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觀「全院一張床」模式如何提升醫院效率 | 健康界峰會

2020-12-20 健康界

「全院編制床位共1500張,實際開放數量只有1200張;10年來,醫院沒有擴建,住院患者卻增長近2.5倍,收入增長了7倍,效益逐年遞增。」吉林省延邊大學附屬醫院(延邊醫院)院長金哲虎談及院內床位模式改制時,報出了這樣一組數字。

6月17日,由中國醫學科學院 北京協和醫學院、健康界傳媒、中國研究型醫院學會主辦,中國醫院協會民營醫院管理分會支持的健康界2017熵量大會在京舉行。金哲虎在參加分論壇「尋找醫院效率新引擎」時表示,公立醫院盲目擴張擴建,遠不如「精打細算」挖掘內部潛力,激活醫院效率引擎,逐步實現醫院戰略發展目標。作為全國為數不多的開放床位比編制床位少的醫院,他們究竟是怎麼做的呢?

成立床位調配中心 力求院內無「空床」

我國公立醫院床位管理多採用「車庫」模式,病區的床位是科室的私有財產,寧可空著床,也不讓其他科的患者入住,但採用「全院一張床」模式後,實現了「無空床」狀態。金哲虎解釋道,比如醫院腎內科標配44張床位,在患者收滿的前提下,醫生收不進來的患者可以住進其他任何一個病區,也就是說全院的空床位,不再區分哪個病區是哪個科室,由原先的「車庫」模式轉變為「機場」模式,「有空位置飛機就可以降落。」金哲虎如是說。

在此基礎之上,與機場協同作戰的「指揮塔」變得必不可少。「現如今,延邊醫院的床位調控既不是院長說了算,也不是醫生說了算,而是統一歸屬「門診床位調配中心」統籌安排。」金哲虎進一步補充道,在該中心的配合下,病人一天24小時均可辦理入院手續。具體流程如下:以急診和手術預約病人優先入院為原則,在主治醫生取得病人同意後,通知其他病區進行跨病區收治,收治病區儘量選擇專業相近、距離相近、相對集中的科室。實行全院統一調配,一方面讓醫院床位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利用,緩解供需矛盾,另一方面也避免因加床影響醫療服務質量。

變革醫護管理體系 通關「全院一張床」模式

如何有序調配各病區醫務人員開展日常工作?如何進行績效考核薪酬分配?如何杜絕加床、等床現象的發生?……下定決心實行「全院一張床」模式之後,金哲虎和延邊醫院的管理人員不斷推陳出新,變革醫護管理模式,為解決這些難題一一制定了對策。

床位模式改制後,醫生只負責固定病人,但不負責固定床位,實行「醫生跟著病人走」。同一個醫生主管的病人可能分散在不同病區,但每個科室的護士是固定的,現有的醫護關係被打破,對保證醫療服務質量是一大挑戰。每位護士可能同時與2個或3個專科醫生合作,這對護士的觀察能力、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及協調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護士每天都要面對十幾種不同的病種,許多人會有疑惑,這能完成嗎?會不會出現醫療事故?我想說的是,所有的醫院都設有綜合ICU,ICU入住的患者都是同一個病種嗎?為什麼ICU的護士們都能完成工作,普通護士就做不到?」金哲虎介紹說,為實現整體護理的病房模式,延邊醫院的護士都要經過5年培訓,3年基本科室大輪轉,2年專科科室小輪轉,上崗護士兼具全科護士和專科護士的本領。

固有醫護關係被打破,相對應的傳統績效考核方式已經無法再用。延邊醫院研發了一套獨有的院內績效考核系統,實行醫護績效分開結算,按勞分配,多勞多得。另一方面,新的績效考核系統還能避免院內加床、等床現象的發生,一旦科室病床使用率超過105%,醫護獎金將被取消。談及這項考評標準的由來,金哲虎總結道,護士是觀察患者病情的前哨,醫護人員超負荷工作才是導致醫療隱患發生的根本原因。

