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21日上午,第一屆新結構金融學前沿研究研討會在中山大學管理學院舉行,研討會嘉賓是著名的北京大學新結構經濟學研究院教授、院長,北京大學南南合作與發展學院院長,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名譽院長林毅夫教授。林毅夫教授發表了主旨演講,並進行中山大學國家治理研究院新結構經濟學研究中心」揭牌儀式。
以下為個人整理的林毅夫教授演講要點:
一.經濟學理論和任何科學的理論一樣,目的是在幫助人們認識世界,也在於幫助人們改造好世界,這應該是我們作為知識分子研究經濟學理論的初心。不能認識世界有力,改變世界蒼白無力。
二.新結構經濟學的定義,除了表明所用的研究方法之外,其核心是認為一個經濟體的技術、產業、硬的基礎設施和軟的制度安排等等的結構是內生的,不是外生給定的,一個經濟體結構的轉型也是內生的,因為如果不是內生的就不會有研究其決定因素的說法。
三.企業最大化利潤,並基於生產要素之間的相對價格來選擇採用何種技術、進入何種行業。充分競爭的有效市場+因勢利導的有為政府
四.現代的經濟增長其本質是一個工業革命以後出現的不斷的結構變化過程,包括提高生產 率水平的技術創新和產業升級,以及降低交易費用的經濟體的軟硬基礎設施的完善。
五.遵循一國每一時點的要素稟賦結構所決定的比較優勢來發展產業、選擇技術,並提供相應的軟硬基礎設施是取得快速增長,實現追趕發達國家最好的策略。
六.理論是「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工具,重要的理論在於揭示了重要現象背後的因果邏輯,使得人們能夠了解這個現象,進而能夠對症下藥改造這個現象。
七.研究者應該具有「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的胸懷,平常多看、多想、多積累,不是坐井觀天,不是兩耳不聞窗外事,也不是臨時抱佛腳。
八.天時(發展機會)地利(稟賦條件)人和(有效市場、有為政府與有情社區)
我與新結構經濟學的淵源
當年還是一個稚嫩的本科生的時候,宏觀經濟學老師借給我一本書《與林老師對話:論經濟學方法》,上面已經開始有關於「結構變遷」的論述了,慢慢的隨著深入去研讀一些西方經濟思想和一些社科類的文獻,這些新的概念在經濟學裡不多,帶著一些好奇自己也想弄明白這些概念。於是,繼而買了林毅夫教授的《解讀中國經濟》這本書,這本書從一個宏觀的視角對比中西方(也可以理解為: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對比)的經濟制度和各自發展的優勢劣勢。那會試圖從中國的發展角度去尋找一些理念和相關概念,於是又多了幾個概念:「要素稟賦」「自生能力和比較優勢」「最優產業結構與政策性負擔」。帶著迷茫開始去查找相關文獻,了解到一個新的名詞:新結構經濟學。查閱了西方的經濟思想史相關書籍和文獻,除了發展經濟學裡會有一些蛛絲馬跡,其他的並沒有概念,對於這個新鮮的事物,實在是讓人好奇,後來知道了北大新結構經濟學研究院,那會便想著若能系統的學習這門課程那該多好呀!然後世界並不美好,並不風平浪靜,2020年一月爆發了瘟疫,新冠肺炎襲來,國民不得安寧,所有的人惴惴不安。武漢封城,舉全國之力支援武漢的場景歷歷在目,作為非醫護人員,只能呆在家裡自我隔離,不為這個國家增添壓力。一方面,時刻關注民生;一方面,趁著空閒時間想要學習一下,去解決自己以前沒有解決的問題。於是,在慕課尋找自己感興趣的東西,看到了北大開設的《新結構經濟學》的課程,馬上投入開始學習這個一直以來都很想系統學習的課程。學完以後,大概明白了這個「新結構經濟學」的理念,腦子裡也算是形成了一個思維導圖,有了一個清晰的概念,雖還不能夠去做相關的經濟學研究,但是具有了一些「新結構」的思維。再後來,國內的疫情在全國人民的努力下算是控制住了,開始正常的工作,學習生活。意外的,上個禮拜,管院發布通知說林毅夫教授要來我們學校做主題演講,並且成立中山大學新結構經濟學研究中心。激動之餘,趕緊報名,並且參會。從來沒想過,能夠真正有一天會能夠面對面去聽這樣的講座,著實上映了一場大型追星劇場。
講座聽完之後,腦子裡只有一個想法:多讀書。很多人都懂的去認識世界,甚至揭露這個世界醜陋的一面,但是改變世界顯得蒼白無力,甚至連改變「厭惡」的自己都做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