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潔,西安市車輛中學高級語文教師,教育碩士,陝西省優秀教師,陝西省第六批學科帶頭人培養對象、西鹹新區首屆最美建設者、陝西省教學能手、西安市學科帶頭人、西安市骨幹教師、西安市教學能手、西安市學科建設先進個人、灃東新城楊潔語文名師工作室主持人、馨雅閱讀社團負責人、教研組長,主持參與多項省市級課題,有多篇論文發表在省級刊物上。
讀書不覺已春深,驀然回首,踏上講臺已24個年頭了,站在庚子歲中,回顧前塵,才發現一路走來最是勤勉能致遠。
初次踏上講臺的青澀至今仍歷歷在目,尤其難忘的是老校友校長來聽課的情景,那次我執教的是吳伯簫的《菜園小記》(現在教材已經刪去了這篇文章),那節課在流暢地完成整個教學環節後,還剩兩分鐘,我就問學生還有沒有問題,一個學生舉手提問最後一段「記一輛紡車」前面的破折號的含義,我給學生做了提示點撥後,學生恍然大悟,就在這時下課鈴響了,這節課結束了。
老校長是語文老師,她對我的這節課做了充分肯定,但最後還是語重心長地告訴我:「你最後的提問讓我替你捏了一把汗,萬一學生的提問超出了你的備課範圍,你該怎麼收場?」我當時也有了一絲慶幸,幸虧學生提的問題我答出來了,老校長繼續說:「好好讀書吧,廣博的閱讀、充分的備課可以給你底氣和膽量。」
就這樣我順利地完成了試講,走上了工作崗位,在忙碌而又平凡的工作之餘,我念念不忘的是閱讀,閱讀小說、閱讀諸子百家、閱讀其他的社科類作品。
上班不久,有一位中年同事就《孔子家語》中「子路曰:『南山有竹,不柔自直,斬而用之,達於犀革。以此言之,何學之有?』孔子曰:『括而羽之,鏃而礪之,其入之不亦深乎。』子路再拜曰:「敬而受教。』」與我探討,我用俗語「成材的樹不用栝」對子路的話進行解釋,又用「栝了長得更好」表達孔子的主張,同事說沒想到我基本功還挺紮實的,我的解釋通俗易懂讓他茅塞頓開。同事的表揚讓我嘗到了閱讀的甜頭,我的閱讀之旅仍在繼續……
2002年國家進行教師資格證統一認定考試,考試內容有教育學、心理學及普通話。面對這樣的考試內容,非師範專業的背景(我畢業於西北大學文學院漢語言文學專業)讓我意識到系統學習專業的迫切需求,於是2003年秋季我參加了陝西師範大學的教育碩士在職研究生考試,2004年初到2006年5月,我在陝西師範大學在職進修,家在北郊,上班在西郊,學習在南郊,每周就這麼奔波,堅持了兩年半,我終於系統地掌握了教育學的相關知識,完成了論文答辯,獲得了教育碩士學位。在這期間,尤其難忘的是師大圖書館豐厚的圖書館藏,我如饑似渴地借閱書籍抽空閱讀,《中國現代文學史》《語文學科教學綜論》《教育心理學》以及張志公、葉聖陶、呂叔湘等大家的語文教學思想都讓我受益匪淺,至今我還珍藏著陝師大圖書館的借閱證,以此緬懷那段難忘的求學經歷中的閱讀時光。
這期間我從初中到高中任教,後來我常常慶幸有那麼幾年的初中教學經歷,完整的中學執教經歷使我系統地掌握了課本的編排體例,明確了初高中知識之間的斷裂和銜接點,初中語文教材幾易其稿,每有變化,我總是及時閱讀了解初中教材編排的規律,以便更好地進行初高中教學的銜接,長期的關注變化、及時閱讀教材使得我與學生距離更近,也使得我的教學相對更輕鬆。
