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薩蘇】我真的不知道梁思成和林徽因是不是幸福

2021-03-02 華語演講

【編者按】作者薩蘇,人稱「文壇外高手」、「會講故事的人」。這是他的又一部隨筆集。書中,他以文人篇、軍人篇、科人篇、伶人篇、凡人篇分別講戰爭的故事,寫科學院的故事,說普通人的故事,娓娓道來,妙趣橫生。在他筆下無論大人物還是小人物,都是活生生的中國人。他的描寫會讓你不由自主地或會心一笑、或心尖一顫、或若有所思。。。。。。

下面這篇文章摘選與《那些中國人》或許你曾讀過,但今日再讀,也許又有新的感悟。

個朋友是梁家親戚,回憶起家人談梁林,那種羨慕與略帶醋意的語調,即便隔了幾十年仍然讓人感覺撲面而來--林徽因在建築設計上有著過人的敏感,然而,只有她的家人知道,這位才女在和梁思成一起工作的日子裡,從來只肯畫出草圖便要撂挑子。後面,自有梁思成來細細地將草圖變成完美的成品。而才女林徽因這時便會以頑皮小女人的姿態出現,用各種吃食來討好思成。
  這段軼事,是2003年的時候才知道的,以之詢於中央美院參加過人民英雄紀念碑設計組的教授,那位一貫藝術家風度極強的老先生,臉上露出的是孩子氣的微笑:

  梁思成不在的時候,林徽因的圖並不是不能自己畫。
  也許,她要的就是這種被思成寵著的感覺。而寵著林徽因,只怕也是梁思成最大的快樂。
  女人,有時可以不講理一下?

  女人,有時可以不講理一下。

徐志摩在緊追林徽因時,發現前來尋他的張幼儀已經懷孕,便說:「把孩子打掉。」那年月打胎是危險的。張說:「我聽說有人因為打胎死掉的。」徐說:「還有人因為坐火車死掉的呢,難道你看到人家不坐火車了嗎?」

  從這一段對話,也許可以看出徐志摩和梁思成最不同的地方。

  當因了陸小曼的一個個煙泡而為錢奔忙不堪,隨飛機墜落的那一瞬間,徐志摩可會想到張幼儀?

  張幼儀終身不曾言徐之不是。

  男人,委實沒有不講理的權力。
  梁思成也罷,金嶽霖也罷,都是那種有一副寬厚溫暖的胸懷,可以讓女人靠一下的男人。林徽因在北京城牆上的堅持,盡顯一個建築學家的執著與剛烈,但是,再剛烈的女子,恐怕也無法避免對身後有一副堅實臂膀的期待。這種說不清的東西,就是一個男人的責任。

  有時候,放棄也是一種對愛的負責,比如金嶽霖最後一刻的棄權。

林徽因對徐志摩的感情,可以從很多地方看出來,一如我們每個人都可能有自己曾經深愛而又終於未能相守終生的人,即便幾十年的風雨過後,依然在你心中一角深深埋藏。關於林徽因和徐志摩的評價,大概還是要用梁從誡先生的話來說吧,我以為那是最貼切的說法-- 「徐志摩的精神追求,林徽因完全理解,但反過來,林徽因所追求的,徐志摩未必理解……」
  一個男人面對一個遠比自己成熟的女子,就算他是中國的雪萊,在戀愛的季節,也不是一個樂觀的兆頭。

  所以,林沒有選擇徐,幾乎可說是命中早已註定的事情。

當胡蘭成用一塊磚頭把張愛玲變成被砸暈了的快樂女孩的時候,梁思成正在為林徽因清理前面路上所有可能絆倒她的雜木亂石,有時候,還會被林徽因用磚頭砸一個兩眼發黑。

  婚姻是一座城,它可以圍困你,也可以守護你。

梁思成究竟因為什麼原因使林徽因最終投下終身?林徽因自己沒有回答,她說,會用一生來回答這個問題。

今天的日本,最美麗的旅遊城市,就是京都和奈良,一個世俗,一個出塵。

  如果沒有梁思成,早就沒有京都,也沒有奈良了。

  1944年,時任中國戰區文物保護委員會副主任的梁思成,奉命向美軍提供中國日佔區需要保護的文物清單和地圖,以免盟軍轟炸時誤加損傷。這份材料,是梁思成歷盡心血完成的。

  但梁思成希望美軍能將另外兩個不在中國的城市也排除在轟炸目標之外--日本的京都和奈良。
  1932年,上海淞滬會戰中,十九路軍抗敵的前線,一個清華大學出身的年輕炮兵軍官在激戰中因無醫無藥殉於陣中。

