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SE|學者情懷:不能認識世界有力,改變世界蒼白無力。

2020-12-11 研學在中大

2020年11月21日上午,第一屆新結構金融學前沿研究研討會在中山大學管理學院舉行,研討會嘉賓是著名的北京大學新結構經濟學研究院教授、院長,北京大學南南合作與發展學院院長,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名譽院長林毅夫教授。林毅夫教授發表了主旨演講,並進行中山大學國家治理研究院新結構經濟學研究中心」揭牌儀式。

以下為個人整理的林毅夫教授演講要點:

一.經濟學理論和任何科學的理論一樣,目的是在幫助人們認識世界,也在於幫助人們改造好世界,這應該是我們作為知識分子研究經濟學理論的初心。不能認識世界有力,改變世界蒼白無力。

二.新結構經濟學的定義,除了表明所用的研究方法之外,其核心是認為一個經濟體的技術、產業、硬的基礎設施和軟的制度安排等等的結構是內生的,不是外生給定的,一個經濟體結構的轉型也是內生的,因為如果不是內生的就不會有研究其決定因素的說法。

三.企業最大化利潤,並基於生產要素之間的相對價格來選擇採用何種技術、進入何種行業。充分競爭的有效市場+因勢利導的有為政府

四.現代的經濟增長其本質是一個工業革命以後出現的不斷的結構變化過程,包括提高生產 率水平的技術創新和產業升級,以及降低交易費用的經濟體的軟硬基礎設施的完善。

五.遵循一國每一時點的要素稟賦結構所決定的比較優勢來發展產業、選擇技術,並提供相應的軟硬基礎設施是取得快速增長,實現追趕發達國家最好的策略。

六.理論是「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工具,重要的理論在於揭示了重要現象背後的因果邏輯,使得人們能夠了解這個現象,進而能夠對症下藥改造這個現象。

七.研究者應該具有「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的胸懷,平常多看、多想、多積累,不是坐井觀天,不是兩耳不聞窗外事,也不是臨時抱佛腳。

八.天時(發展機會)地利(稟賦條件)人和(有效市場、有為政府與有情社區)

我與新結構經濟學的淵源

當年還是一個稚嫩的本科生的時候,宏觀經濟學老師借給我一本書《與林老師對話:論經濟學方法》,上面已經開始有關於「結構變遷」的論述了,慢慢的隨著深入去研讀一些西方經濟思想和一些社科類的文獻,這些新的概念在經濟學裡不多,帶著一些好奇自己也想弄明白這些概念。於是,繼而買了林毅夫教授的《解讀中國經濟》這本書,這本書從一個宏觀的視角對比中西方(也可以理解為: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對比)的經濟制度和各自發展的優勢劣勢。那會試圖從中國的發展角度去尋找一些理念和相關概念,於是又多了幾個概念:「要素稟賦」「自生能力和比較優勢」「最優產業結構與政策性負擔」。帶著迷茫開始去查找相關文獻,了解到一個新的名詞:新結構經濟學。查閱了西方的經濟思想史相關書籍和文獻,除了發展經濟學裡會有一些蛛絲馬跡,其他的並沒有概念,對於這個新鮮的事物,實在是讓人好奇,後來知道了北大新結構經濟學研究院,那會便想著若能系統的學習這門課程那該多好呀!然後世界並不美好,並不風平浪靜,2020年一月爆發了瘟疫,新冠肺炎襲來,國民不得安寧,所有的人惴惴不安。武漢封城,舉全國之力支援武漢的場景歷歷在目,作為非醫護人員,只能呆在家裡自我隔離,不為這個國家增添壓力。一方面,時刻關注民生;一方面,趁著空閒時間想要學習一下,去解決自己以前沒有解決的問題。於是,在慕課尋找自己感興趣的東西,看到了北大開設的《新結構經濟學》的課程,馬上投入開始學習這個一直以來都很想系統學習的課程。學完以後,大概明白了這個「新結構經濟學」的理念,腦子裡也算是形成了一個思維導圖,有了一個清晰的概念,雖還不能夠去做相關的經濟學研究,但是具有了一些「新結構」的思維。再後來,國內的疫情在全國人民的努力下算是控制住了,開始正常的工作,學習生活。意外的,上個禮拜,管院發布通知說林毅夫教授要來我們學校做主題演講,並且成立中山大學新結構經濟學研究中心。激動之餘,趕緊報名,並且參會。從來沒想過,能夠真正有一天會能夠面對面去聽這樣的講座,著實上映了一場大型追星劇場。

