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在《告臺灣同胞書》發表40周年紀念會上的重要講話中指出「臺灣問題因民族弱亂而產生,必將隨著民族復興而終結」。南開大學臺灣經濟研究所所長曹小衡日前受訪時表示,大陸40年改革開放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也重塑了兩岸經濟關係。
臺灣同胞為祖國大陸改革開放作出重大貢獻,也分享了大陸發展機遇。未來兩岸經濟關係如何走向?習近平總書記此次提出的「深化兩岸融合發展」重點闡述了大陸對推動兩岸經濟關係的思考。曹小衡說,這一重要主張可分為三個方面。
制度方面,習近平總書記提出要「積極推進兩岸經濟合作制度化」。當前大陸經濟不會再單純追求經濟總量、經濟增速,而是更加重視經濟社會環境等方面的均衡發展,實現更高質量、更高效率、更加公平的發展。在這一背景下,只有進一步推進兩岸經濟合作的制度化建設,才能為兩岸經濟合作開闢更大的空間。
經濟方面,習近平總書記提出「兩岸要應通盡通,提升經貿合作暢通、基礎設施聯通、能源資源互通、行業標準共通」,曹小衡說,2008年以來,海協會、海基會籤署了23項相關協議,對兩岸經濟合作發揮了重要推動作用。但2016年民進黨上臺使這一進程戛然而止,使服務貿易協議、貨物貿易協議、投資保障協議三個深化兩岸經濟關係的重要協議難以籤署或生效,也使已經籤署的協議的實施細則難以繼續深入磋商和落實,影響了兩岸物流、資金流、人流、信息流的進一步暢通,也影響了兩岸在開拓市場、制定產業共同標準、保護智慧財產權、合作研發生產等方面的進一步合作。
推進融合方面,習近平總書記提出兩岸「可以率先實現金門、馬祖同福建沿海地區通水、通電、通氣、通橋」。曹小衡說,習近平總書記這一提議是在金門、馬祖地區多年熱切呼籲的基礎上提出來的。「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明確呼應了臺灣鄉親的訴求,並進一步提出『支持兩岸鄰近或條件相當地區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普惠化、便捷化』,推動兩岸在生活各個領域進一步融合發展。」
曹小衡說,在新時代,兩岸經濟合作空間將更大,前景也將更廣闊。
《人民日報》( 2019年01月29日 16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