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縱橫官場50餘載 輔佐了10位皇帝 留下一句話成為千古名言

2021-01-10 歷史潮河

在中國古代三朝元老已經很了不起了,但是今天介紹的這個人經歷了4個朝代,輔佐了10位帝王,而且始終位居高位,堪稱中國歷史上最成功的大臣。

此人就是五代十國的馮道,在當時有著"當世之士無賢愚,皆仰道為元老,而喜為之偁譽"的聲望。但是出於忠君的理念,歐陽修罵他不知廉恥,而司馬光斥他為"奸臣之尤"。

那馮道到底是忠臣還是奸臣呢?

馮道早年曾效力於燕王劉守光,歷仕後唐、後晉、後漢、後周四朝,先後效力於後唐莊宗、後唐明宗、後唐閔帝、後唐末帝、後晉高祖、後晉出帝、後漢高祖、後漢隱帝、後周太祖、後周世宗十位皇帝,期間還向遼太宗稱臣,始終擔任將相、三公、三師之位。

從這點上來看,馮道的確不是一個忠臣,但是馮道這麼搶手肯定是有原因的,至少他的個人能力值得肯定。

馮道雖然多次跳槽,但是他始終為官清廉,心繫百姓,還經常從自己的俸祿當中拿出一部分來救濟百姓,能做到這點官員又有多少呢?

而且每一次帶兵出徵,他都跟士兵一樣,睡在最簡陋的茅草屋裡,吃飯也跟僕人一起吃。有的將領將掠得的美女送給他,他退卻不掉,便將美女安排在別室之中,然後再尋訪她們的主人,將其送還。

在五代十國這種視人命為草芥的年代,馮道的行為,不僅僅是用高尚兩個字就能夠形容的。

當然馮道的成功跟他的出身也有著很大的聯繫,他出生在一個貧苦的農民之家。他樂於助人,經常幫同鄉的人幹活,深得大家的喜愛。

由於是從農民中走出來的孩子,所以他更能體會到百姓的艱辛。當官後他一心為民,以自己的行動去回報社會。雖然他歷經4個朝代,但是他無論在哪裡為官都能心繫於民,所以他得到了全天下百姓的讚譽。

那很多人好奇馮道是怎樣縱橫官場50多年不倒的?他曾留下一句話:不畏人言,惟記利害。這句話可以稱得上是千古名言,直到今天都被視作職場的生存法寶。

忠君固然重要,但馮道只忠於自己的內心,他無愧於心,做對國家人民有利的事,別人如何評價自己,並不重要。這不比那些滿口仁義道德的「忠臣」強十倍百倍麼?對於馮道大家有什麼看法呢?