可借鑑的3點醫院經營管理理念

實行「全院一張床」模式,不僅能解決患者「看病難、住院難」的問題,對於醫院而言,該模式能夠激活院內整體運行的效率引擎。延邊醫院每年的病床周轉次數、病人出院次數、手術例數逐年提升,但是平均住院日只有8.1天左右。

金哲虎還向在場的聽眾分享了他在院內改制過程中,總結出醫院經營管理要實現的「三個轉變」,1.規模擴張型要向質量效益型轉變,醫院發展方向要從盲目擴張變為「提高效率」;2.粗放式管理要向精細化管理轉變,注重「提高質量」才是根本;3.硬體投資要向軟體建設轉變,最終,利用有限的資源「提高效益」才是進行改制的目的所在。

現在講的看病難,其實很大的一部分是由於看病流程所造成的看病煩,而看病難是由於醫療資源的不足所造成的。溫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院長周蒙滔表示,通過優化流程來解決看病煩的同時,能夠部分地緩解看病難的問題。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邵逸夫醫院院長蔡秀軍稱,過去幾年當中,國內醫院發展良好並形成了各自的特色。許多新制度在中國能夠生根、發芽、結果、推廣,這是非常不容易的。


相關焦點

  • 縣域先鋒 | 「全院一張床」管理模式「破解」床位難題
    「我們率先對14個鄉鎮醫院和3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實行『一體化』統一管理,促進優質醫療資源、優秀醫護人才下沉,落實分級診療、雙向轉診制度,並在此基礎上構建了『1+17』醫共體模式,形成以廉江市人民醫院為龍頭、縣鎮村三級整合聯動的醫療服務體系,促進了基層服務能力、服務效率的雙提升。」王華介紹道。
  • 沐川縣人民醫院開展「全院一張床」 首次全科護理培訓
    創新管理模式 提升運行效率 --沐川縣人民醫院開展「全院一張床」 首次全科護理培訓為讓醫院有限的醫療資源得到合理的分配和使用,4月14日沐川縣人民醫院下發「全院一張床」實施方案。為響應醫院號召,護理部於4月15日在兒科組織開展了該院 「全院一張床」 首次進行全科護理培訓。本次培訓由護理部主任畢鳳瓊主持,大外科護士長孫富蓮主講,全體兒科護士及全院骨幹護士參與此次培訓。「全院一張床」即患者住院,哪裡有床位哪裡住,醫生跟著患者走,護理人員無論在那哪個科室,都按照全科型護理規範化操作。
  • 大興人民醫院推「全院一張床」
    (記者陳強)由於醫院病床有限,許多患者都抱怨:住院怎麼這麼難?為解決這一難題,在前期調研的基礎上,大興區人民醫院推出了「全院一張床」服務,床位不再受科室限制,原則上,只要有空床,就可以收治病人,大大提高了床位資源利用率。
  • 大興人民醫院推「全院一張床」 床位不再受科室限制
    原標題:大興人民醫院推「全院一張床」   本報訊(記者 陳強)由於醫院病床有限,許多患者都抱怨:住院怎麼這麼難?為解決這一難題,在前期調研的基礎上,大興區人民醫院推出了「全院一張床」服務,床位不再受科室限制,原則上,只要有空床,就可以收治病人,大大提高了床位資源利用率。
  • 如何培養未來領導力 這幾位醫院領導說透了 | 博鰲·健康界峰會
    這可能是醫院領導者們每天都需要面對的問題。4月28日,在2019博鰲·健康界峰會「喚醒未來領導力——公立醫院組織生態變革」分論壇上,來自全國頂尖醫院的領導者展開了一場關於醫院領導力創新發展的討論,話題涉及現代醫院管理制度下的醫院領導決策、重構戰略領導力以及管理者的領導藝術等,無不是當下醫院決策層關注的熱門話題。
  • 傳遞戰疫中國策,釋放疫後新力量,2020健康界峰會盛大啟幕
