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呲必中國」算哪門子「學術自由」

2021-01-07 人民網

遼寧日報刊發致高校哲學社會科學老師公開信《老師,請不要這樣講中國》引起輿論高度關注,人們紛紛指責新聞報導中那些高校教師「呲必中國」的不當行為,但也有少數人為其辯護認為這是「學術自由」。這種辯解其實蒼白無力, 「呲必中國」與「學術自由」完全不相干。

高校教師在講臺上的授課,當然不比政府部門的發言人字斟句酌,可以寬鬆自由一些。但也得有個度,不僅需要態度認真、學術嚴謹,還要求客觀理性。然而在新聞報導中,一些高校教師在講臺上「逢課必講『瞧瞧人家國外』。案例教學時,負面的例子全是中國」,一份調查顯示「80%以上的大學生表示碰到過課堂上『愛發牢騷』的老師,對國家和社會的『描黑』讓學生們都看不過去」。這種罔顧客觀事實、缺失基本科學精神的內容講授,根本不是什麼「學術自由」「學術研究」,而是缺少職業操守的表現。

我們批評一些高校教師講臺上「呲必中國」言行不當,並不是說他們不能對中國發展中存在的問題發出不同聲音。而是希望他們更多從專業精神、學術角度、知識分子情懷,去探討根源、辨析利弊,為國家發展貢獻自己的真知灼見,推動整個社會順利前行。他們可以端出中國的問題,擺在講臺上掰開揉碎,通過嚴謹的論證得出經得起實踐的結論。而不是簡單截取一個歷史或現實的橫斷面,在缺乏邏輯的中西對比中抽出片面荒謬的言論,並以此作為自己特立獨行的個性。

一個國家民族在向前發展中,不可能不出現一些問題。就是美國等西方國家也是如此,不然美國政府也就不可能曾因黨爭而停擺,金融危機和佔領華爾街運動等也就不會發生。再看看那些「輸入」美國民主的國家,伊拉克、埃及、利比亞等,哪一個最終獲得了成功?多少前車之鑑就在眼前,西方那一套早已證明不是放之四海皆準的通行規則,更非療治所有問題的靈丹妙藥。作為學貫中西的一些高校教師,難道真的不知道?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體系和制度好不好、有沒有效,建國60多年、改革開放30多年來的巨大變化已給出最有力的的明證。就是西方社會這些年也逐漸扭轉了以往對中國的偏見,弗朗斯西福山這個曾經忠貞不渝的「歷史終結論」者,也不得不表示 「中國經濟令人驚異的快速發展體現了中國模式的有效性」 「隨著中國崛起,所謂『歷史終結論』有待進一步推敲和完善。人類思想寶庫需為中國傳統留有一席之地,中國亦需在自身發展過程中實踐民主法制的理念。」奉西方模式為圭臬的、「呲必中國」的高校教師,為什麼就不能多思考思考這些觀點和言論。

高校教師屬於社會的精英群體,不僅具有淵博的專業知識,更當有嚴謹的治學態度、自覺的責任意識和中國自古以來知識分子的擔當精神,不能為了迎合某種社會情緒而「呲必中國」,更不能在神聖講臺發洩私憤、「黑祖國」,而應潛心研究真學問、專注傳授真思想、努力提升自我修養,在潛移默化學生中匡正社會的公序良俗,做學生前行道路上的良師益友。  

