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能改變世界,我們的存在有何意義?

2021-02-18 橡樹文字工作室

沒有哪個人沒有問過自己:我為什麼要做某件事?我的一切努力能帶來改變嗎?比如,改變某個人;改變某種局面;改變某個結果。如果不能改變這一切,我們存在的意義是什麼?今天的文章,麥格拉思一開始就拋出了四個關鍵問題,並在全文加以探討。關於意義的問題,你能否發現「意義的驚現」?

關於生命意義的理論,社會心理學家羅伊·鮑邁斯特(Roy Baumeister)最近提出了一種很有價值的分析。他指出,要找到人生真正的意義,我們必須首先來面對並探討一些主題。他認為,如果某種思想可以稱得上是對「人生意義」的解答,它就必須有力地回答四個根本性的問題:這些問題並不屬於經驗的範疇,因此,自然科學在面對這些問題時顯得無能為力。我們看到,這些問題已經超越了自然科學的理性範疇和方法論領域。儘管如此,我們生命的一舉一動都無法離開對這些問題的回答。我們不應幻想存在著某種「中立」的公共領域,事實上,人類的所有領域都是由有關人生意義的各種理論所構成的,其中也包括了基督教信仰。基督教信仰除了讓我們能夠認識這個世界之外,更向人類傳達了一種意義和價值。我們是否具備改變世界的能力?現在,我們要來思考最後那個非常重要、但卻常常被忽略的問題:我所做的是否重要?抑或,是否我過於渺小、力量微弱,我的存在與否對於這個世界無關緊要?自己是否具備影響、改變世界的能力——在很多人看來,這是他們尋求人生意義和目的時必須要回答的問題。人們會這樣想:如果我不能給世界帶來任何改變,那麼我存在於這個世界,也就沒有任何意義。這裡的關鍵問題在於,我們是否被授予一種能力。我們是否具備那種給世界帶來改變的能力?或者說,我們是否需要被賦予能力,才能給世界帶來改變?從基督教信仰的視角來看,人性因為罪的玷汙而敗壞了。因此,一旦他離開上帝的幫助,便無法將自身潛在的功能充分發揮出來。聖經新約對這一點有多次談論,特別是在保羅書信中。在本書之前的內容中,我們看到,保羅向上帝承認自己是一個被罪所捆綁的人,自己無力從各種局限和軟弱中掙脫出來。比如,保羅寫道:「立志為善由得我,只是行出來由不得我。故此,我所願意的善,我反不作;我所不願意的惡,我倒去作。」(羅7:18—19)面對如此情形,我們能做些什麼?最後,保羅找到了他的答案:「誰能救我脫離這取死的身體呢?感謝神!靠著我們的主耶穌基督就能脫離了。這樣看來,我以內心順服神的律,我肉體卻順服罪的律了。」(羅7:24—25)奧古斯丁對人性的軟弱和破碎擁有極其敏銳的洞見,他對這個主題作出了進一步的闡釋。奧古斯丁認為,人類因著罪性的玷汙而完全敗壞了,罪就像一種遺傳病,世世代代都無法擺脫。這種原罪破壞了我們的人性,並且這種狀況是任何人無法通過自己的努力得以恢復的。

 

然而,基督親自道成肉身,成為我們大能的醫治者,「因他受的鞭傷,我們得醫治。」(賽53:5)借著上帝的恩典,我們的生命得以恢復。我們因此認識了上帝的信實,並且我們的意志對他所賜下的諸般恩典能夠產生回應。奧古斯丁還指出,罪具有一種轄制我們的能力,我們無法靠自己脫離其捆綁。人類的自由意志被牢牢控制在這種罪的權勢之下,唯有靠上帝的恩典才能得著釋放。基督之所以是我們的拯救者,是因為他是我們拯救的源泉,唯有他能打破罪的權勢。在奧古斯丁看來,罪還顯為一種良心的虧欠或道德的汙損,人類世世代代都活在其籠罩之下。基督的道成肉身,就是為了向我們賜下上帝的赦免和饒恕。通過這種描述,奧古斯丁以震撼人心的方式,向我們展示了人性因為罪的捆綁,陷入到一種毫無盼望的軟弱當中,然而上帝卻用他的恩典醫治拯救了我們。

