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古今哲人都被畫進一本書裡 馮友蘭的「哲學三史」離你更近了

2020-12-11 封面新聞

馮友蘭

封面新聞記者 張杰

「闡舊邦以輔新命; 極高明而道中庸。 」1987年,哲學家馮友蘭已經92歲。但他親筆書寫這副對聯,用以自勉。

「闡舊邦以輔新命」句,主要是指自己的學術追求。語出《詩經·大雅·文王》:「周雖舊邦,其命維新。」「闡舊邦以輔新命」就是要「把中國古典哲學中的有永久價值的東西,闡發出來,以作為中國哲學發展的養料;「極高明而道中庸」句,主要是指自己希望達到的精神境界。語出《中庸》第27章:「故君子尊德性而道學問,致廣大而盡精微,極高明而道中庸,溫故而知新,敦厚以崇禮。」「高明」,謂性格高亢明爽。「中庸」,謂不偏叫中,不變叫庸。儒家以中庸為最高的道德標準。此句為作者平生追求之境界。此聯集前人句,工穩自然,而恰切地描繪作者之形象。

哲學並不是虛頭巴腦,與我們相隔遙遠。不管是您在公司跟上司匯報,需要縝密的邏輯,還是你在下班後在網上跟人討論一個觀點,也需要懂點哲學。懂點哲學,為人處事觀世,頭腦都清晰得多。

哲學離我們也並不遙遠。沒有系統學過哲學沒關係,只要有一顆好奇的求智之心,找對一本哲學書,你就可以開始你的哲學之旅。「對」的哲學書也肯定不止一本,了解西方哲學,先去讀羅素的《西方哲學史》;走近中國哲學,馮友蘭的《中國哲學簡史》,是很多人的首選。

馮友蘭(1895—1990)不僅被譽為是中國哲學史上「最先具備哲學史家資格的學者」,而且對很多西方人而言,馮友蘭就是中國哲學,中國哲學就是馮友蘭。馮友蘭早年先後就讀於北京大學哲學系和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哲學系,在哥大師從美國哲學家約翰杜威,杜威稱讚他是「真正的學者材料」。中國現代哲學家、哲學史家張岱年稱:哲學家最可貴的品質就是具有追求真理的熱誠,勇于堅持真理,也敢於放棄成見而接受真理。馮友蘭先生從宣揚「理在事先」、「理在事上」轉而肯定「理在事中」的正確觀點,表現了一個真正哲學家的誠懇的「慎思明辨」的態度和寬廣的胸懷。

馮友蘭的哲學思想外舊內新,主要是對華夏先賢思想的再闡釋。其主要著作《中國哲學史》、《中國哲學簡史》、《中國哲學史新編》,被稱為「哲學三史」。

2020年春,中國畫報出版社重新推出了 「哲學三史」。其中《中國哲學簡史》原版是馮友蘭的英文講稿,中文版是採用哲學家、教育家塗又光的譯本。

更妙的是,此次重新出版的「哲學三史」,均配以中央編譯局研究員薛曉源博士手繪的孔子、墨子、梁啓超、黑格爾等古今中外哲學家畫像100餘幅。繪畫風格飄逸,人物形神兼備,大多數畫像題有哲學家的思想學說或詩句,圖注部分則是對哲學家的簡要介紹,有助於加深讀者對哲學家的認識。

孔子

1928年馮友蘭到清華大學講授中國哲學史,期間寫成《中國哲學史》。當時學術界有「信古」與「疑古」之爭,但馮友蘭獨闢蹊徑,採用「釋古」的態度來寫中國哲學史。尤其是他把中國哲學史分為「子學時代」與「經學時代」兩個大段落,令人耳目一新。馮著的《中國哲學史》在當時不僅得到了陳寅恪、金嶽霖這兩位審閱人的高度評價,至今仍然備受讚揚。當代著名哲學家張世英說,「《中國哲學史》是中國近現代史上史論結合、有自己獨立的理論體系的第一部哲學史著作。……把史論結合得那麼緊密,把中國哲學史講得那麼有條理、那麼清晰,而且貫穿著自己的觀點,不人云亦云,到現在還無人能及」。

