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到期債權執行程序先執行異議權構建

2021-01-10 中國法院網

2007-09-10 15:41:11 | 來源:中國法院網 | 作者:金保

  到期債權執行程序中的先執行異議權,是指第三人在收到執行法院的履行通知書後,要求法院先執行被執行人財產,待執行窮盡後再履行自身債務的履行順序異議權。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人民法院執行工作若干問題的規定(試行)》第七章規定,被執行人不能清償債務,但對本案以外的第三人享有到期債權,人民法院可以依申請人或被執行人的申請,向第三人發出履行到期債務的通知。第三人規定的期限內提出異議的,人民法院不得對第三人強制執行,對提出的異議不進行審查,但第三人提出無履行能力或其與申請人無直接法律關係,則不屬於本規定所指的異議。

  最高院在解釋中雖沒有明確第三人先執行異議權,但卻從相反角度規定,除第三人提出無履行能力或其與申請人無直接法律關係等異議外,法院對任何異議均不得審查,故先執行異議權是第三人享有的當然權利。然而,2001年6月19日,最高人民法院在答覆內蒙古自治區高級人民法院《關於北京華油石油公司申請執行遼寧營口華油實業公司對第三人瀋陽龍源石油化工有限公司到期債權案的復函》中指出,由於第三人與債務人之間債權已經仲裁確認,第三人瀋陽龍源無權對該債權的存在與否提出實質上的異議,因此是否對其事先通知,並不影響執行結果。在此復函中,最高院將第三人異議限定為「實質上的異議」,即第三人只能對債權是否存在、是否到期等實體問題上提出異議,若第三人與被執行人之間的債權債務已經司法、仲裁或公證程序確認,第三人便無權提出異議,執行法院甚至可以不通過事先發出履行通知書而直接執行第三人。該規定從根本上否定了第三人的先執行異議權。

  筆者認為,先執行異議權是第三人享有的一項重要權利,也是到期債權執行程序的理論基石,對其任意立廢將破壞法律制度的正常運行。

  首先,先執行異議權是一項實體權利。到期債權執行程序是由民事訴訟的督促程序與債的代位求償權兩項法律制度有機結合而成一項新的程序制度。它既借鑑了督促程序來確定債權是否存在、是否已經到期,同時又利用債的代位權理論構建了債權人與案外第三人之間的權利義務橋梁,所以,執行到期債權的程序必須符合程序與實體兩個方面的要求。程序方面,執行到期債權需符合督促程序的基本要件,如履行通知書需直接送達當事人,債權是金錢給付內容,當事人有權在規定的期間內提出異議,異議一經提出,支付令即失效,法院對當事人所提的異議不得審查等;實體方面,執行到期債權又需具備代位權的各項要求,如債務人怠於行使其到期債權且對債權人造成損害,對第三人的債權非專屬債務人自身等,其中債務人怠於行使次債權與債權人債權不能實現之間存在因果關係是代位權的核心要件,而構成這種要件的先決條件必然是債務人除實現自身債權外無履行義務的能力,故債務人除債權外無其他履行能力是執行到期債權的實體前提條件,所以,第三人先執行異議權屬於第三人的一項實體權利。

  其次,先執行異議權是由債權自身性質所決定的。執行過程表現為將由被執行人佔有和支配的財產轉移為權利人佔有或支配。從廣義上講,被執行人所有的財產權利均可作為執行客體,債權也不例外。但是,債權與普通的被執行物有著本質上的區別,對於被執行人直接擁有的可支配的物,法院在執行時可以直接予以扣押、查封、變賣,而債權不同於物權,其實質是對他人的一種請求權,是一種對人的權利,而不是對物的權利,對到期債權的執行是基於的債權代位清償理論,而不是基於債權的可轉讓性,而第三人先執行異議權是債權代位清償的實體條件,如果剝奪第三人先執行異議權,僅以債權真實、到期為前提執行到期債權,則忽視了債權的特性,將之混同於了普通的物。

  第三,先執行異議權是維護市場秩序的保證。債權則是市場流通的最基本形式,債的安定是市場資源配置、流轉得以正常開展的保證,而債的安定性取決於債權的相對性,如果隨意破壞債權相對性,則必然給市場秩序造成衝擊。第三人先執行異議權是債權相對性的一種體現,如果廢除該項權利制度,必然有悖法律秩序的價值取向。

