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成功研製全球神經元規模最大的類腦計算機,這個「大塊頭」都能...

2020-12-17 科技日報

◎ 洪恆飛 柯溢能 吳雅蘭

◎ 科技日報記者 江耘

接收到語音指令後,經過簡訓的3臺機器人分別擔任巡邏、救援、工程檢修「特種兵」,模擬合作開展抗洪救險任務。在類腦計算機的控制下,機器人可根據指令切換兵種……在之江實驗室,研究人員進行了億級神經元類腦計算機的應用演示。

近日,浙江大學聯合之江實驗室共同研製成功了我國首臺基於自主智慧財產權類腦晶片的類腦計算機,其包含792顆浙江大學研製的達爾文2代類腦晶片,支持1.2億脈衝神經元、720億神經突觸,與小鼠大腦神經元數量規模相當,典型運行功耗只需350-500瓦,是目前國際上神經元規模最大的類腦計算機。

延續「最初的夢想」 新型計算模式顛覆傳統

如今計算機應用普遍,但很少有人知道,科學家們最初是想通過機器模擬出一個人類大腦。

億級神經元類腦計算機研究團隊負責人、浙江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教授潘綱說,早期計算機的發展選擇了以數值計算見長的馮·諾依曼架構。然而由於馮·諾依曼架構中數據儲存和計算的分離,產生了存儲牆問題。「這就好比信息存儲在甲地,要計算的時候就把信息搬到乙地去,計算好了再搬回甲地去。但搬運的速度要遠遠低於計算的速度,反而讓搬運本身成為關鍵瓶頸。」

潘綱直言,這種計算模式制約了以大數據為代表的計算性能提升。同時,數據驅動的智能算法、訓練需要海量樣本與密集計算,但舉一反三、自我學習等高級能力比較差,「現在的機器智能離人的智能差得還很遠。」

億級神經元類腦計算機。盧紹慶攝

與傳統計算機不同的是,生物大腦在與環境相互作用過程中能夠自然產生不同的智能行為,包括語音理解、視覺識別、決策任務、操作控制等,且能耗低。自然界中,很多神經元遠低於100萬的昆蟲就能做到實時目標跟蹤、路徑規劃、導航和障礙物躲避。

「和計算機相比,人腦功耗相當於一個節能燈。類腦計算即採用硬體及軟體模擬大腦神經網絡的結構與運行機制,構造一種全新的人工智慧系統。」項目研究骨幹馬德副教授說,類腦晶片的工作原理就類似於生物的神經元行為,通過脈衝傳遞信號,這樣就能實現高度並行,效率提升。

每顆晶片上有15萬個神經元,每4顆晶片做成一塊板子,若干塊板子再連接起來成為一個模塊……為讓這麼多神經元實現高效的聯動組合,同時將雜亂無章的信息流有序分配到對應的功能腦區,研究團隊研製了專門面向類腦計算機的作業系統——達爾文類腦作業系統(DarwinOS),實現了功能任務切換時間微秒級,對類腦計算機硬體資源的有效管理與調度,支撐類腦計算機的運行與應用。

像「腦」一樣思考 提供探索神經科學的新工具

借鑑海馬體神經環路結構和神經機制,構建學習-記憶融合模型,實現音樂、詩詞、謎語等的時序記憶功能;模擬不同腦區建立神經模型,為科學研究提供更快更大規模的仿真工具;實現「意念打字」,對腦電信號進行實時解碼……

目前,這一億級神經元類腦計算機已經實現了多種智能任務。

類腦計算機應用演示:多機器人協同抗洪搶險 盧紹慶攝

潘綱指著3臺1.6米高、並排而立的標準伺服器機箱,告訴記者,別看現在這億級神經元類腦計算機是個「大塊頭」,隨著達爾文晶片及其他硬體的不斷迭代升級,未來類腦計算機體積還將縮小。「與硬體上的更新相比,如何讓類腦計算機更聰明是我們下一步研究重點。」

比如,由於目前市面上的傳感器輸入的信號還是以數字為主,在應用到Darwin Mouse類腦計算機上,要加一個編碼層,將信號轉換為脈衝式的,而在這個過程中,信息有丟失和損傷,會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計算機的功效。這一問題有待科研人員儘快解決。

