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每次來到村裡的大灣山,聽著這蜜蜂嗡嗡嗡地飛,我心裡真開心。蜂蜜養殖,在增加我們村集體經濟收入的同時,還每年給貧困戶每戶500元的分紅。的確是一個好項目。 我是孫文武,今年56歲,現任黃平縣平溪鎮小地村黨支部書記。 小地村位於黃平縣平溪鎮政府東北方向,北面與遵義市餘慶縣的小腮鎮接壤,西與紙房鄉毗鄰,東南與亞印村相鄰。全村國土面積20.56平方公裡,轄8個村民小組、6個自然寨,有331戶、1372人。其中有建檔立卡貧困戶81戶288人,有20戶已經進行移民搬遷。平時村民以種植水稻、玉米、油菜、烤菸、藥材及牛、豬、羊等養殖業為主要經濟來源。村內有著名的大灣山森林自然保護區,全村森林覆蓋率達90%以上。
孫文武指導村民養蜂技術
每年春暖花開的時候,小地村綠植披衣、鮮花點綴、花香四溢。油菜花、野菜花、油茶花、五倍子花等隨季節漫山遍布。豐富的蜜源不時引來外地放蜂人前來擺蜂箱養蜜蜂。「別人跑那麼遠來我們這兒養蜂,我們天天守著大山、看著滿山的花,為什麼不能自己養?為什麼不能把滿山的『錢』裝進自己的口袋裡?」看著村裡公路兩側、大灣山森林自然保護區腳下擺放著放蜂人的蜂箱,我不斷地思索著…… 自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我多次組織小地村黨支部和村委會召開會議,圍繞探討如何將村裡的優勢資源發展利用起來。由於小地村地處偏遠,交通發展滯後,群眾發展經濟意識淡薄,全村經濟發展相對落後。我覺得自己是村黨支部書記,沒有產業發展,群眾難以脫貧。2017年,我自籌資金養殖了30箱蜜蜂,經過努力,在獲得較好的收益的同時,也為我養殖蜜蜂積累了經驗。
孫文武查看蜜蜂情況
2019年,平溪鎮黨委政府給小地村70萬元扶貧資金作為扶貧產業發展的基礎,我成立了養蜂專業合作社,並自告奮勇擔任蜜蜂養殖扶貧項目負責人。採取「支部+合作社+農戶」模式,把扶貧資金與61戶貧困戶實行利益聯接保底分紅。由於我在前面幾年蜜蜂養殖的成功,進一步提振了村民的信心,示範帶動作用也開始顯現出來。村民黃國茂、蔣榮華、周益倫等紛紛加入到蜜蜂養殖隊伍裡,村民們不懂的地方就向我了解養殖蜜蜂注意事項,我也為他們提供一些相關養殖技術。 關於蜜蜂養殖,我初步筆者算了一筆明細帳,一般每箱蜜蜂年產蜜12至15斤左右,按照當前市場售價每斤蜂蜜150元,農戶只要養殖一箱收入可達2000元左右,這意味著如果你是貧困戶,家庭人口4到5人,只要你能養殖有10箱蜜蜂,自己就可以真正脫貧了。
小地村大灣山森林自然保護區
今年,在我的帶動下,小地村發展到700多箱蜂,養蜂產值達120多萬元。按照「支部+合作社+貧困戶」模式,小地村武林生態蜜蜂養殖合作社帶動全村76戶群眾加入蜜蜂養殖,61戶貧困戶脫貧摘帽。 如今,我們小地村已經把「小蜜蜂」養殖成為「大產業」,蜜蜂養殖為助推脫貧攻堅、鄉村振興提供了堅實保障。 通訊員 吳忠壽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李卓檬
編輯 程達 胡蕊 編審 宋黔雲 熊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