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現在社會普遍焦慮?如何消除焦慮?不妨看看我的四個建議

2020-11-22 行者而放

最近,一項針對2000名成年人的調查發現,62%的人認為生活正變得越來越令人焦慮

焦慮正在成為當今社會普遍的負面情緒,很多人為此痛苦不堪。那麼人為什麼產生焦慮呢?

調查顯示,受訪者在過去5年裡,54%對金錢更加焦慮,40%對變老感到焦慮,32%對外貌感到焦慮,30%對職業發展感到焦慮。但這些只是產生焦慮的誘因,並不是讓人產生焦慮的根源。

人真正焦慮的原因是什麼呢?

不外乎三個方面:一是生活和工作沒有清晰的目標,卻擔心遙遠的未來;二是總是活在自己「輝煌」的過去,而不是努力持續保持「優秀」;三是對他人的成就羨慕嫉妒恨,自己不努力或無能為力卻還什麼都想得到。

從古自今,是人都會產生焦慮,人們都想擺脫焦慮。「云何降伏其心?」佛陀:「應無所住,而生其心。」王陽明說:「不動於氣,是至善。」

如何遠離焦慮呢?來聽聽我的四個建議吧。

一. 面對現實,相信因果,忘記過去,為了未來不焦慮

從前,有個書生,因女方家悔婚,青梅竹馬的姑娘另嫁他人,便一病不起。家人遍請名醫,卻不見好轉,病體日漸沉重。

一天,一個和尚登門說可以救他。只見他拿出一面鏡子讓書生觀看:一個女子被殺死在路邊,衣服也被扒走,這時有一個人過來把衣服蓋在了女子身上,搖搖頭走了,後來又來一人,買了口棺材,讓女子入土為安。

書生問大師何意?和尚說:這個女子就是你心上人的前世,你就是那個給她蓋衣服的人,所以她和你年少相愛,也算是報答你的恩情,而她現在嫁給的那個人就是安葬她的人,她要報答一生一世啊。聽此言,書生頓悟,淚流滿面,大病痊癒。

人世間,所有的一切,都逃脫不了因果二字。只不過菩薩畏因,眾生只是畏果。

我們為什麼焦慮,因為我們只看到了、想到了眼前的果,而悟不到後背的因。我們現在境遇,已經在之前被我們埋下了各種各樣的誘因。我們現在的所作所為,也會在未來的生活中逐一呈現。

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後,循道而行。悟透蘭因,何須焦慮?

二. 設定目標,然後分段實現,我們的人生道路會被逐漸照亮

有人說,人焦慮的真正原因,在於心不定。

心如何能定?

《大學》裡講:「知止而後有定」。何為知止?通俗講就是確定了自己的目標。

袁春楠,80後,「春楠整理」品牌創始人,暢銷書《脫胎換骨的人生整理術》作者,年入百萬。她為超過 1 萬個中國家庭提供整理收納方案,幫助近 10 萬人整理自己的空間。

她出生於北京一個普通工薪家庭,在成年後至29歲之前她給自己貼的標籤是糊塗、自卑、廢柴,感情受挫。29歲之後,她立志成長,並將整理確定為自己的職業方向。十年來,她幾乎每天堅持寫成長日記並堅持每月、每年做成長盤點。她閱讀了600本書,寫出8萬多字讀書筆記。

她說:「一個人之所以迷茫,主要在於不了解自己和這個世界,沒有主動思考到點子上,我們從小太容易被教育成聽別人的教導,被動接受別人的觀點,被別人種草。請在自己最年輕的時候,給自己的小世界設定明確的規則。並在之後的前進過程中,通過行動試錯,不斷更新規則的新版本。」

30歲時,她用兩個星期時間給自己樹立了101個目標,包含工作、生活等各個方面,隨身攜帶,時時提醒自己。第1年完成了30個目標,7年後,101個目標全部完成。

她很幸運,她找到了自己的目標,從此她不再焦慮。但她在實現目標的過程中,她又將目標分解,逐個實現,化解了目標過於高遠而不可及的問題。

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臺,起於累土;千裡之行,始於足下。任何理想的實現,都是一點一滴的積累。

有時候我們也許看不到清晰的目標,那麼請先從日常做起,用「日拱一卒」的精神,每天至少做一件你感覺有意義的事情,日積月累,你會發現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 堅持運動,補充能量,持續保持健康形象,我們的人生必將越來越好

郭麒麟,郭德綱之子,德雲社少班主,96年生人,年僅24歲的小夥子。

去年的熱播劇《慶餘年》,郭麒麟在劇中扮演範思轍一角,他憑藉著精湛的演技贏得觀眾的稱讚,簡直是把範思轍玩世不恭的人物形象演繹得淋漓盡致。如今,他不僅一線的綜藝明星,也是一線的影視明星。

可又有誰曾想到,眼前這個陽光帥氣的小夥子,之前竟是一個體態臃腫、體重達到190斤的大胖子。曾經肥胖的郭麒麟同樣也因為體型問題遭到別人的嘲笑,就像地主家的胖兒子,在長期遭受輿論壓力的情況下,郭麒麟終於下定決心減肥,並制定了一系列健身計劃。

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他每天風雨無阻地鍛鍊,整整甩掉了80斤肉,逆襲成男神,顏值、氣質瞬間提升,前後簡直判若兩人!

