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 張弋
策劃:大河融媒編輯部 稿件統籌:劉惠傑 任華飛
埃及盧克索神廟的浮雕被人寫下到此一遊、武漢自然博物館的蝴蝶標本被撕掉翅膀、估價2500萬港幣的任伯年1889年所作花鳥四屏之《淡黃楊柳帶棲鴉》在佳士得香港春拍預展時遭到撕毀……許多網友感嘆,「熊孩子」已經成為博物館頭號破壞者。
▲巧奪天工的「夢幻城堡」 圖源上海玻璃博物館官博
百度搜索「熊孩子」,數據顯示相關條目共約66800000個,由此可見,「熊孩子」早已不是什麼新鮮話題。就在日前,又有熊孩子在上海玻璃博物館的一次展覽上惹了大禍,撞碎了一個純玻璃製品的「夢幻城堡」,遭到網友口誅筆伐,甚至部分網友態度很堅決,「就不該帶孩子來博物館!」
「熊孩子」屢次「犯事」,急歸急,但不讓「熊孩子」去博物館也並非良策,更不現實。那麼,如網友所問,「熊孩子」到底誰能治?
價值45萬元的「夢幻城堡」塔頂被撞碎
7月10日,上海玻璃博物館官方微博發文稱,5月30日下午,因兩位小觀眾翻越展區圍欄,並在追逐玩鬧的過程中撞到展櫃,城堡隨即發生塔尖倒塌、破碎的情況,而其餘部件也出現了不同程度的錯位、破損。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在其微博發布的圖片看到,整座城堡由玻璃製成,塔尖以黃金鑲嵌,設計繁複,美輪美奐。
▲被損壞的城堡,宛如經歷了一場惡戰
據上海玻璃博物館介紹,這座城堡由Arribas藝術家兄弟花費500小時,包含了30000個部件,花費了重達60公斤的玻璃,並由24K黃金裝飾而成,最高處達110釐米,是上海玻璃博物館五周年館慶時由Arribas捐贈,成為其永久館藏。值得一提的是,這或許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一座純手工打造的玻璃夢幻城堡,上海玻璃博物館曾為其申請世界吉尼斯紀錄。
在夢幻城堡「慘遭毒手」後,博物館立即聯繫藝術家言明情況,並就展品修復問題尋求幫助,但由於疫情緣故,生活、工作於美國的兩位藝術家無法啟程往返上海,因此館方只能讓城堡暫時以「不完美」的面貌示人,並呼籲觀眾遵守參觀規則。
消息一出,微博立刻炸了鍋。上海玻璃博物館微博發出的這條微博轉評贊多達16萬,網友們紛紛在評論區對「熊孩子」及其家長的行為進行譴責,大家一致要求家長進行全款賠償,「沒什麼比讓孩子爹媽掏錢更能遏制熊孩子的了。」
警示意味的《折》,似乎並沒有起到效果
儘管上海玻璃博物館隨後發文表示,「當事的小觀眾已經認識到行為的不妥,並在家長的鼓勵和帶領下主動找到館方工作人員報告,態度友善而誠懇,並願意協助後續事宜。這讓我們很感動,也讓我們相信未來一代會成長為好觀眾。」但依然無法平息網友的怒火,甚至有人表示,「得了吧,友善而誠懇的孩子根本就不會打碎展品。」
▲被「熊孩子」撕毀的任伯年名畫《花鳥四屏》
類似的「悲劇」,在上海玻璃博物館裡,已經不是第一次發生。在距離夢幻城堡不遠的位置,一對殘破的玻璃翅膀正掛在牆上,這個名為《天使在等待》的藝術品曾在2013年被損壞,這個作品也因此改名。
▲《折》
據了解,早在2013年,同樣是兩位小觀眾翻越圍欄,原名叫《天使在等待》的玻璃製品在小觀眾的用力拉扯和搖晃下,被扯下一大塊,並碎落於地。藝術家和館方保留了這件破損的作品,改名為《折》,進行永久展出。伴隨《折》一起展出的,是當時監控鏡頭拍下的破壞過程。鏡頭中,在一旁的家長正在拍攝,並未及時制止小孩子的不當舉行。館方和藝術家想以此警醒更多的人,在觀展時保護藝術品的必要性。
「熊孩子」現象,家長學校館方都要背鍋
面對網上針對「熊孩子」及其監管失責家長的一片罵聲,看起來可真解氣,但仔細想想,一頓劈頭蓋臉的指責,並不能解決根本問題。過去幾年,從「人肉」塗鴉埃及盧克索神廟肇事者到撞碎城堡的熊孩子,我們都給予了無數譴責,但顯然,沒什麼用。其實,孩子本身並不壞,是你沒教他公共場合的禮儀。
▲觀眾「投訴」工作人員管得太寬 圖源廣東省博物館
