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離婚,孩子怕的不是父母分開了,而是自己成了多餘人

2020-12-20 育兒秘籍

文/秘籍君

離婚,對於當今社會已經不是一個新鮮的話題。也許是如今女子社會地位的提高,人們尤其是年輕一點的人說離婚就離婚,但是,好多家庭已經是育有子女的。孩子怎麼辦?又是如何的心態?可是一言難盡的。

小紅在上個星期和丈夫協議離婚了。小紅今年三十多歲,和丈夫結婚八年了,有一個七歲的小女孩,上一年級了。按理說,這應該是已經過了「七年之癢」的家庭,各方面都已穩定下來了,可兩口子說離就離了?更何況,還有一個年幼的孩子。原來,什麼事情都是有緣由的。小紅的老公要說也是個善良老實的人,可不知什麼時候染上了賭博的毛病,一開始是小打小鬧,小紅趕緊勸阻。可誰知老公就跟著了魔似的,一天不賭就手痒痒,結果,家裡的經濟每況日下。本來就是工薪階級的他們漸漸入不敷出,到最後乾脆是債臺高築,好好的一個家庭一下欠了一百多萬。

小紅出於無奈,向老公提出來離婚。離婚後的孩子歸她。婚是離了,可小紅總覺得對不住孩子。因為孩子才七歲啊。她沒有給孩子說這件事。只是沒法給孩子解釋不和爸爸一起住的原因。只能敷衍著。可這種敷衍的日子什麼時候才是個頭呢?

不管怎樣,孩子是無辜的。她年齡尚小,在自己的意識裡,爸爸媽媽是應該在一起的。可這個狀況是已經出現了,孩子一旦知道真相,又會是怎樣的表情?在各種壓力之下,孩子將何去何從?

對孩子情緒的打擊

沒有一個孩子不希望自己的父母花好月圓。更何況,給一個孩子最大的禮物是夫妻關係的和諧相處。可是,有些家庭不得已選擇了離婚。孩子知道這件事之後,情緒上一般都會有很大波動,甚至做出過激的事情。有位姓沈的女同學,本來有著一個幸福的家庭,可在她上初中時,父母分道揚鑣了。這位女同學不用說實在是受不了,表面上說:「無所謂,這是他們的事。」可實際上,孩子情緒受到了很大的刺激。最後,小小年紀的她學會了談戀愛,要知道,本來她是個很本分的孩子。沒想到父母的這一出鬧的是這個結果。不知她的父母知道了,會後悔不?

孩子心底的失落

爸爸媽媽離婚了,毫無疑問,孩子只能跟一方。對於一些上年紀的父母,可能就這樣帶著孩子過下去了。可是年輕點的呢?尤其是現在的社會,往往很多人都還要追求自己的幸福,也就是再成一個家。成家之後,再次生育是難免的。不管是添了弟弟妹妹,這個孩子內心都是孤獨的。更可怕的是,父母有了異性弟妹之後,對其關愛不再像從前那樣。本來,離婚對孩子來說就是一個桎梏,這樣一來,心底的失落真是難以向外人道也。

孩子在這個時候的存在是很可憐的,碰上通情達理的父母還好。就怕一些人性磨滅的父母,有了新家新的孩子,對前面那個孩子不再理睬,自己成了一個多餘人。孩子心底的那種感受,怎一個「痛」字了得?

① 多在孩子面前誇對方

其實,也不是沒有解決的辦法。如果確實迫不得已離了婚,一定要在孩子面前善待這件事。不要把你們之間的戰火燃燒到孩子身上,孩子已經很受傷害了。假如,你是聰明的一方,又帶著孩子,就要善於處理這件事。在孩子面前多說對方的好話,不要說一些過分的引起矛盾的話語。多誇誇對方,絕對沒有壞處。讓孩子感受到原來家裡的氣氛,感受到爸爸媽媽還是在愛他。更何況,孩子不會幫你們解決什麼問題。多包容對方,可以使孩子看到你做人的境界。這樣利於孩子的成長。

② 讓對方多和孩子待一會

離了婚,不等於說阻止對方和孩子見面。有些家長受了婚姻的傷害,把怒火遷移到孩子身上。離婚後,總是不讓對方見孩子。這樣做事萬弊而無一利。孩子,是你們共同的。即使你們現在不生活在一起,可孩子血液中的親情是存在的。有機會的話,多讓對方和孩子相處。父母的愛是均衡的,不管怎樣,同時灑向自己的寶貝,儘量減少孩子心裡的委屈,何樂而不為呢?

