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中文學名系統草案

2021-02-22 植物中文學名

植物中文學名系統草案

一、引言

所謂名正言順,命名一直都是大事。命名首先為了在語言和文字中區分事物,並使人與人之間的交流成為可能。名詞缺失的語言和文字是不能成立的。甚至可以說命名是語言和文字的發端。無論國家的名字或各種機構的名稱,還是人名地名,還是動植物的名稱都非常重要。一個好的命名首先要能夠清晰區分此事物與其他事物,其次,要能夠反映事物的分類地位,即在分類學上相似的事物在名稱上應該有一定的相似性。因為在某種意義上來說,命名學就是分類學。世界上的事物何止萬萬千千,如果各個命名之間沒有一點關聯性的話,無論命名行為,還是使用這些命名都會遇到很大的困難。最後某些命名還體現了一定的文化傳承或表達一定的思想立場。比如我們使用釣魚島這個命名,拒絕尖閣列島這個命名。

二、植物中文學名缺失,現有植物中文名稱混亂

目前植物的中文名稱相當混亂,一種植物多個名稱和多種植物名稱相同的現象相當普遍。即使是在《中國植物志》、各種地方植物志和植物名錄、中醫藥文獻及其他植物相關專業資料中,植物的中文名稱也是各種叫法,未能統一。比如《中國植物志》中的假厚藤在《海南植物志》中叫海灘牽牛。又比如Dysphania ambrosioides有土荊芥、鵝腳草、臭草、殺蟲芥等多個名稱。反過來叫土荊芥的植物有Dysphania ambrosioides、Glechoma longituba、Nepeta cataria、Salvia plebeia等多種。又如Arenaria serpyllifolia在《臺灣植物志》中稱無心菜,在《植物名實圖考》中稱小無心菜,在《中國高等植物圖鑑》中稱蚤綴,在《江蘇植物名錄》中稱鵝不食草,在《東北植物檢索表》中稱卵葉蚤綴。反過來,叫鵝不食草的植物則有Hydrocotyle sibthorpioides、Arenariaserpyllifolia、Epaltes australis、Centipeda minima等多種。由於目前植物中文名稱缺乏統一標準,所以各種出版物(包括一些專業圖書)和科普展示牌中給出的中文名稱非常隨意。

1983年完成出版的《中國高等植物圖鑑》收錄了我國高等植物9080種,給出了每種植物的中文名、拉丁學名、形態特徵、圖片、用途等,十分實用。該書獲得1987年度國家自然科學一等獎。該書在統一植物的中文名稱的道路上邁出了重要的一步。

2004年完成出版的《中國植物志》收錄了蕨類和種子植物301科3408屬31142種,成為當時中國最權威的一部植物志。然而《中國植物志》對《中國高等植物圖鑑》中許多植物的中文名稱進行了變更。例如《中國高等植物圖鑑》中的「蚤綴」Arenaria serpyllifolia在《中國植物志》中稱「無心菜」。兩部權威資料中中文名稱的不統一在應用領域造成了一定的混亂。

2013年完成出版的FLORAOF CHINA(簡稱FOC)是《中國植物志》的英文版和修訂版。不幸的是,FOC又對《中國植物志》中許多植物的中文名稱進行了變更。例如:《中國植物志》中的「尖牙觀音座蓮」Angiopteris acuta在FOC中變更為「食用觀音座蓮」Angiopteris esculenta,中文名和拉丁名都發生了改變。雖然做出了許多變更,FOC給出的中文名稱仍然存在很多問題。

1.很多科名或屬名容易引起誤解。例如,馬桑科和桑沒有什麼關係,木蘭科和蘭沒有什麼關係,秋海棠科和海棠沒有什麼關係,番荔枝科和荔枝沒有什麼關係,水玉簪科和玉簪也沒有什麼關係。類似的還有金縷梅科、石竹科、蒺藜科、夾竹桃科、檉柳科、野牡丹科、蠟梅科、金粟蘭科、楊梅科、石杉科、紫茉莉科,等等。

2.許多奇怪的中文名稱雖然也表明了植物的某些特徵或包含一定的文化內涵,但不利於植物中文名稱的規範和交流。如:黑面神、十大功勞、蜘蛛抱蛋、鬼吹簫、牛奶子、猴歡喜、婆婆針、咬人狗,等等。

3.一些植物的名稱非常籠統,缺乏區分度。比如小草、亂草、紅花、大葉子等。

4.一些植物名稱非常相近,甚至很容易誤認為同一種植物,實際上他們之間的親緣關係都非常遠。比如紫蘇和紫蘇草、風箱樹和風箱果、紫荊和紫荊木、木犀草和草木犀、流蘇樹和流蘇子、地錦和地錦苗、西瓜和野西瓜苗,等等。

