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沒有無緣無故的愛,也沒有無緣無故的恨。
作為開國皇帝,朱元璋的經歷可謂是底層人民奇蹟般的逆襲,從來沒有人能夠像朱元璋一樣,從食不果腹的放牛娃,一步一個腳印做大做強,幹掉所有的敵人建立大明王朝。
朱元璋在成為皇帝之前基本沒有讀過書,從小生活貧困難有機會,之後忙於徵戰四方,好在朱元璋後天好學,在成為皇帝之後朱元璋不僅學會識字,就連文章也隨心所欲地寫出來。
但是朱元璋對於文人的厭惡始終沒有消散,這要從朱元璋的童年經歷說起。
朱元璋的童年充滿悲劇色彩,家裡窮得叮噹響,父母很早就去世了,走投無路的朱元璋見識了舅舅的冷嘲熱諷和掃地出門,為了能夠混口飯吃,朱元璋來到廟裡做個和尚。
和尚的日子也並不是吃穿不愁,朱元璋也要自己出去化緣,說白了和叫花子要飯沒什麼區別。有一天,朱元璋來到舊縣獅龍橋酒館要飯,碰巧有幾位舞文弄墨的書生在酒館吟詩喝酒,見到門口來了一個化緣的和尚,有人提議大家圍繞化緣和尚進行即興作詩,輸的要罰酒。
書生們一口答應這個比賽,提議的書生略微思考之後,率先吟出一首詩「一輪明月掛枝頭,長絲垂地飄悠悠。晚風一陣吹過來,枝擺影斜露光溜。」
旁邊有一位書生看到朱元璋流出來的鼻涕快到嘴唇邊,隨口吟詩「山下飛出兩白龍,不知不覺過草叢。眼看遊到黃河邊,「嗖」地一聲回龍洞。」眾人見狀,哈哈大笑。
此時又有一位書生站起來,對著朱元璋就吟詩一首「錦衣金帶一美男,帽海鞋江遊宇寰。牽著一匹棗紅馬,晨在河邊暮在南。」原來是他看到朱元璋身上的衣服是補丁上面摞補丁,腰間繫著一根草繩,草繩上還掖著一頂破舊不堪的帽子,腳上穿著一雙破洞鞋子,手裡拿著一根打狗棍。
朱元璋被這群書生氣得用手中打狗棍重重地敲擊地面,隨後吟詩一首表示不滿「嘰嘰喳喳幾隻鴉,滿嘴噴紅叫呱呱。今日暫別尋開心,明早個個爛嘴丫。」朱元璋說完就朝他們吐了一口痰,生氣地離開了,口中念念有詞地說著「將來讓你們好看」。
朱元璋對讀書人的厭惡甚至是憎恨,還有一件事。當年張士誠是朱元璋的敵人,但是朱元璋聽說了張士誠與屬下讀書人的一個故事。
張士誠原名叫張九四,在他稱王之後,總覺得自己原有的名字似乎不夠有文化內涵,就想要換一個名字。張士誠此人一直都對讀書人非常優待,手下也豢養著一大批的讀書人,平時這些讀書人對張士誠畢恭畢敬,但是在骨子裡卻始終瞧不起他。
張士誠問手下的讀書人,自己想要換一個官名,應該取一個什麼名字,結果大家就給他取了「士誠」這個名字。後來,有人在《孟子》一書中看到這樣一句話「士,誠小人也」,這句話暗指張士誠是小人。
朱元璋聽說之後親自去翻看《孟子》一書,果然找到此句原話,於是朱元璋對讀書人的恨意更深了。也正是從此之後,朱元璋每次在閱讀臣子呈上來的奏章時都會特別留意其中的用詞,凡是發現有含沙射影嫌疑的一律降罪,甚至是砍頭抄家。
在朱元璋做皇帝時期,因為寫錯字用錯詞而丟掉性命的人著實不少,比如詩人高啟在蘇州知府的邀請下為他的新宅子寫篇文章,而其中就用到「龍盤虎踞」一詞,最後被腰斬而死。
再比如狀元出身的張信,他曾經被聘請為皇子們的老師,有一天,張信正在教皇子們寫字,隨手寫出一句杜甫的詩「舍下筍穿壁」作為臨摹帖,被朱元璋看到後就認定張信借古諷今,憤怒地說「堂堂天朝,譏誚如此!」,張信因此也被腰斬。
朱元璋對於讀書人的戒備之心是從骨子裡散發出來的,經常會在文章、奏章等文字中挑毛病,一旦發現有大不敬的地方,至少也是罷官免爵,殺頭也是常有的事。所以讀書人整日提心弔膽,甚至都不敢吟詩作對,生怕被揪到小辮子。
有一天,朱元璋帶著不少臣子們來檢查太子朱標的學習情況,朱元璋看到桌面上放著一本《道德經》,突然來了興致,想要考驗一下隨行而來的大臣們,朱元璋張口就出了一個上聯:老子天下第一。
朱元璋問臣子們誰可以對出下聯,結果眾人鴉雀無聲,沒有一人敢接話。大臣們心中覺得朱元璋的上聯出得實在粗俗,但是只能在心裡譏笑,表面上只能低著頭表現出一副苦苦思索的樣子。
其實朱元璋這個上聯還真有點意思,上聯「老子天下第一」中的「老子」指的是朱元璋自己,還是道家學說的鼻祖老子呢。大臣們都對此感到非常恐懼,畢竟一旦接不好下聯,很可能要腦袋搬家,多少血淋淋的文字獄就在身邊。
朱元璋眼睛巡視著大臣們驚恐的臉龐,過了一會看到沒有人回答,心中感到非常不爽,正準備斥責眾人時,有一個年輕的官員站出來。他向朱元璋俯身一拜,說道「微臣已經想出了一個下聯:孫子蓋世無雙。
這位年輕官員對出的下聯可以說是用含糊對含糊,下聯中的「孫子」既可以是兵家鼻祖孫子,也可以是朱元璋的孫子,從這個角度來看算是不錯的下聯。
朱元璋聽後,臉色一變,叫來士兵就要廷杖此人,大臣們面面相覷無人敢言。年輕的小身板怎麼扛得住,沒過多久就死了。
朱元璋的上聯其實是在誇自己,對於自己的成就朱元璋感到非常驕傲,當他聽到下聯時首先覺得是用「孫子」來侮辱自己,頓時大怒。這種心理是隱藏在朱元璋內心深處,對讀書人的戒備也是深入骨髓的,所以在後期才會有那麼多的文字冤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