1947年,馮友蘭在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講授中國哲學史。之後他的英文講稿整理成《中國哲學簡史》。馮友蘭全景展現了先秦到二十世紀四十年代中國哲學的發展脈絡。主要的哲學流派、代表人物和思想,將古今中外的相關知識,都被他融會貫通,並以開闊的視野對中國哲學進行了深入淺出的分析。語言簡明生動,又耐人尋味,洋溢著人生的睿智與哲人的洞見。七十餘年來,本書一直是世界許多大學教授中國哲學的通用教材,成為西方人了解中國思想文化的入門書,也是讓許多人受益終生的智慧經典。

《中國哲學史新編》是馮友蘭在其生命最後十年,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重新撰寫的對中國哲學及文化研究所得之理解和體會,即《中國哲學史新編》。《中國哲學史新編》以思潮為綱,將中國哲學史劃分為七個時代思潮:先秦諸子、兩漢經學、魏晉玄學、隋唐佛學、宋明道學、近代變法、現代革命。全書體量龐大,廣博而不蕪雜,嚴謹而又生動,達到了文與質、博與約的統一。

「哲學三史」寫成的過程,本身也是一部生命史,見證著一個哲學家與社會精神互動的思想脈絡演進史。

相關焦點

  • 讀書會 推薦馮友蘭《中國哲學史》
    《論語》、《中國哲學史》都是無需急迫、慢慢讀、常讀的書。讀論語可參考《中國哲學史》之相關內容,可做一總體之了解。
  • 馮友蘭的中國哲學簡史解讀
    中國的哲學精神,大概已經有2000多年,但這個學科只有百年,應該從馮友蘭的中國哲學簡史說起。他對中國幾千年來哲學了解是通透且深刻的,從他的部分文字中就能體會出來。馮友蘭在《中國哲學簡史》中,明確的指出,「學哲學的目的,是使人作為人能夠成為人,而不是成為某種人」,哲學的崇高任務,是使人達到人的最高成就,成為聖人。哲學的最高價值,不在於使人增加積極的知識,而在於教人成為聖人的方法,在於「提高人的心靈的境界——達到超乎現世的境界,獲得高於道德價值的價值」以致最後達到天人合一的境界。
  • 哲學很難懂嗎?不,讀馮友蘭先生的《中國哲學簡史》一點也不難!
    面對這一渴望,探索自我、探索真實、探索個人與世界的本質與聯繫從未停止,進而也就繁衍出了哲學這一神秘而又深奧的課程。對於大多數人來說,哲學好像離我們的生活很遠,但事實上,它近在咫尺,只不過被蒙上了一層面紗遮擋而變得面貌朦朧。你看,古代兒童啟蒙用的《三字經》中的第一句:「人之初,性本善」就是孟子哲學的基本思想。
  • 哲學小議(一)— 讀馮友蘭《中國哲學簡史》
    「三史釋今古,六經紀貞元」,其中《中國哲學簡史》堪稱中國哲學入門書,全書通俗易懂,深入淺出。重塑精神家園所謂哲學就是對人生有系統的反思的思想,著重於提高人的精神境界,按馮友蘭大師所說,人分為四重境界,即自然境界
  • 那年今日 馮友蘭:哲學大師的智慧人生
    1912年,馮友蘭以優異成績考入上海第二中學的高中預科班。當時的上海第二中學,所有課程都採用英文原著作教材,其中有位教師還將一本耶芳斯的《邏輯學綱要》當作英文讀本。正因如此,馮友蘭對形式邏輯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並由此走上了哲學之路。
  • 步入大學前讀10本好書:馮友蘭講哲學 朱光潛談讀書