5.多數植物中文名稱無法反映其分類地位,同屬植物命名五花八門、互不相干。這不利於記憶植物名稱和理解其分類地位。比如豹藥藤、地梢瓜、鵝絨藤、牛皮消、青羊參、肉珊瑚、白首烏、硃砂藤、廣西杯冠藤、巴塘白前、刺瓜這些中文名稱看起來毫不相干的植物其實都屬於蘿藦科鵝絨藤屬,具有很近的親緣關係。反過來許多中文名稱相近的植物卻是毫不相干的。比如茉莉、野茉莉、紫茉莉、刺茉莉、垂茉莉,海棠、鐵海棠、黃海棠、野海棠、秋海棠,牡丹、野牡丹、荷包牡丹、臭牡丹,等等。此外,繡線菊、幌菊等不屬於菊科,佩蘭、吊蘭、龍舌蘭、君子蘭等不屬於蘭科,石松、崗松、甘松、瓦松等不屬於松科,馬尾杉也不屬於杉科。這些情況都導致通過中文名稱認識植物時經常產生重大誤解。

6.此外,由於植物中文學名的缺失,許多商家為了促進銷售非常隨意地給水果、花卉、木材等起了各種各樣,五花八門的商品名,如車釐子、奇異果、金玉滿堂、金枝玉葉、一帆風順、幸福樹、平安樹、發財樹、紅花梨、草花梨、非洲花梨,等等。這進一步加劇了植物中文名稱的混亂。

7.《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簡稱《中國藥典》)2015年版,是我國藥品研製、生產、經營、使用和監督管理等均應遵循的法定依據。遺憾的是,《中國藥典》中使用的植物名稱與《中國植物志》和FOC也不統一。例如《中國藥典》中的細葉百合在《中國植物志》和FOC中稱為山丹,《中國藥典》中的荊芥和《中國植物志》、FOC中的荊芥則是兩種不同的植物,等等。

從《中國高等植物圖鑑》到《中國植物志》,再到FOC,植物學家對植物的中文名稱進行了頻繁的變更。雖然植物學家有「充分」的理由進行以上變更,而且在將來仍有「充分」的理由繼續變更某些植物的中文名稱,但這種頻繁的變更使得植物的中文名稱缺乏一個穩定和統一的標準。隨意、混亂的中文命名不僅在農業、林業、園藝、醫藥等領域造成許多困擾,也增加了植物相關科普工作的難度。

由於《中國植物志》和FOC中給出的中文名還達不到科學、規範、統一和穩定,無法承擔「植物中文學名」的作用,因而目前實際上處於「植物中文學名」的缺失狀態。總結為一句話就是「目前植物的中文名稱不靠譜」。因此在正式的語境下,在植物的中文名稱後面都會標註其拉丁學名。不幸的是,對於多數非專業人士來說,這種標註形同虛設。因為在中國(或者說全世界)能認識植物拉丁學名的人可以說是百中無一。更不幸的是,當我們都把拉丁學名當作救命稻草的時候,拉丁學名也同樣存在諸多問題。

三、植物拉丁學名存在諸多問題

作為國際統一的植物命名法,瑞典植物學家林奈於1753年所倡用的植物雙名法規定,每種植物的學名由兩個拉丁文單詞組成,第一個單詞為某一植物隸屬的屬名,第二個單詞是種加詞。

植物拉丁學名的建立在世界範圍內統一了植物的名稱,為科學文化交流和各種貿易往來提供了便利。然而拉丁學名並不完美。所謂每種植物有且只有一個合法的拉丁學名,只是一種理論上的規定。實際情況遠不是想像的那麼簡單。

1.拉丁學名的命名基於植物的分類學地位。然而由於分類學研究的進展導致植物的分類學地位經常發生變化,因此植物的拉丁學名也經常發生變化,甚至經常反反覆覆,改過來又改回去。此外,不同學者經常就某植物的分類學地位產生分歧。還經常有不同植物學家給同一植物起了不同的拉丁學名。這都導致一種植物出現多個拉丁學名。《中國植物志》中列出了大豆Glycine max的6個拉丁異名(曾經在正式學術出版物中使用,但現在不被承認為正式學名的拉丁名):Phaseolus max、Dolichos soja、Soja hispida、Glycine hispida、Soja max、Glycine soja,油松Pinus tabuliformis則列出了9個拉丁異名:Pinus leucosperma、Pinus densiflora、Pinus taihangshanensis、Pinus tokunagai、Pinus tabulaeformis、Pinus tabulaeformis vas. Bracteata、Pinus tabulaeformis、Pinustabulaeformis、Pinns sinensis。植物分類地位的變化和新的拉丁學名的誕生隨時都有可能。分類學家在使用拉丁學名時一般要在專業網站進行檢索,看這種植物的拉丁學名有沒有更新。如果一篇文章中涉及的拉丁學名比較多的話,這是很繁瑣的一件工作。可見拉丁學名的統一性和唯一性遠不是一般人所以為的那樣簡單。

