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87年的今天,牛頓的《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拉丁文版正式出版,第一次詳細闡釋了萬有引力定律。這本首版只有大概不到400冊的書,後來成為17世紀乃至今天最偉大的科學專著之一。也許正是因為意識到書中理論的重要價值以及這本書即將掀起的科學狂潮,才會留下胡克和牛頓那段紛爭不休的著名歷史公案吧。
美國學者道恩斯曾在他的著作《改變世界的書》(Books That Changed the World)中,選出了16本改變世界歷史進程的出版物,我們不妨藉此梳理一下這16本真正改變潮水方向的書。或許如許多學者批評的那樣,這是一個歐洲中心傾向明顯的書單,但我們無法否認這些著作在歷史上的意義,你仍然能看到,面對歷史的必然規律、面對強權、面對身份地位的懸殊差距,我們絕不是無力的。
01
《君主論》
1532年出版
[意]馬基雅維利(1469—1527)
我能怎麼辦?事情變成這樣我也很無奈……
「馬基雅維利自稱是在給君王講課,其實他是在給人民講大課。馬基雅維利的《君主論》乃是共和黨人的教科書。」
——盧梭《社會契約論》
原本是講君主政治權術、如何維持統治的書,卻在出版後起到了截然相反的兩種作用,成為人民反抗統治者的「教科書」之一。
一方面,封建資產階級和資產階級的上層人物將這本書奉為統治「聖經」,為了保持權力和鞏固統治,把不擇手段、背信棄義、武力崇拜等作為統治的信條和教科書;
另一方面,由於馬基雅維利毫不掩飾地將各種政治鬥爭的陰謀手段公之於眾,也從反面教育了人民。
02
《常識》
1776年出版
[美]託馬斯·潘恩(1737-1809)
我寫50頁字,就能讓美國站起來,耶。
你可能很難想像,這本50頁的小冊子竟然比任何一個出版物都更能說服公眾與輿論支持北美從不列顛獨立出來。這個小冊子自1776年1月刊印發行,三個月內就賣掉了十萬多冊,最後的銷量將近50萬冊。
本書詳盡地列舉了美國必須堅定獨立的四個原因。潘恩的《常識》對大英帝國殖民統治的專制和壓迫揭露得入木三分,他首先提出「美利堅合眾國」的國名,也是他第一次宣稱 「美國的事業很大程度上也是全人類的事業」。
因此,人們也稱潘恩為「美國革命之父」。
03
《國富論》
1776年出版
[英]亞當·斯密 (1723-1790)
我可能欠中國學生一句抱歉,我是你們政治考試的大知識點……
「財富是由勞動產生的」、「看不見的手」,這些哪怕是非經濟學專業的學生也避不開的知識點,就是亞當·斯密提出的,他在經濟學界是神一樣的存在,注意,是神……
根據《國富論》中的觀念而誕生的市場經濟制度,是迄今為止所能找到的唯一一種被實踐證明能夠成功地組織經濟活動的經濟制度。可以說,《國富論》直接決定了我們現代經濟生活的整個格局,它是政治、社會問題的百科全書,對科學經濟思想和行政管理體制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經濟學家約翰·凱恩斯曾經預言,「至少300年內,人類都將在市場經濟中生活,不會有人像阿爾伯特·愛因斯坦推翻牛頓力學那樣推翻亞當·斯密的《國富論》。」
04
《人口論》
1798年出版
[英]馬爾薩斯 (1766-1834)
不要再問我了,明天不是特別好。
《人口論》最有影響的觀點是:人口的增加呈現等比數列,而食物生產僅會呈等差數列,趕不上人口增長的需要。所以人類必須顧慮食物、資源的缺乏而控制人口的增長,積極減輕貧困的折磨與壓迫。或許你可以這樣理解:糧食增長速度趕不上人口增長速度,我們不至於被餓死,很可能只是活得窮苦些而已……
《人口論》理論對經濟學和生物學都有深遠的影響,它對於人口過剩與生產資料的分析,也是馬克思「剩餘價值學說」的一個重要理論來源。
他還補了一刀說自己沒有預測未來,說的是過去和現在,但這是周期性災難。
05
《不服從論》
1849年出版
[美]亨利·戴維·梭羅(1817—1862)
隨筆不是隨意寫寫,我走心了。
《不服從論》是亨利·戴維·梭羅的一篇隨筆:人民不應允許政府統治他們的良心或使之萎縮,且人民有義務避免這樣的默許,防止政府把他們變成不正義的行動者。
這些觀點被應用於印度獨立運動、美國民權運動、南非反種族隔離運動等一系列歷史事件,甚至影響了俄國文豪託爾斯泰和印度聖雄甘地。
06
《湯姆叔叔的小屋》
1852年出版
[美]哈裡切·比特·斯託(1811—1896)
你們別說了,心好累……
《湯姆叔叔的小屋》絕不是文學藝術方面值得一提的上乘藝術。它在藝術上的成就,還不及弗洛伊德的理論讓人震驚。
但!在偶然環境中,《湯姆叔叔的小屋》比任何一部小說造成的影響都大(美國駐英大使查理斯·弗朗西斯·亞當斯評價)。
美國總統林肯說:「這位小婦人寫了一部導致一場偉大戰爭的書 」(這句話是否存在,歷史學家還在考證)。一部文學作品居然推動了美國「廢奴運動」,哪怕語言文字晦澀、做作和老掉牙,但《湯姆叔叔的小屋》「對美國社會的批判要比霍桑與梅爾維爾這些更知名小說家的批評更具毀滅性。」
