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中文學名的國際意義

2021-02-18 植物中文學名

在以前,眾多的植物名稱分別是哪個科的,哪個屬的,是需要花費時間去學習和記憶的相對專業的知識。現在這些專業知識都直觀地體現在中文學名裡面。我們看到任何一個植物中文學名就能馬上知道它的科屬種信息,一目了然。中文學名系統為植物的中文命名制定了規範,也給相關交流帶來了極大的便利。

2020年5月,我們完成了全球維管植物470個科,13946個屬和30511個種的植物中文學名初步擬定,並在網站「植物中文學名查詢系統(測試2版)www.plantname.xyz」上進行了數據更新。隨著全球維管植物科和屬的中文學名的初步擬定,植物中文學名系統成為一個可以容納全球植物的國際命名系統,中文學名的國際意義開始凸顯出來。

首先,中文學名系統能夠規範和統一中國大陸、港澳臺地區和日本、新加坡、韓國等地的植物中文名稱。規範是統一的前提。在此前,以上國家和地區的植物中文名稱都缺少科學規範,彼此之間無法統一,給交流帶來了很多不便。科學規範的植物中文學名系統的建立,為這些國家和地區植物中文名稱的統一提供了標準。


其次,植物中文學名系統可以成為繼拉丁學名之後,第二種全球統一的科學植物命名系統。由於解決了拉丁學名系統使用中存在的一些問題,對農業、林業、醫藥、園藝等應用領域而言,中文學名系統具有更為現實的意義。


從拉丁學名的「二名法」到中文學名的「三名法」,中文學名豐富了植物學名中的科學信息。在植物的分類和識別中,科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分類階元,同一個科的植物具有一些重要的相似特徵。植物的拉丁學名採用「二名法」,由屬名和種加詞組成,並不包含科的信息。也就是說,光看一個植物的拉丁學名,我們並不知道它是哪一個科的。根據最新分類系統,全球維管植物有約五百個科,一萬多個可接受屬。要認識一萬多個屬的名字或者對其有些許印象並知道它是哪個科的要遠比認識五百個科的名字難度大得多。如果對植物屬名沒有什麼印象的話,非專業的讀者幾乎不能從這個拉丁學名中獲得任何有用的信息。相比之下,植物中文學名採用「三名法」,只要認識五百個科的名字,甚至只要認識一二百個常見科的名字,就能知道絕大多數常見植物的科屬信息,並能夠非常自然地與自己認識的相同科屬的其他植物進行聯想類比。


中文學名解決了拉丁學名變動頻繁和學術分歧導致的應用領域植物名稱缺少全球統一標準的問題。拉丁學名的命名基於植物的分類學地位。然而分類學研究的進展會導致植物的分類學地位經常發生變化,因此植物的拉丁名稱也相應發生變化,甚至經常出現拉丁名稱改過來又改回去的情況。這導致一種植物擁有多個拉丁名稱。理論上,在一種植物的多個拉丁名稱當中,只有一個為分類學家同行接受。表明植物正確分類地位的拉丁名稱才是拉丁學名(或者稱為可接受名),其他拉丁名稱則稱為異名。在這樣的規定之下,任何植物都是有且只有一個全球統一的拉丁學名。然而這只是一種理論上的設想和規定,在實際操作中不同學者經常就某些植物的分類地位存在分歧。同樣的植物,這些學者可能使用不同的拉丁名稱,這給相關的交流帶來了不便。此外,既使新的研究成果得到了全體分類學家的認可,拉丁名稱的更新也不能及時反映在所有的專業資料和工具書當中。這樣就導致在不同國家,不同時期,不同學者出版的工具書、學術專著或科普作品中同一植物可能使用不同的拉丁名稱。只有少數專門研究相關科屬的分類學家可能熟知這種變化,另一些比較專業的人士可能會通過檢索手段對這些拉丁名稱進行比對和確認。而對於多數應用領域的從業人員來說,只能以自己熟悉的某本工具書【例如《中國植物志》、《中國藥典》、Flora of China(英文版《中國植物志》)等】或專業資料作為標準,而不會也不可能及時跟上分類學的研究進展。當然不同的工具書中使用的拉丁名稱也可能是不一樣的。拉丁名稱的不統一必然在國際交流中帶來一些困難,甚至在國際貿易中,可能因為交易雙方使用不同的拉丁名稱而導致交易失敗。

植物中文學名系統採用目前國際上最新的分類系統。每種植物有且只有一個中文學名,並且這個中文名稱不會變動,從而可以真正實現全球植物名稱的規範和統一。植物中文學名系統通過穩定性來實現統一性目標。一篇論文的發表可能給某種植物一個新的拉丁學名,而將以前採用的拉丁名稱視為異名。但是植物的中文學名並不會隨著論文的發表而變動。這主要基於以下的理由。