2.雖然分類學家可以隨時查詢研究進展,但拉丁學名的變動給應用領域帶來很多混亂。一來應用領域要求命名的穩定性,二來應用領域無法隨時跟進植物分類學的進展。一些涉及植物名稱的國家法規、國際公約等通常幾十年都不會更改。在這期間,很多植物的拉丁名稱可能已經發生了很大變化。例如1999年國務院批准的《中國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名錄(第一批)》是仍然有效的國家法規性文件。由於中文名稱只是俗名,《名錄》中給出了各種植物的拉丁學名。雖然《名錄》仍然有效,但其中的許多拉丁學名已經發生了變更。對照《名錄》和FOC,僅在49種(屬)一級重點保護野生植物中,拉丁學名發生變化的就有玉龍蕨、資源冷杉、長喙毛茛澤瀉、膝柄木、萼翅藤、多毛坡壘、銀縷梅、長蕊木蘭、單性木蘭、華蓋木、合柱金蓮木、異形玉葉金花等12種,佔24.5%。從批准《名錄》到FOC出版中間只有14年,24.5%的拉丁學名發生變化,這已經是一個很高的比例了。當全世界都以拉丁學名為標準來確定到底是哪種植物的時候,拉丁學名的這種頻繁變更對於應用領域(非專業領域)來說確實是一件非常惱火和頭疼的事。對照《名錄》和FOC有3種植物的中文名稱和拉丁學名都發生了變更時,這對於非專業的人員來說簡直就是一場災難,導致按照《名錄》無法在FOC中直接查找相關資料。這3種植物是玉龍蕨Sorolepidium glaciale變更為玉龍耳蕨Polystichum glaciale,單性木蘭Kmeria septentrionalis變更為煥鏞木Woonyoungia septentrionalis,異形玉葉金花Mussaendaanomala變更為大葉白紙扇Mussaenda shikokiana。

3.拉丁學名中的許多單詞非常冗長,記憶和書寫都很困難。在FOC收錄的種子植物中有22423種植物的屬名在8個字母以上,佔68%。其中6個最長的屬名有18個字母,有26744種植物的種加詞在8個字母以上,佔81%。最長的種加詞有23個字母。屬名+種加詞(不含種下等級)在14個字母以上的佔到了92%。最長的種名+種加詞是Cyclobalanopsis austrocochinchinensis(越南青岡),有36個字母。

4.植物拉丁學名中使用的單詞數目非常龐大。僅FOC中出現的單詞就多達14000多個(不含種下等級)。全球植物名錄中使用的單詞數目更是龐大得驚人。這些單詞數遠超任何一種語言中的日常詞彙量,並且絕大多數單詞是大家所不熟悉的新造專業詞彙。同時許多單詞很長,還有很多單詞非常相近。即使植物分類學家要記住這些單詞也絕非易事。

5.國際植物命名法規仍在不斷修改完善中。最近幾十年來,國際植物學會議每六年舉辦一次,每次都會對國際植物命名法規進行修訂,推出新版的法規。

四、植物中文學名命名規則(四字三名法)

基於以上指出的植物中文名稱和拉丁學名存在的問題,為了穩定、統一和規範植物中文名稱,促進學術和文化交流,本文提出植物中文學名概念和植物中文學名命名規範(四字三名法)如下。

1.植物中文學名(不含種下等級)由四個漢字組成,前兩個字為種加詞,後兩個字為屬名。

2.種子植物科名為單個漢字。除禾、瓜、姜、蘭外,各科名均含草字頭或木字部首。各科名讀音均不相同,即無同音字。

3.種子植物屬名的末字為其所在科名(禾本科竹亞科各屬屬名的末字為竹字)。各屬名讀音均不相同。

4.蕨類植物屬名的末字為蕨字。各屬名讀音均不相同。

5.石松類植物屬名的末字為芃字。各屬名讀音均不相同。

6.各科植物的科名和蕨、芃等字不得作為種加詞的末字,也不得作為屬名的第一個字。

7.變種和亞種採用後置格式。如:藍星喜董-寬翅亞種(Eritrichium thymifolium subsp. Latialatum)、疏花國葑-毛蕊變種(Cerastiumpauciflorum var. oxalidiflorum)。

8.栽培品種採用「栽培種加詞」+種加詞+屬名的格式,通常情況下可以簡寫為「栽培種加詞」+屬名。其中栽培種加詞加雙引號,栽培種加詞字數不限。關於栽培品種,本文暫不做詳細討論。