相關焦點

  • 淘寶特價版上線「全球購」 天貓:都是國貨,這算哪門子全球購?
    淘寶特價版上線「全球購」 天貓:都是國貨,這算哪門子全球購?淘寶特價版上線「全球購」,天貓:都是國貨,這算哪門子全球購?為了進一步提振內需,淘寶特價版每月末定期舉辦「工廠直購節」,更是打造出全民瘋搶的中國版黑色星期五,每周五百萬商品「1元購」,618期間還創造出單日新增100萬新用戶的電商奇蹟。市場分析人士指出,以淘寶特價版為代表的特價購物App正在掀起一場「特價經濟」的新風潮。「摳門式」理性消費的背後,是消費者對高性價比的品質好貨的追求。
  • 策劃「砸蛋糕懲罰不戴口罩者」,算哪門子「正能量」?
    有網友質疑,以浪費糧食為手段的拍攝,算哪門子「正能量」?雖然事後涉事拍攝方也回應稱,「不戴口罩被蛋糕砸的路人是演員」,並就此致歉。但即便都是專業演員拍攝,視頻中的內容仍然不妥。也就是說,該視頻涉及面廣,受眾群體不一,必會造成不良的示範效應。也正因如此,該視頻才遭到了網友們一邊倒的強烈譴責。一邊叫囂「宣傳正能量」,一邊網友普遍不買帳,出現這種情況不知道是不是超出了視頻製作者的預期。事實上,這種以浪費糧食為代價的擺拍,只不過是譁眾取寵的「騙流量」行為,完全沒有所謂的「正能量」可言。
  • 中國高等教育為何需要學術自由?
    Bakkke)的司法判決書指出:「學術自由雖不是一個特別被明文規定的憲法權利,但早已被視為是憲法第一修正案(保護言論自由)的一種特別關切,這一自由即大學在學術事務上,擁有自己判斷的自由」。中國的法律保障公民的多項自由,卻並沒有涉及學術自由問題,復旦大學堅守學術自由,並且在《復旦大學章程》中強調:「學校的辦學理念是其校歌所傳頌的學術獨立和思想自由,強調學術的價值在於探究真理,守護文明,正誼明道,不計其功。」為什麼學術自由應當被法律保護?首先,科學規律是難以確定的,只有通過科學的方法,經過科學家個體或團體的努力,獲得學術同行的廣泛認同,才可能逐漸轉化為真理。
  • 「注射器呲墨書法」遭眾網友瘋狂吐槽,到底算不算藝術?
    」注射器呲墨書法「遭眾網友瘋狂吐槽,到底算不算藝術?你聽說過各種各樣的字體,但下面這個字體你絕對沒見過;你見過各種各樣的毛筆,但下面這個「毛筆」你絕對沒見過;你見過寫字時各種各樣的耍帥形式,但下面這個「跑著」寫沒聽說過吧?
  • ■熱點關注 「砸蛋糕懲罰不戴口罩者」算哪門子「正能量」?
    有網友質疑,以浪費糧食為手段的拍攝,算哪門子「正能量」?雖然事後涉事拍攝方也回應稱,「不戴口罩被蛋糕砸的路人是演員」,並就此致歉。但即便都是專業演員拍攝,視頻中的內容仍然不妥。也就是說,該視頻涉及面廣,受眾群體不一,必會造成不良的示範效應。也正因如此,該視頻才遭到了網友們一邊倒的強烈譴責。一邊叫囂「宣傳正能量」,一邊網友普遍不買帳,出現這種情況不知道是不是超出了視頻製作者的預期。事實上,這種以浪費糧食為代價的擺拍,只不過是譁眾取寵的「騙流量」行為,完全沒有所謂的「正能量」可言。若非擺拍,其行為可能還涉嫌違法。
  • 林毓生:什麼是學術自由?學術何以自由?
    蔡先生講的學術自由基本上是建立在社會達爾文主義的基礎上的。他說各家學說,在沒有被淘汰的情況下,應允許它們各自發展。這是一個很簡單的並不完全成立的為學術自由辯護的一個理論。學術自由真正理論基礎是這句話:學術自由產生學術秩序,學術秩序產生學術成果,學術成果肯定學術自由。它是一個良性循環。
  • 你別騙我,這算哪門子月餅?
    我指著碩大的籠屜中,同樣碩大的彩色發麵團兒發著呆,心下想著:我讀的書的確少,但是我肉多啊,你可休想騙我,這是哪門子月餅?」老闆娘口中的月餅同樣被染得紅紅的,而且開著花兒,像是正譏笑於我的少見多怪。「那先來一個吧!」我瞪著碩大的「月餅」出神。說是月餅,它卻足有歐洲的農夫麵包般大,這下好了,未來三天的口糧都有著落了!「紅的是紅曲,綠的是什麼呀?」
  • 說話呲呲呲怎麼辦?
    在我們日常生活當中,經常會碰到有一-些人說話,說出來的話,感覺是有呲呲的聲音。同這種人說話對於我們的耳朵來說就是一種煎熬。不管你是在日常的交流,還是在工作當中與客戶交談,假設你說話的聲音是呲呲呲的聲音,那麼想必對方一定很不耐煩。
  • 什麼是真正的學術自由?
    ,然而不少中國學人並不理解學術自由的含義和價值。這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消極自由。應用到學術上就是消極學術自由。消極學術自由也可以說是守法原則,因為法律界定了社會關係中的個體免受傷害,在憲法法律之內公民是自由的,超越法律則會侵犯他人的自由。學術是一項特殊性的活動,還需遵循學術共同體共同制定的學術規範,例如,不能偽注,偽造、篡改文獻和數據,不得以任何方式抄襲、剽竊或侵吞他人學術成果等等。學者也不能以學術自由之名違反學術規範。
  • 學術自由及其敵人:審批學術、等級學術