現代植物分類學經過二百多年的發展,新的研究成果對於應用領域的影響越來越小。同時最新的研究成果也並不就意味著「正確」。對於應用領域來說,相比追逐學術研究的步伐,保持命名的穩定性更為實際一些。中文學名的穩定性追求並不意味著中文學名與分類學研究完全脫鉤。中文學名仍然可以通過網絡資料庫與分類學研究掛鈎,只是不直接體現為中文學名的變動。當然,我們並不能因為中文學名所體現的分類地位與最新論文不符而認為這是一個錯誤或過時的名稱。事實上,在很多應用領域我們仍然在大量使用舊的拉丁名稱或舊的分類系統。這種「錯誤」和不統一是我們可以接受或不得不接受的。


相比拉丁學名的冗長,拼寫容易出錯等問題,植物中文學名更加簡潔清晰。不完全統計,拉丁學名中60%以上的植物屬名字母在8個以上,80%以上的植物種加詞字母在8個以上。相比之下,種子植物的中文學名均由四個漢字組成,非常簡潔。植物拉丁學名中使用的單詞達數萬個,遠超任何一種語言的日常詞彙量。並且絕大多數單詞都是大家不熟悉的專業詞彙,也就是說植物拉丁學名中存在數萬個「生僻詞彙」。此外,很多拉丁單詞非常相近,這也導致即使在專業甚至權威的資料中也經常會出現拉丁名稱的拼寫錯誤。例如Flora of China(英文版《中國植物志》)中就有近200個拉丁名稱的拼寫與「世界植物在線」網站上面的拼寫不一致。相比之下,植物中文學名系統使用的漢字數量約三千個,除少數科名外,均為常用漢字,出現拼寫錯誤的機率要小得多。


    感謝您轉發支持!

往期文章:


1.歡迎企業資助植物中文學名系統

2.100個最美的植物中文學名

3.植物中文學名系統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4.植物中文學名系統草案

歡迎添加微信號:plantname,查看朋友圈更多內容。

相關焦點

  • 植物中文學名系統草案
    最近幾十年來,國際植物學會議每六年舉辦一次,每次都會對國際植物命名法規進行修訂,推出新版的法規。四、植物中文學名命名規則(四字三名法)基於以上指出的植物中文名稱和拉丁學名存在的問題,為了穩定、統一和規範植物中文名稱,促進學術和文化交流,本文提出植物中文學名概念和植物中文學名命名規範(四字三名法)如下。
  • 花名冊 | 植物學名及中文正名的書寫規範
    植物學名的命名規範應遵循《國際藻類、真菌及植物命名法規》。栽培植物應遵循《國際栽培植物命名法規》。植物學名的基本等級為:種(species,sp.)亞種(subspecies,subsp.)變種(variety,var.)變型(form,f.)
  • 植物拉丁學名,聽學霸神解讀!
    1、讀法類似中文的拼音2、標註中文讀音有助記憶3、編個關聯故事,有趣又有效舉幾個慄子試試看忍住,憋笑啊請接招~~1753年瑞典植物學家林奈出版《植物種志》,以拉丁文替植物命名分類,1864年世界第一個植物學會開始普遍使用拉丁學名。掌握植物的拉丁學名很重要,因為俗名容易混淆,使用學名才能超越語言的限制,為植物驗明正身,讓我們掌握特定品種與成分差異。
  • 學植物的這你得清楚!植物拉丁學名命名規則
    一.關鍵詞:植物學名根據《國際植物命名法規》,植物的學名(scientific name
  • 【植物拉丁 之二】學名(拉丁名)是怎樣煉成的
    常常會有人把「學名」掛到嘴邊,但他們所謂的學名其實是指中文名,或者說某個物種比較正式的中文名稱,比如有人說「彼岸花」的學名叫「石蒜」,這是不恰當的說法,應該說彼岸花的學名是Lycoris radiata,中文正式名稱是「石蒜」。
  • 中文科技期刊物種名附加拉丁學名時括
    同時針對拉丁學名附加括號時的表達規範問題,如括號的位置、括號內的正體表示等問題進行了討論。關鍵詞 科技論文;拉丁學名;括號;套用;正體中文科技期刊日趨國際化,物種名附加拉丁學名對正確表達科技信息、發表新的分類單位、信息檢索與查新具有重要意義[1]。自然界生物種類繁多,同物異名或異物同名的現象給學術交流和資源共享帶來困難。
  • 植物拉丁學名命名規則 |【水族圈低調分享】
    一.關鍵詞:植物學名根據《國際植物命名法規》,植物的學名(scientific name)即拉丁名,都使用拉丁文的詞或拉丁化的詞來命名。在國際上,任何一個拉丁名,只對應一種植物,任何一種植物,只有一個拉丁名。
  • 華棠四聖知是誰:植物中文學名之棠科華棠屬
    棠科所有植物的中文學名以棠字為末字。        棠科(薔薇科)物種豐富,在FLORA OF CHINA中,共有56個屬,1311個種和種下等級。許多溫帶的果品和著名的觀賞花卉出自棠科。其中尤其以華棠屬(Prunus)為最。
  • 用plantlist程序包查詢和處理植物學名
    1 簡介plantlist是用來查詢和處理植物學名的R程序包,自2013年以來,受到很多植物學和生態學很多老師和同學的關注。
  • 《植物大戰殭屍》國際版怎麼改中文 國際版改中文方法分享
    導 讀 玩家無用將原版遊戲語言改成中文。
  • 廣東茂名鄉下的這種植物,你知道它的學名叫什麼嗎
    五色梅我所在的廣東粵西,是著名的亞熱帶季風氣候,適合幾乎絕大部分植物的生長,所以田野山坡或屋前村後,都生長著各種各樣的植物,其中大部分都用自己村裡約定俗成的當地語言來稱呼它,很少人能知道它的正式名字叫什麼
  • 農村俗名鼻涕蟲的植物,直到走出一個大學生才找到它的學名
    在農村的一些老瓦屋的屋頂,特別是那種長點青苔的瓦面,經常可以見到一種葉子棒狀,極像一種學名蛞蝓,又稱水蜒蚰,俗名鼻涕蟲的植物。它們向上一面的葉片呈現溝槽,葉子頂端的鋸齒上有許多可以萌生根須的小植株,花序頂生,紅色。
  • 龍骨、霸王鞭、量天尺不是一種植物,龍骨學名叫火殃勒,看稜區分
    這是家裡的一盆「龍骨」,大戟科大戟亞屬植物,其實在大戟科大戟亞屬的5種植物裡,並沒有叫「龍骨」的物種,這是它的俗稱或者商品名,與我們常見的「龍骨」特徵最相近的大戟亞屬植物應該是火殃勒,雖然另一種霸王鞭的特徵也極其相似,但霸王鞭與火殃勒最明顯的區別是,霸王鞭為5-7稜,火殃勒一般三稜或者與四稜同在
  • 海棠花——學名:Malusspectabilis
    2020·4·15·海棠是蘋果屬(Malus)多種植物和木瓜屬(Chaenomeles)幾種植物的通稱與俗稱。代表植物海棠花(學名:Malus spectabilis)和木瓜(學名:Chaenomeles sinensis)都是薔薇科的灌木或小喬木,為中國著名觀賞樹種,各地習見栽培。園藝變種有粉紅色重瓣者和白色重瓣者。
  • 這植物「美如玉」,學名很難聽,但遇見別不當回事,全草價值不菲
    各位讀者朋友好,我是家居花草閣,一個專研花草的閒人,寫文章純屬個人愛好,主要希望能和大家一起進步,一同領略大自然的魅力,喜歡植物的朋友可以下評論區互動交流哦。可是大部分人所不知道的是,大自然之中這一些看似平凡的植物大多有著很好的功效和價值,不知道並不代表它們普通,所以請大家以後見到一定要叫它們重視起來,就像今天說的這植物「美如玉」,雖然形態很好,可學名卻很難聽,但遇見了也別不當回事,因為它的全草價值不菲。
  • 你不可不知的植物拉丁學名常見含義
    不涉及語法、發音和虛詞,我們只要知道構詞法和詞根,便能理解大部分植物拉丁文的含義。植物的拉丁學名一般由屬名、種名、命名人構成。(省略科名)我們知道,植物學名中的拉丁文是用斜體書寫的。其中,植物的科名一般以「-aceae」或「-ae」結尾,如Asteraceae(菊科)、Liliaceae(百合科)。
  • AI識別植物,用英語DIY親子綠色科普
    尋找植物的common name我經常要用英語跟家人交流,特別跟孩子做英語啟蒙,所以我不滿足AI識別出植物的中文名字,還要學會英文怎麼說。這裡涉及較為複雜的中文-英文-圖片的對應關係,建議用手機上的歐路詞典app操作。國內的手機應用環境沒找到特別好的英文版AI植物識別app。
  • 鄉下一種歷史悠久的植物,在古時候是我們的主菜,學名叫做葵菜!
    鄉下植物眾多,由遠至近幾乎都能看見植物的蹤影,有些純粹是野生植物,而有些是農民朋友自己種植的蔬菜水果糧食。如今白菜在鄉下人的田地中,佔據著一個很重要的位置,畢竟便宜且生長速度快,營養價值也不錯,是大部人喜歡的一種蔬菜!
  • 植物命名的「奧秘」為什麼會俗名的命名方法會「五花八門」!
    對於剛開始學習認識植物的人來說,最感困擾的莫過於植物的中文稱呼。因為植物的中文稱呼常隨著時代及地方的不同而不同,同一種植物往往有不同的稱呼(同物異名),如楊桃又稱五斂子、陽桃、羊桃;甚至不同的植物可能具相同的稱呼(同名異物),如馬齒莧科的馬齒莧以及桑科的水同木(又稱大有樹)。
  • 植物緬甸:琴葉珊瑚,見證一段植物緣的開始
    它也是我跟詠梅結緣的開始,她分享到「植物上癮者」的第一張美圖就是琴葉珊瑚,自此開始了一段美妙的植物緣。 它的學名與中文名略有點混亂,在不同的植物志裡,中文名有琴葉珊瑚、變葉珊瑚花、琴葉櫻等,學名也有兩個:Jatropha pandurifolia與Jatropha integerrima,一開始還真把我搞迷糊了。看了半天,我才發現這些名字指的都是同一種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