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的萬裡長城,它不止一萬裡,而且,最初的長城也不是秦始皇所修建。
萬裡長城,這條東方巨龍,東起鴨綠江,西到嘉峪關,跨越了遼寧、河北、天津、北京、內蒙 古、山西、陝西、寧夏 、甘肅9個省、市,途徑四百零四個縣。如果把各個時代修築的長城加起來,大約要有十萬裡以上。
我國西周時就有「城彼朔方」的記載,《中國通史》有記載:齊長城、楚長城、燕長城、魏長城、趙長城、秦長城。這足以說明到了戰國時代,中國的長城已成為一個龐大的家族。如此看來秦朝的長城不是長城的開始,而矗立於齊魯兩國邊界的齊長城,才是我過最早的長城。
最早修築的長城,在寧夏中衛,位於絲綢北路的交通樞紐——固原附近的一段長城,它是西周宣王始築的朔方長城,距今已有2800多年的歷史。
大約在公元前七世紀前後,即春秋戰國時期。各諸侯國為了爭霸,相互之間頻繁地發動戰爭,各諸侯國先是在各自邊界上修築起一系列能夠傳遞信息、彼此相望的烽火臺,以及具有防禦性的駐軍城堡,這些城堡被稱為「列城」。為了進一步強化防禦能力,又不斷地在烽火臺和列城之間修築高大寬厚的牆體,形成阻礙敵人進攻的障礙,這樣逐漸發展成為長城,當時稱為「邊牆」或「長垣」。
而賀蘭山現存古長城始築於漢武帝時代。
長城的兩端到底在哪裡?
一種說法是東為遼東,西為新疆羅布泊地區。這只是一種說法。
另一種說法是東為山海關,西至嘉峪關。
還有一種說法是秦始皇修的長城分段,第一段,東起內蒙古德化縣內,向東沿著內蒙古與河北交界處東行,之後進入遼寧再折向東南,到朝鮮平壤大同江北岸,所謂的終點就是「遼東」。中段,從東至西由內蒙古興和縣,北依陰山,南靠黃河河套,西抵烏蘭布和沙漠北緣。而西段長城,是經考察西起甘肅省岷縣,循洮河東岸向北至臨洮縣、蘭州,再東折至榆中縣。
是不是有點蒙?反正我國的萬裡長城的總長度,如果從各朝各代修築長城的總長度計算,這條中華巨龍在10萬裡以上,有人計算過,若用修築長城的磚石土來修築一道高5公尺、厚1公尺的大牆,它可環繞地球十幾圈!
嚇到你了吧?所以中國的萬裡長城,被立為世界新七大奇蹟之一!