9.雜交種的中文學名和普通種格式相同。

 10.由於不同學術觀點和分類學研究的進展導致植物分類地位發生變化或異議時的處理。

10.1.種下等級上升為種時,另擬種加詞。

10.2.植物在屬間變動(拉丁屬名發生變動)時,在「原始中文學名」(植物中文學名系統正式公布時的中文學名或首次獲植物中文學名系統承認並收錄的中文學名)的後面括上新的屬名。如將「蒼山碎蕨」Cheilanthes trichophylla放置在旱蕨屬Pellaea,其中文學名則相應變為「蒼山碎蕨(旱蕨)」,其中「蒼山碎蕨」為「原始中文學名」,「(旱蕨)」稱為「進展詞」,表明學術分歧或學術進展。原始中文學名是唯一合法有效的中文學名,除種的歸併導致的名稱廢棄以外,原始中文學名永久保持不變,進展詞則可以不斷變化也可以省略。原始中文學名相同,進展詞不同或無進展詞的中文學名均指向同一物種,並且在合法性上是等同的,如「蒼山碎蕨(旱蕨)」和「蒼山碎蕨」指向等同。

10.3.植物拉丁屬名不變,但其所屬的科發生改變(拉丁科名發生改變)時,在中文學名的後面用括號標註新的科名。如將「中國花榮」Paeonia suffruticosa放置在茛科Ranunculaceae,其中文學名則相應變為「中國花榮(茛)」。

五、植物中文學名名錄

基於FOC給出的拉丁學名,參照最近推出的APG4系統中的科屬觀點,根據植物中文學名命名規則,本文給出了中國植物中文學名名錄(草案)。名錄包括FOC給出的所有植物(不含栽培變種)的中文學名,FOC未收錄的其他種子植物的科名。完整的中國植物中文學名名錄以EXCCEL表格的形式附於文末,可以通過百度網盤自行下載檢索。部分植物中文學名列舉如下。

1.科名

在中文學名體系中,種子植物各科科名均為單個漢字,不從字面上去反映或猜測各科之間的親緣關係。在植物分類學上科是一個比較大的分類階元。所有植物的中文學名都能表現植物所屬的科已經很不錯了,再試圖表現更遠一些的親緣關係是不現實的。在現有植物中文名稱中很多情況是適得其反,引起了一些不必要的誤解。比如野牡丹科(桃金孃目)和牡丹所屬的芍藥科(虎耳草目)就沒有什麼親緣關係。在新的中文學名體系中原來野牡丹科的名字叫菍科(科名來自「地菍」),原來芍藥科的名字叫榮科(科名來自牡丹象徵「榮華富貴」)。這樣避免了通過名稱猜測其分類地位可能引起的重大誤解。

一些FOC中中文名稱原來容易引起誤解的科在中文學名系統中的科名彼此獨立,與其他科徹底劃清界限。部分科名的對照列表如下。

FOC科名

中文學名

馬桑科

椆科

水麥冬科

芺科

秋水仙科

莪科

木蘭科

楌科

金粟蘭科

芠科

山柳科

桇科

紫茉莉科

杳科

檉柳科

檉科

夾竹桃科

藦科

水玉簪科

蓂科

金縷梅科

檵科

石竹科

葑科

番荔枝科

朻科

秋海棠科

萁科

2.屬名

在中文學名體系中,種子植物的屬名為兩個漢字,末字為其科名。因此同科的各屬在名稱上一目了然,也避免了FOC中中文名稱中不同科各屬名稱相近可能引起的誤解。

FOC中部分不屬於蘭科而以蘭為名的各屬中文名稱和中文學名列舉如下表。

FOC屬名

中文學名

吊蘭屬

飛菻屬

柳蘭屬

紫蕗屬

澤蘭屬

澤菊屬

龍舌蘭屬

維菻屬

球蘭屬

繡藦屬

巖高蘭屬

巖杺屬

文殊蘭屬

雪薿屬

FOC中部分蘭科而不以蘭為名的各屬中文名稱和中文學名列舉如下表。

FOC屬名

中文學名

羊耳蒜屬

耳蘭屬

玉鳳花屬

鳳蘭屬

白及屬

及蘭屬

山珊瑚屬

修蘭屬

手參屬

手蘭屬

天麻屬

天蘭屬

石仙桃屬

仙蘭屬

在中文學名體系中,蕨類植物各屬名末字為蕨字,一目了然。部分原中文名稱中不含蕨字的各屬名稱和中文學名列舉如下。

FOC屬名

中文學名

骨碎補屬

補蕨屬

瓶爾小草屬

丁蕨屬

槐葉萍屬

浮蕨屬

滿江紅屬

江蕨屬

狗脊屬

狗蕨屬

水龍骨屬

龍蕨屬

瓦韋屬

韋蕨屬

在中文學名體系中,芃類植物(《中國植物志》和FOC中稱石松類植物)各屬名末字為芃字,一目了然。芃類植物各屬原中文名稱和中文學名列表如下。

FOC屬名

中文學名

卷柏屬

卷芃屬

馬尾杉屬

垂芃屬

石杉屬

短芃屬

石松屬

石芃屬

藤石松屬

藤芃屬

小石松屬

小芃屬

水韭屬

水芃屬

在中文學名體系中,以上各屬名稱的調整有讓各種植物「認祖歸宗」的味道。

3.種名:

在中文學名體系中,屬名已經界定了各植物的科屬,中文學名末字相同的植物同科,後兩字相同的植物同屬,反過來也成立。這樣既避免了一些稀奇古怪的名字,有在一定程度上清晰地表明了各植物之間親緣關係的遠近,避免原來中文名稱存在的各種可能的誤解和不知所云。

仍以原鵝絨藤屬為例,FOC中名字五花八門的植物其中文學名清晰地表明它們都屬於藦科白藦屬。部分植物FOC中文名稱和中文學名列表如下。

FOC中文名

中文學名

鵝絨藤

鵝絨白藦

白首烏

泰山白藦

地梢瓜

北京白藦

豹藥藤

豹藥白藦

牛皮消

耳葉白藦

青羊參

青羊白藦

肉珊瑚

珊瑚白藦

中文學名在不查詢植物志等專業資料的情況下就能清晰地表明植物所在的科屬。部分不知所云,稀奇古怪的FOC中文名和中文學名列表如下。

FOC中文名

中文學名

蜘蛛抱蛋

蜘蛛鬼菻

小草

小草度禾

鬼吹簫

吹簫鬼梕

牛奶子

牛奶狐柦

十萬錯

十萬錯茌

咬人狗

紅頭鬼楚

十大功勞

功勞刀檗

許多原來名稱相近容易引起誤解的植物,其中文學名能夠清晰地劃清彼此的界限。部分植物列表如下。

FOC中文名

中文學名

紫蘇

中國紫蘇

紫蘇草

紫花龍芣

風箱樹

圓果堤茜

風箱果

霧靈箱棠

紫荊

中國昆杭

紫荊木

中國紫楟

木犀草

香草西藹

草木犀

中國犀杭

流蘇樹

中國安樨

流蘇子

千葉龍茜

地錦

中國地蘞

地錦苗

苦心紫苛

西瓜

紅心西瓜

野西瓜苗

瓜苗木槿

牡丹

中國花榮

野牡丹

南海地菍

臭牡丹

美花月蘇

紅瑞木

紅皮山棶

瑞木

大果黃檵

旱柳

旱生左柳

水柳

柳葉水桕

山石榴

刺枝雷茜

石榴

西安石榴

金石榴

臺北秀菍

潤之華棠

青梅

青皮苦梒

梔子

梔子山茜

梔子皮

西南伊柳

植物中文學名的調整,明晰了各種植物的科屬,可以讓那些中文名稱不知所云的植物「各回各家,各找各媽」。

4.植物中文學名系統是可以容納全球維管植物(種子植物、蕨類植物、芃類植物)的命名系統。為世界範圍內FOC 未收錄的其他維管植物的中文命名奠定了基礎和框架。

六、建立植物中文學名系統的意義

第一,填補了植物中文學名的缺失。

每種植物都有唯一的、法定的中文學名,其他中文植物名稱只能稱為俗名、別名、常用名、通用名等。統一的中文學名保證了嚴格的名物對應,杜絕一物多名和同名異物現象。植物中文學名系統將為各種學術交流和法律法規,國家標準,商業合同以及文化普及中出現的植物提供統一、規範、清晰的中文命名。此外,中國臺灣地區和香港地區、澳門地區的植物名稱與大陸的植物名稱也相差比較大。日本、韓國、新加坡等國也使用植物中文名稱,並與中國大陸的植物中文名稱存在較大差別。植物中文學名系統的確立能夠在全球範圍內統一植物的中文名稱,為國際交流提供極大方便。

第二,解決了拉丁學名現存的諸多問題。

中文學名解決了拉丁學名的穩定性問題。中文學名既保證了命名的穩定性又能隨時反映分類學的研究進展。拉丁學名則完全放棄了命名的穩定性,導致了應用領域的諸多混亂。

拉丁學名中許多單詞冗長難記,相比之下,中文學名僅僅四個漢字則簡潔清晰得多。

拉丁學名中沒有包含科的信息,使用的單詞數量非常龐大。全球高等植物有1萬多個屬,各屬名之間缺少關聯性,即使是最權威的分類學家也難以記住所有的屬名。當看到一個不認識的屬名時可能無法直接通過拉丁學名獲得該植物的任何信息。相比之下,只要認識400多個漢字科名就能通過中文學名對全球植物有一個大致了解。包含科的信息是中文學名相對拉丁學名的優勢之一。