  梁思米,吃大米,梁思忠,吃大蔥……

  這是後來的火箭專家梁思禮先生當年寫下的句子。梁家,大體就是這樣一個快樂的地方。

  這個年輕的炮兵軍官就是梁思成的親弟弟梁思忠。

  1941年,在成都,日軍利用惡劣天氣,以詭異的雲上飛行方式奇襲中國空軍雙流基地,一個中國飛行員不顧日機的轟炸掃射,冒死登機,起飛迎戰,在跑道盡頭未及拉起就被擊中,壯烈殉國。

  三年後,林徽因依然為這個戰死的中國飛行員寫了一首哀婉的長詩,叫做《哭三弟恆》。

  這個中國飛行員,就是林徽因的三弟,「在北平西總布胡同老宅我們叫做三爺的那個孩子」--林恆。

  

因了國恨家仇,梁思成先生進入營造學社後從不與日本人交往。在長沙大轟炸的烈火中,謙謙君子的梁思成怒吼出:「多行不義必自斃,總有一天我會看到日本被炸沉的!」



所以當梁思成提出保護京都和奈良時,在當時的人們看來是一個難以理解的決定,而且,也超出他的工作範圍。但是,他依然這樣做了,而且並不是臨時起意而已。他的弟子羅哲文這樣記載他們從事這項工作時候的情景:「他們住在重慶上清寺中央研究院……每天,梁先生拿過來一些圖紙,讓羅哲文根據他事先用鉛筆標出的符號,再用繪圖儀器繪成正規的地圖。羅哲文雖然沒有詳問圖紙的內容,但大體可以看出,地圖上許多屬於日本佔領區的範圍。而梁先生用鉛筆標出的,都是古城、古鎮和古建築文物的位置。還有一些地圖甚至不是中國的。當時羅哲文雖然沒有仔細加以辨識,但有兩處他是深有印象的,那就是日本的古城京都和奈良。」

  梁思成這樣解釋他提出這個建議的原因--「要是從我個人感情出發,我是恨不得炸沉日本的。但建築絕不是某一民族的,而是全人類文明的結晶。」



至今,依然有日本人認為當年侵略中國,是文明對野蠻的戰爭。

  那麼,有梁先生這樣的中國人,就是在無言地告訴後人,日本人那時是在戕害一個怎樣高貴的民族。

林徽因選擇的梁思成,是怎樣的一個男人。他不一定有徐志摩的才華,也不一定有胡蘭成的浪漫,但是,梁思成,是那種胸中真正有一個大海的男人。



  誰能看到這片大海,誰才能配得上梁思成。

  有人問梁思成和林徽因在一起幸福嗎?

  我不知道。
  我只知道在抗戰中,他們曾共同守在貧窮的李莊。那時,梁思成的脊椎病使他必須穿上鐵馬甲才能坐直,體重降到四十七公斤;那時,林徽因在日日咯血的生死線上掙扎,「幾個月的時間就毀滅了她曾經有過的美麗」。那是真正的受難,沒有電,沒有自來水,每日伴隨他們的是臭蟲和油燈。



  然而,當外國友人邀請他們定居美國的時候,這一對苦難中的人拒絕了。他們說,中國在受難,他們要與自己的祖國一起受苦。

  林徽因在回答「日本人來了怎麼辦」這句話時,平靜而言:「門外不就是揚子江?」

  而另一件值得一提的事情,是由於奈良附近的軍事目標眾多,1945年,盟軍不得不作出對其進行轟炸的準備。而為了最大限度地保護奈良的歷史遺蹟,盟軍需要一張標明詳細文物地點的地圖。