    了解中西方哲學   《中國哲學簡史》,馮友蘭 著,北京大學出版社 《中國哲學簡史》:提升人文素養和哲學思維 《中國哲學簡史》一書僅20萬字,但卻是一部具有世界影響的中國哲學名著。它系統闡釋了中國哲學的精神、背景以及哲學史上各種思想流派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觀點,融入了馮友蘭先生對中國傳統思想、文化、智慧等方面的理解,融匯了史與思的智慧結晶,充滿了睿智與哲人的洞見,特別是作者對現實問題的關懷,頗具「讀書不忘救國,救國不忘讀書」的大家風範。武漢大學校長李曉紅曾認為,本書對當下中國大學生提升人文素養和哲學思維,不無裨益。
  • 馮友蘭深信中國哲學蘊含珍貴寶藏 定會大放光彩
    新理學面向世界,不僅吸取新柏拉圖主義、新實在論、實用主義和邏輯分析方法,而且還吸取了馬克思主義哲學的部分內容。它融合中西,貫通古今,體系宏富,別開生面,成一家之言。受時代的局限,新理學未能擺脫程朱理學的保守性,具有保守與革命的兩重性。
  • 哲學不會讓你有錢,但會讓你長壽!看看北大哲學系你就明白了!
    樓宇烈談到,生理養生節慾,心理養生養情,哲學養生明理。而人生明理至關重要,中國哲學能夠養生,儒家進德、道家保真、釋家淨心,也許正是哲學家長壽的原因。北大哲學系教授李中華介紹,北大哲學系包括在世的教授,90歲以上的有十餘人,馮友蘭、梁漱溟、張岱年、等都是90多歲的高壽哲人,85歲以上的人更比比皆是,超過20人,佔有成就的北大哲學系教授近半數。
  • 《中國哲學簡史》,讀懂了這本書,也就讀懂了中國人
    以上所有這些問題,在一本書裡都能找到答案,甚至於得到更多意外的收穫,這本書就是今天喜哥給大家推薦的——馮友蘭的《中國哲學史》。為何推薦這本書呢?我給大家總結出五點必讀的理由,任何一個理由,都足以讓你恍然大悟、愛不釋手、津津樂道。
  • 哥大中國人物史 | 馮友蘭:學以成人,意寄三松
    但當我研究了哲學史後,我發現這一觀點其實頗有問題;我發現,從歷史上的西方哲學中,我們能看到一些與東方哲學相通之處;反之亦然。我發現,人類有著同樣的天性與本質;人類對於『生命』的疑問也是共通的。」—— 馮友蘭  '1923壹近代中國哲學大家馮友蘭是近現代中國哲學的先驅與巨人。
  • 你可以不學哲學,但你必須懂哲學思維,因為你可以更了解這個世界
    蘇格拉底這個名字我們都並不陌生,但實際上他並沒有出過一本著作,他傳播哲學的方式就是每天走到大街上,和別人聊天,聊著聊著就聊出了哲學。關於蘇格拉底的故事有很多,大多數都是其學生記錄下來,比如說下面這個。屋子裡只剩下了蘇格拉底一個人,每天,他仍然很快活。那人又問:「你一個人孤孤單單,有什麼好高興的?」蘇格拉底說:「我有很麼多書哇,一本書就是一個老師。和這麼多老師在一起,時時刻刻都可以向它們請教,這怎不令人高興呢!」幾年後,蘇格拉底也成了家,搬進了一座大樓裡。這座大樓有七層,他的家在最底層。
  • 宗璞談《中國哲學簡史》:太上老君煉出來的仙丹
    馮友蘭以《中國哲學史》、《中國哲學簡史》、《中國哲學小史》、《中國哲學史新編》等著作,成為中國近代以來能夠建立哲學體系的哲學家之一。  儘管無論在學術領域,還是在學術之外,馮友蘭都有可爭議之處。但這不妨礙他的《中國哲學簡史》,成為享譽全球的書。  自從英文原版問世以來,迄今已有法、意、西、南、捷、日、韓等近十種譯本出版。
  • 讀馮友蘭《中國哲學簡史》第九
    在我的哲學史裡,我盡力使用分析方法來說清楚作者的原意,也就是說,把分析方法的作用,限制在適當的範圍之內。但是,從純哲學家的角度看,把過去哲學家的思想予以澄清,並把這些思想引申到它們的邏輯結論,從中表明它們是正確或是謬誤,比僅僅弄清楚他們的原意當然要有趣得多,也重要得多。這樣做包含著「從舊到新」、從傳統到現代的思想發展過程。這種發展乃是上述時代精神的又一階段。
  • 《中國哲學簡史》讀後感——哲學愛好者必不可少的一本書