潘綱表示,希望隨著神經科學發展和類腦計算機的系統軟體、工具鏈及算法的成熟,有朝一日能夠讓類腦計算機像馮·諾依曼架構計算機一樣通用化,真正像大腦一樣高效工作,與馮·諾依曼架構並存與互補去解決不同的問題。

談及類腦計算機的更多場景應用,潘綱表示,要讓億級神經元類腦計算機研究的價值真正實現,除了生活中的智能任務處理,還應優先應用於神經科學研究,為神經科學家提供更快更大規模的仿真工具,提供探索大腦工作機理的新實驗手段。

來源:科技日報

編輯:張琦琪

審核:朱麗

終審:冷文生

相關焦點

  • 我國科學家研發全球神經元規模最大的類腦計算機,「腦容量...
    3臺1.6米高的標準伺服器機櫃並排而立,紅色的信號燈連續閃爍,這臺名為Darwin Mouse的類腦計算機,由浙江大學聯合之江實驗室共同研製成功。▲Darwin Mouse類腦計算機這是我國第一臺基於自主智慧財產權類腦晶片的類腦計算機,也是目前國際上神經元規模最大的類腦計算機。
  • 類腦計算機的現在與未來-中共中央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委員會辦公室
    類腦計算機的「類」是從結構層次仿真入手,即採用光電微納器件模擬生物神經元,以及神經突觸的信息處理功能,網絡結構仿照大腦神經網絡。在仿真精度達到一定範圍後,類腦計算機將具備生物大腦類似的信息處理功能和系統行為,包括「靈感湧現」等高級智能。簡言之,類腦計算機不是等待理解智能或心智的機理後再行模擬,而是繞過這個更為困難的科學問題,通過結構仿真等工程技術手段間接達到功能模擬目的。
  • 學術頭條:全球首例自我治癒愛滋病病例,我國成功研製類腦計算機,神...
    性細胞使生物體愛吃甜食每時每刻,我們體內幾十萬億的細胞都在忙著分解、製造分子,而我們卻只需要做好一件事——餵飽它們。那麼,應該給細胞餵些什麼呢?在一項發表於《自然·代謝》的研究中,科學家通過果蠅實驗發現,性細胞對營養物質的特殊需求使得雌性果蠅喜愛甜食。
  • 清華大學研發類腦計算機 有沒有課代表簡單解釋下,類腦計算是什麼?
    清華大學研發類腦計算機 有沒有課代表簡單解釋下,類腦計算是什麼?時間:2020-10-16 00:01   來源:央視新聞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清華大學研發類腦計算機 有沒有課代表簡單解釋下,類腦計算是什麼?
  • 類腦計算,他們從0到1
    人工通用智能的夢想鞭策著人類不斷探索腦科學的奧秘與用機器模擬生物神經網絡的結構和信息加工的潛力,而後者就是我們所說的類腦計算,也叫神經形態計算。然而,目前的類腦計算研究尚處於起步階段,國際上還沒有形成公認的技術標準與方案。
  • 前瞻物聯網產業全球周報第56期:全球最大規模類腦計算機誕生,百度...
    中國成功研製全球神經元規模最大的類腦計算機近日,浙江大學聯合之江實驗室共同研製成功了我國首臺基於自主智慧財產權類腦晶片的類腦計算機(Darwin Mouse)。 這臺類腦計算機包含792顆浙江大學研製的達爾文2代類腦晶片,支持1.2億脈衝神經元、近千億神經突觸,與小鼠大腦神經元數量規模相當,典型運行功耗只需要350-500瓦,同時它也是目前國際上神經元規模最大的類腦計算機。與此同時,團隊還研製了專門面向類腦計算機的作業系統——達爾文類腦作業系統(DarwinOS),實現對類腦計算機硬體資源的有效管理與調度,支撐類腦計算機的運行與應用。
  • 清華大學研發類腦計算機 首提新概念突破圖靈與馮諾依曼體系
    近年來,類腦計算研究受到了越來越多的關注.類腦計算,是借鑑生物神經系統信息處理模式和結構的計算理論、體系結構、晶片設計以及應用模型與算法的總稱.類腦計算處於起步階段,國際上尚未形成公認的技術標準與方案.
  • 清華大學研發類腦計算機 類腦計算是什麼意思