第三,摒棄拉丁學名中的語言帝國主義,掌握本土植物命名的話語權,讓中國植物命名回歸中國本土文化。

「語言帝國主義」(linguisticimperialism)在1992年隨著哥本哈根大學菲利普森(Robert Phillipson)的同名著作進入學界視野,並成為語言學、全球化等研究領域的一個重要術語。植物拉丁學名代表的是歐洲中心主義的文化優越性,也是帝國主義權力的象徵,在命名過程中無視其他各國的文化和知識傳統。如中國特有珍稀植物珙桐(Davidia involurata)的屬名是以法國博物學家Jean-Pierre-Armand David的名字命名的,中國特有樹種白皮松(Pinusbungeana)則是以俄國醫生D. Bunge的名字命名的。更有甚者,原產中國的槐,又稱國槐、宮槐,是北京的市樹之一,在中國植物文化中有重要的地位,其拉丁學名的意思竟然是日本槐。類似的例子還有很多。以外國人的名字命名的中國本土植物比比皆是。總之,中國植物名稱所具有的文化意義在拉丁學名中被嚴重抹殺,植物拉丁學名中極度缺乏中國文化元素。

建立植物的中文學名使我們得以重新掌握中國本土植物命名的話語權。植物中文學名系統繼承、整理並豐富和發展了包括植物文化在內的中國文化。許多中華文明的重要成就和一些對歷史做出重要貢獻的人物和大量中國傳統文化元素被引入植物中文學名體系。引入植物中文學名的重要神話人物和歷史人物有盤古、伏羲、女媧、黃帝、孔子、孟子、莊子、老子、墨子、衛青、鄭和、戚繼光、霍去病、鄭成功、左宗棠、毛澤東、蔡倫、萬戶、華佗、孫思邈、李白、杜甫、陸遊等。引入中文學名的還有部分中國知名企業如華為、聯想、海爾、百度、格力、搜狐、順豐等。引入的地名包括部分南海島礁的名字,比如南沙、三沙、南威島、永暑島、太平島、鴻庥島、馬歡島、南鑰島,等等。特別指出,1945年在菊花盛開的9月,湖南芷江見證了抗日戰爭的偉大勝利,因此植物中文學名系統把芷江作為菊花的學名,命名為芷江勝菊。

隨著中國國力的增強,漢語和中國文化的影響力也必將不斷增強。建立植物中文學名既是植物分類學的進步,又是中國文化自信的體現,既是對全世界的貢獻,也是增強中國文化影響力和中國文化走出去的重要途徑。

七、國外植物中文學名的命名

為避免新的大國主義,植物中文學名系統不對中國以外的植物(FOC目前未收錄的植物,但不包括以後在中國新發現的植物)直接命名中文學名。我們把國外植物中文學名的命名權交給各國人民。各植物由其原產地所在國進行中文學名命名。

八、植物中文學名的應用

植物中文學名是一個新的概念和系統,在追求簡潔、規範、統一、穩定的同時,植物中文學名相比原有中文名稱有較多不同。我們在這裡使用「不同」這個詞而不是「變更」。植物中文學名的出現並不影響大家所熟悉的原有中文名稱作為別名、俗名、常用名、通用名使用,也不影響原有拉丁學名的使用。植物中文學名的應用大致可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中國植物中文學名的完善和推廣階段。廣泛徵求各界意見調整完善中國植物中文學名名錄,同時進行植物中文學名的推廣和宣傳。

第二階段:爭取國家承認植物中文學名的學名地位。中國植物中文學名在中文語境下替代大多數人看不懂的拉丁學名。這將極大地促進植物相關領域的交流和植物相關知識的普及,對促進兩岸四地的文化交流與文化統一也具有積極的作用。

第三階段:隨著植物中文學名命名規則的完善和全球植物中文學名名錄的建立,植物中文學名可以在國際交流中與拉丁學名並行,互為補充。

九、意見徵求

本文為意見徵求稿,歡迎任何單位和個人對各項命名規則和具體命名提出意見或建議,尤其歡迎指出一些錯誤或不恰當的命名。也歡迎將更多的中國元素納入中國本土植物的中文學名。例如您建議以「神舟」為植物命名時,請具體到哪種植物。

我們將在綜合考慮各種因素後對部分規則和具體命名進行調整,並在適當時候公布修訂後的植物中文學名系統及名錄。

您有任何建議或疑問,請通過以下電子郵箱聯繫:plantname@sohu.com

十、附錄

附錄1. 全球種子植物科名列表

附錄2.中國蕨類植物中文學名名錄草案

附錄3.中國芃類植物中文學名名錄草案

附錄4.中國裸子植物中文學名名錄草案

附錄5.中國被子植物中文學名名錄草案

 

