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日報刊發致高校哲學社會科學老師公開信《老師,請不要這樣講中國》引起輿論高度關注,人們紛紛指責新聞報導中那些高校教師「呲必中國」的不當行為,但也有少數人為其辯護認為這是「學術自由」。這種辯解其實蒼白無力, 「呲必中國」與「學術自由」完全不相干。
高校教師在講臺上的授課,當然不比政府部門的發言人字斟句酌,可以寬鬆自由一些。但也得有個度,不僅需要態度認真、學術嚴謹,還要求客觀理性。然而在新聞報導中,一些高校教師在講臺上「逢課必講『瞧瞧人家國外』。案例教學時,負面的例子全是中國」,一份調查顯示「80%以上的大學生表示碰到過課堂上『愛發牢騷』的老師,對國家和社會的『描黑』讓學生們都看不過去」。這種罔顧客觀事實、缺失基本科學精神的內容講授,根本不是什麼「學術自由」「學術研究」,而是缺少職業操守的表現。
我們批評一些高校教師講臺上「呲必中國」言行不當,並不是說他們不能對中國發展中存在的問題發出不同聲音。而是希望他們更多從專業精神、學術角度、知識分子情懷,去探討根源、辨析利弊,為國家發展貢獻自己的真知灼見,推動整個社會順利前行。他們可以端出中國的問題,擺在講臺上掰開揉碎,通過嚴謹的論證得出經得起實踐的結論。而不是簡單截取一個歷史或現實的橫斷面,在缺乏邏輯的中西對比中抽出片面荒謬的言論,並以此作為自己特立獨行的個性。
一個國家民族在向前發展中,不可能不出現一些問題。就是美國等西方國家也是如此,不然美國政府也就不可能曾因黨爭而停擺,金融危機和佔領華爾街運動等也就不會發生。再看看那些「輸入」美國民主的國家,伊拉克、埃及、利比亞等,哪一個最終獲得了成功?多少前車之鑑就在眼前,西方那一套早已證明不是放之四海皆準的通行規則,更非療治所有問題的靈丹妙藥。作為學貫中西的一些高校教師,難道真的不知道?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體系和制度好不好、有沒有效,建國60多年、改革開放30多年來的巨大變化已給出最有力的的明證。就是西方社會這些年也逐漸扭轉了以往對中國的偏見,弗朗斯西福山這個曾經忠貞不渝的「歷史終結論」者,也不得不表示 「中國經濟令人驚異的快速發展體現了中國模式的有效性」 「隨著中國崛起,所謂『歷史終結論』有待進一步推敲和完善。人類思想寶庫需為中國傳統留有一席之地,中國亦需在自身發展過程中實踐民主法制的理念。」奉西方模式為圭臬的、「呲必中國」的高校教師,為什麼就不能多思考思考這些觀點和言論。
高校教師屬於社會的精英群體,不僅具有淵博的專業知識,更當有嚴謹的治學態度、自覺的責任意識和中國自古以來知識分子的擔當精神,不能為了迎合某種社會情緒而「呲必中國」,更不能在神聖講臺發洩私憤、「黑祖國」,而應潛心研究真學問、專注傳授真思想、努力提升自我修養,在潛移默化學生中匡正社會的公序良俗,做學生前行道路上的良師益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