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遊舒晴,來自臺灣政治大學,我的實習單位是和訊網
北京的風俗民情和臺灣迥然不同,不知道是北方人的豪爽大氣和南方人的溫柔小意不同,還是兒化音和臺灣腔隔著直飛三個半小時的距離,總之這裡和家裡幾乎完全不一樣,光看服務業就一葉知秋,下面就從口頭禪開始、來談談這幾周的觀察。
「謝謝是你們的口頭禪嗎?」
「嗯……不是,但在這裡也許是。」
這是問題非常有趣,絕對比九二共識更貼近生活。第一次聽到這個問題時,坦白說,腦筋真有點轉不過來,乍看之下,答案顯而易見──誰會把謝謝當作口頭禪?如此真要道謝時,豈不是相看無語、無話可說!但如果將口頭禪定義成高頻出現單詞,謝謝在颯爽的北方人眼中,誠然與「請、謝謝、對不起」並稱為臺灣人的三大口頭禪。 放在北京不平常,但在臺灣絕對是再正常不過了,這姑且可以稱作是父母老師的身教言教,臺灣人的童年回憶。因此,反過來說,鮮有敬語詞彙的北京服務業,讓初來乍到的我十分不習慣,尤其是幾次與掏寶客服相愛相殺的經過,至今都使我回味無窮。
在臺灣,買到質量參差的不良品,可以依循以下三個步驟解決:一、撥打客服專線 二、聯絡消基會、消保官 三、到爆料系列社群留言,自有登報機會,但上了掏寶,一切就不一樣了。為了保有文章的中正客觀,所以儘量好壞並陳,至於結論到底推不推掏寶購物呢?且聽我娓娓道來。
首先我得承認,某方面來說自己是個挑剔的人,那種買珠、卻也會仔細檢查櫝好不好的人就是我。為了劣質贈品,我和客服理論過幾次,畢竟下單前就把贈品價值也一併納入,倘若出現贈品漏發、損壞的情況,這件商品就可能低於當初預估的價值,這個道理就好比,在百貨公司之所以要滿額,在臺灣便利商店之所以要滿70或77,所求的不過是滿額禮或是集點送,贈品有時後的確比消費商品重要,所以要求贈品完好確實情有可原──當然這是臺灣觀點,掏寶上就不能這麼生存。
即便有「7天無條件退貨承諾」,還是要到第一次退貨才會驚覺,原來寄回運費多是由買家承擔,所以在掏寶上儘量不要買太便宜的東西,否則就會捨不得把劣質品寄回去,當然,也可以和賣家商量誰負擔運費,我曾經阿里旺旺兩次店家,力求體驗北京地道生活,意料之內的,沒有ㄧ次成功、勝率0%。
在提出賣家負擔運費的說法後,我得到了兩個答案,ㄧ是已讀不回,最是讓人大動肝火,若遇到這種裝飾型客服,最好的解決辦法是差評他,畢竟都說是裝飾了,真的自付運費退貨
後,還要跟他百般確認到貨狀況,縱覽前人評價,雖沒試過但光是想像就讓人神經耗弱;二是千言萬語盡往消費者身上倒的、訴苦型客服,諸如「我們都是賠本的做」、「包郵我們已經虧了」、「親,做人沒有像你這麼……」、「你就給差評吧,我們也不缺你一個差評,但我告訴你……」等等族繁不及備載,談到最後,兩方勢必都會好奇對方怎麼就有這麼多時間磨呢?想是中國文化博大精深,滴水穿石、集腋成裘早已深深烙印在彼此的腦海裡,要訴苦型客服負擔運費也是不可能的,但是如果你願意再次消費,他就能承諾賠償你壞掉的贈品,再加送你精神損失的小禮物,事已至此,雙方都有臺階下,兩造就可以惺惺相惜、相互體諒,共同體現傳統中國美德。
大家可能會好奇,筆者不就阿里旺旺兩次嗎,怎麼就有這麼多經驗可以分享了?實在不是我誇大,「交淺言深」自有需多經典名句可供參詳,作為日後分享北京生活時的談資。提了兩個壞的,自然要講點好的,偏頗終究不是來這個城市的本意,那次的經驗是一次購買一系列的產品,但其中一個壞掉了。
「你真得要退貨嗎?」
「我沒有要退貨,我只是想說其中ㄧ個壞了,想找你們討論怎麼處理比較好。」
「那不然我發網盤給你吧」
「好的謝謝,那就不好意思麻煩你了」
愉快的時間總是特別短暫,美好的掏寶客服經驗也總能迅速解決所有問題,幸好當初買的東西可以用網盤寄,否則這裡就沒有所謂的美好回憶了。總之,雖然不想戰地方,但北京、或是部分地區客服,果真和臺灣大大不一樣,一切只能說是各有千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