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扶貧故事」有一分熱 發一分光|黃平縣紙房鄉天馬村第一書記...

2021-01-20 天眼新聞

我叫潘學忠,是黃平縣稅務局派駐紙房鄉天馬村的第一書記,今年57歲,現離退休只有3年……  2017年3月,我主動請纓來到這片熟悉又陌生之地,剛駐村報導時就被這裡崎嶇的山路刺痛了雙眼,當真正走進天馬村,才感覺自己身上的擔子沉甸甸。  天馬村由原來的5個自然村寨合併組建而成,全村總人口為1338戶4813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人口582戶2323人,2014年貧困發生率為36.19%。天坪村、高巖村、馬轉村三個自然村屬全縣極邊地帶,素有「雞鳴三村」之稱,是紙房鄉貧困面最大、貧困程度最深、扶貧任務最重的區域,一直是全鄉脫貧攻堅「老大難」的代名詞。

一支筆、一個背包、一本筆記本成為潘學忠(左)下村入戶的標配一支筆、一個背包、一本筆記本成為了我下村入戶的標配,也在入戶中感受到了人間溫暖。  剛來時,飲水安全問題是群眾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我先是幫水源緊缺的新寨、馬家院、西陽寨等村寨缺水戶尋找水源,協調中寨飲水工程出現的問題進行矛盾糾紛化解,現已全部處理好並制定村寨飲水安全工程供水管理制度及收費制度。

帶領天馬村群眾上山查找水源脫貧攻堅,基礎先行。我在「一事一議」方面協助村幹和駐村幹部完成排水涵管的安裝,爭取投入資金2.8萬元,受益農戶53戶208人,高坡人行步道修建750米,受益農戶36戶145人,完成紙房鄉兩岔河附近至馬轉、中寨到望鄉接馬轉的通村水泥路建設。此外,因天馬村一組和七組水泥路路段局部塌方,我立馬便向我的「娘家人」黃平縣稅務局申請了7500元,用來購買砂石和水泥進行道路維修,並組織群眾投工投勞,將路面修復的同時消除了道路安全隱患。  作為「天馬村」的大家長,更多的是要學會處理很多瑣碎的事情,大到整個村產業謀劃、「兩不愁三保障」的重點解決、疫情的緊急處理,小到群眾住戶的衣食住行、鄰裡矛盾糾紛、特困人員愛心救助。  產業方面,我積極為天馬村謀劃產業項目,促進貧困村組的發展。2017年,我到縣稅務局申請幫扶資金1.5萬元,購買魚苗1000斤用於天坪村8組和9組的稻田養魚項目,覆蓋貧困戶28戶92人;聯繫黃平縣奕博種養殖專業合作社發展天馬村種草養牛項目,2020年已實施運行並養牛40頭,獲國家扶貧資金22.5萬元,覆蓋貧困戶15戶78人;協助落實「特惠貸」惠民政策,2017年共有194戶貧困戶申請特惠貸,每戶當年收入2500元;邀請縣農業局專家到村組為天馬村的臍橙種植戶進行種植方面的業務培訓。

2020年秋,因陰雨天氣延綿不絕,潘學忠帶頭為轄區群眾搶收秋糧記得那一次,我到貧困戶潘昌華的生豬養殖基地了解建設情況,因資金緊缺,該戶在修建120平方米豬圈時遲遲未完成,得知緣由後,我就假借縣稅務局名義自己掏錢買了30包水泥進行幫扶,現豬圈已修建完成並投入使用。  記得那一次,我到貧困戶黃榮安家走訪時,發現他家線路嚴重老化,所用電是用照明皮線從三百多米遠的電桿拉來,沿線穿過周邊農戶的土地和山林,有的地方甚至只有一米高,當即我就向鄉黨委政府匯報此事,後經鄉黨委政府協調電力部門幫忙,安全線路已接通到家。  ……  時光荏苒,駐村三年多,故事也很多。我想群眾對我的印象是好的,經常與我開玩笑地說:「潘書記,你可不能走呀,其他人來我們可不想認他們哦。」有次我會車時,不小心車輪胎下溝了,村民看見後就自發組織幫我抬車,我那刻腦袋回想的都是電視和電影裡,群眾在戰爭年代為解放軍抬車的感受,打心裡地熱淚盈眶。   人的一生可燃燒也可腐朽,當我成為扶貧人的那一刻起,我告誡自己:我不能腐朽,我願燃燒起來,時刻謹記魯迅先生「有一分熱,發一分光」的精神,無論何時都要做到一個「發熱」的狀態,願以微光吸引微光,形成燎原之勢,為共產主義事業奉獻終生!