看來,離婚這個話題是現在的人們常提及的。但是,有種觀點是無論如何不要傷了自己的孩子,要把對孩子造成的傷害降到最低處。所以,為每個孩子祈福吧,願天下不再有什麼傷害,在成長道路上風雨無阻、花開四方!

相關焦點

  • 傷害孩子的,不是父母離婚,而是父母處理離婚的方式
    離婚會不會影響孩子,單親對孩子不好,完全取決於離婚後父母對孩子的教育和管理。並不是離婚後,單親家庭的孩子,一定不好。曾經的心理研究發現離婚會對孩子帶來很多的影響,比如孩子安全感,處理問題的解決方式,包括性別認同,他們長大後的性格。
  • 孤獨是單親家庭孩子的標籤:父母離婚,我成了孤兒
    一篇小學生作文《孤獨》引發了眾多父母對於家庭婚姻的思考,隨著當下時代的開放,婚姻價值觀的改變,離婚也成了見怪不怪的事情。但是離婚並不是夫妻兩個人的事情,對於孩子的影響是非常大的。一、孩子有心理陰影。當父母離婚的時候沒有及時告訴孩子,在孩子身心沒有發展完全之前,心理承受能力沒有成人承受能力強。突如其來的父母離婚,孩子沒有做好準備,會突然覺得自己失去了親人,失去了家庭。對於孩子的成長,以及一生都會有一層磨滅不掉的陰影。
  • 對孩子傷害最大的不是離婚,而是父母的爭吵
    對孩子傷害最大的不是離婚,而是父母的爭吵最新一期的《我家那閨女》中,演員原來在王鷗三歲那年,她的父母就離婚了。在她的記憶裡,父母常常因為感情不和吵架。當時只有一點大的王鷗,親眼目睹過父母吵架的畫面。如今30多年過去了,可每當回想起之前的種種,她都感到十分害怕。父母感情好不好,帶給孩子的影響是一輩子的。如果孩子在一個有愛的氛圍裡面,那他自然會很健康地生長。如果在家裡父母橫眉冷對,家庭氛圍冷漠,那孩子的內心也會很冰冷。
  • 離婚後怎麼降低對孩子的傷害?重點不是跟誰,而是父母做好五件事
    ,可是如今離婚的夫妻越來越多,成年人或許可以在感情消散的那一刻全身而退,而對孩子來說,父母離婚無疑是晴天霹靂,但是真正傷害孩子的或許不是父母離婚,而是他們對待離婚的態度。,孩子的幼小心靈也會遭受巨大的打擊,一旦父母離異,不管孩子跟隨哪一方,孩子都會有缺失感,研究顯示,父母離婚肯定會讓孩子感覺到痛苦,可是痛苦期會持續多久,就取決於父母處理離婚的態度。
  • 離婚家庭對孩子的傷害,不只是分開生活,還有這一點父母要注意
    他把父母離婚的原因歸結到自身,他認定一定是自己哪裡做的不好,才會讓父親離他而去。得出這樣的結論後,他會產生自我仇視的心理,於是他就成了一個既無生存目的又無生活方向的年輕人。《原生家庭》一書中有這樣一段話:「圓滿離婚這種事情根本就不存在。即使就當時的婚姻狀況而言,離婚是最健康的舉措,還是會對家庭中的每一位成員造成一定的傷害。
  • 高考完,一群父母集體離婚
    然而有些考生在自己的錄取通知書之前,先等來了爸媽的離婚協議書。每年高考之後,那些為了孩子一直堅持不離婚的爸媽,終於等到了離婚的合適時機。民政局多了很多中年人的身影,他們態度堅決,為孩子忍了那麼多年,該是離婚的時候了。對於孩子來說,爸媽離婚不是完全在意料之外。面對爸媽日漸激烈的吵架,他們也有預感,甚至心底裡還會希望爸媽離婚算了。
  • 父母離婚,孩子成了「問題學生」,家長和老師該怎麼辦?