  第四、先執行異議權有利於規範執行秩序,強化法制監督。對到期債權的執行,實質是對法律文書效力的擴延,使得強制力波及案外人,擴展了法院執行力的效力範圍。而一份法律文書的產生經過了嚴格的審判程序,對其隨意變更不僅會破壞其安定性,同時也會給法院執行秩序帶來混亂,如執行法院可過執行到期債權,取得對本轄區外的第三人的執行權,引起管轄混亂,滋生地方保護等。賦予第三人以先執行異議權可有效地對之加以約束和規範,制約權力的擴張。

  綜上所述,筆者認為,到期債權執行程序中的第三人先執行異議權,是由債權效力特性所決定了一項基礎性權利,對之隨意廢止不僅會引起市場秩序的混亂,同時也會滋生權力腐敗。

  然而,權利的設置必須尋求平衡,沒有制約的權利必然引發濫用。同樣,如果將先執行異議權當成對履行通知書的異議而不予審查,則該項權利很可能會演變成抗拒法院執行力的籍口。筆者認為,執行法院對第三人提出的先執行異議權可以進行審查並作出裁決。

  從前面的分析可知,對到期債權的執行實質是督促程序與債的代位求償權兩項法律制度的結合,督促程序決定了債權是否真實、到期,而代位權制度則是確立第三人與案件債權人之間的法律關係,而先執行異議權是代位權制度在到期債權執行程序中的具體表現,第三人提出執行異議的目的在於對抗法院履行通知書,主張自己與案件權利人之間法律關係的聯接條件尚不成熟。根據最高院《若干規定》第64條規定,「第三人提出自己無履行能力或其與申請人無直接法律關係,不屬於本規定所指的異議。」說明法院對第三人所提異議是不是屬於異議,及第三人提出的與申請人之間的法律關係問題的異議有權審查。所以,當第三人向法院提出先執行異議權時,執行法院可以對之進行審查。

  對於審查先執行異議的標準問題,雖然在執行程序中沒有明確的法律規定,但筆者認為,可以借鑑最高院關於《擔保法》司法解釋第131條關於「不能清償」的解釋規定,只要執行法院對債務人的存款、現金、有價證券、成品、半成品、原材料、交通工具等可以執行的動產和其他方便執行的財產執行完畢後,債務仍未能得到清償的,人民法院可執行債務人的到期債權,只要滿足上述要求,即使第三人提出先執行異議,人民法院有權裁定駁回異議。