《意義的驚現》,上海三聯書店出版。書中指出:「基督教信仰的核心不是教會我們如何來「解釋事物」,因為在知識和生命、信息和意義之間,還存在著天壤之別。基督教信仰不是停留在讓我們對事物有更深理解的地步,而是完全改變我們的命運。」基督信仰是完全改變我們的命運基督徒的人生,實際上是在意識到自身有限和軟弱的前提下,靠著上帝賜下的各種能力,去追尋理想的過程。這是一種對問題有著清醒認識的人生,從此我們發現,我們對人類存在的認識是以一個更高的真理為標準的。基督徒對上帝恩典的認識,構成了他們對一切生命經驗最根本的神學表達,這也是新約聖經最深刻的主題:即使在最黑暗、最孤獨的處境中,上帝向我們的慈愛也永不止息,他時刻眷顧並託住我們;他必與我們同在,他的應許永遠不會落空。基督教信仰生活的核心並非只是一系列關於現實的命題(儘管這樣的命題本身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而是要將我們引向對上帝的信靠,在此基礎上重塑我們的人生態度。對於一個基督徒而言,他一方面對自己生命的殘缺和軟弱有著清楚的認識,另一方面他也將上帝視為完美的唯一來源。因此,上帝的同在意味著他將全然翻轉我們當下的狀態,而非只是幫助我們看清某些問題。基督教信仰的核心不是教會我們如何來「解釋事物」,因為在知識和生命、信息和意義之間,還存在著天壤之別。基督教信仰不是停留在讓我們對事物有更深理解的地步,而是完全改變我們的命運。通過基督教信仰的視角,我們會發現自己活在一種需要醫治、沒有自由的光景中,它同時也可以幫助我們對現實作出解釋。然而,這種表明事物真實情況的知識本身,並沒有改變生命的能力。我們看到自己的生命處在殘缺、軟弱之中,但僅憑這種知識,我們還是無法被醫治,它只能引導我們進入到尋求幫助的狀態中。然而,只要我們開始了這種尋找,我們便會發現,那位真正的幫助者就在我們身邊。一首美國黑人傳統的聖詩唱道:(本文摘自《意義的驚現》,上海三聯書店,2014.07)

相關閱讀:

1、幫助你讀經的9本書

2、路德:讀懂聖經不可能只依靠學習和技巧

3、如何讀經才能確信神是對自己說話?

今日薦書,點擊訂購。

橡樹對橡果的來稿一直堅持熱切歡迎和支持態度!但由於來稿較多,橡樹無法保證一一回復是否採用以及何時採用。為不消滅橡果們寶貴的熱情,橡樹決定做此通告。橡果投稿三個月後若無收到用稿通知,可郵件詢問是否收到稿件,以避免郵件丟失情況;或者發郵件提出稿件轉投其他平臺,以避免造成一稿多用。