附錄下載地址(百度網盤): http://pan.baidu.com/s/1bKAXdk

非常感謝您耐心讀完這篇文章,歡迎轉發朋友圈和轉載本文。由於本公眾號目前不能留言,請通過電子郵件聯繫。

最後賦詩一首:

花開全借東風意,

草長還聽細雨聲。

野鶴悠悠飛萬裡,

無糧正好一身輕。

相知不厭相逢晚,

流水高山看月明。

世事如雲多變幻,

功名拋卻話長生。


相關焦點

  • 植物中文學名的國際意義
    現在這些專業知識都直觀地體現在中文學名裡面。我們看到任何一個植物中文學名就能馬上知道它的科屬種信息,一目了然。中文學名系統為植物的中文命名制定了規範,也給相關交流帶來了極大的便利。隨著全球維管植物科和屬的中文學名的初步擬定,植物中文學名系統成為一個可以容納全球植物的國際命名系統,中文學名的國際意義開始凸顯出來。
  • 花名冊 | 植物學名及中文正名的書寫規範
    所有拉丁學名的部分均應使用一字節半角符號,不能使用中文字體和全形符號如等。學名使用的字體避免使用會混淆「i」和「l」,「rn」和「m」的字體。 Microsoft Office的自動拼寫檢查功能會自動修改拉丁學名,在編輯時一定要注意,建議整理學名時將此功能關閉。
  • 植物拉丁學名,聽學霸神解讀!
    1、讀法類似中文的拼音2、標註中文讀音有助記憶3、編個關聯故事,有趣又有效舉幾個慄子試試看忍住,憋笑啊請接招~~1753年瑞典植物學家林奈出版《植物種志》,以拉丁文替植物命名分類,1864年世界第一個植物學會開始普遍使用拉丁學名。掌握植物的拉丁學名很重要,因為俗名容易混淆,使用學名才能超越語言的限制,為植物驗明正身,讓我們掌握特定品種與成分差異。
  • 學植物的這你得清楚!植物拉丁學名命名規則
    (2)中文名 大花君子蘭 學名 C. miniata Regel 其中C. 是屬名 Clivia 的縮寫形式,根據規定,當同一屬名重複出現時(植物學專著和索引除外),從第二次出現開始,必須使用縮寫形式;種加詞miniata 意為 朱紅色的,指大花君子蘭的花色;Regel 是命名人,植物 學家 Eduard Regel 姓氏的全稱。
  • 用plantlist程序包查詢和處理植物學名
    1 簡介plantlist是用來查詢和處理植物學名的R程序包,自2013年以來,受到很多植物學和生態學很多老師和同學的關注。
  • 華棠四聖知是誰:植物中文學名之棠科華棠屬
    棠科所有植物的中文學名以棠字為末字。        棠科(薔薇科)物種豐富,在FLORA OF CHINA中,共有56個屬,1311個種和種下等級。許多溫帶的果品和著名的觀賞花卉出自棠科。其中尤其以華棠屬(Prunus)為最。
  • 植物拉丁學名命名規則 |【水族圈低調分享】
    一.關鍵詞:植物學名根據《國際植物命名法規》,植物的學名(scientific name)即拉丁名,都使用拉丁文的詞或拉丁化的詞來命名。在國際上,任何一個拉丁名,只對應一種植物,任何一種植物,只有一個拉丁名。
  • 【植物拉丁 之二】學名(拉丁名)是怎樣煉成的
    常常會有人把「學名」掛到嘴邊,但他們所謂的學名其實是指中文名,或者說某個物種比較正式的中文名稱,比如有人說「彼岸花」的學名叫「石蒜」,這是不恰當的說法,應該說彼岸花的學名是Lycoris radiata,中文正式名稱是「石蒜」。
  • 中文科技期刊物種名附加拉丁學名時括
    >通過列舉中文科技期刊中物種名稱的常見編排格式,結合物種拉丁學名的用法規範問題,分析得出:中文科技期刊物種首次出現時,物種名後應附加拉丁學名;物種名附加拉丁學名時應加括號,括號一般採用圓括號「()」;括號套用時可採用六角括號「〔〕」與圓括號「()」配合使用,不使用方括號「[]」。
  • 泰國農業部發布公告草案《關於中國和泰國之間進出口水果的植物...
    食品夥伴網訊   泰國農業部消息: 7月1日,該部門發布公告草案《關於中國和泰國之間進出口水果的植物檢疫措施的規則、程序和條件 B.E.2563》,該草案中文概要如下所述:     該草案第一章節規定了我國出口到泰國的水果的植物檢疫的相關要求