07
《資本論》
1867年出版
[德]卡爾·馬克思(1818-1883)
3樓的朋友,我才是政治試題裡最大的考點。
一個人的名字,因為這本書被命名成一種主義,並在百年後依舊影響著世界的政治、經濟格局。
《資本論》是一本非常「可怕」的著作,對資本主義本質的分析,加上辯證法、唯物論等哲學觀,會讓你很直觀地體會到,科學上升到哲學高度,就是抵達真理,成為預言。
1883年3月14日,積勞成疾的馬克思與世長辭。他的心臟停止跳動時,面前書桌上還放著正在修改的《資本論》書稿。
08
《海權論》
1890年出版
[美]阿弗雷德·馬漢(1840—1914)
聽,海哭的聲音……
「海權比陸權重要,誰控制住海洋,誰就統治了世界。」
——《海權論》
《海權論》直接促成了德、日、俄、美諸國海軍的崛起,享有海軍的「聖經」之譽。
「誰控制住海洋,誰就統治了世界。」馬漢的這句名言在兩次世界大戰中得到了證實。一位美國評論家說:「沒有什麼像馬漢那樣直接地、深刻地影響了海權學說和如此眾多的國家的對外政策。」一位法國海軍戰略家則認為:「馬漢的海權論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我們所生活的時代的歷史。」
09
《歷史的地理樞紐》
1904年出版
[英]哈爾福德·麥金德(1861—1947)
魚盆,是我們國家滴
麥金德在書中提出了 「地緣政治論」的概念,並指出了哪裡才是全球的「心臟地帶」。
《歷史的地理樞紐》這篇論文之所以能影響世界政治,被人們作出這種或那種評價,是因為麥金德在文章中提出了「心臟地帶」的觀點。
他認為全球可以分成若干個大島:歐、亞、非三大洲是其中一塊最大的陸島,其次為南北美洲大陸,再其次為澳洲大陸。所以他稱歐、亞、非大陸為「世界島」。而在這塊世界島上居於頂端部分的歐亞大陸,是決定世界發展的地理中樞或「樞紐」,因此稱之為全球的「心臟地帶」。
10
《我的奮鬥》
1925年出版
[德]阿道夫·希特勒(1889—1945)
朋友們,聽我一句勸,創業搞不好會死
《我的奮鬥》是希特勒在監獄期間創作的自傳,實則在個人經歷中融入了他的政治觀點。這本書最初分成上下兩冊發行,直到1930年才合為一本《聖經》大小的「大眾版」。到1933年1月為止,這本書已經印刷超過30萬冊。
隨著1933年1月份希特勒正式上臺,他動用各種力量通過制定政策確保更多的德國民眾擁有此書,黨員分發、新婚夫婦贈禮、學校教材,同時為了維持本書的銷量,禁止所有二手書的銷售。僅從1933年3月到年底,9個月期間,這本書的發行量已經激增為150萬冊。
歷史學家諾曼·卡曾斯指出,《我的奮鬥》裡每一個字,使125人喪失了生命;每一頁,使4700個人喪失了生命;每一章,平均使120萬人喪失了生命。
人們說「這是世界上最危險的書」。
11
《天體運行論》
1543年出版
[波蘭]尼古拉·哥白尼(1473—1543)
想飛上天,想跟太陽肩並肩
《天體運行論》的出版,正式提出了「日心說」,摧毀了人類之前的宇宙觀。
1506年,哥白尼在回國任教士不久,開始寫作《天體運行論》。1512年,哥白尼把他任職城堡西北角的箭樓改建為自己的小型天文臺,用自製的簡陋儀器進行天文觀測,計算、研究。他在《天體運行論》一書中所引用的27個觀測數據,大部分是在這裡記錄下來的。約在1536年,哥白尼寫成了《天體運行論》,提出了「日心說」。
1543年,《天體運行論》正式出版。由於哥白尼害怕引起各方面的攻擊,他特意在書中的序言裡寫明要將他的著作獻給教宗保祿三世。他認為,在教皇的庇護下,《天體運行論》也許可以問世。除了這篇序之外,《天體運行論》還有另外一篇教士奧西安德爾寫的前言。當時哥白尼重病在身,委託這位教士出版發行。奧西安德爾為使這書能安全發行,假造了一篇無署名的前言,說書中的理論不一定是行星在空間中的真正運動,不過是為了編算星表、預推行星的位置而想出來的一種人為的設計。這篇前言在半個多世紀的時間裡,騙過了許多人。(這大概是我聽過的最機智的編輯故事了……)
據說,1543年5月24日,垂危的哥白尼在病榻上見到了從紐倫堡寄來的《天體運行論》樣書。他只摸了摸書的封面,便與世長辭了。
《天體運行論》在出版後的七十年間,曾經遭到馬丁·路德的斥責,但未引起羅馬教廷的注意。後來布魯諾和伽利略公開宣傳日心說,危及了教會的統治,羅馬教廷才於公元1616年把《天體運行論》列為禁書。
12
《心血運動論》
1628年出版
[意]威廉·哈維(1578—1657)
把你的心我的心串一串~
本書是英國生理學家、胚胎學家威廉·哈維於1628年公開發表的著作。這本書的觀點從根本上推翻了統治千年的關於心臟運動和血液運動的經典觀點,提出血液是循環運行的,心臟有節律的持續搏動是促使血液在全身循環流動的動力源泉。
他撰寫的這本僅72頁的小冊子將世界引入了實驗醫學的時代。
13
《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
1687年出版
[英]伊薩克·牛頓(1642—1723)
我可以用數學,解釋萬物!