    在此背景下,歷經七年線下成長路徑的健康界峰會迎來第八屆O2O升級蛻變。7月20日~26日,2020健康界峰會暨西部醫療健康博覽會線上線下雙平臺盛大重啟,煥然鼎新,自信綻放。疫後新時期已來,健康界在中國器官移植髮展基金會、中國醫藥衛生文化協會、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學院、國家衛生健康委衛生發展研究中心、海峽兩岸醫藥衛生交流協會、中國老年保健協會、中國健康管理協會等權威學術單位的指導下,攜手人民衛生出版社、四川省醫院協會、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四川省人民醫院、健康縣域傳媒、海南博鰲醫學創新研究院共同主辦中國醫療健康領域第一品牌會議——2020健康界峰會暨西部醫療健康博覽會,
  • 博鰲•健康界峰會大咖秀 來自美國匹茲堡大學醫學中心的盛情邀請
    國際、前瞻、權威、開放,是健康界峰會的一貫風格,作為2018博鰲·健康界峰會的國際合作機構之一,美國匹茲堡大學醫學醫學中心(下稱「UPMC」)將在4月28日上午特別開設UPMC專場,以下是來自UPMC執行副總裁Charles E. Bogosta先生的問候。
  • 金哲虎:「一張床」管理革新護理模式
    5月12日上午,在「2013城市公立醫院院長論壇」之護理分論壇上,吉林省延邊大學附屬醫院院長金哲虎稱,「10年來,醫院沒有擴建一平方米的樓,床位數僅僅增長了100張,以前是750張,現在是850張,但是效益卻提高了10倍。」先進的技術和設備彌補不了落後的管理,而先進的管理技術卻能管理出效益。
  • 醫院應如何應用物聯網技術? | 國家衛健委表彰案例|物聯網|-健康界
    近期,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下稱廣醫二院)的「基於物聯網的急診綠色通道建設」網際網路+醫健服務典型案例被國家衛健委通報表揚。廣醫二院通過創新應用物聯網技術,有效實現了對急診各環節的流程監控,在此基礎上對各環節時間進行優化,從而提升急診救治的效率。日前,針對案例建設,健康界採訪了廣醫二院信息科科長陸慧菁。
  • 一站式出入院,一張床管理!這家醫院為就醫難開出新「處方」
    近日,南方科技大學醫院針對出入院患者就醫痛點,開出了改善服務新「處方」——打造「一站式出入院服務」的臨床服務中心。推出全院一張床管理、入院準備、預出院管理、e護到家、護工管理、陪護管理,「六位一體」服務管理模式。患者只要在臨床服務中心,就可集中完成以上多個環節的繁雜手續。醫生查房。
  • 「一張床管理」醫生跟著患者走?預出院讓患者少跑路
    推出全院一張床管理、入院準備、預出院管理、e護到家、護工管理、陪護管理,採用「六位一體」服務管理模式。患者只要在臨床服務中心,就可集中完成以上多個環節的繁雜手續。具體怎麼改進?一起來看看吧~~「全院一張床」管理 醫生跟著患者走早上八點,南方科技大學醫院的病房走廊內,幾個不同專科的醫生團隊,在一個病房的走廊內,準備開始每日的查房。醫生固定患者,但不固定床位,醫生到不同病區查房,跟著患者走。
  • 健康界牽手歐洲最大醫院集團 開啟連結全球醫療階段
    2018年9月27日,在健康界、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等主辦的第七屆中國醫院臨床專科建設與發展論壇上,健康界傳媒、法國巴黎公立醫院集團(AP-HP)和法國巴黎公立醫院集團國際(AP-HP International)籤訂三方合作備忘錄,推動中國醫療行業與法國巴黎公立醫院集團在醫療技術、人才培訓和醫療管理等方面展開合作。至此,健康界正式展開了連結全球醫療的藍圖。
  • 目標達成率>100% 進步率>50% 湘雅醫院品管圈如何實現_健康界
