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條一百多裡長的長城,雖不及我國的萬裡長城,也別有一番風情。在中國,有一個「奇蹟」工程——長城,它建於公元前770年至476年,長2萬多公裡。它西起甘肅省嘉峪關,東至遼寧省虎山關。這不僅是中國幾千年歷史上規模最大、歷時最長的國防工程,而且足以震驚任何一個國家的人民,即使他們環顧世界。如今,長城已成為我國的標誌性建築之一,具有非凡的意義。在歐洲的羅馬國家,也有一座類似中國長城的建築——愛丁堡長城。總的來說,它抵禦了300多起襲擊,但羅馬地區的人們稱它是羅馬最失敗的建築工程。為什麼?
它最初是由哈德良皇帝提出的,他是羅馬帝國歷史上最溫和的皇帝。公元122年,為了將羅馬人和非羅馬人區分開來,他親自到愛丁堡北部進行實地考察,並在那裡築起了防禦工事。但僅僅是16年後,哈德良死的時候,他的繼任者安道林,放棄了60公裡的項目並開始在更偏遠的地區工作。所以在蘇格蘭,實際上有兩個長城,分別是60公裡和117公裡。
儘管修建長城花了許多年的時間,但無論哪位皇帝建造它,其目的都是為了分隔非羅馬人的疆界。因此,長城建在邊陲地區,固體材料少,人少。結果,羅馬軍隊被召來駐紮在這裡,草泥和石灰巖混合在一起,建造哈德良長城。這些材料不允許長城存在太多年,所以現在只看到一些廢墟,完整的城牆和壁壘已經消失了。以建築設計聞名的羅馬人也把長城修得高3.5米、寬6米,這使得修建長城更加困難。此外,由於三個團是分開建設的,每個團都有自己的建築風格,117公裡長的長城仍然有三種不同的風格。
分別是以木材和石灰石混合為主,抗震性強的第一集團軍,以草皮建設為主的第二集團軍和以石灰石建設為主的第三集團軍。在長城建成後的幾十年裡,它抵禦了羅馬帝國大小戰爭不少於300場,並允許羅馬軍隊以不足10000人的兵力擊退了幾次敵人。後來,為了縮小部隊規模,每隔1.5公裡就設立一個軍營,改為堡壘。雖然這似乎更經濟,但戰線拉得太長,以致相互支持被推遲,甚至有幾次被打破。
為什麼這是羅馬歷史上最糟糕的工程。這是因為一直駐紮在這裡的士兵很長一段時間經常和私人會晤當地婦女通婚,因為他們的孤獨,導致解體的軍隊和超過三分之一的牆的破壞在戰爭和結束在一個大失敗。當皇帝知道這件事時,他非常生氣,親自率領他的軍隊屠殺了駐紮在這裡的近千名士兵和無辜的平民。愛丁堡的長城是最失敗的工程,這就是為什麼它會失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