    《中國哲學簡史》是馮友蘭先生為西方學子學習了解中國文化、哲學的一本入門書籍,後來被翻譯成中文,成為世界各國包括中國在內的大學院校關於中國哲學的通用教材,影響很大。讀完之後,我覺得對國學,哲學感興趣的朋友一定要收藏這本書,因為它會讓你對中國歷史,哲學體系有個大綱性認識,所謂的「綱」,是網中的大繩,所有細繩都連在大繩上。
  • 採薇讀書:雜談馮友蘭《中國哲學簡史》與胡適《中國哲學史大綱》
    2019年11月11日,採薇在當當網上購買了四五本書,其中就有馮友蘭的《中國哲學簡史》。買馮先生這本書的緣由,是因為我在知乎上看到一個問題,大概是說「胡適一向對人寬厚,為何唯獨對學生輩的馮友蘭不睦?」讀畢胡適的《中國哲學史大綱》,以上觀點更讓人好奇:馮友蘭的《中國哲學簡史》是如何成書的?可讀性在何處呢?二、馮友蘭與《中國哲學簡史》胡適出生於1891年12月17日,出生地在上海。4年後,1895年12月4日,馮友蘭出生於河南省南陽市唐河縣祁儀鎮。
  • 文藝教育、哲學、哲人——「柏拉圖《理想國》解析」第三課
    ——進一步是哲學教育。這次課我們繼續下面的討論:什麼樣的人有潛質接受哲學教育?——哲人需要具備的天賦。經過這樣的教育後,哲人是什麼樣的?——哲人的外在表現。若是沒有這種詩神的迷狂,無論誰去敲詩歌的門,他和他的作品都永遠站在詩歌的門外,儘管他自己妄想單憑詩的藝術就可以成為一個詩人。他的神智清醒的詩遇到迷狂的詩就黯然無光了。」柏拉圖提出第四種迷狂,即哲學的迷狂,是愛神阿佛洛狄忒附體。《理想國》中沒有詳細展開,而是在《文藝對話錄》裡的在《會飲》和《斐德羅》裡談論。
  • 史與思的智慧結晶 ——讀《中國哲學簡史》
    著名哲學家馮友蘭先生,經常思考社會、人生和哲學。他在研究和向外傳播中國哲學的過程中,經過梳理和總結,推出了《中國哲學簡史》一書,成為了解和學習中國哲學的超級入門書。 這本書打通了古今中外的相關知識,以宏觀開闊的視野對中國哲學進行了深入淺出、融會貫通的講解。
  • 想入門中國哲學,這7本書閉眼入!
    中國哲學不提供邏輯知識,卻注重提升人的心靈境界。先哲們曾經真誠地探討與世界的相處之道,我們所遭遇的煩惱、困頓與悲苦都能從他們的思考中找到慰藉。《中國哲學簡史(珍藏版)》推薦指數:⭐️⭐️⭐️⭐️⭐️推薦理由:《中國哲學簡史》是哲學泰鬥馮友蘭先生思想臻於圓熟之時撰寫的傑作,也是舉世公認的中國哲學入門經典。
  • 好書推薦:《中國哲學簡史》
    你是否曾對春秋時期的各家學說有過好奇?或者對歷史中的道家和道教分不清楚?又是否對今日對待傳統文化的態度有過懷疑?這本《中國哲學簡史》都能解答你的疑惑。作者簡介:馮友蘭,字芝生,河南唐河人。1895年生。
  • 南陽名人篇之哲學大師-馮友蘭
    馮友蘭(1895-1990),字芝生,河南唐河人,我國現代著名哲學家,哲學史家。馮友蘭13歲喪父,秉承母訓,發奮讀書。曾於北京大學畢業後赴美留學,1923年獲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哲學博士學位。1955年起先後被選為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部委員,常務委員及中國科學院哲學研究所研究員。馮友蘭一生著述甚豐,中,英文著作近500萬言。20世紀20年代,出版了《人生理想之比較研究》,謀求解決中西文化衝突的途徑。20世紀30年代,他編著出《中國哲學史》兩卷本(有英,日,朝文譯本),這是近代中國學術研究的重要成果,確立了他作為中國哲學史學科主要奠基人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