    健康界選取了湘雅醫院「相伴圈」的核心內容進行簡要介紹,並對「相伴圈」輔導員、湘雅醫院護理部主任李映蘭進行了採訪。「相伴」諧音「像瓣」寓意動脈與靜脈、醫生與護士、醫護與患者相伴而行臨床經驗表明,皮瓣帶有血液供應並且包含皮膚組織,能夠修復創面,恢復受區外形和生理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質量。
  • 北京大興人民醫院「一張床」舉措實現病床共享 科室滿員患者也能住院
    從數年前的醞釀探索,到一年前分階段推行,再到全部科室打通,近日,大興區人民醫院在全院範圍正式運行「一張床」舉措。無論哪個科室有空餘病床,都可以拿出來全院「共享」,護士也將「跨科」護理。這便是大興區人民醫院正在運行的全院「一張床」舉措--原則上只要有空床,便可收治病人。患者免除了等待,有了更好的收治機會。「正式啟動之前,我們這種想法其實已經醞釀了相當長的一段時間了。」大興區人民醫院院長馬秀華感慨,「一張床」最終能夠成為現實,凝聚著院裡上下的智慧和努力。馬秀華介紹,多年來管理層一直對醫院接診量、成本控制、運營狀態等尤為關注。
  • 日本是如何利用醫療AI解決放射科醫生缺口的 | 博鰲·健康界峰會
    「在醫生和AI之間,病人會如何選擇?」4月27日,在2018博鰲·健康界峰會「國際醫療服務模式創新與中國機會」分論壇上,日本CVIS公司CEO古澤良知也提到了這個常被提及的問題。在CVIS旗下的心血管專業影像中心CVIC,古澤良知得到的答案是:選更好的那一個。在CVIC,更好的選項是醫生+AI,即使用AI的醫生。
  • 陳貽善詳解臺灣醫療模式落戶明基醫院
    南京明基醫院由臺灣明基友達集團依據三級醫院標準投資建立,佔地600畝,全部工程分為三期,其中一期投資約16億元,主要以開展普通醫療與特需醫療服務為目標,建成1500床,二、三期將增加特色專科、臨床教學及健康促進等醫療項目,最終發展到3000床規模。  堅守6年,南京明基醫院已走上了快速發展的軌道。
  • 用好工具,醫院精益管理變身「效率之王」(下)
    上篇「用好工具,醫院精益管理變身「效率之王」(上)」寫到台州恩澤醫院、北京大學第三醫院、浙江省人民醫院運用SMART、PDPC法、流程圖、魚骨圖和帕累託圖等工具的實踐案例,接下來將繼續展示四川大學華西醫院、無錫市第二人民醫院、中南大學湘雅醫院中管理工具使用案例。
  • ...醫院診療管理能力提升系列雲論壇|藥學|藥物|診療|-健康界
    本次會議由賽諾菲特別支持。承擔國家科技支撐計劃子課題「鄉鎮藥物配送標準與採購模式與示範研究」。主持山東省科技發展計劃「關節腔注射治療骨關節炎靶向遞釋系統的構建及抗炎作用研究」等多項課題。另外參與科研項目10餘項,多項獲省醫學、藥學科技進步獎。主編《腫瘤分子靶向治療學》,副主編《藥物治療原則與方案》,《藥學研究》編委,參編著作多部並發表論文40餘篇。
  • 智慧醫院從概念到實踐 全面提升醫療質量和效率
    智慧醫院從概念到實踐 全面提升醫療質量和效率發布時間: 2019-03-22 11:03:43   |  來源: 新華網   |  責任編輯: 張豐國家衛健委醫政醫管局副局長焦雅輝表示,我國醫療服務發展正處在從「信息化」向「智慧化」過渡的關鍵階段,在提升醫療質量和效率、優化區域間醫療資源配置、改善人民群眾看病就醫感受等方面具有積極意義。焦雅輝表示,通過近年來的不斷探索和發展,取得了階段性成效。一是流程更便捷。
  • | 健康界峰會
    「藥學的經濟地位在下降,正由醫院利潤中心向成本中心轉型。」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協和醫院黨委書記張玉一語道破醫改後藥學在國內「不亮」的原因。「藥學部的人員在醫院的地位也有所下降,發展前景不明朗,而且臨床藥師在發展規模和培訓教育方面均與西方有不小差距。」藥品零差率新政推出,藥學服務必然面臨轉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