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齡25周即出生 廣州這個超早產寶寶平安度過疫期健康出院

2020-12-22 瀟湘晨報

在媽媽肚子裡只待了25周多,體重還不到一斤半,這樣「迷你」的寶寶能健康長大嗎?在廣州,超早產寶寶小榆兒在醫院住了近5個月,其間經歷了二次入院,仍是平安度過了疫情緊張時期,長到了9斤多,也沒有明顯發育障礙,近日順利回到了媽媽身邊。

25周胎齡 是「早產中的早產」

2020年1月6日,南方醫科大學珠江醫院新生兒科接到來自羅定某醫院的緊急求助電話——一名剛剛出生3天、出生胎齡只有25周加四天的超早產寶寶需要緊急轉運至上級醫院搶救。

珠江醫院新生兒科一邊遠程指導寶寶的早期生命支持,一邊立即緊急派出醫護轉運團隊,連夜趕赴當地醫院。在全程監護、生命支持下,患兒當晚順利轉入新生兒重症監護室。

超早產寶寶小榆兒。通訊員供圖

這個小傢伙叫小榆兒,體重只有730克,周圍的一切和他相比都像是「龐然大物」。珠江醫院兒科中心主任、新生兒科主任王斌介紹,通常情況下,妊娠滿28周但不到37周間分娩的新生兒稱為早產兒,妊娠小於28周分娩的是超早產兒。像小榆兒這樣25周胎齡的寶寶,堪稱「早產中的早產」,由於全身各器官系統發育不成熟,會面臨呼吸衰竭、嚴重感染、餵養不耐受等各種問題,在全世界範圍內的成活率只有30%-50%。

在王斌主任的指導下,由副主任醫師張麗娟帶隊的治療小組與護士長鍾春霞帶領的護理小組全力以赴,共同打響了小榆兒的「生命保衛戰」。

闖呼吸關:106天後實現自由呼吸

由於胎齡小、體重低、各器官系統發育不成熟,小榆兒的救治猶如闖關,每做一個決定,既要反覆權衡利弊,又必須當機立斷。「不僅要保障寶寶存活,更要盡全力避免各種早產後遺症。」王斌表示。

最初的影像檢查結果上,小榆兒的肺像是一塊破棉絮,布滿白點,張麗娟教授表示這意味著寶寶的肺功能發育極不成熟。

因為自主呼吸困難,小榆兒需要在氣管插管下呼吸機輔助通氣。然而,血氧依然時高時低,飄忽不定。張麗娟教授介紹,血氧不好的時候,需要給寶寶做霧化,有時可能一天要做五六次,為了讓寶寶更舒服一些,每次霧化前,都會特意將霧化液加熱。

經過61天的機械通氣,小榆兒拔除了氣管導管,住院106天後,終於能自由呼吸了。

闖營養關:85天後可以自己喝奶

營養對於超早產的小榆兒來說,至關重要;而預防感染,則是醫護團隊一刻都不能放鬆的考驗。

「除了通過鼻飼特殊配方奶保障腸內營養,極低體重兒在出生早期所需要的營養更主要還是來自靜脈營養,但寶寶皮膚嬌嫩、小靜脈血管壁薄,高濃度的營養液可能會造成外周表淺靜脈的破壞,加上反覆靜脈穿刺,都可能增加了寶寶感染的風險。PICC就能很好地解決了這些問題,成功置管就等於為寶寶打通了一條生命通道。」新生兒科護士長鍾春霞說。

PICC置管即在寶寶手臂的外周靜脈進行穿刺,置入導管,末端直達靠近心臟的大靜脈。儘管小榆兒的靜脈血管細如頭髮絲,憑藉過硬穿刺技術,鍾春霞護士長成功置入PICC置管。

42天後撤管實現全腸道營養,經過一段時間的吞咽功能及口腔運動訓練後,出生85天的小榆兒終於可以自己喝奶了。

住院4個多月後 第一次出院

疼痛管理、防顱內出血、自製適合該患兒的個體化水枕水床……為了防止小榆兒出現早產兒常見的顱內出血併發症,新生兒科醫護團隊採取了各種措施。

經過醫護團隊100多個日夜的精心守護,4月中旬,小榆兒在經歷了呼吸關、營養關、感染關及其他相關早產兒併發症等一系列難關後,度過一個又一個「生命關卡」,體重從入院時的730g增加到3480g,各項生命體徵穩定,順利出院。