牛頓反正就是很牛X的存在,雖然很多人也說不清楚那些原理,他的《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被認為是「科學史上最重要的論著之一」,牛頓正是憑藉這本書確立了他在科學史上的地位。
牛頓在這本書中首次發表了萬有引力定律,第一次將地面上物體運動的規律與天體運動的規律統一了起來,對未來的天文學和物理學的發展都有著深遠影響。
雖然牛頓的思想在當時沒有立即被接受,在它出版一個世紀後,「沒人可以否認(從《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中)誕生了一門新的學科,這門學科(至少在特定方面)遠遠超越了它之前的一切事物,成為科學規範的最佳典範。」
14
《物種起源》
1859年出版
[英]查爾斯·達爾文(1809—1882)
樓上,你用數學給我解釋解釋「物競天擇」
《物種起源》全稱《論藉助自然選擇(即在生存鬥爭中保存優良族)的方法的物種起源》(On the Origin of Species by Means of Natural Selection, or the Preservation of Favoured Races in the Struggle for Life),是達爾文論述生物進化的重要著作,出版於1859年。該書是19世紀最具爭議的著作之一,其中的觀點大多數為當今的科學界普遍接受。
在該書中,達爾文首次提出了進化論的觀點。他使用自己在1830年代環球科學考察中積累的資料,試圖證明物種的進化是通過自然選擇(天擇)和人擇的方式實現的。
15
《夢的解析》
1899年出版
[奧地利]西格蒙德·弗洛伊德(1856—1939)
人家才不是外文版「周公解夢」呢~
在閱讀《夢的解析》時,我一度沉迷其中,很喜歡拿著書中的例子給身邊人解夢。一度認為是科學版的《周公解夢》。當然,《夢的解析》絕不局限於此,不光是心理分析,實際上這套理論是萬能的。輔助閱讀電影、書,自我剖析、他人剖析,甚至是「發大財如何擺正心態」,方方面面都能用到!
《夢的解析》與達爾文的《物種起源》、哥白尼的《天體運行論》並稱為導致人類三大思想革命的經典之作。
然而這本經典之作,初上市時只印了600冊,差不多用了八年時間才勉強賣掉,不過弗洛伊德是一個非常認真的作者,他對原稿修訂了至少八次,當書出到第三版的時候,已經增補了相當多的內容。
16
「相對論原理」
1916年發表
[美/瑞]阿爾伯特·愛因斯坦 (1879-1955)
牛頓的肩膀還蠻好站的。
整個1915年,愛因斯坦都處在讓人精疲力竭的焦慮之中。
他的第一任妻子帶著兩個孩子回到了蘇黎世,不斷給他寫信問他要錢還暗示他不是一個合格的父親應該遠離他的孩子們。而他未來的第二任妻子(他的表姐)此時還沒有正式走進他的生活,他還在兩個女人之間徘徊,周圍的朋友有勸他儘快結束名存實亡的婚姻追逐新生活的,也有奉勸他趕緊斷了和表姐的聯繫回歸家庭的……
另一方面,他意識到他在《廣義相對論和引力場理論綱要》中提出的理論框架存在嚴重的缺陷,他必須儘快完善他的新理論,因為他已經答應以此為題為普魯士科學院的院士們做四次講座。然而無論他如何焦慮,論證中仍然存在無法解決的問題,而更讓人抓狂的是,另一位數學家大衛·希爾伯特,則在信件往來中不斷提示他「我已經發現你的問題,而且我已經相當接近真相」。
與希爾伯特的這場無聲戰役最終在11月份的最後一次講座中落下帷幕,愛因斯坦在講座中給出了一組重要的方程式,成功的解決了水星近日點的問題。至此,他終於完成了廣義相對論的所有理論準備,這些研究成果將在幾個月後總結成論文發表,永遠改變人們對宇宙的理解。
那一年,愛因斯坦36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