通訊員 楊通芳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凌忠雲 整理  編輯 韋依  編審 王璐瑤 肖慧

相關焦點

  • 「我的扶貧故事」擔當使命 倍感光榮丨黃平縣紙房鄉向心村第一書記...
    我叫何興明,帶著「一宣六幫」的駐村使命職責,我被派到了紙房鄉向心村擔任第一書記,在這已有三年之久的工作中,與村「兩委」和同步小康工作隊員一道,以宣傳黨的方針政策為己任、以人民群眾奔小康為目標的激情鬥志,為民辦事服務促脫貧。
  • 「我的扶貧故事」三年紙房人 一生紙房情丨黃平縣紙房鄉黨委書記金...
    我叫金延楷,因組織安排,於2017年8月調至紙房鄉擔任鄉長後,開啟了我的戰貧使命,同時也開始了我三年「紙房人」的生涯。初來乍到,對於山高地遠的紙房,甚是陌生。不過作為「85後」的我,一腔熱血和滿懷衝勁也在深夜讓我沉下心來,決定從「實地調研」入手。
  • 「我的扶貧故事」用青春書寫無悔華章丨黃平縣紙房鄉向心村駐村...
    紙房鄉位於黃平縣城西北部,距縣城直線距離38公裡,公路裡程67公裡,是兩州一地區三縣交界處,東界遵義地區餘慶縣白泥鎮,南接本縣平溪鎮,西與黔南州甕安縣猴場接壤,北與遵義地區餘慶縣龍溪鎮相鄰。對於紙房,我很陌生。
  • 「我的扶貧故事」把「小蜜蜂」養殖成「大產業」|黃平縣平溪鎮小地...
    我每次來到村裡的大灣山,聽著這蜜蜂嗡嗡嗡地飛,我心裡真開心。蜂蜜養殖,在增加我們村集體經濟收入的同時,還每年給貧困戶每戶500元的分紅。的確是一個好項目。  我是孫文武,今年56歲,現任黃平縣平溪鎮小地村黨支部書記。
  • 魯迅、巴金、朱光潛的青年說:有一分光,便發一分熱
    「在有限世界中做自由人的本領;有了這副本領,我們才能在急忙流轉中偶爾駐足作一番靜觀默索,作一番反省回味,朝外可以看出世相的莊嚴,朝內可以看出人心的偉大。並且不僅看,我們還能創造出許多莊嚴的世相,偉大的人心。」今天,重溫魯迅、巴金、朱光潛對青年人的寄語,願我們各自努力,有一分光,發一分熱。
  • 有一分熱發一分光 像螢火蟲一般
    第二年6月,胡廷澤進行了一場艱辛的手術,這也是華西醫院歷史上第一例動靜脈瘻手術。胡廷澤和3位同事在手術臺邊鏖戰了25個小時,手術宣告成功。  其實,在胡廷澤的身上像這樣的第一還有很多。1961年,胡廷澤主刀,成功為一位先天性巨結腸的患兒進行了手術。此前,這種病在四川的死亡率是100%。  如今,年已90歲的胡廷澤仍在華西第一住院大樓的兒外科參與查房。
  • 「我的脫貧故事」一個人脫貧不算什麼 大家都脫貧致富才是最好的丨...
    我叫唐國珍,今年57歲,是黃平縣紙房鄉天馬村三組人。因家庭條件有限,我17歲就開始外出打工,做過服務員、工廠工人、管理人員等,十幾年的打工生涯,卻沒掙著什麼錢。嘗盡了在外打工生活的艱辛與淚水,我暗下決心回鄉發展。
  • 「我的扶貧故事」脫貧戶老鄧一直記掛我|黃平縣紙房鄉永聯村幫扶...
    我叫雷邦凱,是黃平縣紙房鄉人民政府的一名基層幹部。2018年,隨著脫貧攻堅號角的吹響,鄉黨委政府安排我到永聯村開展幫扶工作,在那裡有我的十戶包保幫扶對象,其中鄧開舉家給我的印象尤其深刻。   幫扶這幾年我感觸很深,扶貧工作平凡而艱辛,包保幫扶就是直接服務群眾,幫助群眾排憂解難,做群眾的貼心人。當我第一次去鄧開舉家走訪時,被他們家的狀況驚呆。鄧開舉年邁,妻子智障,兒子多年前在工地受傷失去勞動力,其居住的房子低矮漆黑,村幹部說他們僅靠低保勉強維持生活。
  • 【卓越嶺師】有一分熱,發一分光 —— 訪廣東省大學生年度人物提名獎:李明山
    有一分熱,發一分光。就像螢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裡發一點光,不必等候炬火。——魯訊《熱風·隨感錄四十一》2018年4月16日,2017年廣東大學生年度人物評選結果出爐。其中我校林澤濤和李明山同學因為學術科研上的突出成績獲得年度人物提名獎。他們是嶺南師範學院最優秀的一批學子,非常值得我們學習。
  • 「我的扶貧故事」從陌生人到群眾的知心人丨黃平縣平溪鎮大寨村第...
    我叫龍安煦,2019年9月經組織選派來到大寨村任第一書記。  初來大寨,一切都是從零開始。  之前,我是搞農業技術的,到了村裡,業務上有很多不同,我需要去溝通,去給老百姓講國家政策,有時候還要處理老百姓之間的矛盾,所以很多東西我都要從身邊的群眾、網格員、村支兩委身上學習。
