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開大學經濟研究所所長劉剛:AI會增加就業,使分工更細化
中新經緯客戶端3月28日電 由中國新聞社財經新媒體中新經緯主辦的第五屆財經中國V論壇28日在北京舉行。中國新一代人工智慧發展戰略研究院首席經濟學家、南開大學經濟研究所所長劉剛在主旨演講時表示,中國當前能走在人工智慧前沿,是因為中國有獨特的環境或情境在引導AI產業發展。人工智慧技術能夠促進就業,使得分工更加細化。
中國新一代人工智慧發展戰略研究院首席專家、南開大學濱海開發研究院院長劉剛。中新經緯 李卿攝
智能經濟即將到來
劉剛介紹,目前的經濟形態分為三種:以人力為驅動力的農耕經濟;以蒸汽、電力和石化能源為驅動力的工業經濟;以數據和計算能力為驅動力的智能經濟。
談及智能經濟對中國的影響,劉剛舉例說,山東省菏澤市曹縣大集鎮丁樓村從2007年開始做淘寶,現在一個村產值大概在3億元。這個村2000多人口,其中60%在外地打工,現在全部返回家鄉創業,《星光大道》的很多服裝是他們生產的。
劉剛補充道,為了農村淘寶的發展,阿里有1.3萬名員工在做服務,涉及網店客服110萬名,快遞員工170萬名,這個技術能夠增加就業,使得分工更加細化。建立支付體系,包括網上銀行、餘額寶、螞蟻金服、支付寶;建立物流體系等。
劉剛認為,我們已經進入智能經濟時代,以數據和計算為驅動力的時代。這個時代與前兩個時代都不一樣,表現在兩點:數據不是來自於自然界,而是由人類的社會活動創造出來的資源,是我們自己產生的。我們越用數據,發現數據越多,這個財富好像取之不盡,存在明顯的報酬遞增效應。隨著智能經濟的發展,中國經濟將進入到一個新的臺階,而數據和計算正成為關鍵生產要素。
AI產業正處在快速擴散階段
據劉剛介紹,當前我國人工智慧企業使用的主要技術是機器學習。他表示,AI 2.0的概念、新一代人工智慧概念由中國的潘雲鶴院士提出,這也印證了他的觀點,機器學習已經成為AI主要驅動力。
劉剛指出,中國智能經濟表現出非常強的「極化」和「擴散」趨勢,主要集中在北京海澱區、深圳南山區、杭州餘杭區。而擴散的重要機制是「平臺+服務+創業」方式。劉剛認為,人工智慧企業,尤其是平臺類的人工智慧企業,將在中國經濟轉型過程中發揮非常重要作用。
他舉例稱,在深圳,騰訊雲賦能最多。原以為大疆這個企業只做消費類無人機,調研時發現實際上能夠全方位賦能,包括賦能媒體,比如拍攝技術賦能,是很重要的人工智慧企業。
中國猶如人工智慧這股龍捲風的風眼
針對當前中國人工智慧發展的現狀,劉剛總結道:首先,人工智慧是第四次工業革命最核心的引擎。因為它在生產和製造第四次工業革命最重要的關鍵生產要素,那就是數據和計算。
同時,智能經濟正在按照中國的邏輯發生和發展。他指出,中國為什麼能走在人工智慧前沿,核心原因是中國有獨特的環境或情境在引導這個產業發展。我們在調研中感覺到,中國是一個龍捲風風眼,正在向世界刮。
此外,劉剛強調,智能經濟屬於典型的「雙創」經濟。創新創業是非常密集、非常活躍的領域。劉剛還表示,中國智能經濟尚處於極化過程,隨著從極化到擴散的演化,智能經濟將引領中國邁向更高質量的現代化經濟體系建設。(中新經緯APP)
關注中新經緯微信公眾號(微信搜索「中新經緯」或「jwview」),看更多精彩財經資訊。
中新經緯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它方式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