購買《信仰與信經》等麥格拉思著作,請點擊下方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價格昂貴的轎跑有何存在的意義?
    今天網評叔就看到一位網友的提問,轎跑有何存在的意義?早在之前,網評叔就聽過身邊不少對轎跑這一細分市場的異議。如寶馬4系、奧迪A5這樣的轎跑車型,大多採用進口方式進行銷售,所以在價格方面比起國產後的同品牌轎車要貴上不少。此外,在動力方面轎跑車型也不如尺寸更小的跑車優秀。
  • 我們能改變環境,但不能持續改變世界||有一種成功叫家庭教育
    時常,我們通過自己的努力,改變了藍天,改變了白雲,看似把世界變成了一個美麗的新世界,卻讓世界夾雜著各種難聞的氣味!我們也通過這些改變,收穫了成功,但,不能持續改變我們的世界;因為,我們丟棄了家庭教育,丟棄了孩子!
  • 你不能改變世界,那就改變自己。你不能改變自己,那就改變世界
    ##教育改變自己,教育改變世界導讀:當你改變了自己,改變了別人,也就改變了世界。如果你覺得改變世界容易,那就改變世界吧。如果你覺得改變自己容易,你就改變自己吧。如果你不能改變世界,那就必須改變自己。如果你不能改變自己,那就必須改變世界。
  • 電影時光的記錄者:影評人的存在,究竟有何意義?
    電影的影評的意義究竟是什麼,為什麼我們需要影評人?他們為什麼要在電影製作,展覽或發行中扮演批評家這一角色,我們為什麼要讓別人告訴我們,我應該喜歡什麼。所以由此迎來一個問題:為何這個世界如此地關注影評家們,如今的我們是否需要他們?幾十年來,上述問題一直是電影界的熱門話題,尤其是隨著對爛番茄,豆瓣之類的。
  • 凹凸世界:賽上被重啟,面對給予他存在意義的人,雷德會作何抉擇
    小夥伴們我們又見面啦,今天蜉蝣要和大家聊一聊凹凸世界第三季22話——存在的意義。這集是久違的雷德與蒙特祖瑪的主場,題目「存在的意義」告訴我們這一集主要講述的是雷德的故事,那麼作為改造人的雷德存在的意義是什麼呢?他是因為誰或者什麼事找到了存在的意義?在他與祖瑪的對決中他將作何行動?
  • 對於宇宙而言,我們人類的存在究竟有什麼意義?
    人類向來以「統治者」自居,而對於宇宙來說,整個太陽系都是渺小的存在,更不用說在太陽系中一個行星上生存的人類。從這點上看,人類對於宇宙來說確實小到連塵埃都不如。那麼,人類的存在究竟有什麼意義呢?這是一個沒有答案的問題,甚至我們無法從現在的認知下回答這個問題。
  • 品牌如果沒有使命,存在的意義又是什麼?
    品牌使命找意義:我們這個品牌的存在,對這個社會有著怎樣的意義?想解決社會上存在的什麼問題?有品牌使命但並不重視這類品牌主為創立的品牌建立了品牌使命,找到了存在的意義。但是它們的品牌使命早已淪為一句大空話,沒有被品牌主重視。
  • 人在這個世界存在的意義是什麼—看透「生死」
    天人合一人為什麼來到這世界?佛說:生老病死皆是苦,苦海無邊回頭是岸。既然生老病死都是苦,那麼人為何要來呢?是為了信仰佛主而來?人為什麼來到這世界?道說:人從出生時,其「八字」已經決定他一生的命運。又說:我命由我不由天。故,人一生的苦修、奮鬥就是為了改變命運。但是君見幾人能擺脫命運的詛咒?最後還不是一聲哀嘆:這就是命呵。難道人來到這世界就是為了和命運抗爭的?人活著,就想通過某種方式永生。而生老病死是自然規律,無人可逆!
  • 《佐賀的超級阿嬤》如果你還不能改變世界,那就改變你自己
    他的外婆在物質條件極其艱苦的環境中,想盡一切辦法去尋找食物,給他灌輸積極向上的思想,告訴他,幸福不是物質決定的,如果你不能改變環境,那就改變你自己。他的外婆有很多關於生存的智慧。攔下來的樹枝、木片可以晾乾生火;昭廣想學劍道,因為要交錢,外婆告訴他可以跑步,但不能太拼命,因為會餓;昭廣餓了,想吃晚飯,外婆卻讓他睡覺,夜裡餓醒想吃東西,外婆告訴他在做夢,第二天早晨起來依然餓,外婆告訴他早餐昨天已經吃過了,只能到學校吃免費的午飯;學校運動會,昭廣沒有飯盒可以帶,
  • 如果世界並不真實存在,我們何不乾脆甭理會世間的義務呢?
    此外,《奇蹟課程》也提到,每當問題發生時,我們不要著眼在問題的本身,這會使問題顯得「更加真實」。反之,我們應當向內看,這有點像是說,如果世間的事(包括責任義務)都不是真實存在的,那麼我們可以儘管「不理它」或是「放下它」(交給老天)。也就是說,我們盡可不理稅金、帳單、甚至整個世界,因為這些都不是真的。
  • 我們不能改變別人和身邊的世界,可是不要抱怨,我們可以改變自己