相關焦點

  • 官場爾虞我詐,但是他卻能身居要職三十載,他是有什麼超能力?
    所以如果在皇帝身邊當職,並且成為皇帝身邊的紅人,那這個人在大多數人眼裡可是個不可小看的人物,可能也會成為大多數人巴結的對象。但是話說回來,皇帝的差可不好當啊,在皇帝身邊工作那危險度也是相當的高,說不準你哪句話說不對就面臨著殺頭之禍,更慘一點的,還給你來個株連九族。那下場是相當的悲劇!這句話可不是嚇唬你,回首歷史,我們一起去看一下!
  • 想不到皇帝竟要帶著大臣反了自己的臣子,還留下一句千古名言!
    想不到皇帝竟要帶著大臣反了自己的臣子,還留下一句千古名言自古都只聽說過,臣子造反,要反皇帝的,比如武將因不滿皇帝的奪權而直接帶兵反了,再比如藩王取皇帝而代之然後就直接在自己的封地就反了,如此種種,在歷史上不可謂不多。
  • 郭子儀權傾天下,為什麼能得到皇帝信任?全因他熟諳這一官場智慧
    其實,這些官員因為自己的不屑和清白,每每和那些背後嚼舌根的小人爭鬥時常常處於下風,所以不受到皇帝的喜愛。但是,沒有什麼事情可以說是絕對的,我們今天要說的這個人物,就在面臨小人的誣陷時表現出自己的智慧,得以保全自己的名譽和姓名。
  • 一代權臣長孫無忌,他輔佐了三位皇帝,晚年為何被賜死?
    一代權臣長孫無忌,他輔佐了三位皇帝,晚年卻為何被賜死?隋末,唐高祖李淵在太原起兵,當長孫無忌聽到這個消息後,當即前來投奔,幫助李家打天下,輔佐李世民,參與策劃玄武門之變,位列凌煙閣功臣第一位。後來因為李治想廢王皇后,立武則天為皇后,長孫無忌與武則天結怨,貶官後被許敬宗陷害致死,輔佐三位帝王的開國元老就此隕落。長孫無忌在歷史上來看,他是功大於過的,不能說他是聖人,他也做過借權弄勢的事情,這是發生在李治時期的。房玄齡之子房遺愛在高宗永徽四年,也就是653年起兵謀反被打敗,高宗李治讓長孫無忌處理案件。
  • 劉備死後留下兩句千古名言,一句黑幫常掛在嘴邊說,一句教育後人
    從三國上看,曹操、孫權和劉備都會說話,隨隨便就是至理名言,流傳千古。很多人大概想不到,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這一名言,乃是出自野心勃勃的諸葛亮之口吧。在《三國演義》中,劉備也留下許多經典名言,至今仍流傳深遠,傳頌不止。今日僅討論他最出名的兩句名言,其中一句成了香港黑幫的語錄,一句成了千古名言,被寫進了教科書中,對後人有警戒的意義。
  • 《錦繡未央》的李未央,歷史上輔佐兩位皇帝,後一位險些被其害死
    《錦繡未央》的李未央,歷史上輔佐兩位皇帝,後一位險些被其害死《錦繡未央》中,弘兒的父親死了,弘兒繼承了皇帝之位,而由於他年紀太小,於是李未央就以太后的身份來輔佐弘兒治理朝政。作為北魏著名的馮太后,李未央演繹了馮太后家族被滅,而她最後坐上太后之位,輔佐弘兒治理朝廷的前半生的故事,而實際上,馮太后輔佐了兩任皇帝,成為了史上著名的千古一後。馮太后輔佐的兩代皇帝正是弘兒和他的兒子,當時對於皇帝的名字沒有太大的避諱,所以兒子拓跋宏和父親弘兒的名字讀音是一樣的,但是皇室認為「宏」字寓意很好,因此就不會特意避諱父親名字的讀音。
  • 戰國頂級武將世家:六大名將縱橫五國,一連輔佐了四位雄主
    戰國時期不乏名將世家,比如滅了五國的王翦、王賁父子,以及蒙驁、蒙武、蒙毅和蒙恬祖孫三代,又比如趙奢和趙括父子,但是論底蘊卻都比不過今天要說到的戰國頂級武將世家:六大名將縱橫五國,一連輔佐了四位雄主,這個家族就是武廟十哲之一樂毅所在的樂氏家族,來看看樂氏出了哪些名將?
  • 他一生輔佐三朝皇帝,從來小心謹慎,去世後卻慘遭抄家滅族
    漢宣帝是霍光等人從民間選出來繼承大統的漢武帝後人,他與大臣們一起勵精圖治,為了國家中興而宵衣旰食。甘露三年(前51年),匈奴歸降漢朝,劉詢回憶往日盡心輔佐自己治理國家的有功之臣,於是令人畫十一名功臣圖像放在麒麟閣以示紀念和表揚。
  • 傀儡皇帝曹髦,帶著不顧一切的勇氣死去,留給後人一句千古名言
    讀《通鑑》,說《通鑑》,用《通鑑》,今天小編繼續為大家帶來司馬光巨著《資治通鑑》的講解在封建時期,皇帝手上握有著所有人的生殺大權,是至高無上的一個人。所以,很多人都想坐上這個位子,想要成為高高在上的帝王。為了皇位,兄弟相殘、父子相殘的悲劇多次在歷史上重演。
  • 他是歷史第一痴傻皇帝,卻說出了一句「千古名言」
    於是他開始考慮自己的繼承人的問題,手下的大臣都對傻太子極為不滿,他們十分想勸皇帝廢掉太子,但晉武帝的脾氣可不是好惹的,因此這些大臣都不敢開口。不過知子莫如父,晉武帝司馬炎當然知道自己的兒子是什麼德行,但他的皇后整天在他耳邊吹枕頭風,說什麼「立長不立賢」之類的祖規教育司馬炎,司馬炎也只能作罷。但到底是辛苦好幾代人打下來的江山,交給一個弱智會是什麼後果,司馬炎是清楚的。
  • 土木堡之戰,50萬大軍盡喪,皇帝被俘大明受辱,就因宦官一句話
    但是這一項祖訓,到明朝第五代皇帝朱瞻基手裡,直接廢除了。從《大明風華》裡可以看出來,朱瞻基是一位有手腕的帝王,他自小由朱棣教導,跟隨朱棣打仗,立下赫赫戰功。所以在他手裡,雖然他提拔一些小太監幫他處理政務,但是沒哪個太監敢在他眼皮子底下發展自己的勢力。