由於工作需要,2010—2011學年我到西安市第16中學(今西安市文景中學、西安市經開第六中學)轉任交流一年,交流期間,我勇挑重擔,認真備課,引領學生閱讀,16中的借閱室裡常能看到我忙碌的借閱身影,我講過的課裡有我讀過的一本本書,所以深受學生喜愛。在這一年我獲得了16中頒發的「優秀班主任」「讀書活動二等獎」等榮譽稱號,2012年我順利晉升中學高級教師,至此我的教學生涯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
晉升高級教師後我並沒有止步不前,在外力的推動下,在內力的驅使下,2013年我經過校級、區級考核,到市上參賽,獲西安市教學能手,2014年獲西安市骨幹教師,2015年獲陝西省教學能手、西安市學科帶頭人,2017年獲西安市課改先進個人,2018年參加西安市骨幹教師赴新加坡海外高級研修班,2019獲西鹹新區首屆最美建設者、陝西省優秀教師,並通過考核成為陝西省中小學第六批學科帶頭人培養對象。
這其中最大的賽事就是2015年的省級能手比賽了,一次次的逐級過關斬將,我來到市級選拔賽賽場曲江一中,在面對工作人員的友善提醒「兩天來你抽的課題算是最難了」,我也有過瞬間的慌亂,因為我看登記表上前面的選手基本都抽到宋詞單元,而我抽到的是《廉頗藺相如列傳》,文本篇幅長,又是文言文,課前學生反映還沒學過,怎麼能在20分鐘的微型課中很好地引導學生學習,展示自己的閱讀積累?我很快想到小學學過的三個故事—完璧歸趙、澠池相會、將相和後很快就鎮靜了,由此導入,讓學生篩選信息分析廉藺二人形象,結合24字核心價值觀中的愛國、敬業、友善,拓展到寬容等品質,最後我得以順利晉級,被推送到省上參加省級能手比賽。這些比賽中,有說課要求,有講課要求,考查形式在不斷變化,不變的就是對語文學科核心素養和教師綜合能力的考查,究其實質乃是對教師的閱讀底蘊的考查。而我多年閱讀帶來的積澱,終於在這一時刻派上了用場。
如今我依然堅守在教學一線,在閱讀中成長,在教學中提升,取得了一些榮譽和成績,這些榮譽的取得離不開所有幫助我成長的同事、領導、朋友和親人,同時也與我長年累月的堅持閱讀密不可分。同事、領導、朋友和親人的支持給了我莫大的信任,長期的閱讀給了我不竭的動力和源泉。在不斷的成長中,我一次次地見識高手,一次次地清楚認識自己的差距,一次次明白閱讀的強大推動力,也一次次地明白前行的道路還有多遠。
記得在獲得「西鹹新區首屆最美建設者」時接受記者採訪時我說過:「教師這個職業是不能拿簡單的上班和下班時間來衡量的。」確實是這樣,教師的工作可分為有形工作和無形工作,業餘時間的勤勉工作、堅持閱讀才逐漸讓個人能力不斷得以提升。有不少專家疾聲呼籲,不閱讀的教師休想培養出愛閱讀的學生。朱永新教授說:「一個人的精神發育史就是他的閱讀史。」我讀過蘇霍姆林斯基筆下的用一生備課的老師,我感受到於漪老師一輩子從教的高尚情懷,我看到了許許多多普通的優秀教師的敬業和執著。
見慣了那麼多優秀的同行無一不勤勉,他們犧牲了大量的業餘時間在專業上不斷精進、不斷提升、不斷飛躍,是長期閱讀給了教師不斷前行的動力,讓我們抓住工作之餘的點滴閒暇,靜心閱讀,在閱讀中實現悄然的蛻變。 站在新的起點,我細數歲月的流沙,梳理自己的心緒,只為更好地前行,在書香的浸染中,一路前行,一路芬芳。
編輯:王波
《陝西教育》是陝西省教育廳主管,陝西教育報刊社主辦的教育類刊物,投稿郵箱:sxjy_w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