講座聽完之後,腦子裡只有一個想法:多讀書。很多人都懂的去認識世界,甚至揭露這個世界醜陋的一面,但是改變世界顯得蒼白無力,甚至連改變「厭惡」的自己都做不到。

相關焦點

  • 你不能改變世界,那就改變自己。你不能改變自己,那就改變世界
    ##教育改變自己,教育改變世界導讀:當你改變了自己,改變了別人,也就改變了世界。如果你覺得改變世界容易,那就改變世界吧。如果你覺得改變自己容易,你就改變自己吧。如果你不能改變世界,那就必須改變自己。如果你不能改變自己,那就必須改變世界。
  • 如果不能改變世界,我們的存在有何意義?
    我的一切努力能帶來改變嗎?比如,改變某個人;改變某種局面;改變某個結果。如果不能改變這一切,我們存在的意義是什麼?今天的文章,麥格拉思一開始就拋出了四個關鍵問題,並在全文加以探討。關於意義的問題,你能否發現「意義的驚現」?關於生命意義的理論,社會心理學家羅伊·鮑邁斯特(Roy Baumeister)最近提出了一種很有價值的分析。
  • 聚焦海外中國學:今天,世界這樣認識中國
    海外中國研究學者在中國走向世界的進程中扮演著重要角色,他們是「傳話人」,轉述世界對中國的評價看法;是「傾聽者」,聆聽中國面向世界的自我陳述;是「傳播者」,把中國的聲音傳給世界。我們要在深入了解的基礎上和他們良性互動,使他們成為促進中國與各國相互理解和信任的橋梁紐帶。
  • 《如懿傳》海蘭作為依附者的一生,深情而又無情,蒼白而又無力
    但細想一下,關於她的東西除了如懿沒有什麼好寫,畢竟她的世界裡除了如懿還是如懿。這樣對海蘭有些不公平,所以小編專門寫一篇研究海蘭的文章。對人物心理刻畫無力,是電視劇的先天缺陷。再加上導演是一個內斂派,他在接受採訪時,還表示《還珠格格》太浮誇。所以《如懿傳》的整體基調都是內斂的。這其實對整部電視劇受眾有了要求。那些愛快餐電視劇的,低領沒有閱歷的觀眾可能欣賞不來這個。
  • 中外學者聚談人類航海的維度與面向:航海如何改變世界歷史?
    航海聯通了世界,也改變了世界。在航海形成的網絡中,不僅有人口的流動、商品的交換、物種的遷移乃至思想文化的融通,更有新的經濟體系的形成、政治權力的重組,乃至文明的崛起與沉浮。某種意義上講,航海史就是包羅廣域萬象的世界史。
  • 知識不僅有助於我們認識世界,而且有助於我們改變世界,不僅需要信念,更需要一種信仰——聶輝華教授訪談
    最好是先做理論研究,再做經驗研究,而不能反過來。在熟悉中國制度背景之後,理論研究可以先從應用理論開始,即藉助西方經濟學的頂層框架(比如博弈論和契約理論),通過改變約束條件和研究場景,證明新的命題(而不是發明定理)。錢穎一教授等人關於中國地區競爭的系列論文是應用研究的典範,而科爾奈教授及其追隨者關於軟預算約束的研究,就是從應用理論上升到純理論的典範。
  • Filecoin - 深入理解NSE算法
    在rust-fil-proofs的feat/nse分支,可以查看NSE算法的實現。/feat/nse-update-neptune-alt        Feat/nse update neptune alt理解NSE算法,可以從storage-proofs/porep/src/nse/vanilla/porep.rs
  • 什麼是即便宜又高貴的內在世界?為何我們語言的顆粒度變得蒼白了
    為什麼說尊敬自己才能擁有改變的力量?是什麼導致我們語言的顆粒度,變得如此蒼白?什麼又是,即便宜但又高貴的精神內在世界?他每一個平常的日子,在外人看來就是連續發生的奇蹟。中國人自小都知道敬人者人恆敬之,但也許更多的國人還要銘記,如今的世界尊敬自己才能擁有改變的力量。
  • 改變自己就是改變世界
    《改變自己就是改變世界》作者:會觀者自在般若(智慧)慧海,唯信能入,唯大福報者能入。只要真把這個"大"字、這個"心"字的真實含義搞明白了,這個世界就是一個"一",就是一個"1 x 1 x 1 x 無數個1",非"二"亦非"n」,就是一個絕對的"一」! "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一個體細胞包含著整個人的信息,故一個體細胞就能克隆(複製)一個完整的人。
  • 學人專訪 | 緬懷「世界體系理論」代表學者沃勒斯坦
    當然,我不想討論這些比較,但可以講一下你所稱我的認識論是元理論這個問題。然而,在開始之前,我先表明,我的研究不叫世界體系理論,而是世界體系分析。我寫過一篇很長篇幅的文章專門討論為何不是一種理論,即「世界體系分析法的發展歷程;或者為何不能成為一種理論」。雖然別人稱之為一種理論,但我不是。不錯,世界體系分析包括一種元認識論的立場。
  • 日本學者、巖波書店總編輯馬場公彥:我相信書籍有改變世界的力量 |...
