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由宋降金,並與嶽飛交戰,卻寫下縱橫豪邁、流傳千古的詞作

2020-12-25 老沙侃文化

金代著名政治家、文學家蔡松年,字伯堅,號蕭閒老人。冀州真定(今河北正定)人,本是北宋官員。徽宗宣和末年,隨其父鎮守燕山府,與金兵交戰失敗,隨父降金。入金後,授為元帥府令史。天會年間授真定府判官。完顏宗弼攻宋與嶽飛等交戰時,擔任兼總軍中六部事,還師後宗弼薦松年為刑部員外郎,遷左司員外郎。完顏亮弒金熙宗自立後,擢松年為吏部侍郎。不久,遷為戶部尚書。金主亮謀伐南宋,以松年先世為宋舊臣,故亟擢顯位,以聳南人觀聽,遂改吏部尚書,屢遷至尚書左丞,封郜國公。終拜右丞相,封衛國公,正隆四年卒,加封吳國公,諡文簡。

蔡松年雖一生官運亨通,其作品卻流露了頗為矛盾的思想感情,內心深處潛伏著的民族意識使他感到"身寵神已辱",作品風格雋爽清麗,詞作尤負盛名。他的一首傳世之作《念奴嬌 離騷痛飲》就是這種矛盾思想的體現。

念奴嬌

蔡松年

還都後,諸公見追和赤壁詞,用韻者凡六人,亦復重賦。

離騷痛飲,笑人生佳處,能消何物。夷甫當年成底事,空想巖巖玉壁。五畝蒼煙,一丘寒玉,歲晚憂風雪。西州扶病,至今悲感前傑。

我夢卜築蕭閒,覺來巖桂,十裡幽香發。塊壘胸中冰與炭,一酌春風都滅。勝日神交,悠然得意,遺恨無毫髮。古今同致,永和徒記年月。

夷甫當年成底事

這首詞大意為:飲美酒,讀《離騷》,堪笑人生在世,還有什麼更令人得意的事呢?那西晉名士王衍,清雅直立,像玉壁一般,卻只顧清談,最後被敵人殺害,空餘遺恨。我退隱的這一帶地方,田園煙霧蒼蒼,山丘清寒碧碧,居住其中,閒適無比。可到了將近歲末的時候,我卻還是憂風憂雪。我感慨地追憶那東晉的名臣謝安,雖壯志凌雲,卻被貶西州而病逝。我夢想著,建起我的蕭閒堂別墅,巖桂的幽香香飄十裡。胸中的種種不平之氣,都隨著一杯酒,無蹤無跡。天睛日暖的日子裡,和友人們相聚,悠然自得,意氣風發,不再有一絲一毫的遺恨。當初東晉永和九年,王羲之,謝安他們曾在蘭亭把酒吟詩,這種心情,古往今來都是一樣的啊,王羲之又何必在《蘭亭集序》中記什麼"永和九年,歲在癸丑"呢?

這是一首步韻之作,序中提到「追和赤壁詞」即步韻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詞。這首詞上片借悲慨古今,表達對現實的不滿,對官場的厭倦;下片抒寫歸隱之志、超脫之樂。詞人入金而仕,與其它仕金的北宋士大夫一樣,受到種種猜忌和凌逼。他對官場是非深感厭惡。於是詞人寫下這首詞,以表達對於擺脫拘羈,逃避禍害,獲得心性自由的願望。

五畝蒼煙,一丘寒玉

這首詞的上片,間接表達了詞人對現實的不滿和對官場的厭倦,為下片抒發隱居避世的生活志趣作鋪墊。開頭三句,說人生最得意事,無如飲酒讀《離騷》。"痛"字,"笑"字,相排而出,奠定了激越曠放的基本情調。"夷甫當年成底事,空想巖巖玉壁"句,也作「江左諸人成底事,空想巖巖青壁」,詞人在此句與"西州扶病,至今悲感前傑"句中,引用王衍與謝安兩個歷史人物,表現了矛盾的心理情緒。夷(yí)甫和巖巖玉璧,都指東晉王衍,夷甫是他的字。據《晉書王衍傳》中載,王衍雖位居宰輔卻不論世事,唯雅詠玄虛。江左諸人,指東晉謝安、王導諸人。西州扶病,至今悲感前傑,引謝安故事。謝安為東晉名臣,文武兼備,有天下之志,淝水大捷後乘勝追擊,一度收復河南失地。然終因位高風大招人忌,被迫出鎮廣陵,不問朝政。太元十年,謝安扶病輿入西州,不久病逝。