  • 此人由宋降金,並與嶽飛交戰,卻寫下縱橫豪邁、流傳千古的詞作
    蔡松年雖一生官運亨通,其作品卻流露了頗為矛盾的思想感情,內心深處潛伏著的民族意識使他感到"身寵神已辱",作品風格雋爽清麗,詞作尤負盛名。他的一首傳世之作《念奴嬌 離騷痛飲》就是這種矛盾思想的體現。這首詞上片借悲慨古今,表達對現實的不滿,對官場的厭倦;下片抒寫歸隱之志、超脫之樂。詞人入金而仕,與其它仕金的北宋士大夫一樣,受到種種猜忌和凌逼。他對官場是非深感厭惡。於是詞人寫下這首詞,以表達對於擺脫拘羈,逃避禍害,獲得心性自由的願望。
  • 唐初大臣李綱,為何他輔佐三位太子卻都被廢?
    然而,李綱自小推崇忠義,是個有氣節、有原則的漢子,當年為了舊主宇文憲,敢同北周皇帝對著幹,哪裡會怕隋朝的太子?一日,楊勇宴請東宮臣子,左庶子唐令則彈起了琵琶,唱著時興的《武媚娘》曲,一片歡樂祥和的氣氛,唯有李綱深感不滿。李綱早就看不慣唐令則了,其人因才藝得寵於楊勇,本該輔佐政事,現下卻整日裡陪著太子遊樂,委實不夠稱職,難道皇帝對太子的不滿還不夠明顯嗎?
  • 楊淑強著《千古名人競風流—衡水歷史人物傳記經典》出版發行
    作者引用《太平寰宇記》載:「信都(今冀州區)、堂陽(今冀州區南顧城)九門城築有古臺二所,並號為堯臺」。又雲:信都縣有「歷山,舜耕於歷山,是此。」大禹還在衡水市深州一帶的徒駭(今滹沱河)與冀州一帶的鬲津(今漳衛新河)北播九河,其變「堵截」為「導疏」的大禹智慧和「三過家門而不入」的大禹精神,給後人留下了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
  • 劉備留下一句話成經典名言,用來教育世界!
    如果你想在那個時候成為英國的主人,你不僅要有傑出的政治和軍事才能,而且要有贏得人心的能力。要贏得人心,無疑需要很高的口才。因此,除了留下傳奇故事,他們經常留下許多著名的智慧名言。在三國時期,劉備死後,他留下了兩個時代的名言。今天,他還在唱歌。其中一本寫在教科書裡,用來教育世界。另一句話是挽救張飛的生命,成為當時香港黑幫的經典名言。
  • 《道德經》中的10句「千古名言」,含有人生哲理,影響深遠
    《道德經》中的10句「千古名言」,含有人生哲理,影響深遠老子生活在春秋時期的楚國,當時我正處於動亂之中,他學會了一套明哲保身、修身養性的方法。這些方法逐漸滲透到他的作品中,隨著《道德經》的傳播,影響了一代又一代人。
  • 蘇軾大徹大悟後,留下千古宋詞,雖然僅7個字,卻富有哲理
    宋朝大詞人蘇軾被列入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詞一直流傳千古,一度徵服了同樣是文壇領袖的歐陽修,歐陽修讀過後讚嘆:「有蘇軾這樣厲害人物,我這個文壇領袖的位子要早早讓出來才好啊!」在官場上深受皇帝賞識,在創業上自己又是當時的「大V」,不愁沒人跟他一起賺錢,就算他去擺攤做熟食(東坡肉)也能賺個盆滿缽滿。
  • 千古第一仁君宋仁宗:宋朝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 為何將皇位傳給了養子?
    千古第一仁君宋仁宗:宋朝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 為何將皇位傳給了養子?時間:2020-09-24 13:59   來源:趣歷史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千古第一仁君宋仁宗:宋朝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 為何將皇位傳給了養子?
  • 《三國演義》10句名言,重溫經典的魅力!
    今天和大家分享一下其中的10個名句,重溫一下這部經典小說的魅力: 讓人敬佩的不僅僅是他的智慧,更是他的德行和操守。他身居高位,卻不貪財;他嚴於律己,寬以待人;他本可以取代後主劉禪,但卻沒有那麼做,一生忠於劉備,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二、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曹植 點評:曹植的哥哥曹丕,嫉妒他的才華,就故意為難他,要他在七步之內,作出一首五言律詩,否則就殺掉他。
  • 唯一支持武則天做皇后的大臣,縱橫官場50年,曾為他罷工七天
    說起唐朝出名的皇帝,男的肯定是李世民,女的就更不用說了,肯定就是武則天了。這兩位皇帝還是夫妻關係,當然了武則天公認的丈夫還是李世民的兒子李治。那很多人是否好奇,當年輔助李世民的開國功臣,為何基本上在武則天手裡都沒有好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