    2015 年,《戰後日本人的中國觀》出了中文版,受到了一些中國學者的關注和評論,書裡的部分章節也在學術雜誌《開放時代》上發表(如《「文化大革命」在日本(1966~1972):中國革命對日本的衝擊和影響》、《從決戰、抗戰到敗戰、慘勝: 1945 年前後日中相互認識的轉換》)。此後,他更頻繁地受邀來中國交流、講學,參加公開活動,也偶爾會在中文學術刊物上發表文章。
  • 《佐賀的超級阿嬤》如果你還不能改變世界,那就改變你自己
    他的外婆在物質條件極其艱苦的環境中,想盡一切辦法去尋找食物,給他灌輸積極向上的思想,告訴他,幸福不是物質決定的,如果你不能改變環境,那就改變你自己。他的外婆有很多關於生存的智慧。攔下來的樹枝、木片可以晾乾生火;昭廣想學劍道,因為要交錢,外婆告訴他可以跑步,但不能太拼命,因為會餓;昭廣餓了,想吃晚飯,外婆卻讓他睡覺,夜裡餓醒想吃東西,外婆告訴他在做夢,第二天早晨起來依然餓,外婆告訴他早餐昨天已經吃過了,只能到學校吃免費的午飯;學校運動會,昭廣沒有飯盒可以帶,
  • 心悸頭暈四肢無力 心悸頭暈四肢無力手發抖
    常見血量多而色淡紅、質清稀小腹有空墜感,氣血虛弱則患者面色無華,精神疲倦、氣短心悸,舌質淡、脈弱無力。2.月經後期指月經周期經常錯後7天以上來潮,甚至每隔40~50天行經1次,又稱為「月經錯後」。此症狀主要因血虛致經血推遲來潮。患者可出現月經延後、量少色淡、小腹空痛、體弱乏力、面色蒼白、頭暈乏力、心悸少寐、筋骨酸痛、皮膚乾枯、舌淡苔少、脈細無力。
  • 殘疾女孩杜鑫波:從無力到有力
    杜鑫波的命運在出生的那一刻改變。因為出生時大腦缺氧,她對外界的刺激沒有反應。當得知女兒患的是運動功能障礙時,杜鑫波的父母感覺「天塌下來了」。這是一場醫療事故。儘管最終杜鑫波的家庭贏了官司,但卻是「慘勝」:不多的補償和不可逆轉的殘疾。
  • 用命改變學生命運的正能量不單薄無力
    培養一個女娃,可以改變三代人,她們的未來是你一手託起的,教育界有這樣的老師守護,民族才有希望。一個網民的留言獲得了很多認同:我們也承認知識可能改變不了命運,世界有很多問題我們都無能為力,可是知識可以給他們更多選擇的機會,讓他們走出去看到世界其實是多姿多彩的。期待張桂梅老師能看到這些溫暖的留言,讓堅守在大山中的她不感到單薄,而感受到有無數人站在她的身後。
  • 我認識的世界是怎樣的
    我先粗略敘述一下我認為的西方對世界的認識過程:人類最初利用神話解釋一切,隨著物質條件的逐漸豐厚,開始思考世界本身,試圖剝離神來認識世界。為了建立對世界的認知體系,發展了兩個分支。一個是亞里斯多德利用數學和邏輯學構建世界的關係,一個是柏拉圖的理性加感性構造的世界。
  • 張全景:毛澤東是認識世界與改造世界的歷史巨人
    如果用一句話來概括,那就是因為毛澤東改變了中國、影響了世界,他使一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舊中國走上了社會主義道路、建立了社會主義新中國。中國強大起來了,世界都要重視中國的聲音。毛澤東是認識世界與改造世界的歷史巨人。改造世界是理解毛澤東思想的鑰匙。毛澤東的突出貢獻在於:建黨強黨、建國強國、建軍強軍和創立毛澤東思想。
  • 改變世界的16本書
    美國學者道恩斯曾在他的著作《改變世界的書》(Books That Changed the World)中,選出了16本改變世界歷史進程的出版物,我們不妨藉此梳理一下這16本真正改變潮水方向的書。或許如許多學者批評的那樣,這是一個歐洲中心傾向明顯的書單,但我們無法否認這些著作在歷史上的意義,你仍然能看到,面對歷史的必然規律、面對強權、面對身份地位的懸殊差距,我們絕不是無力的。
  • 是什麼讓語言越來越蒼白?
    你覺得孩子們應該熱愛這樣的語言,津津有味地誦讀,好奇地嘗試模仿,去描繪這個有趣的世界吧。結果,你會發現,很多孩子,他們的想像力,在動畫片、漫畫、遊戲人物場景裡!三毛曾經寫過一篇文章,把這些對大自然閉上眼關起耳朵的孩子們,叫「塑料兒童」。大自然的藍天白雲,鳥語花香,四季流轉,歲月更迭,如果用心觀察,難道不都有美好的瞬間值得記錄?我們還能用文字記錄這些片刻時光中的生命精彩嗎?
  • 馬克思:哲學家們只顧解釋世界,但問題的關鍵是如何改變世界!
    哲學家們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釋世界,而問題在於改變世界。——卡爾·馬克思上面這句,是馬克思的經典名言之一,從某種意義上,他道出了哲學的部分本質和意義所在,即通過社會和個人的雙向同步努力,爭取改變這個世界,把這個世界建設的更好更美。但這裡卻有一個前提說明,即哲學的部分功能是解釋世界的,就必然會存在正確和謬誤之分,這點大家似乎都給嚴重的忽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