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的時候,我從農村來到城市,我小學班級最多的時候24個人,初中16個人,而高中43個人,我覺得一切都很新穎,感覺就像是進了大觀園。下課和同學交談,他們聊的動畫片,我沒看過,他們聊的遊戲,我沒玩過,他們的一切一切,我感覺我從來沒有過,我深刻的認為,或許我是這個班裡最差的吧。小學初中的時候,中午找家長拿五角錢最多一塊錢,都需要軟磨硬泡般才有有機會拿到。突然聽到自己的同學,初中一周的生活費都是上百元,我唯有羨慕,但還好,因小學啟蒙恩師的嚴格教育,倒也生不出什麼壞心來,只是慢慢的自卑了。
高中的時候,同學們都開始帶手機,都是那種大屏幕可觸摸的,那個時候最火的就是諾基亞5230,很多同學都有,但是說實話,我當時對諾基亞的認識,僅僅停留在現在還躺在我床頭櫃裡面的小黃屏。因啟蒙恩師影響,我並無生出對物質或奢侈品的追逐之心,亦不會要求家中大人要給我買這些當時對於我來說,極其遙遠的東西,但是,作為一個男孩子,那個時候,這種「貧富」差距,多多少少有些影響自己的心理。
高中班級裡面,最殘酷的無異於等級制度,高中班級的等級制度是很嚴格的,當然,這種等級制度是成績來劃分的。成績好的同學,可以充分的享受老師的關注,老師的讚美。而隨著成績梯次的遞減,越到後面,所能享受的慢慢減少。當然,這是可以理解的,因為我的某位老師曾公開的在上課期間說過,大致意思是:「一個是精美的陶瓷,一個是燒壞了的土胚,是你,你會喜歡哪個」(大致意思就是這個吧,原話我忘了),是呀,大家都會去選擇那個精美的陶瓷,人之常情,所以,倒還能理解,只是我當時,在成績等級制度下,應該就是她所說的與精美的陶瓷相反的學生吧。
又是一次上課,因為老師剛講完某個知識點,課上詢問了我會不會,因為我從小較為靦腆,且當時被老師一問,有些尷尬,所以非常不好意思的笑著回答了類似「不會」這樣的否定的答案,我本覺得沒什麼,因為上課本就是學習,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就是有些許的不好意思。可是我沒想到的是,高中下午上課前都有20分鐘的我們稱之為讀報課,我的班主任進來講了些事情,大致是這麼說的:「我們有些同學,自己不會,還出色(家鄉話,翻譯為:顯擺,炫耀)的說自己不會,還笑」,我當然知道他講的是我,我能說什麼呢?我不知道為什麼,我作為學生,坦白的和老師說自己不會,且帶著不好意思的笑,有什麼錯呢?當然,我不會怪我班主任,因為他那時並不在場,說怪那位老師吧,好像也不能怪,因為她是老師,是呀,因為她是老師,所以她的一句話,可以在不知不覺間影響一個尚未成年的心智尚且不堅的學子。當然,在成績等級制度下,或許她只關注著那一隻精美的陶瓷,我這等已經被定性的爛泥巴,只是她眼中的殘品罷了。
還有一件事,我是後來聽我高中同學說的,班主任曾經找她說,不要和某某同學玩,當然原因就是那個同學成績不好。這或許又是成績等級制度的一種淋漓盡致的體現。
我見證了一個班級,在高一的時候,擠兌走了一個女孩子,我雖是班級裡面的一員,但是我至今不知道那個時候,為什麼他們全部都在針對那個女孩子,我想,如果那個女孩子沒有遇到這個班級,會很好吧,她曾一個早自習,背完了整本書後面的單詞表,且聽寫全對,當然,老師並不知道,是我們幾個坐在一起的,見證的!後來和高中另一位同學談起這件事,他也說不知道為什麼他們要這麼做。這或許成了我的未解之謎吧。
我的高中沒有青春,沒有電影裡面的團結友愛,沒有電視劇的美好浪漫,我倒是明白了等級制度在學校裡面的影響,它比成年人裡面等級制度更加可怕,雖然它只需要你成績上來就能扭轉,但是被這種等級制度影響的都還是孩子,沒有他人的指引,誰又能在那個時候明白這些大道理呢,他們只能知道自己就是老師眼中的次品罷了。
高中的等級制度是我整個求學生涯最嚴重的,當然,我的其他學習階段,沒有這種等級制度,我想很多朋友都一樣有這種體會吧,如果您是家長,您的孩子正在上高中,請記得多和他交流,給予他鼓勵,我希望用我的心事,讓您注意到您孩子的心理活動。尤其是農村學子第一次前往城市求學,而且還是高中這種心態最為關鍵,但是又沒成年心智尚且不堅的時候。
我對老師這個職業一直相當尊重,我對我的老師亦非常尊敬。我所有的老師都記得,但是我唯一不想記得的,是我高中時期的某些老師,我也不想去記起我高中時候的那些時光。我感謝我的啟蒙恩師——吳老師,她小學六年的嚴格(打手板是真疼,留校是真晚,抄課文是真累,哈哈),讓我在至今二十幾年來,無論遇到什麼,都未曾生過壞心,雖經歷過低谷,但如今立於世間,不懼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