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民營企業最亟需、最迫切、最期盼的事,就是黨委和政府最關心、最上心、最走心的事!」近日,市委領導到榮昌調研時,重慶華森製藥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遊洪濤在座談會上發出如是感慨。
近年來,榮昌把優化環境作為振興實體經濟、推動民營經濟發展的「第一保障」,持續優化營商環境,切實解決企業實際困難,不斷激發民營經濟發展活力。
中國生豬交易所
最正確的決定就是選擇了榮昌
「我們最正確的決定,就是選擇了榮昌的這個地方!」遊洪濤說,從小作坊到上市公司,華森製藥從小到大的每一步,幾乎都伴隨著榮昌區委、區政府及相關部門的扶持與幫助,華森製藥的根已深深扎在榮昌的土地上。
遊洪濤原本是瀘州醫學院附二院的副院長、骨科副教授,工作期間看到很多老百姓因進口藥貴而吃不起藥、治不了病,萌生了建廠製藥的念頭。1997年,他到榮昌租賃廢棄廠房開始創業。
在公司成立之初,華森製藥是一個一無廠房、二無產品、三無人才、四無市場的「四無」企業,現在已是一個有著11條生產線、68種藥品的現代化企業。2017年10月20日,華森製藥在深圳A股成功上市,成為渝西地區首家、全市第50家主板上市公司。
「榮昌區委、區政府和相關部門總是千方百計地為我們服務,給我們創造最好的發展環境!」 遊洪濤說,華森製藥一直堅持研發、市場優先的發展原則,開始創業的5年一直租用廠房,直到2001年,公司才決定修建自己的廠房,榮昌高新區其規劃了100畝工廠建設用地。
因資金不足,華森製藥在廠房建設一直分步進行:最早只建了30畝,之後每次建20畝或30畝,一直到2015年底經過四期建設,才建完這100畝廠房。
華森製藥五期藥品GMP工廠建設工程,建成達到歐美藥品生產GMP標準、大數據人工智慧化藥廠
發展最快的還數這兩年。榮昌區委、區政府大力改善營商環境,主動為企業服務,給企業放水養魚。比如,華森製藥擴產所需土地是2001年籤的協議,10多年來隨著榮昌城區拓展,這塊土地的價值水漲船高升值,每畝售價高達數百萬元,不少開發商都想購買這塊土地搞房地產,而榮昌區委、區政府堅持將這塊地留給華森製藥,並堅持適用2001年籤訂的用地價格。不僅如此,當華森製藥提出建設第五期GMP生產基地項目時,榮昌區委、區政府毫不猶豫地將緊鄰該工廠的160畝地規劃給華森製藥。
而在華森製藥籌備上市的過程中,榮昌高新區及榮昌區級相關部門的工作人員更是自帶乾糧為企業服務,派出專門人員與公司的人員一起跑市級和國家相關部門,及時辦理各種證明材料,各種公章蓋了100多個確沒讓企業去跑,創造了公司上市的「華森速度」。
區委書記曹清堯作為華森製藥「聯繫人」,多次深入企業走訪、座談,現場辦公,為華森製藥解決了許多實實在在的問題。2017年2月,華森製藥董事長遊洪濤向企業聯繫區領導、榮昌區委書記曹清堯反映用電成本過高的問題後,曹清堯立即召集榮昌區經信委、供電公司等部門到華森製藥進行現場辦公,深入分析原因,將其納入直購電申報範圍。從第二季度開始,華森製藥正式享受直購電電價,每度電價降低了0.23元,一年省下300多萬元。區公安局也及時解決了公司運輸藥品車輛過中梁山隧道通行的問題,每年節約運輸成本60多萬元。
「只跑一次,只找一人」改革初見成效
從去年10月起,榮昌著眼構建「親」「清」新型政商關係、倒逼「放管服」改革,大力推行政務服務「只跑一次,只找一人」改革,再次推動營商環境的大幅改善。
行政服務中心工作人員耐心給前來辦事的群眾講解
在「只跑一次」改革上,榮昌區行政服務中心通過成立企業服務中心、整合政務資源、優化辦理流程、簡化辦理環節、融合線上線下等方式,已在289項政務服務事項上實現了「只跑一次」目標。
在「只找一人」改革上,榮昌高新區引進3家第三方代辦公司,為園區企業提供工商註冊、環評、地勘、設計、諮詢、監理、建設、稅務、審計等全程代辦服務,代辦服務費用全由高新區承擔。
榮昌高新區「盈田·智造產業基地」項目副總經理萬成晗感慨地說,目前,他們在全國有10多個在建項目,公司向每個項目派駐的團隊都在10人以上規模,唯獨榮昌這個項目只派駐兩個人,進度卻是最快的。
中國規模最大的衛浴家居用品企業惠達衛浴於今年1月22日籤約落戶榮昌高新區。投資協議籤訂後,榮昌立即成立惠達工作領導小組,3月底就完成了748畝土地的徵地、平場。4月20日,惠達衛浴派人來榮昌辦理工商註冊,當天就拿到了營業執照副本,讓公司派來的工作人員目瞪口呆。