    鄭永流教授的這篇文章深刻剖析了中國學術制度現狀及其成因,並提出了中肯的意見,我輩學人不可不讀。學術自由及其敵人作者:鄭永流(中國政法大學中歐法學院教授) 學術自由何為  作為一項學術活動的倫理原則,學術自由的形成歷經數百年,中世紀中後期學術逐步走出宗教的陰影,1670年斯賓洛莎提出「探討的自由」(libertas
  • 中美交鋒孔子學院:中國侵蝕美國學術自由?
    [摘要]中國影響是否損害美國大學學術自由一直處於爭議之中。今年下半年,加拿大、美國多所大學更是取消了與孔子學院的合作。東方IC 資料旨在教授中國語言和文化的孔子學院在美國再次爆發爭議。當地時間12月4日,美國國會第一次舉行聽證討論中國影響是否侵蝕美國學術自由。5日,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駁斥了這一指控,在回答記者問時,華春瑩形容孔子學院是「中國和世界的友好橋梁」,並認為孔子學院所有教學與文化活動全部「公開、透明」。
  • 學術自由的邊界
    在朋友圈裡,也看到多篇聲援大學老師學術自由和言論自由的文章,但大多的聲援也就僅僅只是聲援,對於學術自由的邊界並沒有太深入的探討。在我看來,為一項權利劃定邊界可能是保護這項權利的最佳方式。在當下,如果我們真的要捍衛大學裡的學術自由,可能只有先講清楚學術自由不保護什麼,才能讓學術自由得到更好的保護。
  • 柯華慶:什麼是真正的學術自由?
    學術自由是學術創新的前提,然而不少中國學人並不理解學術自由的含義和價值。學術自由首先是學者在法律容許的範圍內不受他人或組織幹預的自由。一個人從事學術活動時,按照自己的興趣愛好選擇研究課題,自由探索學理,得出自己的結論。
  • 還哪門子的錢?彭十六被黑真相看完吃驚!
    還哪門子的錢?彭十六被黑真相看完吃驚! 時間:2018-11-28 10:44:47 來源:北國網 編輯:北國網   相信小夥伴對彭十六算是想當的熟悉了
  • 學術自由:誰的自由?如何自由?為什麼自由?
    這種觀點往往把學術自由視作某一類特殊主體——「學者或學術機構」——的言論自由。在這種觀點看來,學術自由與言論自由間是一種特殊與一般的關係,學術自由是言論自由下屬的一個分支,而言論自由的基本邏輯和原則同樣可以適用於學術自由。美國耶魯法學院院長羅伯特·波斯特但波斯特認為最大的謬誤莫過於把學術自由與言論自由混為一談。
  • 左亦魯 學術自由:誰的自由?如何自由?為什麼自由?
    左亦魯編者按「言論自由和學術自由都是我們所珍視的權利,但兩者之間是否可能存在衝突?」這是作者在本文中試圖回答的問題。本文刪節版曾發表於2014年《讀書》第2期。在《民主、專業知識與學術自由:現代國家的第一修正案理論》全書開篇,耶魯法學院現任院長、著名憲法學家羅伯特·波斯特(Robert Post)教授拋出了這一問題。波斯特所針對的對象非常明確——他要挑戰的正是美國理論和實務界長期以來對學術自由的主流理解。這種觀點往往把學術自由視作某一類特殊主體——「學者或學術機構」——的言論自由。
  • 我經歷的學術自由
    說的是加拿大大學教師協會(CAUT)調查了數十份大學與產業部門合作計劃後聲稱,「在他們努力與企業、捐贈人和政府開展以吸引投資過程中,加拿大大學正陷入這樣的泥潭-不惜以犧牲基本的學術原則為代價」。因此,他們認為,大學與企業籤訂合作協議時,必須保證學術自由(中國科學報,2013年11月28日3版)。由此事想到這篇博文選題,並以親身體會談點我對學術自由的認識。
  • 天津話裡「呲」字多
    天津話像一個萬花筒,變化莫測,同一個單字與其他不同的字組合往往會變化衍生出諸多不同詞義和詞性的詞語,這裡僅說一個很有典型意義的「呲」字。查閱字典詞典,由呲組成的詞條並不多,但天津話的卻對「呲」字情有獨鍾。任何一種方言也沒有像天津話對「呲」的使用有這麼高的頻率,天津話中涉「呲」詞語的詞義詞性也如川劇的表演特技變臉一樣說變就變。
  • 巫山神女與自由女神比哪門子高低
    然而,就在《新京報》的新聞見報4天之後,另一條新聞接踵而至:《三峽將建巫山神女像,高138米遠超美自由女神像》(11月17日《重慶商報》)。神女像的建造計劃已獲巫山縣規劃委員會的「一致同意」,其高度「將遠遠超過91米的美國紐約自由女神像」。「據悉,巫山『神女』耗資將在4億元上下」。
  • 什麼才是真正的學術自由?
    那次主要是講理論,實際含義反而沒有機會講,這次到中心來講希望可以彌補一下這個遺憾。我是非常關心實際問題的,同時也非常關係理論,我覺得我關心的理論與實際問題有密切關係。我常常思考學術自由和言論自由的問題。言論自由是一個大的範疇,而學術自由是言論自由的一部分。我在這裡希望補足一下上次講的比較遺憾的地方,即學術自由的實際含義。但是還是要從理論上跟大家稍微交待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