    但有的父母害怕對孩子造成傷害,就選擇了 隱瞞。比如離婚不離家,謊稱父母一方出差等。他們自以為做的完美,可是孩子對父母感情融洽與否,天生敏感且有辨別力,父母的任何感情變化都逃不過他們的眼睛。父母最明智的做法就是,選擇恰當的時候,告訴孩子,父母雖然分開,但愛他的心不變,相信孩子也是希望父母幸福的。
  • 父母離異對孩子是好是壞?心理學家:主要看父母的離婚方式
    婚後生活過得不好,很多人都會考慮是否要離婚,但是大多數人也只是想想,其中很重要的原因是因為孩子,怕父母離婚給孩子帶來傷害。那麼父母離婚到底對孩子是好是壞呢?心理學家研究發現,在兩種家庭成長的孩子,長大後會更快樂,心理也更健康。一種是家庭生活幸福、父母沒有離異的家庭。一種是家庭矛盾激烈,但父母已經離異的家庭。
  • 高考後,父母要離婚,孩子很難受,該怎麼辦才好
    父母一直熬到孩子高考完後,才提出離婚,可知道他們忍了多久?心裡又是有多麼痛苦?現在很多父母都等到孩子高考後再離婚,他們都是在為孩子著想,怕影響孩子高考,所以就一直忍著,甚至連一點情緒都不敢爆發出來,怕影響孩子。
  • 父母分開,單親家庭的孩子就很難健康快樂的成長嗎?
    離婚對任何人來說,尤其有孩子後,都不是一件簡單輕鬆的事。但是,離婚率日益攀升,很多父母不得不面對這個棘手又敏感的問題:一面是艱難維持的婚姻時刻想離開,一面是如何面對無辜弱小的孩子。到底怎麼做才對孩子最好?父母分開真的是對孩子最嚴重的摧毀嗎?單親家庭的孩子就很難健康快樂成長了嗎?
  • 離婚並不能毀掉孩子,但無知的父母會
    美國心理學家華勒絲汀(Judith Wallerstein)博士自1971年就開始針對上百位離婚子女做心理訪談和深入觀察,她發現,即便是在北美那種離婚普遍化的國家,成長於離婚家庭的孩子依然會陷入自我痛苦和懷疑中:「為什麼我的父母會離婚,難道是我不夠好嗎?」、「我那麼愛父母,可是他們為什麼不愛我,偏偏要分開?」所以,《為什麼婚姻重要?
  • 父母離婚,孩子還有可能幸福嗎?父母如何處理,會影響孩子的婚姻
    他今年24歲,之前有過自己喜歡的女孩,但是只要一想到自己要和一個人結婚度過一生,他就覺得非常牴觸。所以,他想來諮詢一下,自己這種情況究竟要怎麼辦呢?我們聊了很多次,他終於講到了他的父母。在他很小的時候,父母就分開了。一開始,他和媽媽一起生活,後來媽媽外出打工,他就和父親生活。後來,父親再婚。他就主動要求和爺爺奶奶一起生活。
  • 最容易毀掉孩子的「毒藥」,不是打罵和離婚,而是父母的這種行為
    前幾天受邀去閨蜜家吃飯,一進門閨蜜4歲的女兒就衝進了媽媽的懷抱,說的第一句話,並不是自己想媽媽了,也不是和我問好,而是:「媽媽,你終於回來了,快給我玩會兒手機!」閨蜜習慣性地把自己的手機從包裡拿了出來遞給了孩子,給孩子之前,還特意的把屏幕亮度和無線調好了。我感覺到很詫異,但畢竟是在閨蜜家,也沒好意思說什麼。
  • 關於父母離婚
    網上說,離異家庭不好,離異家庭大人孩子會有各種心理問題。我個人覺得因人而異。像父母經常在孩子面前吵架的,孩子在這種家庭氛圍下,感受不到父愛母愛,感受不到家庭的溫暖;他們只能感受到父母爭吵的惡劣態度,只能感受到對此的愧疚無奈。父母的爭吵,會引起孩子的逃避心理。