一次吐奶引發肺炎 再次入院

然而,4月底,一次吐奶後發紺讓小榆兒再次陷入危險。反覆低燒不退的他再住進珠江醫院新生兒科,被診斷為肺炎。「像小榆兒這樣的早產兒吞咽和消化功能比常人弱,容易嘔吐、嗆奶,帶養的時候稍不小心,就可能引起吸入性肺炎。」張麗娟教授表示。

進行抗炎、霧化、呼吸道管理等一系列對症治療後,肺炎逐漸好轉。

住院期間,因B超顯示小榆兒左側腹股溝有混合性包塊,小兒外科主任楊六成教授為他實施了疝氣手術。術中還意外發現了一個極大的「感染隱患」——闌尾穿孔,於是進行了闌尾切除。

出生5個月 第二次出院

眼見小榆兒的情況越來越好,媽媽再次來到病房一起進行了家庭參與式護理。護士們手把手地詳細指導她如何餵奶、如何觀察生命體徵及基本病情及常見異常情況的應急處理。

據了解,早產兒除了呼吸窘迫、感染等多重難關,還很容易出現發育遲緩,視力、聽力、體格、智力等方面的缺陷。所幸,在醫護團隊數個月的細心呵護下,經MR檢查、康復師評估等,小榆兒沒有明顯發育障礙,神經系統發育也未發現後遺症。

