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濤哥
圖 | 來源網絡
隨著我國教育改革的深入,越來越多的學生進入了高等院校,開始了自己夢寐以求的大學生涯。其中,很多人後來又讀了碩士、博士,甚至走進了博士後流動站。
人總是要工作的。像很多這樣高學歷的人,後來走進工作崗位後,有的平步青雲,有的卻毫無建樹、碌碌無為。
其實,這裡面有一個思維定式,人們總認為學歷高的人一定工作能力強。其實不然,只能說,學歷高的人,工作能力強的比例更多些,可能獲得的工作成就也更大些。
那麼,為什麼很多高學歷知識分子,工作以後,自身卻總覺得鬱郁不得志,最終蹉跎了歲月。分析原因,主要有以下三點:
1、很多高學歷的人懂得做事,卻不懂得做人
能夠讀到博士,進入博士流動站學習的人,智商肯定優於常人,而且,這些人在某些方面一定有著常年積累下來的經驗和思想。
然而,話分兩頭,這些人智商雖然高,但往往不善於與人打交道,不懂得為人處世的要求,雖然自身條件優秀,但卻經常很難融入一個大集體,而且還經常容易得罪人。
學歷高,只能說明他在學校受到了嚴格而優質的訓練,特別是在特定的學術中,有一定的發言權和影響力,他們在學術上研究頗深,而在其他方面,往往由於很少去思考、去感受,導致經常這些人社會生存能力較弱。
2、很多學歷高的人缺少闖勁,偏於保守
很多人,在學校呆了很長時間後,已經習慣了高校舒適、安靜的學習環境,工作後,往往傾向於競爭壓力較小、環境安逸的工作。
這些長期的學習感受,進而導致很多人寧願選擇一些工資較低的企業上班,也不願意去嘗試創業,他們不敢承擔創業可能的失敗後果,所以導致他們缺少不斷成長的勇氣,做事偏於保守,不願激進,不敢冒險,在他們的基因裡,就算擁有創業的技術基礎,也不願自己去承擔創業的壓力。
3、很多高學歷的人,眼高手低心氣高
學歷高的人,很多不願意去從事第一線的工作。他們總覺得第一線的工作又髒又累,甚至覺得第一線的工作有失自己的身份。
殊不知,無論從事什麼工作,只有深入一線,才能真正了解一個行業、一家企業,甚至不懂得這才是技術創新和管理創新的源泉。
從一線做起,並不丟人,別人也不會認為丟人。真正讓人鄙視的是,自命清高,眼高手低,大事幹不來,小事不想幹的人。而通過一線的磨練,才能更容易融入單位的管理體系中,從而在以後更順利地開展工作。
有人說,學歷不重要,能力更重要。我認為,這是一種誤人子弟的說法。
去看一看,每年的世界五百強企業,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可以說,幾乎全部的新入職員工都是高學歷,甚至大多數都畢業於重點大學。沒有學歷的證明,哪裡還有展現能力的機會。
然而,在辛辛苦苦地攻讀碩士、博士以後,當走上工作崗位以後,你還需要從頭做起,從基層做起,放下身段,志存高遠,發揮優勢,幹實事,做對人,才能無愧於幾十年學校的培養,無愧於自己的知識,更無愧於寶貴的年華。
今日話題:
你是如何看待高學歷卻沒有作為的人?歡迎留言討論。
--THE END--
熔古鑄今俱樂部,專注情感,暢談古今,歡迎您的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