歲晚憂風雪

詞人對王衍的迴避現實祖尚浮虛有所不滿,對謝安的齎志以歿深表同情和怨憤。但是謝安所以不能施展才識,乃時勢所限,朝廷中的傾軋排擠,使他不得不激流勇退。詞人徘徊在出世與人世、積極與消極的邊緣,他選擇的正是他所不滿的人生道路。飲酒讀《離騷》,是消化內心塊壘的手段,而隱居避世,則是詞人引領以望的平安歸宿。「五畝蒼煙,一丘寒玉,歲晚憂風雪」是詞人借描繪歲寒翠竹以自比。寒玉,喻寒竹;風雪,喻憂患。"歲晚憂風雪"是詞人有感於現實的憂患意識,這既是現實的折映,又有歷史的借鑑。這種對家山的懷想,置於兩個歷史人物的中間,仿佛是壓抑不住的潛意識,也正反映了詞人徘徊歧路的精神狀態。

覺來巖桂,十裡幽香發

下片正面抒寫歸隱之志和超脫之樂。換頭借夢生發,一葦飛渡,由京都到鎮陽別墅,也等於由現實到理想。桂花飄香,酒澆壘塊,知己相聚,清談賦詩,人生如此,可謂毫髮無遺恨,這是作者所勾畫的暮年行樂圖。「塊壘胸中冰與炭,一酌春風都滅」,塊磊,壘塊,胸中不平的樣子。冰與炭,冰炭一冷一熱,不能同器,喻水火中騷亂不寧。神交,慕名而沒見過面的交往。這兩句詞說胸中雜有相矛盾的喜懼之情,不平之氣,遇酒都歸於消滅,無喜亦無憂。結句回到諸公相聚唱和的背景上來。勝日神交,古今同致,王羲之《蘭亭集序》又何必記"永和九年,歲在癸丑"呢。

勝日神交,悠然得意

這首詞先是託史寓懷,表現詞人憂國憂時而不為世所容的處境;再用正言若反的手法,表現自己對時事憤憤不平之意。通篇感情悲憤蒼涼,風格縱橫豪邁。詞的前、中、後三處,提及三個東晉名士,雖非詠史,卻得園林借景之妙。上下兩片,情緒相逆相生。上片悲慨今古,鬱怒清深;下片矯首遐觀,入於曠達自適之境。其中交織著詞人出世與入世的複雜矛盾心情,雖然試圖用理智的醉意暫時驅遣,強令忘卻,但這樣一個有著一定的民族意識又身處此境的人,做到這一點是很難的。所以在曠達中時露悲涼。正是這樣一種矛盾的心態,造就了這首詞悲憤蒼涼、縱橫豪邁的風格,這也是這首詞流傳千古的原因。

