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位皇帝打得日本300年不敢出門,留下千古名言,卻被罵為昏君

2020-12-17 搞哥讀史

明朝,恐怕是中國歷史上最盛產「昏君」的朝代之一。明朝的皇帝總有一些私生活上的小癖好,又不控制言官輿論,因此很多皇帝總是被大臣罵得狗血淋頭。

明朝的嘉靖皇帝,熱衷得道修仙,二十幾年不上朝。誰知他的這一紀錄很快就被打破,嘉靖皇帝的孫子,萬曆皇帝保持了整整三十年不上朝的記錄。

萬曆皇帝三十年「不郊,不廟,不朝」,也被下面的臣子整整罵了三十年。很多人認為其沉湎酒色,不理朝政,將其判為昏君。

但這個昏君,在任期間曾發動了著名的「萬曆三大徵」。其中對朝鮮出兵擊退日本豐臣秀吉,更是極大地震懾了日本。直到19世紀末日本發動甲午戰爭之前,整整300年不敢染指中華。

成功擊退日本後,萬曆皇帝發表了一番慷慨激昂抗日宣言。其中有一句「我國家仁恩浩蕩,恭順者無困不援;義武奮揚,跳梁者雖強必戮。」流傳甚廣。

「跳梁者雖強必戮」這句話,讀之尤為熱血沸騰,彰顯了大明王朝的豪邁氣魄。

大明王朝,雖然沒有漢朝封狼居胥,勒石燕然,犯強漢者雖遠必誅的霸氣,但終其一朝不割地,不納貢,不和親,不賠款,是一個彰顯了民族骨氣的年代。

而後來歷史學家們發掘萬曆皇帝的陵墓,發現其生前可能患有嚴重的足疾,這也許是導致其三十年不上朝的直接原因,而非史書記載的沉湎酒色。可惜發掘過程中很多文物因保護措施不到位而毀壞,諸多歷史真相,可能將永遠塵封了。