相關焦點

  • 到期債權的執行——代理執行行為異議一案引發的思考
    到期債權與收入 在民法理論上,收入也是一種債權;通俗理解,到期債權也是一種收入。現行《民事訴訟法》將「收入」從「到期債權」中分離出來,賦予二者不同的執行程序。二者最主要的區別是,提取收入程序中對第三人的程序保障較弱,第三人不享有絕對的異議權,也因此必須對「收入」的範圍予以嚴格限定。
  • 探析第三人到期債權的執行問題
    一、第三人對訴訟保全未提出異議,而在執行程序中提出異議如何處理   有一種觀點認為人民法院可不予採納,直接執行已保全的被執行人在第三人處的到期債權。訴訟保全裁定只是要求第三人對債務人在第三人處的到期債權不得清償,如果第三人未向被告清償即履行了保全裁定確定的義務。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人民法院執行工作若干問題的規定(試行)》(以下簡稱執行規定)規定,需要向第三人發出履行到期債務的通知,並告知其享有15天的異議權。因此,從程序正義的角度來看,不論第三人是否在訴訟保全階段提出異議,其均享有在執行程序中提出異議的法定權利。
  • 試析對第三人到期債權的執行困境與建議
    由於代位執行省略了訴訟程序而直接進入執行程序,且限制條件頗多,適用時執行人員對有些問題認識不一,產生這樣或那樣的疑惑,以至於各界對第三人到期債權有著不同看法,有觀點認為第三人到期債權是第三人協助人民法院執行工作的一種行為。筆者並不認同,協助執行是法律對有關單位和個人規定的義務,與生效法律文書對被執行人確定的義務有質的區別,協助執行人協助執行是履行其法定義務,而不是履行生效法律文書確定的義務。
  • 對執行第三人到期債權的思考及建議
    到期債權區別於已確定債權,已確定債權是通過法律途徑加以確認的,執行中無需審查核實,直接進入強制執行程序。被執行人對第三人的債權沒有經法律程序確認,需要通過執行程序來行使代位求償權,這種債權的執行在《執行規定》中規定發出履行到期債務通知,履行到期債務通知是基於被執行人申請或由申請執行人要求對此債權執行。
  • 「綺惠說法」對第三人到期債權的執行
    作者:王倩根據法律規定,被執行人不能清償債務,但對本案以外的第三人享有到期債權的,人民法院可以依申請執行人或被執行人的申請,向第三人發出履行到期債務的通知(該通知必須直接送達第三人)。最高人民法院於2016年10月31日作出(2016)最高法執監234號民事裁定書,認為「執行程序中追加被執行人應當以法律或司法解釋有明確規定的情形為限,而現有法律或司法解釋中並未規定被執行人對第三人享有到期債權的,人民法院可以在執行程序中追加該第三人為被執行人。」
  • 被執行人對第三人享有到期債權,第三人提出執行異議
    第二、對到期債權執行,我們已經陸續推出多篇案例,尤其高級法院層面的實踐案例顯示,均遵從民訴法司法解釋和執行程序若干問題要求操作,可參閱附後的相關案例。根據該法律規定,執行到期債權涉及次債務人的權利保護,法律關係較為複雜,在執行程序中適用該法律規定時,應當嚴格遵守法定條件與程序,兼顧相關各方主體的權利保護。在對到期債權的執行中,應當依法保護次債務人的利益,對於次債務人在法定期限內提出異議的,除到期債權系經生效法律文書確定的外,人民法院對提出的異議不予審查,即應停止對次債務人的執行,債權人可另行主張權利。
  • 對到期債權執行中第三人超期提出異議的救濟途徑
    ——河南高院裁定鵬宇公司訴胡某、胡某峰執行異議之訴案裁判要旨到期債權執行中第三人超過法定期限提出異議,仍應得到司法救濟,但在現有法律制度下,不能提起執行異議之訴,可參照適用民訴法解釋第五百零一條規定,裁定終止執行,然後由申請執行人提起代位權訴訟。
  • 代位權與債務人到期債權的執行
    執行債務人的到期債權,是執行程序中的一個執行手段(《民訴法解釋》第501條)。兩者最終要實現的目的,都是以次債務人的財產來滿足債權人的債權。兩種制度在我國法律上均有規定,對兩者如何銜接適用,理論上有不同的觀點。筆者認為,雖然還要很多細節問題需要定分止爭,但整體上講,我國的立法是沒有問題的。下面筆者進行一些分析。
  • 如何執行被執行人對第三人的到期債權?
    對被執行人到期債權的執行,指在進行執行程序時,債務人的財產不足以清償債權人的債權,但對案外第三人享有債權,人民法院可以依申請執行人或被執行人的申請,對該第三人強制執行。在執行實踐中,當被執行人因為各種原因無法履行債務時,執行被執行人到期債權,無疑是解決「執行難」的一個重要手段。
  • 清收經典:執行債務人到期債權
    清收經典:執行債務人到期債權 城建公司欠某資產管理公司1000萬元。某資產管理公司在執行中,發現城建公司對張某享有到期債權,遂向法院申請執行城建公司對張某的到期債權。法院認定,張某應向城建公司償還300萬元及其利息。在城建公司怠於行使權利實現該債權的情況下,某資產管理公司代位請求法院強制執行該債權,程序合法。因此,執行法院可直接強制執行該債權。