文中圖片來源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如不慎觸犯了您的權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衡陽耒陽知縣徐璣,辭官返鄉;循嶽飛足跡,寫下千古名句!
    雍正1729年由邑稟生(註:食俸的秀才)中舉,雍正庚戌年(1730年)進士(三甲進士),擔任湖南耒陽縣知縣,後復補河南嵩縣知縣,乾隆丙寅年(1746年)49歲時徐璣患眼疾,於是辭官回鄉,可是回鄉後族人不允許其建造房屋,這是為什麼呢?見到家譜,一提起衡陽的耒陽和信陽的嵩縣就額外親切!衡陽耒陽知縣徐璣,辭官返鄉;循嶽飛足跡,寫下千古名句!
  • 嶽飛的草書你見過嗎?氣勢豪邁,飽含英雄氣息
    嶽飛,南宋時期中興四名將之一,他這一生都率領嶽家軍與金兵作戰,大大小小的仗打了上百次,傳說中,他是金翅大鵬鳥轉世,下界助南宋收復疆土,譜寫了一段盪氣迴腸的英雄史詩。諸位都知道,書法界裡一直流傳著「字如其人」的說法,即「觀其字便能知其人」,也就是從一個人的書法中,就能看出此人的人品如何。而嶽飛,正是字如其人的典型代表。
  • 800多年的一個冬夜,辛棄疾翻來覆去睡不著寫下此詞,流傳了千年
    壯年時,他登上博山,在牆壁上寫下了「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含而不露,言而不盡;暮歲他登上北固亭,寫下「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悲壯豪情,氣勢磅礴。原以為他能一直這樣酷下去,直到讀到了這首《破陣子》,才懂了他的孤獨。800多年前的一個冬夜,翻來覆去睡不著的辛棄疾寫下了此詞,開篇就是千古名句,最後5字令人肝腸寸斷,流傳了千年。
  • 一生戎馬的辛棄疾和嶽飛,各寫下一首豪氣沖天的經典,高下立見
    能文能武的確實沒有幾個,而南北宋就各出了一位這樣的人,一位是北宋嶽飛將軍,一位是南宋辛棄疾。嶽飛比辛棄疾年長了37歲,是我國著名的軍事家、戰略家書法家、詩人,這些標籤自是不必多說,但在他身上有一個多少文人可望不可即的標籤——民族英雄!
  • 嶽飛簡介,歷史上真實的嶽飛
    宋高宗、秦檜卻一意求和,以十二道金牌下令退兵,嶽飛在孤立無援之下被迫班師。在宋金議和過程中,嶽飛遭受秦檜、張俊等人的誣陷,被捕入獄。1142年1月,嶽飛以「莫須有」的「謀反」罪名為朝廷殺害。嶽飛是南宋最傑出的統帥,他重視人民抗金力量,締造了「連結河朔」之謀,主張黃河以北的抗金義軍和宋軍互相配合,夾擊金軍,以收復失地。嶽飛的文學才華也是將帥中少有的,他的不朽詞作《滿江紅》,是千古傳誦的愛國名篇。
  • 嶽飛兩版《滿江紅》流傳千古,此人山寨其中一首,被稱最強模仿作
    但吳佩孚本人並沒有個人自立的政治野心,其平生視關羽、嶽飛為偶像,以忠義自許,追求「精忠報國」。有識之士曾這樣評價:「(吳佩孚)有兩點卻和其他的軍閥截然不同。第一,他生平崇拜我國歷史上偉大的人物關、嶽,他在失敗時,也不出洋,不居租界自失。
  • 唐朝詩人名落孫山,晚上失眠寫下一首28字的抒情詩,流傳千古
    唐朝詩人名落孫山,晚上失眠寫下一首28字的抒情詩,流傳千古中國有著上下五千年的歷史,因此在文學方面也是有很大的成就的,不管是唐詩、宋詞還是漢賦、元曲,都是代表了某一個時期文學的藝術巔峰,那我們最熟悉的,也是從小就開始誦讀的就是唐詩三百首,不管是到什麼時候
  • 蘇軾因後悔而寫下一首詞,託物言志生動傳神,最後5個字千古流傳
    或許很多人不知道北宋開國皇帝趙匡胤,也不了解亡國之君趙佶,但肯定對蘇軾的大名如雷貫耳,對他的詞作信手拈來,毫不誇張地說,蘇軾比兩宋任何一位皇帝都有名。從初中開始,就開始學習蘇軾的作品,「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是對人生不如意的感慨,「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嬋娟」是對美好生活的祝願;「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是對歷史英雄豪傑的追憶,「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是自我的安慰和豁達。
  • 蘇軾大徹大悟後,寫下流傳千古的宋詞,雖只有7字,卻飽含哲理
    蘇軾大徹大悟後,寫下流傳千古的宋詞,雖只有7字,卻飽含哲理大文豪蘇軾,年少成名,才華橫溢,一出道便以一篇應試策論,徵服了文壇領袖歐陽修,令其感嘆:「有蘇軾這樣厲害人物,我這個文壇領袖的位子要早早讓出來才好啊!」
  • 李清照瞧不上前人所作詠梅詞,故自己提筆創作,竟然流傳千古
    寫下此詞時,李清照的丈夫趙明誠已經因病離世,時年45歲的她為此悲痛欲絕,成日只能伴隨著詩書詞句排遣悲傷與寂寥。李清照十分喜愛梅花,卻並瞧不上前人所寫的詠梅作品。大失所望下,乾脆自己提筆作詞一首,結果卻不曾想,這首詞竟成為了流傳千古的名作。