如果說郭德綱的影響力給了郭麒麟一個敲門磚,那麼運動減肥則讓郭麒麟磨鍊了心智,為其成功奠定了基礎。

運動不僅可以拉長人生的長度,還可以拓寬人生的寬度。運動帶給我們的是既是生理的改變,更是心理的改變。

神經科學研究表明,運動可以刺激大腦中內啡肽的分泌,內啡肽是一種類嗎啡激素。內啡肽能夠緩解疼痛,使人愉悅,還能改善失眠,提高免疫力。內啡肽能使人的身心處於輕鬆愉悅的狀態中,從而振奮精神,激發創造力和改善工作效率。

作家村上春樹酷愛跑步,他從33歲開始,已經堅持跑了30多年。他說他很多寫作上的想法和靈感都來源於跑步。

運動能讓我們重生,趕快運動。

四. 得失坦然,知足常樂,積極守護陽光心態,你終會遇見那個優秀的自己

佛家認為世間皆苦,有生老病死,有怨憎會,有愛別離,有五陰熾盛,有求不得。

人的焦慮,也是苦,多半是求不得。「問君能有幾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東流。」這是亡國君主李煜的焦慮。

胡九韶,明朝金溪人。他的家境很貧困,一面教書,一面努力耕作,僅僅可以衣食溫飽。每天黃昏時,胡九韶都要到門口焚香,向天拜九拜,感謝上天賜給他一天的清福。妻子笑他說:「我們一天三餐都是菜粥,怎麼談得上是清福?」胡九韶說:「我首先很慶幸生在太平盛世,沒有戰爭兵禍.又慶幸我們全家人都能有飯吃,有衣穿,不至於挨餓受凍。第三慶幸的是家裡床上沒有病人,監獄中沒有囚犯,這不是清福是甚麼?

是啊,這難道不是一種幸福嗎?

可是世人呢,就像歌裡面唱的那樣:「得不到的想得到,得到的還想有。」這能不焦慮嗎?能不痛苦嗎?

中國有句老話,叫知足常樂,而美國學者給予了科學印證。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約瑟夫·雷夫博士對近五千名參試者展開了為期10年的追蹤調查。

研究開始時,研究人員讓參試者對自己未來10年中的地位、財富、健康等的變化給出預期,並於10年後評估參試者的生活滿意度。結果發現:預估自己沒有太大變動者,幸福指數最高;而那些期望在10年內變得更好或更糟的人,生活滿意度都會降低。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若無閒事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



佛說:「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

讓我們遵循天地萬物之道,「與天地合其德,與日月合其明,與四時合其序,與鬼神合其吉兇」。

讓我們找到自己的方向,並化解為觸手可及的目標,讓點燃道旁的路燈,逐步指引我們向前。

讓我們堅持精進,通過運動強健我們的體魄,淬鍊我們的靈魂,驅趕前方的牛鬼蛇神。

讓我們信守中庸之道,保持平和的心態,得失坦然,寵辱不驚,「既往不戀,當下不雜,未來不迎」。

讓我們放下這顆不安的焦慮心,保持一顆上進心,不要焦慮我們是否會成功,要相信人生終會精彩。只有把自己變優秀之後,機會才會自己找上門來。今日栽下梧桐樹,他日必來金鳳凰。