相關焦點

  • 古人也逆襲:李世民被罵昏君 海瑞用生命打土豪
    分明是說皇帝不知江山只知鬼混,過日子太放肆。唐穆宗看了奏摺很驚訝,渾身不舒服,問宰相蕭俛這是誰的上書?蕭俛說是諫議大夫們的主意。唐穆宗不敢明著生氣,他被打了左臉,還得貼上右臉去表揚鄭覃:「直陳寡人之失,忠也。」  白居易李商隱為「土豪君」寫詩   普通臣子見皇帝一面不容易,就好像如今的微博小V被土豪瞧不起一樣。
  • 考生大罵皇帝:千古第一大昏君,皇帝還許其全家高官,只因一個字
    但是古代卻有一個皇上,臉上被大臣濺滿唾沫,被考試大罵千古打昏君,不光不會治大臣的罪,甚至還要向大臣認慫,許考生全家高官。皇上不僅不惱,還聽從了這位大臣的建議。這位膽量過人的大臣不是別人,正是著名的包青天包拯。
  • 被評價為昏君的李隆基,到底是如何成就,千古傳唱的開元盛世的
    被評價為昏君的李隆基,到底是如何成就,千古傳唱的開元盛世的。說起盛世,幾乎每朝代都有一個。如果朝代存續的時間夠長的話,可能會有兩個。一般情況下盛世出現在一個王朝的前期。就國祚延續的時間來說,唐朝絕對算不上長。但是就是這段不算很長的時間,唐朝卻給中國歷史留下的兩個著名的盛世。
  • 清朝的第一昏君鹹豐皇帝,在歷史中留下了千古罪名!
    據說,清朝時期,對於皇子們的教育特別上心,所以說清朝沒有昏庸的皇帝。但是其實不是這樣的,如果說清朝都是明君賢主的話,清朝為什麼會有走到了滅亡的地步呢?!我們今天要裡來說的這位皇帝便是鹹豐皇帝。他坐上儲君的位子還是使用了計謀才成功的!年僅二十歲的他便當上了皇帝,共在位起價一共十一年,而且這位皇帝單單不稱職,而且還相當沒有責任心,可謂是清朝的第一大昏君了!!
  • 想不到皇帝竟要帶著大臣反了自己的臣子,還留下一句千古名言!
    想不到皇帝竟要帶著大臣反了自己的臣子,還留下一句千古名言自古都只聽說過,臣子造反,要反皇帝的,比如武將因不滿皇帝的奪權而直接帶兵反了,再比如藩王取皇帝而代之然後就直接在自己的封地就反了,如此種種,在歷史上不可謂不多。
  • 他縱橫官場50餘載 輔佐了10位皇帝 留下一句話成為千古名言
    此人就是五代十國的馮道,在當時有著"當世之士無賢愚,皆仰道為元老,而喜為之偁譽"的聲望。但是出於忠君的理念,歐陽修罵他不知廉恥,而司馬光斥他為"奸臣之尤"。那馮道到底是忠臣還是奸臣呢?馮道早年曾效力於燕王劉守光,歷仕後唐、後晉、後漢、後周四朝,先後效力於後唐莊宗、後唐明宗、後唐閔帝、後唐末帝、後晉高祖、後晉出帝、後漢高祖、後漢隱帝、後周太祖、後周世宗十位皇帝,期間還向遼太宗稱臣,始終擔任將相、三公、三師之位。從這點上來看,馮道的確不是一個忠臣,但是馮道這麼搶手肯定是有原因的,至少他的個人能力值得肯定。
  • 「清朝無昏君,明朝都是昏君」——清朝的皇帝贏在哪裡?
    所以,我們不妨以是否勤政來作為評價皇帝是否昏庸的標準。其次,如果這個標準設定了,我們會發現,說明朝皇帝都昏庸顯然有些牽強了。從明開國皇帝朱元璋,到明宣宗,這幾位皇帝可以說是都為處理帝國的事務操碎了心。而再看清朝,清朝皇帝普遍勤於政事自不必多言,但自同治之後,慈禧專權的現象顯然也讓這個「都」字有些蒼白。所以,要想具體闡述這個問題,還需從多角度切入加以闡釋。
  • 這位對貪官狠對百姓厚,親徵力挫外敵的皇帝,為何卻被罵作昏君?
    尤其是好些以封建黑暗為主題的作品,哪怕情節編到腦洞都大開,都不忘了拿明朝做背景。最典型的,比如寫武俠小說紅透華人世界的金庸老先生,書中愛恨情仇裡,也總不忘了順手一擊罵兩句明朝,而他本人,也對明朝嚴重沒好感,以他原話說:「明朝是中國歷史上最專制、最腐敗、統治者最殘暴的朝代。」這一句話,基本濃縮了好些歷史票友們,對明王朝的直觀黑印象了。
  • 竇娥還冤的皇帝,上了「昏君榜」的朱厚照,可能大家都錯怪他了
    歷史上排得上號的昏君不少,朱厚照正好"榜上有名"。世人對他的評價用的都是一些不好的詞,除了昏庸無能,就是只會貪圖享樂。好在這些話朱厚照已經聽不到了,否則很有可能直接氣活了。因著伴君之誼,劉瑾在原來的太子變成皇帝之後,享受到了更多的權利。劉瑾一朝嘗到了權勢的甜頭,一顆不安分的心也蠢蠢欲動起來。劉瑾背後有個帝王撐腰,所以縱然當時的人對他再不滿也不敢表露出一絲疑點來。
  • 明朝皇帝朱厚照,到底是昏君還是明君?
    在明朝中行事荒誕的皇帝有許多,其中明武宗更是出了名的箇中「翹楚」。明武宗朱厚照貪圖玩樂在明朝乃至整個古代歷史上,都是出名的。不少的史學家認為其荒淫無恥、沉迷酒色、荒廢朝政。朱厚照是否真的如世人所說的那般,是一個昏君呢? 萬千寵愛,個性獨特 明武宗朱厚照,大明朝的第十位皇帝,其父親是明朝的有為君主——明孝宗朱佑樘。
  • 他是歷史第一痴傻皇帝,卻說出了一句「千古名言」