  • 嶽飛後人讀辛棄疾詞,說了一段話,辛棄疾熱情地敬了他一杯酒
    他寫的詞被編錄在《稼軒詞》中,流傳到現在的有六百多首。大家一提詩詞,都說「唐詩宋詞」,就是說唐代以出名,宋代以詞為最。而辛棄疾是整個宋朝,傳世的詞作做多的一個人。到了宋朝嘉泰四年,辛棄疾已經是一位年過花甲的老人了。這年,被朝廷任命為鎮江知府。
  • 李清照一氣寫下此詩,短短28字流傳千年,網友:才女當真不簡單
    李清照是宋代女詞人,婉約詞派的代表人物,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稱。李清照一生寫過不少詞作,她的詞素以委婉、含蓄、清麗著稱。她的詩詞多感傷,前期以閨中生活和感情生活為主,後期以懷鄉悼亡為主。今天小編要和大家分享的是年過半百的李清照,在面對南宋懦弱的朝廷,悲憤不已,一氣之下寫下這首《題八詠樓》。這是一首登樓詩,全詩既有著慷慨恢弘的氣勢,又有著李清照獨有的空靈婉轉,其中7個字更是流傳千年的經典,時至今日仍是浙江金華八詠樓上的不朽之作。
  • 嶽飛是箭垛,《滿江紅》是偽作?
    那麼,再來理解嶽飛以及《滿江紅》二者「經典化」的過程,可知不但有作品內在的本質規定性原因,更有一個文化權力博弈的背景存在。南宋時人對嶽飛的評價並不那麼崇高,其後的元明清三代,文人筆記所載也褒貶不一。隨著政府(朝廷)主導的意識形態介入,文史批評標準也隨之發生變換,與此相關嶽飛漸漸由人成為神,成為文本符號與政治偶像。其人如此,《滿江紅》詞作更是如此。
  • 蔣捷最著名的詞作之一,末三句流傳千古:紅了櫻桃、綠了芭蕉
    當蔣捷在流浪途中,經過吳江(為太湖東岸的吳江縣)之時,想起國家滅亡、故鄉難歸的心事,發出了無盡感慨,於是寫下了這一首著名的《一剪梅》詞作。一剪梅·舟過吳江蔣捷一片春愁待酒澆。江上舟搖,樓上簾招。秋娘渡與泰娘橋,風又飄飄,雨又蕭蕭。
  • 嶽飛《滿江紅》被移出教材,卻被一首不出名的同名作替代,有理嗎
    《滿江紅·怒髮衝冠》一般被認為是宋代抗金將領嶽飛的詞作,嶽飛是中國人都比較熟悉的歷史人物。位列南宋中興四將之首,從二十歲開始,他先後四次參軍。在金軍攻打江南的時候,大部分人都畏懼金朝的軍隊,主張議和。但他不一樣,他主張抗金,並且有這個能力抗金。
  • 蘇軾醉酒無家可歸,寫下一首千古名篇,說盡了中年男人的辛酸
    論及中國的詩詞文壇,蘇軾必然是位不可忽視的大人物,他一生創作詩詞兩千餘首,這些詞作憑藉著豪邁飄逸的詩風與慷慨激昂的曲調開闢了宋代詩歌的新風,更是給了後世創作極大的指導與啟發。今天我們說的就是一篇與蘇軾喝酒有關的千古名篇。
  • 劉禹錫和白居易把酒言歡,席間寫下一首詩,其中兩句流傳千古
    文人相遇豈能少了酒,於是兩人把酒言歡,席間劉禹錫寫下一首詩,其中兩句流傳千古,幾乎無人不知,另外還用了兩個典故。《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劉禹錫巴山楚水悽涼地,二十三年棄置身。懷舊空吟聞笛賦,到鄉翻似爛柯人。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 陸遊神遊華山寫下一首詞,化赤龍造福百姓:雄奇豪邁,與眾不同
    他在山陰閒居的時候,曾寫下過數首《好事近》的詞作,其中有不少內容,都是想像和神遊華山之作,其中心思想,大多表現收復河山的願望,但是第十二首,也就是下面這首《好事近》,雖然也是寫神遊華山的作品,但是卻表現了陸遊對於百姓的關懷,以及為人民造福的進取之心。
  • 蘇軾生性樂觀,面對才華橫溢的好友,寫下一詩贈與,流傳千年
    蘇軾是北宋時期非常有名的文學家、書畫家,他寫下詩作無數,大都動人心腸。蘇軾一生雖然歷經磨難,卻從容不迫積極樂觀,也用這種感情激勵著身邊的好友。在送別好友錢穆父時有句詩寫道「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在弟弟意志消沉時寫出「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等等。今天我們要學習的就是蘇軾寫給好友劉景文的詩作《贈劉景文》。
  • 即興寫下《滕王閣序》流傳千古,但經常引用的兩句翻譯不夠準確
    即興寫下《滕王閣序》流傳千古,但經常引用的兩句翻譯不夠準確學校裡面我們學到許多中國的詩詞文賦,而有一篇是無論如何都繞不過去的,就是初唐四傑之一王勃的《滕王閣序》。在古代,尤其相對太平的地方,文人集會自然要寫詩作賦,一來在座的比一比誰的才華更出眾,二來,留下一樁美談,增長自己的名聲,讓後人傳播,王勃恰逢其會,文不加點,寫下《滕王閣序》。全文可以說整齊對稱,用典用詞妙手天成,而前半部分寫滕王閣景色是一絕,後人爭相點評和模仿,這也開創了六朝之後駢文的新寫法,不僅發揮駢文特點,還兼併散文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