  • 對第三人到期債權執行中相關程序的理解與適用
    但是相關批覆結合到期債權相關的批覆反映出來的最高院對該類問題的精神值得借鑑。雖然強制執行立法仍在推進,執行程序規則較為分散,程序較為冗雜,執行措施較為複雜,各地執行差異理解和適用差異較大。但是應該把握最基本的點,執行程序具有效率性,審判程序具有實體審查的終局性,仲裁除外。故我們應當堅持審執分離,同時又要暢通權利救濟。
  • 制執行實務|之三:到期債權強制執行問題研究
    [1]對於未決到期債權來說,只有次債務人沒有提出實體上的異議時,才能予以執行。如果次債務人對未決到期債權有實體異議,申請執行人請求對異議部分強制執行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之所以如此規定,原因在於執行程序與審判程序的分工不同,法院不得在執行程序中對被執行人與次債務人之間的實體債權債務關係進行判斷。
  • 關於到期債權執行的裁判要旨9則
    在程義林未能清償對姚軍與蔣光潭債務的情況下,姚軍與蔣光潭作為債權人均有權依法向錢橋建築公司代位主張到期債權。不同的是,姚軍是通過提起本案代位權訴訟來主張權利,蔣光潭則是通過對到期債權的執行程序來主張權利。應當說,對於債權人的權利保護而言,代位權訴訟制度與到期債權執行制度各有利弊。
  • 最高法:被執行人到期債權也能執行的3個要件
    對於被執行人到期債權的執行,必須符合三項要件:一是第三人向被執行人負有金錢債務。二是該債務已屆履行期限。三是第三人對該債務並未提出異議。申請執行人在執行程序中根據到期債權執行制度對第三人申請執行,前提是第三人對債務並未提出異議,一旦提出異議,則不得對第三人強制執行,且對異議不進行審查,這是現行法律對限縮執行裁量權的制度要求。
  • 訴訟第三人的到期債權可否強制執行
    因系對第三人到期債權作出的訴訟保全裁定,不是實際的到期債務清償決定,相關法律沒有規定保全第三人到期債權異議告知程序和當事人的申辯途徑,李勇收到裁定後沒有申請複議,也沒有認可對陳春負有到期債務,其後,對陳春也沒有履行支付義務。8月9日,法院一審判決由被告陳春返還原告程世武人民幣7.1萬元。原、被告雙方均未上訴,一審判決生效。同年9月13日,程世武根據生效判決,申請對陳春進行執行。
  • 到期債權執行的案例9則,後附法律規範
    不同的是,姚軍是通過提起本案代位權訴訟來主張權利,蔣光潭則是通過對到期債權的執行程序來主張權利。應當說,對於債權人的權利保護而言,代位權訴訟制度與到期債權執行制度各有利弊。在對到期債權的執行中,次債務人對債權無異議的,即可予以執行,但一旦次債務人提出了異議,申請執行人(債權人)則無法繼續通過執行程序向次債務人求償,而只能通過代位權訴訟途徑主張權利。
  • 對執行已保全的到期債權提出異議是否有效
    本案中,乙公司對丙公司的工程款請求權,不具有被執行人收入的一般特徵,屬到期債權的範圍,不能採取「被執行人收入」的執行方法。第一種意見混淆了被執行人到期債權與收入的區別。  二、第三人異議期限的起算  執行理論一般認為,執行到期債權須經過兩個程序,即債權保全程序和債權變價程序。債權保全程序的效力在於限制第三人的清償和被執行人的處分。
  • 到期債權可執行,第三人提出異議怎麼辦?
    被執行人的到期債權可執行,第三人提出異議怎麼辦?可另訴!被執行人到期債權的執行,第三人在履行通知指定的期間內提出了書面異議,且該異議不屬於法律規定的除外情形的,執行法院依法不應執行該到期債權,且不應對該異議進行審查,申請人應另案提起訴訟避免以執代審。
  • 法院執行之:被執行人到期債權如何執行?操作實務
    對被執行人的到期債權進行強制執行,在補充、創新法院執行措施和手段方面,一定程度上增強了執行的範圍和廣度,對維護和實現申請執行人的權益,具有一定的積極效果和作用。但是,在法院實際運用被執行人到期債權制度過程中,能實現預期效果的案件並不多見。
  • 執行程序中對已保全的第三人債權之處理
    第二種觀點認為,人民法院在執行程序中可以直接執行已保全的被執行人在第三人處的到期債權。理由是:《執行規定》第六十三條對保護第三人利益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在司法實踐中,第三人出於自身利益及與被執行人關係的考慮,經常濫用執行異議權利,或者故意在訴訟保全階段不提異議而在執行程序中提出異議,不審查制度助長了這種惡意異議的提出,不利於維護法律的嚴肅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