    張長林是一個假藥販子,雖然程勇賣的也是一定意義上的假藥,不過程勇的是可以真正治病的藥,而張長林則是沒有任何治療作用的假藥。在張長林的威逼利誘之下,程勇為了不被抓到坐牢,而這一刻程勇不知道的是,多少人會失去生命,會讓多少人處於水深火熱之中。在這之後程勇自己開了一家自己的公司,收入更是十分客觀。
  • 存在的意義 ——讀《蘇菲的世界》
    作者賈德用一位年少懵懂的少女作為故事主角,讓我們跟隨她的腳步,喚醒沉睡已久的好奇心,並開始向自己進行哲學式發問:我是誰?世界是從哪裡來的?        每一個世代,都會有無數智慧的頭腦一再追問自己許多問題。當人們追尋這些問題,並因此有了清楚的認知時,道德規範、社會秩序和科學知識才得以建立。人類之所以能登陸月球,難道不是因為我們對生命的好奇嗎?
  • 我們的世界被無形改變
    因為有了無形力量的參與而改變了世界!無形的力量具體有哪些呢?目前為止主要有三股無形的力量陸續被人類發明或者說是發現(無形的力量可能一直就存在),從此世界的變革相對之前原地踏步的幾千年來說,突飛猛進已經不能夠形容了。
  • 如果你的未來能夠掌握在自己手中,那便是我們存在的意義
    ,那便是我們存在的意義。他認真地對我說:「其實我們可以嘗試著做些改變。」回想起之前做分析師的經歷,每天八小時的任務就是坐在三塊屏幕前,跟蹤全球市場最新數據。起初的新鮮感很快就被諸多的細節消耗殆盡,作為心理測試結果為ENFP(倡導者人格)的類型,我渴望更自由地表達,而Excel裡的每個表格都成了束縛我的框架,讓我感到無力掙脫。
  • 《天道》一個人存在這個世界上的意義是什麼?
    有些歌曲被禁放,或者電影禁放,不是內容不可看,而是有一種模仿、應隨是生物本能,我們可以通過別人行為來暗示自己,比如劉冰暗示自己,如果脫離不了貧窮,改變不了命運,那麼活著沒有意思,以及林雨峰也是一樣,先入為主的觀念和自己「對賭」,寧願輸了自己對賭的局,也不願意承認自己敗了,而且敗得徹底。
  • 愛因斯坦對於今天的世界有何意義?
    在首場活動中,愛因斯坦以色列檔案館前館長哈諾赫·古特弗羅因德與《我的世界觀》譯者、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史研究所研究員方在慶,圍繞「愛因斯坦對當今世界的意義」展開了論述,顯然,在天才和偉大的科學家身份之外,愛因斯坦還是思想家和人道主義者、和平主義者。他不受羈絆的獨立人格,以及看待問題和處理問題的獨特方式,使他思想深刻、見解獨到。
  • 語文碎思之2020:螞蟻的生活有何意義?
    1螞蟻的生活有何意義但,螞蟻對人類的生活世界是有意義的,它是人類的生活圖景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物的意義在與他物的關係中獲得。我的生活的意義,在我的生活中顯現,而我自己無法看到。我得跳出我的生活,在其之外,才能看到它的意義。怎樣才能跳出自身?這是一種高難度的跳躍技術。
  • 量子力學對我們究竟有何現實意義?科學家:還需要進一步研究
    量子力學對我們究竟有何現實意義?Werner Heisenberg等人將數學解釋為:只有被人類觀察到,現實才存在。「客觀真實世界的最小部分就像石頭或樹一樣是客觀存在的,不管我們是否觀察到它們……這是不可能,」他寫道。約翰·惠勒(John Wheeler)也用了雙縫實驗的一個變體來論證:「沒有一個基本量子現象是一種現象,直到它成為一種被記錄下來(被觀察到、不可磨滅地記錄)的現象。」
  • 如果存在平行世界且能無限疊加,那麼人生還有意義嗎?
    平行宇宙或者多重宇宙並不是一個新概念,最早是美國哲學家與心理學家威廉·詹姆士在1895年提出的,他認為在我們的宇宙之外,還存在多個宇宙,簡單的說我們的宇宙並不是唯一!但隨著宇宙大爆炸以及量子力學,還有霍金的時間的理解,多重宇宙的理論被細分且複雜化,我們來簡單介紹一下有哪些多重宇宙論。
  • 我們的世界是由別人創造的?我們的人生毫無意義?真相在這裡!
    我們的世界真的是別人創造的嗎?我們的人生是虛幻的嗎?如果我們是虛幻的,那我們的人生到底有沒有意義?相信很多看過《你好世界》這部動漫電影的人都有這種疑惑,在解答這些問題之前,先來簡單回顧一下動漫劇情吧。因為哪怕我們接觸到了這類信息,創造世界的人也能夠察覺的到,理論上他們可以消除這部分記憶,所以我們永遠找不到論據,所有的推測只能停留在猜想上面。問題二:我們的人生是虛幻的嗎?很多人可能會想,如果我們的世界是別人創造的,只是一團數據,那麼是不是一切都是虛幻的?一切都沒有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