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以前,眾多的植物名稱分別是哪個科的,哪個屬的,是需要花費時間去學習和記憶的相對專業的知識。現在這些專業知識都直觀地體現在中文學名裡面。我們看到任何一個植物中文學名就能馬上知道它的科屬種信息,一目了然。中文學名系統為植物的中文命名制定了規範,也給相關交流帶來了極大的便利。
2020年5月,我們完成了全球維管植物470個科,13946個屬和30511個種的植物中文學名初步擬定,並在網站「植物中文學名查詢系統(測試2版)www.plantname.xyz」上進行了數據更新。隨著全球維管植物科和屬的中文學名的初步擬定,植物中文學名系統成為一個可以容納全球植物的國際命名系統,中文學名的國際意義開始凸顯出來。
首先,中文學名系統能夠規範和統一中國大陸、港澳臺地區和日本、新加坡、韓國等地的植物中文名稱。規範是統一的前提。在此前,以上國家和地區的植物中文名稱都缺少科學規範,彼此之間無法統一,給交流帶來了很多不便。科學規範的植物中文學名系統的建立,為這些國家和地區植物中文名稱的統一提供了標準。
其次,植物中文學名系統可以成為繼拉丁學名之後,第二種全球統一的科學植物命名系統。由於解決了拉丁學名系統使用中存在的一些問題,對農業、林業、醫藥、園藝等應用領域而言,中文學名系統具有更為現實的意義。
從拉丁學名的「二名法」到中文學名的「三名法」,中文學名豐富了植物學名中的科學信息。在植物的分類和識別中,科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分類階元,同一個科的植物具有一些重要的相似特徵。植物的拉丁學名採用「二名法」,由屬名和種加詞組成,並不包含科的信息。也就是說,光看一個植物的拉丁學名,我們並不知道它是哪一個科的。根據最新分類系統,全球維管植物有約五百個科,一萬多個可接受屬。要認識一萬多個屬的名字或者對其有些許印象並知道它是哪個科的要遠比認識五百個科的名字難度大得多。如果對植物屬名沒有什麼印象的話,非專業的讀者幾乎不能從這個拉丁學名中獲得任何有用的信息。相比之下,植物中文學名採用「三名法」,只要認識五百個科的名字,甚至只要認識一二百個常見科的名字,就能知道絕大多數常見植物的科屬信息,並能夠非常自然地與自己認識的相同科屬的其他植物進行聯想類比。
中文學名解決了拉丁學名變動頻繁和學術分歧導致的應用領域植物名稱缺少全球統一標準的問題。拉丁學名的命名基於植物的分類學地位。然而分類學研究的進展會導致植物的分類學地位經常發生變化,因此植物的拉丁名稱也相應發生變化,甚至經常出現拉丁名稱改過來又改回去的情況。這導致一種植物擁有多個拉丁名稱。理論上,在一種植物的多個拉丁名稱當中,只有一個為分類學家同行接受。表明植物正確分類地位的拉丁名稱才是拉丁學名(或者稱為可接受名),其他拉丁名稱則稱為異名。在這樣的規定之下,任何植物都是有且只有一個全球統一的拉丁學名。然而這只是一種理論上的設想和規定,在實際操作中不同學者經常就某些植物的分類地位存在分歧。同樣的植物,這些學者可能使用不同的拉丁名稱,這給相關的交流帶來了不便。此外,既使新的研究成果得到了全體分類學家的認可,拉丁名稱的更新也不能及時反映在所有的專業資料和工具書當中。這樣就導致在不同國家,不同時期,不同學者出版的工具書、學術專著或科普作品中同一植物可能使用不同的拉丁名稱。只有少數專門研究相關科屬的分類學家可能熟知這種變化,另一些比較專業的人士可能會通過檢索手段對這些拉丁名稱進行比對和確認。而對於多數應用領域的從業人員來說,只能以自己熟悉的某本工具書【例如《中國植物志》、《中國藥典》、Flora of China(英文版《中國植物志》)等】或專業資料作為標準,而不會也不可能及時跟上分類學的研究進展。當然不同的工具書中使用的拉丁名稱也可能是不一樣的。拉丁名稱的不統一必然在國際交流中帶來一些困難,甚至在國際貿易中,可能因為交易雙方使用不同的拉丁名稱而導致交易失敗。
植物中文學名系統採用目前國際上最新的分類系統。每種植物有且只有一個中文學名,並且這個中文名稱不會變動,從而可以真正實現全球植物名稱的規範和統一。植物中文學名系統通過穩定性來實現統一性目標。一篇論文的發表可能給某種植物一個新的拉丁學名,而將以前採用的拉丁名稱視為異名。但是植物的中文學名並不會隨著論文的發表而變動。這主要基於以下的理由。
現代植物分類學經過二百多年的發展,新的研究成果對於應用領域的影響越來越小。同時最新的研究成果也並不就意味著「正確」。對於應用領域來說,相比追逐學術研究的步伐,保持命名的穩定性更為實際一些。中文學名的穩定性追求並不意味著中文學名與分類學研究完全脫鉤。中文學名仍然可以通過網絡資料庫與分類學研究掛鈎,只是不直接體現為中文學名的變動。當然,我們並不能因為中文學名所體現的分類地位與最新論文不符而認為這是一個錯誤或過時的名稱。事實上,在很多應用領域我們仍然在大量使用舊的拉丁名稱或舊的分類系統。這種「錯誤」和不統一是我們可以接受或不得不接受的。
相比拉丁學名的冗長,拼寫容易出錯等問題,植物中文學名更加簡潔清晰。不完全統計,拉丁學名中60%以上的植物屬名字母在8個以上,80%以上的植物種加詞字母在8個以上。相比之下,種子植物的中文學名均由四個漢字組成,非常簡潔。植物拉丁學名中使用的單詞達數萬個,遠超任何一種語言的日常詞彙量。並且絕大多數單詞都是大家不熟悉的專業詞彙,也就是說植物拉丁學名中存在數萬個「生僻詞彙」。此外,很多拉丁單詞非常相近,這也導致即使在專業甚至權威的資料中也經常會出現拉丁名稱的拼寫錯誤。例如Flora of China(英文版《中國植物志》)中就有近200個拉丁名稱的拼寫與「世界植物在線」網站上面的拼寫不一致。相比之下,植物中文學名系統使用的漢字數量約三千個,除少數科名外,均為常用漢字,出現拼寫錯誤的機率要小得多。
感謝您轉發支持!
往期文章:
1.歡迎企業資助植物中文學名系統
2.100個最美的植物中文學名
3.植物中文學名系統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4.植物中文學名系統草案
歡迎添加微信號:plantname,查看朋友圈更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