  這一次,畫這張圖的,是林徽因。

  當抗戰勝利的時候,人們才知道,他們竟然在李莊寫出了十一萬字的《中國建築史》,兩個人那時每天為了這部書工作到夜半,竟然「欲罷不能」。

  我真的不知道梁思成和林徽因是不是幸福。

相關焦點

  • 林徽因與梁思成
    對具備多方面發展潛能的梁思成,他沒有規定兒子一定走哪條人生道路,唯有不希望他再做政治家。最終影響梁思成獻身於建築科學的是戀人林徽因,談到此事梁思成曾說:當我第一次去拜訪林徽因時,她剛從英國回來,在交談中,她談到以後要學建築。我當時連建築是什麼還不知道,徽因告訴我,那是包括藝術和工程技術為一體的一門學科。因為我喜愛繪畫,所以我也選擇了建築這個專業。
  • 林徽因:在徐志摩和梁思成之間,我選擇現實
    林徽因也被這熾熱的愛火包圍的飄飄欲仙。但是她還有獨屬於她自己的理智。她在給徐志摩的分手信上說:「原諒我的怯懦,我還是個未成熟的少女,我不敢將自己一下子投進那危險的旋渦,引起親友的誤解和指責,社會的喧囂與誹難,我還不具有抗爭這一切的勇氣和力量。我也還不能過早的失去父親的寵愛和那由學校和藝術帶給我的安寧生活。
  • 新婚之夜梁思成問林徽因你為何選我 林徽因:我得用一生去回答你
    說起愛情,我們不得不提起梁思成跟林徽因的婚姻。雖然梁思成並不是林徽因的初戀,但他卻是林徽因一生最愛的人。大家都知道林徽因在英國留學期間有一位男友,這個男人就是徐志摩。而當時徐志摩已經有了妻子,而且還有一個兩歲的兒子。
  • 林徽因和梁思成的孩子都沒有考上清華?一行字讓林徽因淚流滿面
    但是,令人大跌眼鏡的是,梁從誡以2分之差錯過了清華大學,這讓林徽因大吃一驚,在驚詫之餘,她要求堅持查閱試卷,是不是有錯判因素。 事情的結果可想而知,梁從誡在試卷中有一句話非常令作為母親的林徽因動容,「相比於建築來說,我更喜歡歷史」。
  • 林徽因死後,照片被梁思成續弦摔碎,女兒怒扇後母,梁思成不吭聲
    4年後,小梁思成27歲的林洙嫁給了師公梁思成。林徽因去世後,梁思成家中依然掛著林徽因的遺像。有一次,林洙借打掃衛生,故意摔破了林徽因的一副遺像。林徽因和梁思成的大女兒梁再冰看到了,抬手就給了林洙一個耳光。
  • 林徽因、徐志摩、金嶽霖、梁思成——他們的感情糾葛為何讓人難忘
    那麼,林徽因的情感之路,究竟有多麼的坎坷,然而又是多麼叫人難忘的呢?我想,看完了她的情感之路之後,就知道為什麼在文學史上,她的情感故事會被這麼多人所追憶了吧!在林徽因的生命中,從來不缺乏對其仰慕至極的男人。可是終究只有一個林徽因,誰也不能把她分成幾份。
  • 留學往事:梁思成與林徽因留學賓夕法尼亞大學
    於9月正式入讀費城賓州大學(University of PennsyIvania),而賓大建築系那時不收女學生,林徽因沒能如願去建築系學習,只得落在了美術系,但她的良好功底和成績使她一入學就上了三年級,她的註冊英文名字叫菲莉斯(Lin Phyllis Whei-Yin)。幸好美術系和建築系同屬美術學院,加上梁思成在建築系,林徽因得以便利旁聽了建築課程。
  • 林徽因為什麼嫁給梁思成,而不是徐志摩呢?
    梁啓超有兩位夫人,原配李蕙仙出身名門,是禮部尚書的堂妹,她是梁思順、梁思成、梁思莊的母親,兒女們稱她「媽媽」;第二位夫人王桂荃是李蕙仙的陪嫁丫鬟,18歲在李蕙仙的安排下嫁給梁啓超,兒女們叫她「娘」,她是梁思永、梁思忠、梁思達、梁思懿、梁思寧、梁思禮的生母。在舊時代,兩位夫人出身不同,地位自然有差異,處理不好太容易結怨,但我們的梁大師自有分寸。
  • 梁思成林徽因正約會,徐志摩也跟來,梁思成只寫一句英文,情敵徐志摩心涼了半截
    徐志摩在英國遇到了林徽因,作為一個有婦之夫,還是不顧一切地追求起了林徽因這個待字閨中的少女,但是自從林徽因知道他有了張幼儀以後,並且知道張幼儀已經再次懷孕以後
  • 林徽因、梁思成、金嶽霖的瓜葛,與一本回憶錄有關
    不過,當年林徽因客廳的常客,高朋滿座的,無不是飽學之士。如,金嶽霖、沈從文、朱光潛、梁宗岱…等。1928年春,林徽因與梁啓超的兒子梁思成結婚。新婚之夜,梁思成問她,有個問題我只問一遍,以後再也不提,「為什麼是我?」林徽因說,這個問題我要用一生來回答。林徽因為何不正面作答?當今有著數不清的解讀。
  • 梁思成與林徽因洞房夜梁問:你為何選擇我?林頗有深意說了九個字