    這位司馬炎可謂是文韜武略,從小天資聰慧,在如此優秀的先輩們的教育下,少年時便胸懷大志,最終讓三國的亂世徹底結束。一般來說,「老子英雄兒好漢」貌似是很正常的現象了,但三國時期偏偏出了好幾個例外,例如辛苦經營的昭烈帝劉備,打拼數十年終於謀得一個皇位,但他的兒子確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呆子。倘若沒有諸葛亮和姜維在蜀漢慘澹經營,蜀國滅亡的時間估計會提前好幾年。
  • 劉備死後留下兩句千古名言,一句黑幫常掛在嘴邊說,一句教育後人
    從三國上看,曹操、孫權和劉備都會說話,隨隨便就是至理名言,流傳千古。很多人大概想不到,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這一名言,乃是出自野心勃勃的諸葛亮之口吧。在《三國演義》中,劉備也留下許多經典名言,至今仍流傳深遠,傳頌不止。今日僅討論他最出名的兩句名言,其中一句成了香港黑幫的語錄,一句成了千古名言,被寫進了教科書中,對後人有警戒的意義。
  • 四大昏君又是誰?
    感謝大家的閱讀,喜歡小編為你精心編輯的文章嗎?歡迎留言評論,小編都會虛心接受的,你們是小編前進的動力哦。每天一點點進步,分享彼此的歡樂!如果喜歡就關注訂閱吧!也不要忘記點讚哦~親,看的開心可以點個好看 。中國古代兩千多年的封建歷史上,一共誕生了494位皇帝,其中有73人並未真正在位或是死後被追封為皇帝。這樣算起來的話,古代真正當過皇帝的人大概也只有400多位。
  • 明武宗朱厚照因有這個癖好,被皇后罵出宮,卻因「抓魚」駕崩?
    明武宗朱厚照因有這個癖好,被皇后罵出宮,卻因「抓魚」駕崩?在明代眾多皇帝中,有許多明君或者昏君,不過今日要討論的這個皇帝,是明朝的朱厚照——正德皇帝。他是一位在歷史上很有爭議的皇帝。明武宗朱厚照是明孝宗朱佑樘的嫡長子,生於1491年16歲便登上大位。年號正德,他在痛痛快快做了16年皇帝後,於1521年駕崩,享年僅31歲。從史書的記載和所謂的民間傳說來看,明武宗這個人確實是沒有一個正經皇帝該有的樣子。
  • 中華五千多的歷史中不乏昏君當道,中國十大昏君都有誰?
    中華五千多的歷史中不乏昏君當道,中國十大昏君都有誰?在華夏五千多年歷史長河中,中國歷經23個朝代83個王朝,出現過將近500位皇帝。在這些人當中除了一些千古賢君之外,也有不少的昏君,其中最昏庸的十位帝王分別是夏桀、商紂王、周幽王姬宮涅、隋煬帝楊廣、晉惠帝司馬衷、明神宗朱翊鈞、明武宗朱厚照、宋徽宗趙佶、晉惠帝司馬衷、石敬搪。夏桀出生年不詳,姒姓,名履癸,是夏朝末代君主,古代歷史上有名的昏君。
  • 明朝應州大捷,十萬大軍打了1天死亡68人,皇帝:朕親手消滅一人
    平日裡喜歡尋歡作樂,不喜歡打理朝政,在朝廷百官的眼裡就是一個不學無術的昏君,特別是在史官眼裡,這樣的皇帝成何體統。確實用世俗的觀念去評價這位皇帝,實在是太離譜,這種皇帝應該早點下臺。不過當你看完應州大捷後,你或許對他另有看法。
  • 他是毋庸置疑的昏君,但若說論權謀,他堪稱歷史皇帝中的第一
    在古代封建社會,歷經數朝,大抵有史可考的皇帝大約有424位。而這些皇帝中,不乏如秦始皇嬴政、漢高祖劉邦、漢武帝劉徹這樣的明君聖主,更不乏隋煬帝楊廣般的昏聵之輩,但即便是昏君,他們作為皇權的代表人,也都會為了荒淫享樂,驕奢淫逸而試圖將國家權利的權杖牢牢的把持於手中。
  • 中國唯一一個沒有昏君的朝代,為何不到300年還是滅亡,不是唐朝
    在我們的電視劇上可以看到,明朝的皇帝好像都是有缺陷的,比如朱元璋殘暴,朱棣兇狠,朱瞻基愛鬥蛐蛐——雖然絕大多數人覺得這都不算啥缺陷,誰還沒個愛好呢?但是還是給這個雄才大略的明宣宗添上了一筆汙點。包括唐朝在內幾乎沒有一個朝代沒有一個昏君的——除了清朝。
  • 傀儡皇帝曹髦,帶著不顧一切的勇氣死去,留給後人一句千古名言
    《資治通鑑》記載:當年曹操位高權重,把控朝政,雖然沒有皇帝之名,卻有皇帝之權,漢獻帝在他的面前,都得低眉順眼,小心翼翼地活著。不得不說,當一位傀儡皇帝,真的相當憋屈。俗話說,風水輪流轉,蒼天饒過誰!《資治通鑑》記載:公元260年,耗盡一切耐心的曹髦決定拼死一搏。02屈辱的死去曹髦打定主意,不想再窩囊的過下去,於是鋌而走險召見了王經、王沈、王業等人。
  • 歷史上唯一沒有昏君的王朝,為何不到300年,便走向滅亡?
    然而為何清朝作為唯一沒有昏君的王朝,12任皇帝都勵精圖治,為何還是讓這個王朝發出腐朽的氣息呢? 除去我們都知道的清朝最出名的三位皇帝康熙、雍正和乾隆外,嘉慶在國庫空虛時,斷然決定節衣縮食,而其他幾位皇帝也並沒有過著驕奢淫逸的生活,甚至還出現了洋務運動和維新變法這樣壯大中國的舉動。 著名教授金一南在分析國家安全時為這一問題找到了完美的答案。首先在於中國的生產力。俗話說,生產力是第一要素,我國到了清朝時還是一個自給自足的農耕社會,平時的用具基本上靠手工製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