  • 《隱秘的角落》朱朝陽:對孩子傷害最大的不是離婚,而是這件事
    這也就是整個劇中,朱朝陽哪怕在學校被同學欺負、排擠,收留嚴良和普普,以及後面遇見一系列自己無法解決的問題,他也沒有求助過父母的想法的原因。父母離婚本身對朱朝陽並沒有毀滅性的殺傷力,而是父親的缺位和母親的控制欲,造成了孩子的想法和感受被忽視,內心極度缺愛。
  • 不要讓孩子給父母離婚買單,他們不是累贅也不是犧牲品
    孩子說:「有些同學根本不學習,上課不認真聽課,老師留得作業都不能完成。」當時我想了許久,最希望的是這些孩子是因為父母不會管教的原因,而不是因為父母離異造成的,但是我想錯了,大多數都是因為父母離異的原因。這就回到了老生常談的問題「父母離婚最大的受害者就是孩子」。一個完整的家庭對孩子來說就像一把雨傘,爸爸是雨布,媽媽是骨架。
  • 談《隱秘的角落》:毀掉孩子的不是夫妻關係,而是父母的修行
    假設朱朝陽的父母沒有離婚,家庭和和美美,那麼朱朝陽應該是個成績優異十足的好學生乖學生,是為父母臉上貼金的那種小孩。又假設朱朝陽的父母的確是離婚了,但是父母即便離婚,也都是時刻關心朱朝陽的身心發展,都會儘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幫助孩子成長,而不是雙方離婚後父親對兒子漠不關心,母親對兒子嚴格控制這種情況,那麼朱朝陽也應該是一個在父母的親浸泡下長大的擁有健康心態的孩子。
  • 希望父母離婚的孩子,到底因為什麼原因?
    每當父母爭吵的時候,小風都很想勸他們離婚,也許他們離婚了,自己就不會這麼累、這麼恐懼了,也不用每天面對他們的戰爭,自己就能靜下心做自己的事情了,雖然他並不知道自己應該做什麼。​孩子對父母永遠都是最忠實的人,每當父母發生矛盾時,他們會將矛盾的原因好歸結於自己身上,為了不讓父母爭吵,他們會做很多事情來維護家庭的穩定,有時會猜測父母的願望,然後拋開自己的願望,以父母的願望為己任。
  • 離婚後,作為單親父母的你,應該怎麼樣教育孩子?
    夫妻因為婚後性格不合,或者其他多方面的原因,無法再繼續走下去,最後選擇了離婚。人生沒有單行道,離異後選擇再婚重來也無可厚非。但父母離婚,最受傷害的是孩子。他們來到這個世界上,與他們最親近的人就是父母。然後,突然有一天,他們被迫要面對雙親的分開,如果他們的年紀還很小的話,根本就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只知道從此之後父母再也沒有一起帶著自己玩耍了。
  • 最容易毀掉孩子的,不是打罵和離婚?而是父母這樣的教育方式
    時代在不斷的發展,而父母對於孩子的認知也就越來越清晰。現在大部分的父母也害怕傷到自己的孩子,所以常常在日常生活中規範自己的行為,同時觀察自己的孩子背後的情緒,避免他們內心不滿、軟弱、自卑。長時間如此,其實我們都可以看到大部分孩子展現出來的比較自信的狀態,在和父母相處之時也非常的快樂。可是避免孩子受傷害是一點,溺愛的行為真的正確嗎?有些時候看似正確的狀態,其實就會影響孩子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