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省第六批學科帶頭人培養對象、陝西省教學能手楊軍輝老師在授課
楊軍輝:陝西省寶雞市陳倉初中語文教師,陝西省曹公奇名師工作室成員,陝西省教學能手,陝西省第六批學科帶頭人培養對象。曾獲全國說課大賽一等獎,參與多項省級課題研究,參與多部教學書籍編寫,有多篇文章發表。
文/楊軍輝
那時參加工作才不到四年,在偌大的西安師範禮堂,我有幸聆聽了著名特級教師竇桂梅的示範課《再見了,親人》。
名師對我的影響深刻而持久。回到學校,竇老師的聲音久久縈繞在耳畔。「大嫂,停下您送別的腳步吧!」原來,朗讀可以這樣有魔力使人入情入境!我嘗試模仿竇老師朗讀,還買來了《跟竇桂梅老師學朗讀》一書。我的朗讀水平確實有所提高,但是,課堂上為什麼要朗讀,哪些課文適合朗讀,我沒有深思。
學竇老師,我如痴如醉。《宋定伯賣鬼》一課,竇老師改編了歌詞:「你也說志怪,我也說志怪……」《晏子使楚》,竇老師在課堂結束唱起了「黯淡了刀光劍影,遠去了鼓角爭鳴」。那段時間,我暗中練習唱歌,以期在課堂精彩綻放。
王君老師講《觀刈麥》,配樂朗誦令人潸然淚下。想方設法找到這個音樂,名為二胡曲《長相思》,整天聽著,配樂朗誦著,三月不知肉味!我以為這樣就算上好語文課!
我校有位優秀語文老師,特別能畫,板書幾乎都是一幅畫,學《背影》畫一個背影,學《與朱元思書》畫一本書。我教《古井》就畫口水井,教《豐碑》就畫個石碑,竟然得到了好評!
……
我以為,只要這樣做,就可以上好語文課。我以為,這樣就可以教好語文。有七八年的時間,也就在這樣的水平徘徊。自己沒有成長,卻全然不知。
學名師無可厚非。但是,再也不能那樣學!下面,我以王崧舟老師的《湖心亭看雪》為例,先來談談名師的「不可學」。
王老師的這堂課有這樣幾個令人神往的教學活動:
1.配樂朗誦。第一次是「師生輪讀」,音樂響起,師引導:「我離開西湖已經整整28年了,但是西湖沒有一日不來到我的夢裡,在夢裡我仿佛又回到了那個晚上。」學生讀:「崇禎五年十二月……」第二次在結束部分,教師配樂朗誦全文。
2.書法展示。第二次配樂範讀時,幻燈片中展示王老師手書《湖心亭看雪》,楷書字體,娟秀而遒勁。這個時代,使用鋼筆者寥寥,無論毛筆。王老師的書法令人震撼,相信一定會在學生心中留下難以磨滅的記憶。
3.詩歌創作。王老師在授課過程中一步步完成了板書,並且是一首詩:「看雪湖心亭,獨遊天地境。都雲作者痴,誰解其中情。」
美哉!妙哉!王老師在央視「百家講壇」講語文,名副其實,是我們語文老師的自豪。但是,我要潑一潑眾位的冷水:這些,暫時是不能學的!第一,這些都是屬於基本功的範疇。今天聽了王老師的課,回去也寫書法、寫詩歌、配樂朗誦?不,我們可能學不會。基本功主要靠練,長年累月,可能才有些許進步。有一次賽教我當評委,一位老師講《五柳先生傳》,末了寫首詩,詩本身就不像詩,他也不知道展示這首詩的目的,顯得很蹩腳。第二,這些教學行為都充滿了個性色彩。「共性」可以學,「個性"深深地打上了個人色彩,與個人的閱歷、學識、性格等有關,怎麼學?如果學,勢必東施效顰,貽笑大方。
那麼,我們究竟應該向名師學什麼?我說三個關鍵詞:
熱愛。名師,無一不是熱愛教育事業,視事業為生命的。竇桂梅老師為教語文,痴心不改,幾經波折;王崧舟老師奔喪回家,靜靜的深夜,升騰起一節課的設計;於漪老師一輩子做教師,一輩子學做教師,教海沉浮,卻道天涼好個秋!
勤奮。語文老師更需要讀書寫作,無需贅述。名師都有廣博的人文知識,深厚的教育理論和紮實的專業知識,當無異議。比如,肖培東老師大學時代就博覽群書,如今他引領語文教壇,更是不停閱讀,筆耕不輟。
理論。聽名師的課,我們要分析,找到教學行為背後的理論依據。聽課,一定要多問幾個為什麼。為什麼教這個不教那個?為什麼這樣教而不那樣教?然後將「理論」在課堂中實踐,而不是將「行為」在課堂上複製。只有這樣做,教學才能心中有數,眉目清晰。如此,課堂才會有點滴進步。
我以前上課,有時候還算精彩,那是歪打正著;大多數時候上得很無聊,歸於失敗,這是有過慘痛教訓的。我的經驗教訓可以借鑑,但願諸君都能去思考名師的「可學」與「不可學」,從而進入專業成長的大道。
編輯:四丫
《自學考試報》是由全國高等教育自學考試指導委員會辦公室指導,陝西省教育廳主管,陝西教育報刊社出版發行的一份為廣大教育工作者、自考生、高校生等服務的專業性報紙。
《自學考試報》投稿郵箱:zixuekaoshibao@126.com
官方抖音號:sjszxksb(教育視界)
抖音&頭條投稿郵箱:zxksbbjb@126. 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