  • 「我的扶貧故事」聚焦產業促脫貧丨黃平縣平溪鎮黨委書記李拓
    我叫李拓,2012年4月,到黃平縣平溪鎮擔任鎮黨委副書記、鎮長,2017年3月任平溪鎮黨委書記至今,也是全鎮脫貧攻堅的重要決策者之一。李拓聽取茭白種植基地負責人介紹茭白苗培植情況 聚焦產業發展,決戰脫貧攻堅  「扶貧扶長遠,長遠看產業」。我覺得只有產業發展壯大了,才能給百姓增加就業渠道和收入,才能使經濟持續健康向好發展。
  • 「我的扶貧故事」漫漫扶貧路 幫扶需堅持丨黃平縣新州鎮新莊村同步...
    經常有朋友問我,你們這些幹部扶貧都幹了些什麼,有效果嗎?對此,我也曾心存疑慮。  如今,我可以很肯定地回答他們,我們做了很多實事,成效顯著!  駐村以來,通過對貧困戶基本情況的了解,我才真切體會到扶貧這項工程是何等的重要和偉大。
  • 「一分錢一分貨」英文怎麼說?
    A: 我在購物商場的一家店裡花了5美元買了個耳機,可是用了一個禮拜就壞掉了。B: 哎呀,一分錢一分貨嘛。這個牌子的湯是比較貴的,可是你要知道,一分錢一分貨喲。(地道又實用)「送行」英文怎麼說(地道又實用)「一路順風」英文怎麼說?(口語必殺技)「請相信我!」原來可以這樣說!?(口語必殺技)「滴滴打車」這種App我們應該怎樣用英文表達?
  • 平板菌達人|有一分熱,發一分光—國獎獲得者系列專訪之潘子翯
    2019年剛入學的新生軍訓是一段令人難忘的時光,潘子翯克服困難,認真參訓,並積極參加大學舉辦的新生第一次大型活動「心繫國防 愛我中華」主題演講大賽,取得了演講比賽的三等獎。這次獲獎,極大鼓舞了她的鬥志,隨後的一年內,她敢於嘗試、勇於挑戰不可能,在困難面前決不退縮。
  • 魯迅:願中國青年都擺脫冷氣,只是向上走,有一分熱,發一分光
    凡中國人說一句話,做一件事,倘與傳來的積習有若干牴觸,須一個斤鬥便告成功,才有立足的處所;而且被恭維得烙鐵一般熱。否則免不了標新立異的罪名,不許說話;或者竟成了大逆不道,為天地所不容。這一種人,從前本可以夷到九族,連累鄰居;現在卻不過是幾封匿名信罷了。但意志略略薄弱的人便不免因此萎縮,不知不覺的也入了「數麻石片」黨。
  • 「我的扶貧故事」傾情為民辦實事 著力產業助脫貧丨黃平縣重安鎮重...
    我叫趙學海,黃平縣政協智力支邊辦主任,現任重興村第一書記、同步小康駐村工作組組長。我到重興村任第一書記一年有餘,是村幹口中能找項目、會帶領隊伍、善於協調的好書記;是群眾口中耐心講解、好脾氣的第一書記;是下隊入戶時站在村口守望中家犬搖尾相迎第一書記。
  • 扶貧故事丨累倒在扶貧路上的「第一書記」
    扶貧故事丨累倒在扶貧路上的「第一書記」 2020-12-15 17:2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發一分光,不必等候炬火
    我知道你心有不甘。2002年,一個農村孩子考入有「軍中清華」之譽的國防科技大學,開啟了軍旅生涯。15個春秋,你努力拼搏,一直追尋著心中的夢。大學畢業時,你是「優秀畢業生」,榮立三等功;大學畢業後,你是優秀排長、優秀機關幹部,順利完成學歷升級,獲得碩士學位。在部隊,科研課題、實兵演習、搶險救災、出國維和,許多大項任務你都有幸參與。
  • 「我的扶貧故事」舍小家顧大家,一切都值得|黃平縣重安鎮五福村第...
    我叫蒲祖潤,是黔東南黃平縣農業農村局一名幹部,從2016年4月開始,根據單位推薦和組織選派,我來到重安鎮五福村任第一書記,近5年的駐村工作,沒有時間照顧幾近癱瘓的愛人,舍小家顧大家。對全村235戶972人的貧困人口進行全覆蓋走訪,對他們情況做到心中有底;制定好脫貧方案,做好貧困戶的動態調整,做到應納盡納,應退盡退;把扶貧政策用好,把好事辦到群眾的心坎上。  我知道,駐村工作要從小事做起,每年的農忙時節都會和群眾一起活躍在田間地頭,出點力,幫點忙。
  • 「我的脫貧故事」養蜂讓我一家過上了「甜蜜」生活丨黃平縣紙房鄉...
    我叫毛庭武,是黃平縣紙房鄉墮坪村的一個普通村民。5年前一直在外務工,一度被識別為建檔立卡貧困農戶,2015年我返鄉創業,成了紙房鄉墮坪村一位養蜂人,我通過養蜂脫貧了,但是我最大的願望還是帶領村裡的貧困戶大力發展養蜂業,共同增收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