燒我的卡路裡|代餐到底是不是智商稅?
    「正常三餐」在他們眼中是奢侈的存在,一方面是忙碌工作無形的壓力,根本無暇能抽空好好享受一頓美食,另一方面就是減肥瘦身。關於前者,小編也無可奈何,畢竟養家餬口。但關於後者,就眾生芸芸了,有人說吃了代餐粉就能輕鬆瘦,也有人覺得代餐不光沒啥效果,還會傷身體,甚至覺得就是「智商稅」!
  • 代餐收割智商稅:網紅明星為其背書 有人一月花3000吃代餐沒瘦
    資本對代餐市場也趨之若鶩,據燃財經不完全統計顯示,僅2020年7月份,代餐領域就產生了6起投融資事件,騰訊投資、IDG資本、真格基金、元璟資本等知名機構紛紛入局。但是在這背後,對代餐食品的質疑聲也隨之而起。代餐食品到底能不能「減肥」?是智商稅,還是真正能起到「管理身材」「健康生活」的作用?
  • 代餐到底是不是智商稅嗎?只吃代餐可能有這些風險
    前段時間職業打假人王海在爆出辛巴帶貨的燕窩實際上為「糖水」後,網上很多媒體紛紛點評「燕窩」實為智商稅。網友們在了解燕窩的成分後,也對眾多網紅食品的宣傳功效產生了懷疑的態度,其中「代餐」就是網友們重點懷疑的對象。這幾天我也收到很多小夥伴給我的私信,希望我能夠科普一下「代餐」。
  • 朋克養生的年輕人,在「健康食品」上交了多少智商稅
    年輕人的健康焦慮,撐起了健康食品的龐大市場。 減肥,邁向健康第一步 年輕人的健康焦慮其實更加「膚淺」,根據《2020國民健康洞察報告》,中老年人對健康的擔憂一般集中在與生存質量相關的血壓血糖血脂等問題上,但年輕人的健康困擾項卻是集中如身材不好,皮膚不好以及情緒問題等。
  • 吃代餐食品減肥靠譜嗎
    大眾日常所接觸的五花八門的代餐食品,一般以減肥為目的。我國自2020年1月1日起,正式實施了由中國營養學會制定和發布的國內首個代餐食品團體標準,消費者選購代餐食品時可以參考。該標準明確定義了「代餐食品」是「為了滿足成年人控制體重期間一餐或兩餐的營養需要,代替一餐或兩餐,專門加工配製而成的一種控制能量的食品」。
  • 代餐到底是風口還是智商稅?專家:說了會被堵門打
    代餐也是,如果不是說吃了可以瘦,誰會去買那聞著都想吐的麵包?如果不是說吃了可以瘦,誰會去買那速食的東坡肉飯?如果不是說吃了可以瘦誰會去買那一點兒也不好喝的什麼奶昔?大叔不說代餐到底是不是智商稅,但至少我和瀟瀟一個月的測試是無效的。
  • 酵素、代餐食品受到年輕人追捧,那麼問題來了!
    想要控制體重,喝一瓶代餐粉當晚飯;忙工作過了點兒,吃一根堅果蛋白棒省事兒還管飽……主打低熱量、健康、飽腹的代餐食品如今也在年輕人中走紅,成為飲食圈的新潮流,也吸引了眾多食品企業投身其中。 「今年『雙11』,我網購了許多代餐產品。直播間裡的主播推薦說,使用這個產品,一個月就能瘦10斤。我囤了些貨,打算吃到『雙12』,如果效果不錯還會回購。」
  • 吃「健康食品」,交了不少「智商稅」
    「健康食品」年年有,今年尤其多……許多打著天然健康、無糖零脂肪的麥片、能量棒、飲料等成了大眾追捧的「網紅食物」。其實,在營養專家看來,很多所謂的「健康食品」並不健康,很多人在這方面都交了不少智商稅。網紅麥片暗藏健康陷阱「健康美味」「安全營養」……打著這些旗號的網紅麥片受到追捧,它們加入了果乾、酸奶粒、巧克力、堅果等原料,看起來似乎營養全面。其實不然。中國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營養工程學院副教授朱毅指出,這類麥片雖然口味更好,卻藏著不少健康風險。
  • 代餐是下一筆「智商稅」嗎?|界面新聞
    根據CBNData聯合天貓食品發布的《天貓食品行業趨勢分析報告》顯示,代餐食品受到年輕消費者的喜愛,新一線和二線城市消費佔比接近五成,代餐食品的整體銷售均有著穩步的增長且呈現大於50%的增長率。可見國內代餐市場規模並不小,但也有著致命的問題:品類逐漸充實但缺乏頭部品牌,良莠不齊的產品常常被質疑是「智商稅」。
  • 酵素、代餐食品受到年輕人追捧 網紅瘦身產品是否真的靠譜?
    想要控制體重,喝一瓶代餐粉當晚飯;忙工作過了點兒,吃一根堅果蛋白棒省事兒還管飽……主打低熱量、健康、飽腹的代餐食品如今也在年輕人中走紅,成為飲食圈的新潮流,也吸引了眾多食品企業投身其中。「今年『雙11』,我網購了許多代餐產品。直播間裡的主播推薦說,使用這個產品,一個月就能瘦10斤。我囤了些貨,打算吃到『雙12』,如果效果不錯還會回購。」
  • 潮流代餐的崛起,為何從「幹掉」垃圾食品做起?
    無論是ffit8、還是Soylent,它們積極的從只聚焦健身、減肥人群的定位裡破圈,向更為大眾的人群服務。它們升級了代餐產品口感上的體驗,並且將上班族、科技人群作為主打,助力代餐向受眾更廣的健康食品「升維」。2013年就成立的Soylent,迄今獲得5次融資,成長為估值超過10億美元的明星創業公司,國內的ffit8也要把潮流代餐打造成後浪的「新零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