相關焦點

  • 現在社會大部分都存在焦慮的問題,原因到底是為什麼?
    如今社會普遍焦慮,到底是認的欲望開始膨脹了,還是社會文化有問題?我們該如何讓人們回到最初的本心?其實現在這種問題是不可否認的存在,人們普遍非常焦慮,甚至還有的人因為各種壓力或者種種原因得了抑鬱症。焦慮的狀態一般表現為不敢請假,害怕失業,不敢生病,也不敢生小孩,不敢亂花點等等......甚至都不敢談一場轟轟烈烈的戀愛。現在的人,到底是因為什麼而焦慮,我們來看看下面幾點就知道了。
  • 孩子考試壓力大太焦慮?教孩子「反焦慮思維」,消除不必要的焦慮
    因此,家長們別再說孩子的壓力小類的話,其實不管在哪個年齡階段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壓力,家長一定要重視教會孩子如何緩解考試前的焦慮,讓他們學習&34;,消除生活和學習上不必要的焦慮,減輕自己的生活壓力,保持樂觀積極的生活態度。
  • 為什麼大家普遍感到焦慮、壓力和恐慌?
    為什麼大家普遍感到壓力,焦慮、乃至恐慌呢?那為什麼會如此呢?原因肯定很多,比如性格原因,有的人天生就是容易焦慮的人;比如社會原因,現在資源有限,而競爭的人多,參與其中的人不得不焦慮;再比如生理原因,面臨威脅和困難,我們會不自主的不安。
  • 家長必修課:「監視」焦慮而不是消除焦慮
    單詞、他又如何了」,每個傾訴中都散發著焦慮的能量。也喜歡給孩子布置新任務:做完這個做那個,生怕他閒下來,似乎要把一天排得滿滿的才是有意義的一天⑧ 容易長篇大論:說、寫都如此 無法消除的焦慮#改變的第一步是面對自己,承認「我是焦慮的」。
  • 中國現代化轉型價值觀混亂 社會各階層普遍焦慮
    為何人人都焦慮?  經濟的迅速增長,並沒有帶來從容的國民心態。焦慮像野火一樣,以每一個個體切身感受到的方式蔓延。如何化解從農民到企業主的普遍焦慮?讓國民重拾曾經的雍容氣度?這也是他一再建議的採訪時間,目的是為了讓我「見識一下這條街道夜晚的熱鬧」。果不其然,夜幕降臨時,不足六米的街道兩邊被烤羊肉串的、賣麻辣燙的、鐵板燒的、水果的等攤位填滿,從永定河往西,大約綿延有500米遠。人們三個一群、五個一夥的,坐在矮凳上,邊吃邊聊。空氣中瀰漫著炭烤羊肉的獨特香味和煙味,還混和著「再來一瓶啤酒」的嘈雜吆喝聲。
  • 焦慮抑鬱症:為什麼焦慮嚴重了就會演變成抑鬱症?如何克服它們?
    為什麼焦慮嚴重了就會演變成抑鬱?焦慮症和抑鬱症就像一對雙胞胎兄弟一樣,有焦慮就會有抑鬱;有抑鬱就會有焦慮。它們的重疊概率都是極其之高的,正因為它們的重疊概率很高,達到了70%以上,所以治療的很多抗焦慮的藥物,同時對抑鬱也管用,或者也可以這樣說抗抑鬱的藥物,同時對焦慮也有用。
  • 為什麼現在的你感到焦慮和迷茫?網友:不是我想,而是........
    大家好,我是90觀測,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我們很多人都有的問題,那就是現在的年輕人普遍都感到焦慮不安,這是現在很多人都有的現象,那麼我們到底為何會焦慮和迷茫了?現如今不是空巢老人的問題了,而是年輕人了,太多太多的年輕人成為了空巢青年,不止是人生方面,還有精神上的。
  • 聽聽丨為什麼現在的年輕人總是很焦慮?
    今晚我們來聊聊:為什麼現在的年輕人總是很焦慮?焦慮是共同的體驗焦慮引發了共同的體驗。心理諮詢認為:焦慮是一種正常的人類反應。(此處所指的焦慮區別於臨床上的焦慮障礙,指普遍的焦慮情緒)人類普遍存在以下幾種與焦慮有關的體驗:分離/失去:無論是人際上的分離還是物質上的失去都會給人帶來焦慮。
  • 現代家長普遍的教育焦慮,是由於這2個原因
    首先聲明一點,不是現代家長有普遍的教育焦慮,而是全社會都焦慮,職場焦慮,年齡焦慮,外形焦慮,性別焦慮……所有人都在焦慮。家長只是眾多社會群體的一個分支。焦慮是傳染病,且殺傷力極強,致病率極高,嚴重病患已需就醫,有些患者則深陷焦慮漩渦而不自知。類似此次新冠肺炎,席捲全球,有些人永遠停留在了這個春天,有些人看似無症狀其實已經感染。
  • 如何消除焦慮?