小榆兒終於重新回到了父母的懷抱。通訊員供圖

5月26日,來到這個世界近150天的小榆兒,體重已經長到9斤多,終於順利出院。

【來源:南方都市報】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

相關焦點

  • 胎齡25周即出生,超早產寶寶近五個月後終於出院了
    在媽媽肚子裡只待了25周多,體重還不到一斤半,這樣「迷你」的寶寶能健康長大嗎?
  • 廣州超低胎齡龍鳳胎早產兒今日出院!「小姐姐」出生時體重僅465克...
    今年31歲的阿婷(化名)孕25周時早產生下龍鳳胎,出生時兩姐弟僅465克和670克,只有成年女性巴掌那麼大。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三醫院新生兒科啟動全生命護航體系,醫護人員連續116天接力救治,助兩姐弟連闖幾道生死關,體重分別達到至2.35公斤和3.34公斤,於8月11日順利出院。
  • 胎齡25周就出生,「心急」寶寶巴掌大
    三個月以前,一個胎齡僅有25周多2天的小生命,在鄭州大學附屬鄭州中心醫院迫不及待地降生了。因為在媽媽肚子裡呆的時間太短、太脆弱,小朋友出生時體重只有790克,根本不會呼吸,連皮膚都是半透明的。小朋友成了醫學上定義的「超未成熟兒」(胎齡小於28周)和「超低出生體重兒」(出生體重小於1000克)。
  • 出生時僅22周6天 四川胎齡最小超早產兒出院,取名「恩恩」
    今日(4月3日)上午,在四川大學華西第二醫院,一名特殊的新生兒出院了。該新生兒出生時僅22周6天,經過130多天全力搶救、精心照顧,經歷了呼吸關、營養關、感染關及其他相關早產兒併發症等一系列難關後,其體重從550g增加到3840g,各項生命體徵穩定,達到出院標準。
  • 出生時僅550克嬰兒存活 系西南地區胎齡最小嬰兒
    院方供圖 華龍網發  華龍網3月1日14時20分訊(記者 黃宇 實習生 謝爽)出生時胎齡25周零4天,體重僅550克,沒有自主呼吸……2016年11月,一名叫佳佳(化名)的袖珍嬰兒由出生醫院轉送至重慶醫科大學附屬兒童醫院新生兒中心NICU。經過100餘天的精心照護,佳佳闖過多個難關,於近日平安出院。
  • 胎齡27周,體重僅1.2公斤....菏澤巴掌寶寶曆險記
    近日,菏澤市定陶區人民醫院新生兒科成功救治了一胎齡只有27周,體重只有1.2公斤的寶寶,並在醫護人員的精心呵護下順利出院,這也是定陶區人民醫院成功救治的最小胎齡的早產兒。定陶區人民醫院新生兒科主治醫師陳鳳春說:當時接到產科的一個電話,說是一個有27周的早產兒,接到電話以後,趕快科裡就備好溫箱,心電監護,呼吸機等這些搶救設備,然後拿著搶救箱去了產房。
  • 25周超早產兒「巴掌寶寶」平安出院
    小欣欣平安出院 25周超早產兒,從565克半年「長胖」至4.7千克 文25周零4天出生的小欣欣就是這樣的超早產兒。那時,保溫箱裡的她瘦小又脆弱,經過南方醫科大學珠江醫院新生兒科醫護團隊幾個月的精心呵護,小欣欣頑強地闖過了一道道難關,伴隨著即將敲響的2021年新年鐘聲,小欣欣也迎來了屬於她的新生。 去年7月3日,由於母親較嚴重的妊娠期高血壓,僅25周零4天的小欣欣提前來到了這個世界。
  • 出生僅400克,最輕寶寶出院後怎麼樣了?
    出生時400克、為當時全國出生時最輕的寶寶小海草如今兩歲多了。 「我們家孩子是25周生產的,早了整整15周,我來這裡是為了紀念那段過往,那段令人心碎的過去。」11月15日,劉梅(化名)來到聖廷苑酒店參加「有愛有未來」的早產兒開放日活動。她的孩子晶晶(化名)今年4歲,已經順利上了幼兒園,非常健康可愛。
  • 25周超早產雙胞胎健康出院,百日救治創造生命奇蹟
    2019年12月22日冬至,孕25周的趙女士產下雙胞胎女兒,出生時兩個寶寶體重分別為690克、660克,經過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三醫院(以下稱「廣醫三院」)新生兒科百餘天救治,體重增長至2.6公斤、2.43公斤,於4月3日健康出院。
  • 25周超早產,體重1斤半迷你小寶終於平安出院了
    文/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張華通訊員 伍曉丹 彭睿宇圖/醫院提供在媽媽肚子裡25周+4天,小榆兒(化名)就迫不及待來到這個世界,出生3天體重才730克,小腿只有成人手指般粗細,身體比成人巴掌大不了多少。超早產兒全球存活率不到五成1月6日,珠江醫院新生兒科接到來自雲浮羅定某醫院的緊急求助電話——一名剛剛出生3天、出生胎齡只有25周+4天的超早產寶寶需要緊急轉運至上級醫院搶救。25周的早產寶寶猶如一株稚嫩的小胚芽,極其脆弱。
  • 近九成胎齡小於32周早產兒能存活