  • 你不可不知的植物拉丁學名常見含義
    學習一門語言需要長期、系統的實踐,但單純的理解詞彙則要簡單的多。不涉及語法、發音和虛詞,我們只要知道構詞法和詞根,便能理解大部分植物拉丁文的含義。植物的拉丁學名一般由屬名、種名、命名人構成。(省略科名)我們知道,植物學名中的拉丁文是用斜體書寫的。
  • 農村俗名鼻涕蟲的植物,直到走出一個大學生才找到它的學名
    在農村的一些老瓦屋的屋頂,特別是那種長點青苔的瓦面,經常可以見到一種葉子棒狀,極像一種學名蛞蝓,又稱水蜒蚰,俗名鼻涕蟲的植物。它們向上一面的葉片呈現溝槽,葉子頂端的鋸齒上有許多可以萌生根須的小植株,花序頂生,紅色。
  • 廣東茂名鄉下的這種植物,你知道它的學名叫什麼嗎
    五色梅我所在的廣東粵西,是著名的亞熱帶季風氣候,適合幾乎絕大部分植物的生長,所以田野山坡或屋前村後,都生長著各種各樣的植物,其中大部分都用自己村裡約定俗成的當地語言來稱呼它,很少人能知道它的正式名字叫什麼
  • 夾用英文的中文文本的標點符號用法(草案)
    夾用英文的中文文本的標點符號用法(草案) 2016年03月15日 15:06 來源:語信司 作者: 字號 內容摘要:本規範(草案)規定了夾用英文的中文橫排右行行文本的十三種常用標點符號用法
  • 海棠花——學名:Malusspectabilis
    2020·4·15·海棠是蘋果屬(Malus)多種植物和木瓜屬(Chaenomeles)幾種植物的通稱與俗稱。代表植物海棠花(學名:Malus spectabilis)和木瓜(學名:Chaenomeles sinensis)都是薔薇科的灌木或小喬木,為中國著名觀賞樹種,各地習見栽培。園藝變種有粉紅色重瓣者和白色重瓣者。
  • 這植物「美如玉」,學名很難聽,但遇見別不當回事,全草價值不菲
    各位讀者朋友好,我是家居花草閣,一個專研花草的閒人,寫文章純屬個人愛好,主要希望能和大家一起進步,一同領略大自然的魅力,喜歡植物的朋友可以下評論區互動交流哦。可是大部分人所不知道的是,大自然之中這一些看似平凡的植物大多有著很好的功效和價值,不知道並不代表它們普通,所以請大家以後見到一定要叫它們重視起來,就像今天說的這植物「美如玉」,雖然形態很好,可學名卻很難聽,但遇見了也別不當回事,因為它的全草價值不菲。
  • AI識別植物,用英語DIY親子綠色科普
    尋找植物的common name我經常要用英語跟家人交流,特別跟孩子做英語啟蒙,所以我不滿足AI識別出植物的中文名字,還要學會英文怎麼說。這裡涉及較為複雜的中文-英文-圖片的對應關係,建議用手機上的歐路詞典app操作。國內的手機應用環境沒找到特別好的英文版AI植物識別app。
  • 鄉下一種歷史悠久的植物,在古時候是我們的主菜,學名叫做葵菜!
    鄉下植物眾多,由遠至近幾乎都能看見植物的蹤影,有些純粹是野生植物,而有些是農民朋友自己種植的蔬菜水果糧食。如今白菜在鄉下人的田地中,佔據著一個很重要的位置,畢竟便宜且生長速度快,營養價值也不錯,是大部人喜歡的一種蔬菜!
  • 龍骨、霸王鞭、量天尺不是一種植物,龍骨學名叫火殃勒,看稜區分
    這是家裡的一盆「龍骨」,大戟科大戟亞屬植物,其實在大戟科大戟亞屬的5種植物裡,並沒有叫「龍骨」的物種,這是它的俗稱或者商品名,與我們常見的「龍骨」特徵最相近的大戟亞屬植物應該是火殃勒,雖然另一種霸王鞭的特徵也極其相似,但霸王鞭與火殃勒最明顯的區別是,霸王鞭為5-7稜,火殃勒一般三稜或者與四稜同在
  • 植物緬甸:琴葉珊瑚,見證一段植物緣的開始
    它也是我跟詠梅結緣的開始,她分享到「植物上癮者」的第一張美圖就是琴葉珊瑚,自此開始了一段美妙的植物緣。 它的學名與中文名略有點混亂,在不同的植物志裡,中文名有琴葉珊瑚、變葉珊瑚花、琴葉櫻等,學名也有兩個:Jatropha pandurifolia與Jatropha integerrima,一開始還真把我搞迷糊了。看了半天,我才發現這些名字指的都是同一種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