    據央視新聞報導,北京時間 10 月 14 日 23 點,清華大學計算機系張悠慧團隊和精密儀器系施路平團隊與合作者在《自然》(Nature)雜誌發文,首次提出「類腦計算完備性」以及軟硬體去耦合的類腦計算系統層次結構。目前,清華大學正在開發新型類腦計算機。
  • 簡報:全球首顆6G試驗衛星「電子科技大學號」發射成功
    「國內動態」 3.全球首顆6G試驗衛星「電子科技大學號」發射成功 近日,全球首顆6G試驗衛星「電子科技大學號」搭載長徵六號遙三運載火箭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成功升空,並順利進入預定軌道。 5.我國數學家成功證明微分幾何學兩大核心猜想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陳秀雄、王兵在微分幾何學領域取得重大突破,成功證明了「哈密爾頓-田」和「偏零階估計」這兩個國際數學界20多年懸而未決的核心猜想。日前,國際頂級數學期刊《微分幾何學雜誌》發表了這一成果,論文篇幅超過120頁,從寫作到發表歷時11年。 6.清華團隊實現類腦計算「圖靈完備性」重大理論突破!
  • 重磅講座預告:黃鐵軍、陳雲霽等專家齊聚CCF ADL,分享類腦計算與...
    潘綱浙江大學計算機學院教授、博導,計算機系統所副所長,CCF-IEEE CS青年科學家獎,入選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主要研究方向為計算機視覺、普適計算、類腦與腦機融合智能等。講座題目:從腦機接口到腦機融合摘要:計算神經科學、微電子和神經生理學等領域的最新進展,顯示出計算機和生命體之間的融合成為可能並日趨明顯。以腦機接口為代表的神經技術的突破使得腦與計算機之間的結合越來越緊密,腦機融合及其一體化已成為未來計算技術發展的一個重要趨勢。
  • 潘建偉:望研製出通用量子計算機_中國網
    這是我國首次實現「量子計算優越性」,這一突破也使我國成為全球第二個實現「量子優越性」的國家。眼下,研製量子計算機已成為世界科技前沿的最大挑戰之一,是全球角逐的焦點。去年,谷歌公司推出53個超導量子比特的計算機「懸鈴木」,對一個數學算法的計算效率遠超當時世界最快的超級計算機,率先實現了「量子優越性」。而「九章」則實現了「高斯玻色取樣」任務的快速求解。
  • 我國成功研製世界最大口徑單體碳化矽反射鏡
    這是公開報導的世界上最大口徑碳化矽單體反射鏡,標誌我國光學系統製造能力躋身國際先進水平,為我國大口徑光電裝備跨越升級奠定了堅實基礎。研究人員在觀察加工中的碳化矽反射鏡 張譯心攝/光明圖片但是,做科學上能用的「大鏡子」是件很難的事,當口徑超過一定量級時,會給光學材料和光學加工帶來巨大的挑戰。
  • 29歲,她被華羅庚選中研製我國首臺電子計算機
    夏培肅從小就展露了她的數學天賦,有些連她的老師都做不出來的數學難題,她也能做出來,這大大提升了她的思維邏輯性,並且激發了她對數學的濃厚興趣。抗日戰爭期間,正在求學的夏培肅目睹民不聊生的動蕩局勢,心中無比憤慨,便下定決心報考工科院校,長大後投身工業,實現工業救國。
  • 華意壓縮成功研製全球首創超小型製冷壓縮機
    製冷快報 日前,全球首創超小型製冷壓縮機在華意壓縮研製成功,這是國內第一、全球第二的冰箱壓縮機製造商華意壓縮在技術創新、拓展高端產品上取得的又一重要成果。
  • 【學術報告】類腦計算前沿學科論壇暨CSIG圖像圖形中國行會議通知
    本次論壇瞄準腦科學與類腦計算學科國際前沿,圍繞我國腦科學與類腦計算戰略發展需求,從腦科學與類腦計算領域關鍵核心技術(腦網絡分析、腦發育研究、腦機交互、仿生計算、深度學習等),全方位討論類腦計算的研究背景、面臨的挑戰和可能的發展技術路線,追蹤學科發展新動態。熱忱歡迎全校師生蒞臨本次論壇交流討論,共同助力腦科學與類腦計算學科發展。本次論壇的議程及時間地點安排如下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