榮昌區工商聯則緊扣民營經濟發展的堵點、難點和痛點,建立了民營企業反映問題和正當訴求綠色通道機制、多渠道聯繫幫扶機制、法律維權援助機制、企業於部門相互評議促進的「雙評雙促」工作機制等「四項機制」,著力解決民營企業在發展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
去年5月,重慶蒂美化妝品有限公司由於資金鍊斷裂,企業瀕臨死亡邊緣。為幫助其渡過難關,協調引進冠群馳騁投資(北京)有限公司以託管、租賃方式進行盤活重組,區委主要領導專門批示要求給予政策允許內最大的支持和幫助。區政法維穩系統、金融部門、高新區、工商聯等單位密切配合,積極出謀劃策,大大增強了投資方信心。區工行聯2次到成都1次到北京,全程參與項目重組的過程談判,於去年底促成籤訂合作協議,由冠群馳騁公司投資4100萬元進行重組。
今年上半年,蒂美公司已完成銷售額3000多萬元,籤訂訂單8000萬元,預計今年可實現7000萬元銷售額,明年可實現1億元銷售額。蒂美公司實現了起死回生。
營商環境的大幅改善使榮昌民營經濟呈現快速發展態勢。榮昌工商分局提供的數據表明,從今年1月1日至6月21日,榮昌新增市場主體5029戶,與2017年同期數相比增長59.45%。其中,內資企業新增2357戶,與2017年同期數相比增長257.2%。至今已初見成效。
五個方面全面優化營商環境
7月18日,榮昌區委召開半年工作務虛會議,就貫徹落實市委領導調研榮昌指示精神,進一步完善、優化榮昌工作的謀劃和戰役執行作出部署。榮昌區委決定將從政策環境、建設環境、生產環境、要素環境、用工環境等五個方面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為企業創造更好的成長發展環境。
榮昌國家高新區鳥瞰圖
打造良好政策環境。建立涉企政策整合機制,目前經信委、發改委、科委、商務局、環保局等單位都有很多涉企政策,但資金、項目缺乏統籌,使用的針對性、實效性不強,一方面企業不了解政策,另一方面企業用不好政策。榮昌將儘快改變此種情況,建立由高新區統籌落實的涉企政策整合機制,把好鋼用在刀刃上。
優化項目建設環境。按照加強事中、事後監管的要求,積極探索企業項目建設承諾制,建委、環保、安監等單位明確建設要求,由企業進行承諾,高新區「一章結」審批。榮昌將考慮企業誠信與優惠政策掛鈎的機制,加大事後檢查處罰力度,降低行政審批風險。
規範企業生產環境。主要是行政執法,既要履行監管職責,也不能隨意到企業檢查,影響企業正常生產。榮昌將建立統一執法的規範,最大可能整合執法力量,同一時間集中檢查或是委託執法,減少對企業生產的幹擾。
構建最佳要素環境。其核心是降低企業生產成本,榮昌將繼續深化用電、用水、用氣價格改革,促進低成本要素擴面,儘快覆蓋園區全部企業。今年將重點要利用大數據建立企業物流智慧系統,已建成鐵路貨櫃物流園區,為企業降低物流成本30%。榮昌將更加關注企業融資環境,把解決企業流動資金放在首位,保障銀行不斷貸、不抽貸;繼續推動上市企業培養,力爭新培育3—5家上市企業。
落實有序用工環境。針對目前企業反映較多的用工問題,榮昌將以高新區為主建立主導產業人力資源公司,整合職業教育、勞動保障等資源,為企業提供精準用工服務。
「優化營商環境是激發民營經濟活力的不二法門!」 榮昌區委書記曹清堯說,營商環境越好的地方,民營經濟活力就越強,綜合競爭力也就越強,他們將按照「兩點」定位、「兩地」「兩高」目標要求,大力扶持現有民營企業,積極培育引進新的企業,全面營造良好營商環境,推動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為榮昌推動高質量發展、創造高品質生活、加快建設成渝城市群新興戰略支點提供重要支撐。
張亞飛 王琳琳 羅嫻 圖片除署名外由榮昌區委宣傳部提供
【免責聲明】上遊新聞客戶端未標有「來源:上遊新聞-重慶晨報」或「上遊新聞LOGO、水印的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稿件均為轉載稿。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與上遊新聞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