首先,縱觀這些「熊孩子」背後,家長免不了成為第一責任人。《天使在等待》在被撕毀時,家長正忙著拍照;北京天然博物館展出一頭大象標本,孩子夠不著,家長竟然主動抱起孩子去摸象牙;更奇葩的是,一位家長竟然在廣東省博物館留言簿上留言:「工作人員管得好多啊!不給吃東西,又不給孩子跑啊,不讓孩子解放天性嗎?跑怎麼了跳怎麼了,碰恐龍又怎麼了!!!不行嗎!!!觀眾不是上帝嗎!!!孩子就不是嗎?!管得也太多了吧!!!」
事實上,無視博物館相關要求的家長還是少數,就記者身邊而言,大多數人帶孩子去博物館都「亞歷山大」。前腳叮囑過孩子,扭頭他們就忘了;想看仔細展品,還得用餘光不斷瞄著孩子;想說他幾句,又怕影響到別人,可謂是左右為難。
復旦大學博物館館長鄭奕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曾建議,在到訪博物館前,家長要與孩子一起制定參觀計劃,讓孩子也參與其中,從而激發他們參觀學習的興趣與熱情。北京自然博物館也建議家長在帶著孩子參觀博物館時「三開、一關、要帶上」——打開眼睛、打開耳朵、打開大腦,關閉嘴巴,帶上紙筆。觀察「這是什麼」;發現「這裡有意思」;思考「為什麼這樣」;傾聽「尋找答案」;最後是分享,以自己獨特的方式表達。
▲有序觀展,才是文明的體現
當孩子進到博物館,應該如何遵守觀展規定,從而約束自己的行為?即便是在公共場合,也有哪些不成文的規定需要遵守?這些普世價值的教育,應當隨著老師的課堂教育,潤物細無聲地傳達到每個孩子身上。而作為「直接受害者」的館方,除了必要的提示與警告外,還應有必要的安保和技術保護,在既不影響觀展的前提下確保展品的安全。此番上海玻璃博物館展品在7年內兩次遭到損壞,就是前車之鑑。
河南的博物館面對「熊孩子」考題,有何解法?
河南作為文物大省,博物館也不在少數,截止到2019年底,全省博物館數量達339家,位居全國第三。如此龐大的博物館規模,卻少有熊孩子「大鬧天宮」的新聞,難道他們真有高招?
近日,鄭州博物館副館長孫歌華的朋友圈也被夢幻城堡被破壞一事刷了屏,問及此事,她言語中透露著無奈,「除了無奈,還有感同身受。」她告訴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當她聽說此事,第一感覺就是博物館方面有很大責任,《折》這件作品,儘管它是一件藝術品而不是文物,但沒有任何防護措施。而夢幻城堡被碰碎一事,也反映出博物館方面對藏品的防護措施做的不到位。
▲家長帶著孩子觀看鄭州博物館拿破崙展
孫歌華介紹說,鄭州博物館絕大部分的展覽都要入櫃展覽,有的展品需設立在展廳中央的獨立展櫃,就要對展櫃底座進行額外加固,普通人是推不動的。此外,重點展品旁邊一定會有安保人員專門照看,不僅有固定崗,還有巡視崗,此外展廳也有許多志願者,能夠保證有足夠的人手來呵護展品安全。不僅如此,覆蓋360°的監控設施也是安保重要的一環,如果有威脅到展品安全的苗頭,監控室第一時間就會發現,會用對講機呼叫最近的保安。
「事實上這些無奈之舉,只能靠人海戰術。」孫歌華說,據她回憶,在鄭州博物館阿富汗展上,就有很多小朋友跨過護欄趴在展柜上貼近觀看,儘管威脅不到藏品安全,但玻璃都被弄花了,影響他人觀瞻。「孩子在商場亂摸東西的時候,家長們還會阻止一下,怎麼到博物館就不聞不問了呢?一些露天展覽的石刻,總有人會靠近摸一摸,有些石刻都被磨的發亮,上面細小的花紋和彩繪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損傷,因此提高市民素質才是最重要的。
▲鄭州博物館「追跡文明——新中國河南考古七十年展」
在洛陽博物館宣教部副主任胡寅看來,對遊客的一些硬性規定同樣重要,例如在安檢環節,攝影用的三腳架、有腐蝕性的物品包括顏料統統不許帶,也不允許吃東西。「三腳架是鈍器,保不齊一失手就會砸壞展櫃,只能通過規定來限制參觀人的行為。」
此外,胡寅告訴記者,洛陽博物館要求,未成年人進館必須有監護人跟隨。如果是學校組織學生前來參觀,館方對帶隊老師也要進行提前培訓,從而最大力度規範孩子們的行為,同時要與老師籤訂責任保證書。「從洛博開館到現在,還沒有毀損文物的情況發生,我覺得這和全社會對文物保護的意識提高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
來源:大河客戶端 編輯:餘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