    近日,中國新生兒協作網、國家兒童醫學中心新生兒專科聯盟、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發布2019年度報告,首次公布「中國新生兒協作網極早產兒/極低出生體重兒隊列」臨床數據。報告顯示,胎齡小於32周早產兒的總存活率為88%,出生體重低於1500克早產兒的總存活率為86%。
  • 出生體重不足2斤,佛山28周「袖珍寶寶」健康出院啦!
    出生體重不足2斤,佛山28周「袖珍寶寶」健康出院啦!經過搶救與50多天的細心護理,目前,這個「袖珍寶寶」終於健康出院。初春的一天,佛山市二醫院新生兒科醫護人員突然接到產科打來的緊急電話——一名僅28周的早產兒要出生了。據了解,正常嬰兒出生時應是懷孕37-40周,體重2.5kg以上。小伊伊(寶寶化名)過早地出生了,各個臟器功能還不成熟,情況非常危險。市二醫院新生兒重症監護病房(NICU)的醫護人員立即進入一級戰備狀態。「準備暖箱、監護儀、呼吸機、一系列搶救藥品和儀器。」
  • 出生時不到一斤!浙江最輕新生兒今天出院
    但胎兒的胎齡剛過25周,屬於超早早產兒,產出後存活率極低,經過2天的預防腦損傷以及促肺成熟的治療等相關治療手段,孕期25周+3天,也就是5月22日,奇奇出生了。「出生時,孩子的體重只有450克,身長26.5釐米,僅有巴掌大小,我們從來沒見過這麼小的孩子。」溫醫大附二院新生兒科主任醫師周小堅說。
  • 出生時不到一斤!浙江最輕新生兒今天出院啦
    但胎兒的胎齡剛過25周,屬於超早早產兒,產出後存活率極低,經過2天的預防腦損傷以及促肺成熟的治療等相關治療手段,孕期25周+3天,也就是5月22日,奇奇出生了。「出生時,孩子的體重只有450克,身長26.5釐米,僅有巴掌大小,我們從來沒見過這麼小的孩子。」
  • 龍鳳胎與死神拉鋸116天後健康出院
    今年 31 歲的阿婷(化名)孕 25 周時早產生下龍鳳胎,出生時兩姐弟僅 465 克和 670 克,只有成年女性巴掌那麼大。在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三醫院新生兒科的全生命護航體系保駕護航之下,經過連續 116 天的救治,兩姐弟連闖幾道生死關,體重分別達到至 2.35 公斤和 3.34 公斤,於 8 月 11 日健康出院。
  • 胎齡23周、體重僅480克!深圳「巴掌寶寶」創造新奇蹟
    10月21日中午12點25分,曉曉在醫院順產生下一對雙胞胎,比預產期提前17周。這對雙胞胎胎齡僅23周,大寶460克,小寶480克,均為目前國內出生體重最低的超早產兒。由於雙胞胎發育超未成熟,父母還未來得及看他們第一眼,醫護人員就立即給予氣管插管復甦後,把他們立即轉入NICU(小兒重症監護室)繼續治療.
  • 胎齡28周,十幾種疾病纏身,這個寶寶太難了
    胎齡28周、出生體重1.3kg,同時重症肺炎、化膿性腦膜炎、肺出血、新生兒敗血症、腦積水等十幾種疾病纏身……這,就是72科室曾成功救治胎齡僅有24周的早產兒,也曾成功救治最低體重500克的寶寶,但即便如此,這樣「棘手」的小豆豆,讓見多識廣、經驗豐富的醫生也不僅倒吸一口涼氣!
  • 胎齡26周僅500克 廣西婦幼保健院成功救治超低體重早產兒
    胎齡26周僅500克的超低體重早產兒。廣西新聞網通訊員 張連英 陳明娟 供圖患兒家屬送來感謝信,感謝醫務人員不離不棄地守護。廣西新聞網通訊員 張連英 陳明娟 供圖廣西新聞網南寧6月15日訊(通訊員 張連英 陳明娟)日前,廣西婦幼保健院新生兒醫療中心一病區成功救治一例胎齡26周且出生體重僅500克的超低體重早產兒,刷新了廣西最低體重早產兒成功救治的記錄。歷經長達100多天的精心醫治,該超低體重早產兒順利停氧康復出院,體重增長至2380克,能全量經口餵養。
  • 我國發布不同出生胎齡新生兒生長評價新標準
    因此,在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婦幼健康司的組織領導下,由首都兒科研究所牽頭、九市兒童體格發育調查協作組於2015年6月至2018年11月開展了中國不同出生胎齡新生兒體格發育專項調查,並在調查獲得的數據基礎上,研究制訂了中國24~42周出生胎齡新生兒出生體重、身長和頭圍的生長參照標準及曲線。
  • 徐州市婦幼保健院啟用母乳餵養微信小程序,助力早產寶寶健康成長
    :「母乳是早產寶寶的救命良藥,這其中初乳又被稱為黃金奶,更是寶寶度過營養關、感染關的金鑰匙。「因此,作為新生兒科醫護人員,我們不僅鼓勵健康足月兒的母乳餵養,更鼓勵早產嬰兒的母乳餵養,尤其是出生胎齡小於32周、出生體重小於1500克的寶寶。」黃梅護士長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