    心理學教育學社會學書籍多有涉獵思考,我很讚賞很多智慧家長的做法,例如:堅決讓孩子脫離現在的社會競爭考試系統,底線就是不要過於追求第一,但也不要落後太多,也就是擁有更多自己獨立的時間空間,發揮個性和想像力,追求自己真正喜歡的事情。
  • 在這個人人焦慮的時代,要如何擺平焦慮?
    比如,未來一個星期我要參加一場重要的考試,我需要提前複習、準備準考證等,這種焦慮是有價值的。但有一種焦慮是過度擔心,比如,我擔心會考不好,擔心會突然生病耽誤考試,擔心路上會出意外錯過考試等。這種焦慮常常建立在「如果怎麼怎麼樣,我該怎麼辦?」之上,而這個「如果」通常是不會發生,也難以提前避免的。這就屬於無效焦慮。
  • 焦慮、焦慮,如何遠離焦慮?
    這也真是應了那句話,知道的越多,焦慮的也就越多!前幾天剛寫了一篇文章《焦慮,高血壓的另一個導火索!》,很多人都在不斷的尋找降低焦慮的方法!或許以下3點,可以對你有所幫助。雖然沒有欲望的人生,會失去更多的前進動力,但如果焦慮纏身的時候,不妨降低一下自己的人生欲望。
  • 「我為什麼這麼容易感到焦慮?」
    01.在我們實現自身欲望的過程中, 也正是焦慮的存在,使得人類能夠對潛在的風險做好準備,從而在物競天擇的殘酷自然中得以存續繁衍。焦慮的這種能夠幫助我們識別危險、及時迴避的積極作用,也使得它不能完全被消除。但焦慮是如此地令人煩躁不安,焦慮產生時,總是能夠牢牢地佔據我們的注意力,使得「清除引起焦慮的威脅」成為當時頭腦中最主要的任務。
  • 為什麼現代人普遍焦慮?是成熟了還是
    為什麼我們會焦慮呢?是因社會太複雜嗎?還是生活節奏太快了?我們現在的選擇實在太多了,每天想得到的有很多,另一方面也同樣會去很多;但重要的是想的太多,但做的事情又實在太少了。在大環境氣候下,社會讓我們每天都要在尚未清楚的認識環境裡、清晰理解自己內心的情況下進行選擇,迷茫和困惑從此而積累。
  • 是不是天天感到焦慮?這是當代社會普遍現象,但需注意病態焦慮
    當代社會的人們普遍焦慮,焦慮高漲的房價、子女的教育、工作壓力,難處的人際關係,甚至同事又換了新房新車,也會給我們很大的壓力,不管是什麼樣的焦慮,背後的本質都是安全感的不足和愛的匱乏。弗洛伊德認為,焦慮是對任何危險、威脅的一種必然反應。只要任何一種情況達到威脅壓倒自我的比重,焦慮就會產生。焦慮是對外部事件或內在想法的一種不愉快的體驗,一種情緒的體現。
  • 《身份的焦慮》:我是個成年人,我很焦慮
    知道為什麼你還在996嗎?為什麼?試想看完第一段的你,緊張、焦慮,此時的說教還有用嗎?那當代成年人的焦慮,還有救?怎麼救啊?我想最務實的,還是弄清它的來龍去脈。所謂知己知彼,百戰百勝。好啦,別慌,下面才是我要說的,關於身份的焦慮,英國「斜槓」作家阿蘭.德波頓怎麼看?
  • 如何克服你的社交焦慮:6個你現在可以使用的技巧
    人們經歷社交焦慮的常見情況:在一群人面前講話與陌生人交談成為關注的焦點(如你舉辦晚宴時)與權威人士交談(如你的老闆)接電話在別人面前吃喝和你覺得有吸引力的人談話社交焦慮的體徵和症狀人們通常認為社交焦慮只是一種感覺,但它實際上有四個組成部分:思想、感覺、身體感覺和行為
  • 全員焦慮有解嗎?資深職業規劃師給出7個公式,還你不焦慮的人生
    也許你會說,我現在沒有職場焦慮,而是發愁「」我愛的人不愛我、「孩子上學不聽話」的個人階段。那也沒有關係,因為不管是何種焦慮,破除魔咒的秘訣,底層邏輯都是相似的。下面,我就從焦慮的成因開始,看看可用什麼方法,緩解焦慮。
  • 《如何才能不焦慮》書評
    最近有些焦慮,正好看到頭條在徵有關焦慮的文章,其實我自己沒有什麼真知灼見的見解,只是幾年前度過一本《如何才能不焦慮》的書籍,來推薦給大家。,但這本書真心的,我覺得不錯,因為在很多焦慮暴躁的夜晚,本這書陪著我,而且這本書裡面所寫的解決焦慮的方法,也適用我,所以,有喜歡讀書的人,不妨讀讀此書。
  • 焦慮的媽媽們
    這個孩子由我養,養得如何也由我說了算。這哪兒有焦慮?這沒有焦慮。現代社會就不同了。幾乎每一個人都被打散成個體,投入到社會當中。孩子養是由我養,養得好不好,卻不由我說了算。更麻煩的是,市場思潮今天吹東風,明天壓南風,今天的評判標準是這樣,五年、十年、二十年後你知道會怎樣?誰也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