    1928年春,在加拿大渥太華領事館, 林徽因同梁思成結婚了。新婚之夜,梁思成問林徽因:「有一句話,我只問這一次,以後都不會再問,為什麼是我?」林徽因聽了莞爾一笑,悠悠地答道:「我得用一生去回答你!」不得不佩服林徽因的詩情,一句話回答的恰到好處。那麼和她結婚的為什麼不是浪漫的徐志摩,不是忠情的金嶽霖,偏偏是學建築的梁思成呢?
  • 我最經常做的一個白日夢,是穿越回梁思成林徽因的時代
    ▲ 1933年梁思成拍攝的應縣木塔塔剎照片(清華大學建築學院中國營造學社紀念館供圖)今天應縣木塔由於歪得太厲害,不讓大家登上去了。十幾年前我是學生的時候我登上過頂層,發現頂層全部都是飛鳥在鳴叫,這些鳥可能真的把這座建築當作一棵參天大樹。我們可以想像梁莫當時登到這個塔剎的時候,這些飛鳥已經在他們腳底下盤旋。
  • 梁思成92歲遺孀拍賣林徽因23歲訂婚書,賣光600萬遺產還不滿足?
    一方面,林洙對待程應銓的方式說明她人品有問題,再加上學識、相貌無一能和林徽因相提並論,當時有朋友就說:要找也找個好的啊。沈從文更絕:她就是愛錢!另一方面,程應銓曾經一直把梁思成當作老師,在受到打擊後仍然為梁思成仗義執言,師生之情不應該為了這樣的女人而斷送。
  • 「梁思成林徽因抄襲」引關注 作者朱濤暫未回應
    爭論:借鑑是不是抄襲?  1月8日,香港大學建築系助理教授朱濤新作《梁思成與他的時代》發布沙龍在京舉行。次日,媒體報導朱濤在會上說,「我吃驚地發現,梁思成的研究還有大量的空白,大量的研究都是想當然的重複和抄襲,很少有獨立發掘史料的分析。」在網絡媒體的轉載中有的直接使用了「香港專家:梁思成有許多研究是重複和抄襲」。
  • 梁思成女兒梁再冰回憶:父親第一次見到母親林徽因就心動了
    在林徽因的感情世界裡有三個男人,分別是丈夫梁思成、詩人徐志摩,還有學界泰鬥金嶽霖,而林徽因做出了最幸福的選擇是和梁思成相守到老,林徽因和梁思成的愛情也深深感染了子女,後來梁思成和林徽因女兒梁再冰在《回憶我的父親》中曾經回憶梁思成初見14歲林徽因的情景,梁思成初見林徽因就心動了。
  • 一會兒是徐志摩,一會兒又是金嶽霖,梁思成對林徽因沒意見嗎
    民國時期,林徽因和梁思成是才子佳人的典範。然而,比起他們的婚姻,林徽因和徐志摩、金嶽霖的關係似乎更被人津津樂道,甚至有人還很疑惑:「身為丈夫的梁思成沒有意見嗎?」說到徐志摩和金嶽霖這兩個人和林徽因的關係,那得分開來說。
  • 不願梁思成代筆,想寫英文版《漢武帝傳》,這樣的林徽因你知道嗎?
    端莊大方的國徽設計圖樣、溫潤優雅的瑪瑙耳環、精緻小巧的景泰藍藝術對罐、色彩絢麗的手繪古建築圖樣、形神兼備的書法扇面……這些世人難得一見的梁思成、林徽因珍貴文獻和生活實物,近日亮相上海藝術品博物館舉辦的《源流——梁思成、林徽因文獻藝術展》。
  • 林徽因會選梁思成,是因為她知道對於一個女人來說,什麼最重要!
    林徽因當年知道了徐志摩有婚姻之後,對於他們之間的感情就有了一些新的看法,雖然自己確實很愛徐志摩,但是林徽因是什麼人,那是才女,讓自己接受一個已經有婚姻的男人,讓自己作為一個第三者去破壞他人的婚姻,這樣的事情,她林徽是不屑於做的,雖然後來的徐志摩為了得到林徽因毅然的與張幼儀離婚了,但是在林徽因的眼裡,這段感情已經過去了,自己斷然不會再回到過去。
  • 林徽因,與梁思成是假恩愛?她女學生的晚年回憶錄,被挖出答案!
    還有更多的讀者,始終想不明白,如此這般秀外慧中,又似乎心性不定的「優質女」,身邊又有那麼多青年才俊拜倒芬芳羅綺下,為之迷魂蕩志一生,何以她這麼想不開,偏偏下嫁其貌不揚、甚至還陂腳的「書呆子」梁思成?可在我看來,林徽因會與梁思成走到一塊,本就是極為正常的。
  • 梁思成問林徽因:為什麼選擇我?她用一生去闡述了這九個字
    林徽因和梁思成是在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開始的,而在這期間,他們雖然也經歷過一些事情,但還是攜手度過,一直到林徽因病逝,兩人相依相伴了31年,最終,成就了近代愛情史上的一段佳話。梁思成是梁啓超的兒子,從小家教良好,品學兼優。梁思成長大後,先是在清華讀書,後來進入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攻讀建築學碩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